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033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5页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docx

九年级化学学案全一册

开学导学化学用语

一、基本用语

(一)元素符号

1、1~20号元素(按顺序)的名称及符号:

氢 H 氦He锂Li铍 Be硼 B碳 C氮 N氧 O 氟 F 氖Ne

钠 Na 镁 Mg铝 Al 硅 Si磷 P 硫 S氯 Cl 氩Ar钾 K钙 Ca 

【注意】:

元素符号必须是大写字母,如果有两个字母的,则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K钙Ca钠Na镁Mg铝Al,

锌Zn铁Fe锡Sn铅Pb氢H,

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

3、其它重要元素:

钡 Ba 锰 Mn  碘 I  。

(一)化合价部分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

钾钠氢银正一价

钙镁钡锌正二价

通常氧硫负二价

铜、汞二,铁二、三

氟、氯负一铝为三

(二)常见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磷酸根

4铵根

4

硫酸根

亚硫酸根

碳酸根

锰酸根

氢氧根

硝酸根

氯酸根

高锰酸根

①“原子团”一般是两种原子按一定方式形成的一个特定的组合(原子集团),又叫“根”它是构成化合物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常见的这十种原子团里有8种是酸根,形成为XO4或XO3,一般来说X是某元素就代表是某酸根,如“PO4”叫磷酸根,“NO3”是特例,叫硝酸根。

难点是记熟酸根中氧的脚码是3或4。

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一)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1、书写口诀:

正左负右标上头,约分交叉和为零

例:

书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氧化铝氯化镁硫酸铵

2、练习:

在下表中空格几,填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二)根据名称书写化学式

常见的化合物有四种读法,不论是哪一种读法,从化合价角度看,都只有正价和负价两部分,只要找出这两部分,按上述方法,就能写出化学式,具体如下:

1、“某化某”,即“某”和“某”两部分

例:

氧化钠,即“氧”和“钠”,

氯化亚铁,即“氯”和“亚铁”

(某元素有多价态时,为了区分使用低价态要加“亚”字,如:

,当使用

练习:

书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硫化钾氧化亚铁氯化钾氟化铜

硫化铵氯化锌硫化铝氟化铵

2、“氢氧化某”,即“氢氧根”和“某”两部分

例:

氢氧化铜,即“氢氧根”和“铜”

2

练习:

书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镁

氢氧化铝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铁

3、“某酸某”,即“X酸根”和“某”两部分

例:

碳酸钠,即“碳酸根”和“钠”

3

磷酸铵,即“磷酸根”和“铵银”,

练习:

书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硫酸铜碳酸镁磷酸铵氯酸钙

氯酸钾锰酸钾亚硫酸钠硫酸铝

4、“某酸”,即“氢”和“某酸根”两部分(当只说“某酸”时,理解成省略了“氢”)

例:

硫酸,即“氢”和“硫酸根”,

练习:

书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硫酸碳酸磷酸亚硫酸

氯酸硝酸盐酸高锰酸

作业:

1、熟记并书写第1页上化学基本用语

2、按物质名称书写化学式:

(1)氧化铝氧化银氧化亚铁氯化钡

氟化铵氯化铁硫化铜氟化铁

氧化铵硫化铵

(2)氢氧化银氢氧化钡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钾

(3)硫酸铜碳酸镁磷酸铵

高锰酸钾氯酸钙硝酸银

氯酸钾锰酸钾亚硫酸钠

硫酸铝硝酸汞亚硫酸铵

硫酸锌硝酸铜硫酸钡

碳酸铵磷酸钙氯酸钾

(4)硫酸盐酸磷酸

亚硫酸氯酸硝酸

(5)氢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

氧化钙氢氧化亚铁硝酸

硫化钾锰酸钾碳酸

硫化铁氯化钙硫化铵

硫酸铁氯酸钙硫酸铵

高锰酸钾硝酸钙碳酸铵

高锰酸硝酸碳酸

3、过关检测(要求:

在掌握已学知识情况下用考试的要求来完成)

第一组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硫化钾氧化亚铁氢氧化钙氢氧化钡

硫酸铜氯化铁碳酸镁磷酸铵

氯酸高锰酸钾氯酸钙硝酸银

氯酸钾锰酸钾亚硫酸钠硫酸铝

氟化铜碳酸氯化锌硝酸汞

第二组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化钾锰酸亚硫酸铵硫酸铝

氟化铵磷酸氯化铝硝酸铜

硫化铝硫化亚铁氢氧化钠氢氧化镁

硫酸钡氯化氢碳酸铵磷酸钙

氯酸高锰酸铵氢氧化铝硝酸银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阅读:

课本第1页到第2页第二段。

思考下列问题:

化学是学习什么的?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联系?

