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8777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35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0页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docx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育史》题库

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选择

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行学习。

这种观点属于一下那种教育起源论()

A.生物起源论B.心理学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需要起源论

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

A.泥板书社B.古儒学校C.昆它布D.堂区学校

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发明的()

A.古希腊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中,在数学上采用10进位计算法的是()

A.古印度B.古巴比伦C.中国D.古埃及

5.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

A.沛西.能B.孟禄C.杨贤江D.利托尔若

6.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人类的()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晚期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A.无阶级性B.无组织C.等级性D.与生产劳动生活紧密联系

8.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

A.宫廷学校B.职官学校C.文士学校D.寺庙或僧侣学校

9.古儒学校是印度的教育形式()

A.佛教学校教育B.佛教家庭教育C.婆罗门学校教育D.婆罗门家庭教育

10.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动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

A.把寺院作为学术交流机构B.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行教学,取代“梵文”教学C.以佛经为教育内容D.吸纳外国学者

1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属于()

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B.原始大众教育

C.封建社会等级教育D.资本主义教育

1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A.教育内容以生产劳动为核心B.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C.普遍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D.教学方法比较丰富灵活

二、简答题

1.简述古埃及学校教育的类型和基本特征。

2.简述古代印度教育的基本状况。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一、选择

1.古希腊的城邦中,奴隶制民主政体下的教育典范是()

A.雅典B.斯巴达C.麦加拉D.科林斯

2.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

A.身心和谐的公民B.英明的治国者C.保家卫国的战士D.雄辩家

3.雅典教育较之斯巴达,具有较强的()

A.等级性B.民主性C.专制性D.义务性

4.智者实际是指()

A.聪明的人B.统治者C.教育家D.职业教师

5.智者在教育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教育史上著名的()

A.《荷马史诗》B.产婆术C.七艺中的“前三艺”D.七艺中的“后四艺”

6.以下哪一个不是智者在教育史上的贡献()

A.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B.传播文法、修辞、辩证法,确定七艺中的“前三艺”C.提出政治家或统治者的教育D.传播天文、几何、算术、音乐,确定“四艺”

7.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新阶段的人是()

A.柏拉图B.昆体良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

8.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A.哲学家B.治国人才C.公民D.军人

9.助产术的最大特点在于()

A.引导对方自己得到答案B.通过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事物的“一般”

C.使人陷入自相矛盾D.寻找事物的普遍概念

10.下面哪个不是苏格拉底方法的局限()

A.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B.受教育者对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C.受教育者必须对教育者感到信任和尊敬

D.谈话对象必须是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人

11.与《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合称西方教育史的三大里程碑的是()

A.《林哈德与葛笃德》B.《荷马史诗》C.《理想国》D.《大教学论》

1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是()

A.智慧、勇敢、博学、公正B.勇敢、节制、正义、公平

C.智慧、勇敢、节制、正义D.博学、多才、仁爱、礼让

13.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的最高目标是()

A.哲学家B.政治家C.公民D.哲学王

14.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七艺中的后四艺,将这四艺列入课程确定下来的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15.《法律篇》对《理想国》做出了许多改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改变()

A.设了一名专管教育的长官B.新课程中哲学被取消了

C.反对强迫教育D.提倡兴建学校

16.认为人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知识,只是在灵魂依附肉体时所有知识都被遗忘了,这是()

A.洛克的“白板说”B.柏拉图的“回忆说”

C.苏格拉底的“产婆术”D.昆体良的“雄辩术”

17.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指的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

18.下面哪一点不是灵魂论的教育意义()

A.人的身上有动物性,教育不能违背人的本性

B.人是有理性的,教育应当使人遵从理性的引导

C.发展人的理性,引导人的欲望,关键靠的是智育

D.灵魂论为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体育三个部分提供了人性论的依据

19.在教育作用方面,强调天性、习惯和理性的共同作用,引出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三者关系论争的人物是()

