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6817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docx

高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

高二化学期末复习——实验专题

一、实验装置正误判断

(11-12肇庆期末)1、下列四幅实验装置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13-14肇庆期末)2、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用途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A.a装置检验消去产物,中间应加水洗装置B.b装置检验酸性:

盐酸>碳酸>苯酚

C.c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乙烯D.d装置用于实验室制硝基苯

(13-14肇庆期末)3、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备并检验乙烯

B.石油分馏

C.验证醋酸、碳酸、苯酚酸性强弱

D.实验室制乙炔

方法总结:

(1)温度计的位置是否正确。

(2)制备或检验乙烯、乙炔等气体时,是否有必要的除杂装置。

(3)验证酸性强弱时,是否有除去干扰结果的挥发性酸的装置。

(4)导管末端浸入溶液中是否会引起倒吸。

(5)冷凝管进水、出水位置。

(6)是否需要水浴加热。

变式训练4、(北京西城期末)用下图所示装置及药品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分离乙醇和乙酸B.图2除去乙炔中的乙烯

C.图3除去溴苯中的溴单质D.图4除去工业酒精中的甲醇

(双选)5、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①②③④

A.装置①:

制取乙炔并验证炔烃的性质

B.装置②:

检验乙醇的氧化性,溶液颜色从绿色变成橙色

C.装置③:

验证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官能团

D.装置④:

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6、实验室里运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

石油分馏B.装置乙:

溴苯的制取

C.装置丙:

乙烯的制取D.装置丁:

乙酸乙酯的制取

二、实验操作正误与实验现象的判断

(09-10肇庆期末)7、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时,某同学取0.5mol/LCuSO4溶液与1mol/LNaOH溶液各1mL,在试管内混合后加入0.5mL乙醛溶液加热,未见红色沉淀,他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A.加入乙醛太多B.加入乙醛太少()

C.加入CuSO4溶液的量不够D.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够

(10-11肇庆期末)8、下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电石中CaC2的含量。

对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中只发生了一个反应:

CaC2+H2O─→Ca(OH)2+C2H2↑

B.为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液体a通常用饱和食盐水

C.B中的CuSO4溶液用于除去乙炔中混有的H2S、PH3、AsH3等还原性气体。

D.装置E是为了吸收装置D中逸出的水蒸汽

(11-12肇庆期末)9、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实验中仪器C可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B.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D中盛AgNO3溶液,则D中无现象

C.若A为醋酸,B为贝壳(粉状),D中盛C6H5ONa溶液,则D中溶液变浑浊

D.若A为食盐水,B为电石,D中盛KMnO4酸性溶液,则D中溶液紫红色褪色

(09-10肇庆期末)10.(7分)有以下化学实验:

A.蔗糖的水解、B.用浓硫酸和乙醇反应制乙烯、C.乙醛还原新制的氢氧化铜;D.制取乙酸乙酯E.石油的分馏F.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请按下列各操作的要求,用字母序号“A、B、C……”填空:

(1)必须用水浴加热的是;

(2)需要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是;

(3)必须使用温度计的是。

变式训练:

11、(北京西城期末)1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乙烯时,为防止暴沸,应加入沸石

B.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NaOH溶液清洗

C.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作用,可以有效控制产生乙炔的速率

D.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制得银氨溶液

(北京西城期末)1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

制溴苯

B

乙醇与重铬酸钾(K2Cr2O7)酸性溶液混合

验证乙醇具有还原性

C

蔗糖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新制备的Cu(OH)2,加热

证明蔗糖水解后产生葡萄糖

D

向纯碱中滴加醋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浓溶液

证明酸性:

醋酸>碳酸>苯酚

(双选)13、下列实验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B.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

C.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分离醋酸与乙醇的混合物

D.检验某卤代烃中是否含溴:

加入NaOH溶液,加热,冷却,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14、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比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

用浓醋酸和Na2CO3反应,产生

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看是否有浑浊出现

B.证明CH2=CHCH2CHO中有碳碳不饱和键:

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

C.检验淀粉水解产物中有葡糖糖:

取少量水解液,加入适量氢氧化钠中和,再向其中滴加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观察现象

D.配制新制Cu(OH)2浊液:

向2mL10%NaOH溶液中加入5滴的2%CuSO4溶液

15、山东省东营市利津一中等四校联考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用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乙醇,然后分液

B.分馏石油时,温度计的末端必须插入液面下C.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D.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稀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E.用分液漏斗分离环己烷和水的混合液体F.在溴化铁的催化下苯与浓溴水反应制取溴苯

三、实验室制乙烯

(10-11肇庆期末)16、(12分)

(1)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以下装置进行不同的实验。

其中a为用于鼓入空气的气囊,b为螺旋状铜丝,c中盛有冰水。

 