什么是化学?

一、化学:

是研究、、以及的科学。

1、化学就是研究,不仅要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

2、在我国四大发明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

阅读:

课本第2页到本课结束。

思考并填写下列问题:

二、化学的发展:

1、近代化学的基础是因为和提出了和。

在这个理论中认为:

物质都是由和构成的,和

是化学变化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

2、物质是由组成的。

3、1869年,俄国科学家发现了并编写出,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学习物质的性质,使化学的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

4、我们现在正研究使用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思考:

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又是由什么组成的?

2、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实验:

完成实验1-1、1-2、1-3、1-4,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1-1: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加热,将一冷的玻璃片放在管口观察现象。

实验1-2:

把蓝色胆矾固体放在研钵中研碎,观察现象。

实验1-3:

将少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1-4:

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并将气体引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

变化前物质

现象

变化后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1-1

液态的水

1-2

蓝色胆矾固体

1-3

蓝色硫酸铜溶液

1-4

颗粒状石灰石

分析:

实验1、2与3、4在变化前后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对应的例子吗?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二者的本质区别是:

思考:

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

常见的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

实验1-5:

分别取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

取一根小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分别放入氧气和二氧化碳中,观察燃烧情况的变化。

气体

颜色

状态

气味

燃烧情况

火星木条

氧气

二氧化碳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阅读:

课本11页。

了解到第一个使用定量分析实验的科学家是。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

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水;蜡烛燃烧后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结论:

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

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

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三、气体的收集方法:

(1)排水法:

用于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有气泡逸出时集满。

(2)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3)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注:

收集较纯的气体应采用排水法,收集干燥气体使用排气法;气体与空气的密度相近时应采用排水法;若气体有毒有害于环境时尽可能选用排水法,气体与空气中物质(例如氧气)反应时只能选用排水法。

四.探究实验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以及可燃性和其它化学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包括形态、外观、能量、爆炸等;

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应学会观察:

a.反应前物质的形态、外观,b.反应中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及其有关现象,c.观察生成物的形态、外观、气味等。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三”原则:

①“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

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l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

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

固体药品:

①块状:

用镊子夹取;操作要领是:

“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

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要领是:

“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

操作要领是:

“取下瓶塞倒着放,标签向手心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倾倒法和滴加法;倾倒法:

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慢慢倾倒;滴加法:

使用滴管,先排气后吸液,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腐蚀橡胶头)。

在容器口正上方逐滴滴加,用过后余下药品挤到废液缺中,在用水清洗。

(其中滴瓶中的滴管不需将剩余试液挤出也不能用水清洗。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

使用量筒,只能准确到0.1ml。

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取一定量液体时,应先倾倒液体接近需要体积时,改用滴管滴加,在实际使用中,俯视的读数大于实际体积,而仰视的读数小于实际体积。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只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加热;④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⑤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试管与桌面成约45度角;④加热前预热;⑤试管应放在外焰上;⑥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受热均匀后再用外焰对准放药品部位固定加热。

3.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1)连接装置时遵循左大右小的原则。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好装置后,先将导管口的一端浸在水中,再将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逸出,则气密性良好。

(问题:

若手温与试管温差不大怎么办?

其它装置的气密性怎么检查?

4.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涤方法:

①倒去废物(要倒在指定的容器内);②用水冲洗并加以振荡;③用试管刷刷洗;④再用水冲洗。

如果玻璃仪器内壁上附着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刷洗,再用水冲洗。

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水均匀附着,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

5.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左物右码,称量时:

M物=M码+M游码

若不小心做成了:

右物左码,称量时:

M物=M码-M游码;实际使用中只需考虑左边的质量等于右边加上游码的示数就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阅读:

课本第26页第1、2自然段,然后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思考:

1、拉瓦锡在给密闭容器加热时,汞为什么变成红色粉末?