A.亚里士多德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柏拉图

20.“美德即知识”是哪位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提出来的()

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毕达哥拉斯

21.首次倡导文雅教育的人是()

A.亚里士多德B.卢梭C.苏格拉底D.昆体良

22.教育史上第一个对教育进行年龄分期的是,他的这种年龄分期的依据是。

()

A.柏拉图人的发展的自然规律B.亚里士多德教育适应人的自然发展

C.柏拉图灵魂论D.亚里士多德灵魂论

二、简答

1.试比较雅典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并简要介绍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简述智者的教育活动及其在教育史上的贡献。

3.简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当包括体育、智育、德育,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三、分析论述题

1.请评述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2.评析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古罗马的教育

一、选择

1.古罗马王政时期的教育是以()为主。

A.私立学校教育B.公立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教会教育

2.“卢达斯”是古代哪个国家的学校名称()

A.古印度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埃及

3.以下哪一项是古罗马时期初等学校重要的教学材料()

A.《十二铜表法》B.《吠陀经》C.《荷马史诗》D.《雄辩术原理》

4.古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为最高目标。

()

A.家庭教育农民B.私立教育国家公民

C.国立教育官吏和顺民D.私立教育演说家

5.古罗马加强国家对教育的监督和控制是在哪个时期()

A.王政时期B.共和早期C.共和晚期D.帝国时期

6.古罗马帝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

A.农民和军人B.官吏和顺民C.演说家D.哲学家

7.堂区学校的性质是()

A.古罗马国立修辞学校B.基督教教会学校

C.中世纪世俗学校D.培养演说家的雄辩术学校

8.以下几个人物,哪一个不是古罗马的教育家()

A.昆体良B.西塞罗C.狄德罗D.奥古斯丁

9.西塞罗的代表作是()

A.《论雄辩家》B.《雄辩术原理》C.《忏悔录》D.《大教学论》

10.古罗马培养雄辩家的学校主要是()

A.文法学校B.初等学校C.卢达斯D.修辞学校

11.西塞罗认为合格的雄辩家应当符合很多条件,以下哪一点不包含在这些条件内()

A.雄辩家要宣传正义,因而一定意义上,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B.雄辩家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

C.雄辩家应当具备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

D.雄辩家要有优雅的举止风度

12.在道德教育方面,西塞罗提出了的教育主张。

()

A.德行重于智慧B.“人道”C.美德在于实践D.自制是德行的基础

13.《雄辩术原理》是谁的著作()

A.西塞罗B.苏格拉底C.昆体良D.第斯多惠

14.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分班教学,引发班级授课制的萌芽的是()

A.夸美纽斯B.柏拉图C.奥古斯丁D.昆体良

15.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是,其代表作是。

()

A.奥古斯丁《忏悔录》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C.亚里士多德《忏悔录》D.但丁《神曲》

16.以下几位思想家,相比之下,其思想与其他三位差别最大的是()

A.亚里士多德B.洛克C.奥古斯丁D.培根

二、简答

1.简单介绍古罗马各个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教育目标。

2.简述昆体良教育思想的大致内容。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一、选择

1.以下几种学校,不属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办学形式的是()

A.堂区学校B.主教学校C.星期日学校D.修道院

2.中世纪修道院的学生不全是以做神职为目的,其中有一部分进修道院仅为学习知识,毕业后仍为俗人,这部分人称为()

A.“外学”B.“内学”C.俗人D.留学生

3.晚期修道院的主要课程体系是()

A.基督教教义B.哲学C.骑士“七艺”D.七艺

4.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修道院是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

B.修道院从产生的时候就与以往基督教教会学校不同,不仅训练教会成员,也培养世俗子弟

C.修道院即是一种宗教机构,也是一种教育机构

D.修道院并不是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唯一形式

5.西欧最著名的宫廷学校是由创办的。

()