若需做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可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

欲做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实验,则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

(2)在实验室里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图以检验上述混合气体

中有C2H4和S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能说明SO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酸性

KMnO4溶液

使用装置II的目的是

使用装置III的目的是。

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11-12肇庆期末)17.(9分)实验室制取乙烯并检验乙烯性质的装置如下图。

请回答有关问题:

(1)烧瓶中除反应物以外,

还应放2-3块碎瓷片,目的是

(2)烧瓶中产生乙烯的反应

方程式为

(3)反应开始后,可观察到C

和D中共同的现象是

C中的反应类型为反应、D中的反应类型为反应。

(4)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处理烧瓶中废液发现,反应液变黑、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气体,其原因是

;10%的NaOH溶液起的作用是。

(13-14肇庆期末)18.(11分)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已知: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环已醇

0.96

25

161

能溶于水

环已烯

0.81

-103

83

难溶于水

(1)制备粗品:

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

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

加入饱和食盐水,

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

(填序号)洗涤:

a.KMnO4溶液b.稀H2SO4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右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填字母)口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的目的。

③右上图蒸馏装置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d.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

(3)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是否含有反应物)的方法是。

方法总结:

(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液面下。

(2)温度需要迅速升到170C°,140C°时会产生乙醚,温度过高会产生SO2、CO2等杂质。

(3)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暴沸。

(4)浓硫酸酒精的用量体积比为3:

1,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脱水剂。

(5)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需用排水法收集。

(6)检验乙烯时若选用酸性高锰酸钾,应先除去有干扰的SO2和乙醇,若用溴水,应除去SO2。

用NaOH溶液除去乙烯中的乙醇、SO2、CO2等杂质。

变式训练

19.(8分)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气体并验证乙烯的某些化学性质。

步骤如下:

①在一蒸馏烧瓶中加入约20mL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1∶3),再加入少量的碎瓷片;

②瓶口插上带温度计的橡皮塞;③加热并迅速使反应温度上升到170℃;

④气体通过稀NaOH溶液进行洗气后,分别通人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中。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在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

(3)步骤②中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加热时,若反应温度不能迅速升高到170℃会产生一种有机副产物,写出该物质的名称___。

(5)将乙烯(除杂后)通人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通人溴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四、实验室制溴苯

20、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分)

(2)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

D中的导管未插入到水中)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_,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

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

21、已知:

溴苯的熔点为‒30.8℃,沸点156℃。

实验室用苯和液溴制取溴苯的装置如图:

(1)写出制取溴苯的化学方程式                           ;

(2)冷凝管中      (填“A”或“B”)通过橡皮管与自来水龙头连接;

(3)冷凝管的作用                                    ;

(4)E中小试管内CCl4作用                          ;

(5)用实验证明制取溴苯的反应是取代反应还需添加的试剂是                    ;

(6)溴苯中溶有溴而显褐色,除去溴苯中溴可加入           溶液,振荡,再通过        (填分离方法)分离提纯;

(7)苯与溴还可能发生副反应生成对二溴苯(沸点220℃)和邻二溴苯(沸点224℃),在(7)中得到的溴苯中还含有二溴苯,可通过         (填分离方法)提纯得到溴苯,为了受热均匀和易于控制温度,可采用             (填“水浴”或“油浴”)加热。

方法总结:

(1)苯与液溴的反应为取代反应,不是加成反应。

(2)长导管起冷凝回流、导气的作用。

(3)蒸馏烧瓶上方有红棕色蒸汽(Br2单质挥发)

(4)由于Br2易挥发,会对检验Br-产生干扰,所以必须在AgNO3溶液前加除Br2的装置(CCl4或苯),溶解了杂质Br2后,CCl4或苯呈橙红色。

(5)装有AgNO3溶液的锥形瓶上方有白雾(HBr的小液滴),溶液中出现浅黄色沉淀。

若锥形瓶中装的是石蕊溶液,则石蕊变红。

(6)导管末端不能浸入锥形瓶液面下方,防倒吸。

(7)获得纯净溴苯的步骤:

先水洗;分液;用NaOH溶液洗;分液;蒸馏

变式训练:

(浙江八校联考)22、(10分)右图为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改进实验装置图。

其中A为具支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铁屑少量。

填写下列空白:

(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

写出试管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苯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2至3min后,在盛NaOH溶液的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作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5)能说明苯与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室制乙酸乙酯

(09-10肇庆期末)23、(10分)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原理】该反应方程式为;

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浓硫酸的作用是    、    。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甲、乙两同学设计的装置中,正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

【实验步骤】

(1)按我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3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上;(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a.步骤

(1)中,加入的乙醇比乙酸多,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试管②中饱和Na2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c.从试管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12-13肇庆期末)24、(10分)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