空气体积为什么减少?

2、在实验后拉瓦锡将红色粉末收集起来,加热得到汞和氧气,且氧气的体积与实验时空气减少的体积相同,性质也一样,为什么?

3、如果是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

实验2-1:

用如图装置,完成实验,认真观察并分析。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分析:

拓展:

实验中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1、实验是否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燃烧匙伸入的时候速度如何?

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3、弹簧夹为什么要先夹紧?

末夹或末夹紧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

4、使用的红磷为什么要足量?

量不足有什么后果?

5、水进入1/5能得到什么结论?

6、观察进入的水的体积是为什么要冷却到室温?

7、水进入容器的体积若少于1/5或大于1/5可能是什么原因?

8、余下的气体可能有什么性质?

9、已知碳、硫也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在上述实验中能否代替红磷?

空气的成份(体积分数):

二、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

常见的混合物:

思考:

混合物中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了反应?

各物质还能保持原来的性质吗?

混合物有没有固定的性质?

固定的组成?

2、纯净物:

常见的纯净物:

分析: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的性质,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

主要作用是和。

2、氮气:

(1)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充在灯泡和食品中。

(2)制硝酸和化肥。

3、稀有气体:

(1)性质很稳定,用作保护气。

(2)通电时发出不同光,制各种电光源,这是利用它的性质。

(3)激光麻醉等。

四、保护空气

1、污染空气的物质:

和,主要的气体污染物有、、。

2、空气污染的危害:

3、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2)空气质量分级标准:

五、绿色化学

特点:

课题2 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颜色、气味、状态:

2、密度(与空气相比相对大小):

3、在水里的溶解性:

4、熔沸点:

思考:

根据氧气的密度和在水里的溶解性,若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它?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

将带火星的的木条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实验现象:

思考:

现有一瓶气体,如何检验它是不是氧气?

氧气检验的方法:

补充实验:

将烧红的木炭伸入氧气中,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

实验现象:

反应:

实验2-3:

将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然后把燃烧着的硫的燃烧匙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再观察燃烧时发生的现象,比较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

硫在空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思考: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都是硫与氧气反应,二者的实验现象为什么不同?

它们的产物相同吗?

为什么集气瓶中要先加入少量水?

反应:

讨论:

(1)在做木炭、硫和氧气的实验时为何要将燃烧匙自上而下缓慢的插入?

(2)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什么药品?

想一想,能否利用硫或碳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为什么?

实验2-4:

将光亮的细铁丝弄成螺旋状,下端系一火柴棍,将其点燃,等到要燃尽时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中要先放入少量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思考:

细铁丝为什么要成螺旋状?

火柴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要燃烧完时才能伸入集气瓶中?

集气瓶中为什么要先装入少量水或垫一层沙?

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能用铁丝代替红磷吗?

反应:

分析:

(1)、木炭、硫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氧气中剧烈,是空气中没有氧气吗?

还是发生的不是同一个反应?

在氮气中能燃烧吗?

这说明燃烧与什么物质有关?

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却能在氧气中燃烧,这说明燃烧又与什么有关?

铁丝需要用火柴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高温才能引燃,而木炭、硫只用酒精灯就可引燃,说明燃烧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分析上述问题,得出燃烧的相关知识。

(2)、分析对比氧气与炭、硫、磷、铁的反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思考:

化合反应等于氧化反应吗?

二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氧气的性质:

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三、燃烧和缓慢氧化:

1、缓慢氧化:

2、常见的缓慢氧化现象:

、、、

、。

3、燃烧和缓慢氧化异同:

(1)相同点:

(2)不同点: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3、加热高锰酸钾:

分析:

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相同之处?

它们是化合反应吗?

分解反应:

二、催化剂:

实验2-5:

(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

(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

现象

原因

1

2

分析:

1、第一次伸入带火星木条为什么没有复燃?

是没有产生氧气吗?

加入了二氧化锰木条复燃,说明了什么?

是二氧化锰产生的氧气吗?

补充实验1: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是否复燃?

说明了什么?

拓展分析:

若把实验2-3中第2个实验中的黑色固体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加入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

那它的化学性质是否也没有发生变化呢?