A.柏拉图B.阿尔琴C.雷克斯D.康德

6.西欧世俗教育中的骑士教育,实质上是一种()

A.贵族特权教育B.特殊的家庭教育C.私立学校教育D.公立学校教育

7.以下哪一项属于“骑士七技”之一()

A.文法B.音乐C.算术D.弈棋

8.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

A.科学性B.民主性C.平等性D.宗教性

9.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学校。

A.等级性B.贵族性C.民族性D.世俗性

10.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学校。

A.教区学校学B.骑士学校C.宫廷学校D.耶稣会学校

11.在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学校教育中,()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A.科学B.神学C.哲学D.数学

12.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的教育。

A.教会封建主B.世俗封建主C.资产阶级 D.城市平民

13.西欧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七艺”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天文、音乐等。

A.物理B.吟诗C.几何D.生物

二、辨析

1.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形式,是普通人民的教育。

三、简答

1.简述中世纪基督教的教育形式与机构,及其教育内容。

2.简述中世纪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历史地位。

四、论述题

1.评析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主要办学特色,及其在历史的上的地位。

第五章拜占庭与阿拉伯的教育

一、选择题

1.伊斯兰教的经典是()

A.《吠陀经》B.《圣经》C.《古兰经》D.《大藏经》

2.以下哪种是拜占庭的教会教育形式()

A.宫廷学校B.星期日学校C.昆它布D.主教学校

3.阿拉伯的教育是以()为中心的。

A.伊斯兰教B.佛教C.基督教D.天主教

4.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阿拉伯的教育形式()

A.清真寺B.昆它布C.古儒学校D.府邸教育

5.在拜占庭的教育中最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的是()

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宫廷教育

二、简答

1.古代阿拉伯的教育有何特色?

其对世界文化教育有何影响?

第二篇外国近代教育

第一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选择

1.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是()

 A.法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

2.法国人文主义学者拉伯雷撰写了()

 A.《乌托邦》B.《太阳城》C.《巨人传》D.《散文传》

3.文艺复兴的思想旗帜是()

 A.自然主义B.战斗无神论C.人文主义 D.人道主义

4.最先揭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德国的()

 A.加尔文B.马丁.路德C.斯图谟D.胡斯

5.伊拉斯谟是欧洲()国的人文主义者。

 A.德国B.尼德兰C.英国D.法国

6.西班牙军官、天主教狂热信徒罗耀拉于1534年创立了()

 A.虔信派B.清教C.耶稣会教团D.加尔文教

7.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的文化革命()

A.奴隶主阶级B.封建阶级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8.以下几位哪一个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A.蒙田B.莫尔C.伊拉斯谟D.弗里吉奥

9.由于创办“快乐之家”而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是()

A.蒙旦B.拉伯雷C.莫尔D.维多里诺

10.以下几项哪一项是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A.人文主义科学主义民主主义贵族主义普及性

B.人本主义古典主义贵族性世俗性宗教性

C.人本主义封建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D.人文主义古典主义贵族性世俗性普及性

11.宗教改革运动最初产生于()

A.德国B.尼德兰C.法国D.英国

12.宗教改革中,主张将教会权力置于国家之下,由国家办教育的是()

A.路德派的教育改革B.加尔文派的教育改革

C.英国国教教育改革D.天主教教育改革

13.加尔文派在教育权的问题上,主张()

A.教会至高无上,教育由教会负责B.国家应取代教会办教育

C.国家和教会合作办教育D.教育权既不属于教会也不属于国家

14.宗教改革后的教育称为新教教育,以下哪一个不是其“新”的表现()

A.教育的世俗化目的B.破除了中世纪前教育的宗教性

C.强迫义务教育D.国家对教育实行管理

15.面对各地宗教改革,天主教改革自己以适应变化的世界,这种改革的产物是()

A.修道院B.堂区学校C.新教D.耶稣会

16.耶稣会教育中的精英学科是指()

