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040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我国高等级公路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做好有关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及建议研究的工作,为营造良好的高等级公路运输环境、发展国民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2我国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

2.1我国交通事故概况

建国60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业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成长的,道路交通事故也相应逐步上升。

全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20世纪50~60年代为几百人至几千人,70年代为1~2万人,到80年代高达4~5万人,1992年交通事故死亡58729人,跃居世界第一(平均每万车死亡31.3人。

其后几年更是逐年攀升,到1995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达到271843起,死亡人数达到71494人,突破7万大关,伤159308人,1997年死亡人数约为8万人,1999年达8.4万人、2000年死亡人数近9.2万人,2001年为10.4万人,2002年为10.9万人);

自2003年起,交通事故有了减少的趋势(2003年有104372人死亡、49417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2005年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2006年有89455人死亡、43113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2007年有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2009年有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其中2006年是自2000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回落到九万人以下的一年,其后几年也有所下降,但是我国整体的交通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建设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97年以后,我国进入了高等级公路大发展时期。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已建成650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数居世界第二位。

随着高等级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随之上升。

自1988年我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事故发生起数、死伤人数和直接损失持续上升,近年来,我国机动车数量大约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而交通事故数量也基本上同步上升,经济损失严重。

短短二十几年间高速公路就在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内建成通车,迅速形成现代化的高等级公路网络,使我国的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高等级公路事故频发,重、特大事故不断,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给高等级公路的正常运营、投资回收等带来不良影响,并且使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安全形象受到相当大的损害。

必须认识到安全不足就是高等级公路管理不足,高等级公路在向使用者收取通行费用的同时,也就承担了向用户提供“安全、畅通、优质服务”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由高等级公路特殊的商品属性所决定的。

应当说:

高等级公路对于国内长期以普通公路、平面混合交通为主的交通管理者和交通参与者而言,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我们的管理方法和观念尚不适应,再加上物质、经费条件所限,以及旧观念、习惯势力的干扰制约,使目前高等级公路与发展及时代进步的要求差距较大。

故应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2.2全国高等级公路事故过高的因素

一切都从实际出发,根据国情,通过对一些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得出我国高等级公路事故频发、死亡率攀升的原因,如下所述:

由于我国高等级公路起步较晚,无论是高等级公路的管理者,还是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者(司乘人员),对高等级公路尚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

驾驶员对高等级行驶的特点认识不足,还没有掌握好高等级公路行车操作要领和应急防范技能;

不少司乘人员在相当程度上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高等级公路安全行车意识,违章严重。

3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很多,人、路、环境和管理等在道路交通综合系统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对它产生重大的影响,研究高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影响它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规律,为宏观和微观管理及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以达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3.1人为因素和高等级公路安全的关系

在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中,尽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人为因素无疑是最主要的,且主要为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所致。

引起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有:

感知不准、反应不当、判断失误;

间接因素包括:

生理、心理状况异常,违章行驶,缺乏高速行驶的经验等。

(1)感知不准

驾驶员置身于交通环境中,面对交通条件极为复杂且时刻都在变化的情况,驾驶员需要及时收集各种交通信息,并且随时作出反应。

现代汽车行驶速度快,驾驶员对交通信息的感知,有可能1/10s的误差,便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2)反应不当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不仅要及时地感知交通条件的变化,而且需要对交通信息作出及时、准确地反应,否则极易因大意或注意力不集中等造成反应迟缓甚至酿成交通事故。

(3)判断失误

驾驶员行车时要正确感知交通信息,并且及时作出反应,如果判断不当也会造成交通事故。

根据日本统计,由于驾驶员判断错误而引起的交通事故,约占交通事故总数的35%。

判断失误主要是对对方车速以及与对方车辆的距离判断失误,或凭自己的想象判断对方行动。

(4)生理、心理状况异常

驾驶员带病服药后驾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情绪急剧波动时,非正常驾驶都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