如右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醋酸,D中放

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是、;若用同位素18O标记乙

醇中的氧原子,则CH3CH218OH与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为。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

若反应前向

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

式表示);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

方法总结:

(1)药品添加顺序:

先加乙醇在缓缓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加入乙酸。

(2)浓硫酸作催化剂、吸水剂。

(3)小火加热的目的:

防止乙酸和乙醇蒸出,及时蒸出乙酸乙酯提高转化率,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4)加入过量乙醇的目的:

加快反应速率,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5)饱和碳酸钠的作用:

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乙酸乙酯的分层。

(6)会用同位素示踪法写方程式,注意酸脱羟基醇脱氢。

(7)导管末端不能浸入到Na2CO3溶液中,会引起倒吸。

(8)酯类的密度小于水,有香味,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变式训练:

25、(12分)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回答以下问题: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先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然后边振荡边缓缓加入,冷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轻轻振荡使之混合均匀。

(2)浓硫酸的作用是: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①;②;③;

(4)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填“大”或“小”),有味。

(5)若实验中反应温度不当,使反应温度维持在140℃左右,此时副反应的

主要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6)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北京西城期末)26、(12分).实验室制得气体中常含有杂质,影响其性质检验。

下图A为除杂装置,B为性质检验装置,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

气体

反应原理

A中试剂

乙烯

溴乙烷和NaOH的醇溶液加热

______________

乙烯

无水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至17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溶液

乙炔

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

_______________

Ⅱ.为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情况,某同学取大小相同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以下溶液,充分振荡,放在同一水浴加热相同时间,观察到如下现象。

试管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酯层变薄

酯层消失

酯层基本不变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试管①和试管③的实验现象,稀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试管②中酯层消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期末复习——实验专题参考答案

1.B2.AD3.C4.D5.CD6.B7.D8.BC9.B10.

(1)AF

(2)BDE(3)BE11.B12.B13.CD14.CD15DE16.

(1)

AD

ABC

(2)

I中品红溶液褪色,

除去SO2气体。

检验SO2气体是否除尽。

IV中溶液紫色褪去

17.

(1)防止暴沸;       

(2)

(1)CH3CH2OH

CH2=CH2↑+H2O

(3)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4)浓硫酸将乙醇和乙酸炭化,浓硫酸被还原产生了SO2;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乙酸和其它副产物气体(如乙醚、SO2和CO2等).

18.

(1)①防止暴沸;冷凝。

  ②冷却,防止环己烯的挥发。

(2)①上;C。

          ②f;除去水分。

      ③83℃; C。

(3)①用金属钠检验     ;②测定沸点

19.

(1)CH3CH2OH

CH2=CH2↑+H2O

(2)防止暴沸(3)温度计水银球应浸没于反应混合液中。

(4)乙醚

(5)溶液紫色褪去CH2=CH2+Br2→CH2Br-CH2Br

20.

(1)

(2)有白雾产生。

(3)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Br2+2NaOH==NaBr+NaBrO+H2O(或3Br2+6NaOH==5NaBr+NaBrO3+3H2O)

(4)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

(5)硝酸酸化,在加入硝酸盐溶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21.

(1)

(2)A(3)冷凝回流、导气(4)吸收HBr中混有的Br 2 (或防倒吸)

(5)硝酸银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6)NaOH溶液(或NaHSO 3 溶液)(其它合理的答案也给分)分液

(7)蒸馏(或分馏),油浴

22、

(1)

(2)除去HBr中混有的Br2;(3)溶液底部有无色油滴(4)DEF;

(5)D中石蕊变红或E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23.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催化剂和吸水剂;乙;防止倒吸

(1)增加乙醇,提高乙酸转化率(合理就给分)b.除去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c.分液

24.

(1)催化剂、吸水剂;

CH3COOH+CH3CH218OH

CH3CO18OC2H5+H2O,

故答案为:

催化剂、脱水剂;CH3COOH+CH3CH218OH

CH3CO18OC2H5+H2O;

(2)防止倒吸、冷凝;

(3)CO32-+H2OHCO3-+OH-;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油体液体,下层溶液颜色变浅;

25.

(1)乙醇;浓硫酸和乙酸;

(2)催化剂、吸水剂;(3)除去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4)小,有香味(5)CH3CH2OCH2CH3

(6)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26.Ⅰ.

(1)①水;③NaOH溶液 ; 

(2)CH3CH2OH

CH2==CH2↑+H2O;(3)CuSO4溶液

Ⅱ.

(1)

(2)稀硫酸可以加速酯的水解(或稀硫酸是酯水解反应的催化剂)

(3)乙酸乙酯水解生成的乙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乙酸浓度降低,使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水解比较彻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