A.逻辑学B.哲学和神学C.天文学D.神学和文学

17.耶稣会学校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模式,一切以《耶稣会章程》和两个纲领性文件为标准和指导。

()

A.《组织管理反案》B.《天主教教义》C.《教学大纲》D.《圣经》

18.新教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天主教教育相比,具有较强的()

A.贵族性B.世俗性C.宗教性D.群众性

19.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三者的根本差异在于()

A.形式不同B.教育内容不同C.教育方式不同D.服务的目的不同

20.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天主教改革三者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改革,他们是天主教改革的导火线

B.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在宗教领域的继续,宗教改革又使得罗马天主教在镇压革命的同时变革自身

C.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在意识领域的变革,宗教改革是一场新旧教的宗教斗争,天主教改革是自身的改良,三者无相互关联

D.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天主教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二、辨析题

1.耶稣会的教育活动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取得很大成功,是教育史上一个不小的进步。

三、简答题

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简述宗教改革时期路德派的教育主张。

四、分析论述题

1.试论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在教育上的特色。

第二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

一、选择题

1.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了()

A.自然教育B.绅士教育C.要素教育D.科学教育

2.18世纪末,英国的“星期日学校”是由()倡导的

A.洛克B.罗伯特·欧文C.罗伯特·雷克斯D.凯沙图华兹

3.18世纪末,英国传教士兰卡斯特和贝尔创制了()

A.导师制B.葛雷制C.导生制D.道尔顿制

4.英国的“公学”事实上是一种()学校

A.私立学校B.公立学校C.平民学校D.贵族学校

5.英国近代的慈善教育主要是指()

A.中等教育B.初等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教育

6.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撰写了()

A.《爱弥尔》B.《教育论》C.《教育漫话》D.《人的教育》

7.英国近代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式的标志是()法案的正式颁布

A.巴尔福法案B.福斯特法案C.巴特勒法案D.哈多报告

8.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学校三轨制D.多元制

9.标志着英国“新大学运动”开始的是()的成立。

A.伦敦大学B.剑桥大学C.牛津大学D.耶鲁大学

10.以下几位哪一位不是英国的教育家()

A.爱尔维修B.斯宾塞C.赫胥黎D.培根

11.提出“知识价值论”,认为学科是否重要与生活、生产和个人的发展相关系的教育家是()

A.培根B.洛克C.斯宾塞D.第斯多惠

12.英国的四位教育家培根、洛克、斯宾塞、赫胥黎在教育主张上有一个共同点是()

A.主张教育万能B.强调教育的贵族性

C.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心理D.提倡科学教育

13.19世纪初,拿破仑在教育上实行了典型的()体制

A.地方分权制B.中央集权制C.中央、地方共权制D.自治制

1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撰写了著名教育哲理小说()

A.《林哈德与葛笃德》B.《爱弥儿》C.《教育诗篇》D.《巨人传》

15.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狄德罗B.爱尔维修C.卢梭D.夸美纽斯

16.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的教育权主要掌握在()手中。

A.国教B.天主教C.议会D.封建贵族

17.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提出了很多教育改革的基本主张,以下不属于这一内容的事()

A.主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B.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C.主张实行普及义务教育D.提倡教育内容的世俗化、科学化

18.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设立的掌管全国教育行政的最高权力部门是()

A.帝国大学B.柏林大学C.文部省D.法兰西教育部

1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规定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法案是()

A.《费里法案》B.《拿破仑法》C.《基佐法案》D.《富尔法案》

20.法国的教育家()提出了“教育万能论”。

A.狄德罗B.涂尔干C.拉夏洛泰D.爱尔维修

21.法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对教育与社会的作用进行了全面论述。

A.拉夏洛泰B.狄德罗C.康德D.涂尔干

22.以下几位哪一个不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A.爱尔维修B.伊拉斯谟C.卢梭D.狄德罗