其中疲劳驾驶是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等级公路上疲劳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的情况明显多于普通公路,是因为高等级公路上景观单调,弯道少,基本没有横向干扰,驾驶员极易疲劳,且在高速行驶状态下,驾驶员的精

神长时间高度紧张,也容易疲劳。

(5)违章驾驶

违章驾驶主要是指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与习惯,道路交通法制观念淡薄,对交通标志、标线视而不见,放松车辆的日常检查与维护。

这些都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诸多的驾驶员违章行为中,超速行驶是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特点是全封闭、全立交、横向干扰少,而且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上的交通流量相对较低,这些都给车辆高速行驶乃至超速行驶创造了条件。

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超速车辆的驾驶员来不及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交通事故。

我国高等级公路一般的时速限制为120km,而高等级公路上行车时速超过此限速的情况屡见不鲜。

超速行驶的另外一种情况是速度过快,虽然没有超过交通管理部门颁布的限制速度,但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超过了安全行车的速度要求,从而导致危险。

(6)缺乏高速行驶经验

高等级公路一般限速在110~120km/h,很多驾驶员缺乏在这个速度下行车转向或紧急制动的经验,常因递接饮料、调整音响、急刹车等使汽车失去控制。

此外,能见度较差的雨雾天气、易于结冰的临空桥面、路面偶存的雨后积水等都会给缺乏高速行车经验的驾驶员造成威胁。

3.2路的因素与高等级公路安全的关系

道路交通事故的生成,其表象与直接的诱因多为驾驶员的违章或过失,而潜

在的因素则涉及到道路的线形设计、路面状况、道路交通量分布与交通组成以及道路的特殊路段等。

路是车辆的载体与行驶的基础,道路的等级、质量、线形标准等对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

(1)线形方面

道路几何线形要素的构成是否合理,线形组合是否协调,对事故有较大的影响。

①平曲线

平曲线与交通事故关系很大,曲率愈大,事故愈高,尤其是曲率大于10度以上,事故率急剧增加。

表3-1是英国的调查结果。

英国公布的曲线与交通事故关系统计表表3-1

曲率

0~1.9

2~3.9

4~5.9

6~9.9

10~14.9

>15

事故率(次/百万辆公里)

1.62

1.86

2.17

2.36

8.45

9.26

②竖曲线

道路竖曲线半径过小时,易造成驾驶员视野变小,视距变短,从而易发生事故。

表3-2为美国的调查结果,表明随着视距减小事故率增多。

双车道公路上视距与交通事故率关系统计表表3-2

视距(m)

<240

240~450

450~750

>750

交通事故率(次/百万辆公里)

1.49

1.18

0.95

0.68

③坡度

据前苏联调查资料,平原、丘陵与山地三类道路交通事故率分别为7%、18%和25%,主要原因是下坡时来不及制动或制动失灵。

表3-3是德国高速公路上调查的坡度与事故率关系的统计资料,表明当坡度大于4%时,事故率剧增。

坡度与交通事故率统计表表3-3

坡度(%)

0~1.99

2~3.99

4~5.99

5~8.00

交通事故

(次/亿辆公里)

46.5

67.2

170.0

210.5

④线形组合

交通安全的可靠性不仅与平面线形、纵坡有关,而且与线形组合是否协调也有密切的关系。

虽然线形标准都符合规范,但组合不好仍然会导致事故的增加(见表3-4)。

弯道与坡度重合产生的交通事故率(次/亿公里)表3-4

曲线半径

(m)

6~8.00

>4000

28

20

105

132

3001~4000

42

25

130

155

2001~3000

40

150

170

1001~2000

50

70

185

200

400~1000

73

100

192

233

根据调查以下线形组合易发生事故:

线形突变,长直线的末端接小半径的过急弯道,长下坡道突然急拐弯处易产生事故;

坡道上连续反弯,形成驾驶员视觉的负荷过重,易产生事故;

坡顶急弯处,视线不连续,常引起驾驶员的疑惑,易造成翻车;