实验2-6:

待实验2-5的试管中没有产生气泡时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思考:

在这一系列的实验中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起到了什么作用?

催化剂:

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a.催化剂的概念中,一变二不变,一变指反应速度,改变还有减慢的可能;二不变,是质量和化学性质,特指化学性质,因为还有物理性质。

要探究一个物质是否是一个反应的催化剂须满足这三个条件,即分别进行对比、称量、再验证其它化学性质是否改变的实验。

在实际中,它还有一个不改变,那就是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B.单独说某物质是催化剂,必须与起催化反应的具体反应联系起叙述。

C.一个反应并不只有一种催化剂,它不能决定反应是否发生,只是在反应速度的影响条件下起一定的作用。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实验2-7:

把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加入试管,用带有导气管的橡皮塞连接。

加热试管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分析:

二氧化锰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取气体的装置,只要选用的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相同,可使用同一种装置。

A装置:

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

B装置:

适用于液体与液体。

液体与固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

其主要优点,操作简便,无需加热,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并能控制产生气流的大小(由活塞K调节流量)。

思考:

该装置应如何检查其气密性。

思考:

实验室制取氧气应该使用哪一种方法呢?

2、气体收集方式的选择:

1、排水集气法:

适用于的气体。

2、排空气法:

(1)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的气体。

(2)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的气体。

思考:

(1)排水法如何操作?

如何观察到气体已收集满?

如何让收集的气体更加纯净?

(2)在使用排气法收集时如何操作?

(3)氧气应该使用什么收集方法?

对应的收集方法有什么注意事项?

(4)收集好的氧气应该如何存放?

四、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分析: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该使用什么气体发生装置?

使用哪些仪器?

怎么样检查装置的所密性?

用什么方法收集?

实验中应按照什么样的步骤来操作?

怎么样保证收集到的气体是我们所需要的气体?

这些都是我们实验前应该考虑的问题,不能盲目动手实验,乱弄一气。

实验步骤:

(以排水法收集为例)

1、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思考: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其它装置又如何检查?

2、装入药品,并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3、连接并固定装置

4、点火预热并加热

5、收集氧气

6、将导气管移离水槽

7、熄灭酒精灯,完志实验

思考:

a.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底于试管底;b.在用排水法集气时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气体,什么时候气体已收集满?

c.上述第六步与第七步能否颠倒?

若顺序反置有什么结果?

d.使用高锰酸钾时为什么要使用棉花?

e、若用向上排气法又如何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五、工业上制取氧气:

均为变化。

1、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是利用液态空气中不同气体的沸点不同。

2、富氧膜分离技术——富氧空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自然界水的存在:

1、动物和植物含有水

2、日常生活不可缺少水

3、工业和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二、水的组成探究实验

实验(3-1):

如图所示,接通电源,观察电极和

试管内的现象。

实验现象:

思考:

它们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

如何验证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

结论:

正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是。

思考: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有新物质产生吗?

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能书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式吗?

在这个变化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发生变化?

结论:

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

实验反思:

①水的导电能力弱,在反应中产生气体比较慢,那我们应该怎样操作?

②在实际实验时,往往发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

1,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三、氢气

1、氢气是一种、、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思考:

实验室制取氢气使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实验:

用氢气吹肥皂泡(气球)后,肥皂泡迅速上升,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2、氢气具有可燃性:

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发出火焰。

化学反应式:

,利用该性质的氢气用途:

作燃料,是最理想的燃料,具有、、的特点。

注意:

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检验氢气纯度的力法是:

收集—试管待检验的氢气,试管口向下(?

),用大拇指捂住管口,靠近火焰,放开拇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若响声很小,则表明已纯净;若使用向下排空气收集验纯,一次检验后不纯再收集前应用拇指捂住试管口一会儿(?

因为里面的氢气可能燃烧而引起事故)。

拓展:

点燃任何只要含有可燃性物质和支持其燃烧的物质的混合物均有可能发生爆炸,例如可燃性物质包含氢气、可燃性液滴、棉团、面粉等,只要与空气(氧气)混合就有可能爆炸,在发生可燃性气体泄露时,千万别使用火、电器等。

四、物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