23.法国启蒙思想家()在《论国民教育》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国家办学的思想。

A.拉夏洛泰B.涂尔干C.爱尔维修D.卢梭

24.近代西方国家中最早进行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25.泛爱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A.巴西多B.康德C.洪堡德D.赫尔巴特

26.19世纪初,对德国各级学校进行整顿和改革的是( )

  A.黑格尔B.洪堡 C.费希特 D.赫尔巴特

27.德国近代着重讲授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的学校是( )

  A.文科中学B.实科中学 C.文实学校D.文法学校

28.巴西多的()一书,被誉为18世纪的《世界图解》、教育史上第二本有插图的教科书。

A.《泛爱读本》B.《初级读本》C.《大教学论》D.《爱弥尔》

29.1810年德国文教总管洪堡所创立的()对欧美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A.文教部B.帝国大学C.慕尼黑大学D.柏林大学

30.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B.第斯多惠C.福禄倍尔D.洪堡

31.18世纪德国中学的主要形式是()

A.实科中学B.文实中学C.学园D.文科中学

32.以下几位教育家中不属于德国教育家的是()

A.康德B.费希特C.乌申斯基D.第斯多惠

33.美国独立前,移植的主要是()

  A.法国教育 B.英国教育 C.德国教育 D.荷兰教育

34.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是()

  A.贺拉斯·曼 B.帕克 C.杜威 D.克伯屈

35.美国的教育领导体制,是典型的()

  A.中央集权制 B.地方分权制 C.中央地方共权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

36.北美殖民地时期,北、中、南三个地区中教育最落后的一个是()

A.南部B.中部C.北部D.都一样

37.美国教育由州一级管理的教育分权制度首先是在()确立的。

A.宾夕法尼亚B.华盛顿C.马萨诸塞D.马里兰

38.使美国各州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形成现代教育体制的是()

A.公立学校运动B.《毛雷尔拨地法》C.美国的独立D.学术大学的创建

39.为了解决工农学院的经费问题,拨地办学,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A.《费里法案》B.《史密斯—休斯法》C.《巴特勒法》D.《毛雷尔法》

40.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分权制,美国政府认识到中央设立教育领导机构的必要性,为此设立了()

A.州教育委员会B.教育总署C.文部省D.学术型大学

41.倡议并创建莫斯科大学的是()

  A.彼得大帝 B.罗蒙诺索夫 C.叶.卡特琳娜 D.乌申斯基

42.被称“俄国教师的教师”的教育家是()

  A.别林斯基 B.乌申斯基 C.皮洛果夫 D.托尔斯泰

43.乌申斯基的教育代表作是()

  A.《祖国语言》 B.《儿童世界》 C.《人是教育的对象》D.《人的教育》

44.乌申斯基教育体系的原则是( )

  A.教育的民主性 B.教育的民族性 C.教育的直观性 D.教育的神学性

45.俄国近代复杂、紊乱的学制仍以( )为主要特点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多轨道 D.中央集权制

46.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是1786年的()

A.《大学附属学校章程》B.《国民教育暂行章程》

C.《国民学校章程》D.《俄罗斯帝国大学章程》

47.17世纪中叶,俄国实行新的文化教育发展政策,开设普通和专门学校,创建科学院,使教育得到很大进步,这是()的成果。

A.叶卡捷琳娜改革B.亚历山大一世改革

C.罗蒙诺索夫改革D.彼得一世改革

48.以下哪个是莫斯科大学的特点()

A.世俗性B.贵族性C.等级性D.宗教性

49.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建立女子学校的章程是()

A.《俄罗斯帝国大学章程》B.《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

C.《女子学校令》D.《国民学校章程》

50.1871年7月,日本成立了统一领导全国教育事业的机构()

  A.帝国大学 B.文部省 C.国家教育委员会 D.教育部

51.1872年,日本文部省仿效法国教育制度而制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