短直线介于两同向曲线之间,形成断背曲线,使驾驶员产生错觉,把路线看成反向曲线,发生操作失误,易造成事故;

凹曲线过短亦会产生视觉差错,引起驾驶员对上坡估计过陡,易造成碰车、翻车;

凹曲线底部插入小弯道,迫使驾驶员拐弯,也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半径为150m以下弯道路段因路滑而发生的交通事故率是直线区间事故率的48倍。

(2)路面方面

路面方面和行车安全的相关性是以路面和车轮之间的附着系数来表现的。

附着系数与道路路面材料、路面表面的粗糙程度、干湿程度以及路面的完好程度相关。

附着系数越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越低,交通事故的恶性程度越低(表3-5)。

附着系数与交通事故率系数的关系表3-5

附着系数

0.3

0.4

0.5

0.6

0.7

0.8

事故率系数

8

3

2

1.5

1

(3)交通量与交通组成对交通事故率的影响

一般来说,交通量与交通组成同交通事故率有关,交通量增加,事故数增加,但还应考虑道路的服务水平、道路宽度与平行线形等。

表3-7为交通流中载货车混合率与交通事故率的统计资料,表明当混合率达20%时,交通事故即迅速增加。

交通事故率与载货汽车不同混合率事故统计表表3-7

小汽车与摩托车(辆数)

7318

3890

4537

2065

703

3660

2340

4415

载货汽车(辆数)

1117

630

1144

600

225

1450

1105

3420

载货汽车混合率(辆数)

13.2

13.9

20.1

22.5

24.2

28.5

32.1

43.8

交通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43

47

72

142

158

184

195

260

3.3公路环境与高等级公路安全的关系

在雨、雪、雾、风等天气条件下,高等级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存在危险性较大,驾驶员的视线受影响,车辆难以控制。

在异常气候条件下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因此,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的驾驶员应掌握特殊气候条件下的驾驶特性,适应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的道路环境。

(1)降水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雨天对安全行车十分不利,尤其是在高等级公路上

行驶的车辆,存在危险因素较大。

高等级公路发展较早的一些国家事故统计表明,雨天的高等级公路事故危险要比干燥路面时增大2~3倍。

在雨大的高等级公路上行驶,会产生“水滑”现象。

机动车在高等级公路行驶时,因轮胎与路面间的积水不能排除,水的压力使车轮上浮,形成汽车在积水路面上滑行的现象,称为“水滑”现象。

在这种状态下,轮胎和路面间没有附着力,制动、转向将失效;

雨天路面变滑,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系数明显下降,因此,使制动距离大大延长,一般增加两倍左右。

车速越高,附着系数越低,在车辆制动时,车轮很容易抱死,发生侧滑和甩尾的可能性增加,使车辆失去控制,最终导致严重事故发生;

在雨天行车,驾驶员的视线障碍较大,能见度大幅度下降,可视距离大大缩短;

遇大暴雨天气,要注意高等级公路的边坡有滑坡危险,山区高填挖路段有落石危险。

(2)浓雾对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在高等级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途经的地域不同,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在高丘山岭地区行驶时,随时会遇到大雾,因此,高等级公路管理人员及驾驶员都应采取安全措施。

雾天能见度下降,妨碍驾驶员的视觉。

特别是浓雾天气,驾驶员的视力下降更多,影响驾驶员的观察和判断力,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雾天除使视距变短外,还有因空气湿度大而引起的玻璃透视率下降和后视效果变差,从而造成交通事故。

(3)冰雪路面对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冬天下雪时的雪花及雪后经碾压形成的冰雪路面,严重影响高等级公路行车安全。

下雪时飞舞的雪花阻碍了驾驶员的视线。

当雪后晴天时,由于积雪对阳光的强烈反射作用,又十分耀眼,产生眩目,即雪盲现象,使驾驶员的视力下降,对行车安全极为不利。

冰雪路面是北方冬季的自然气候形成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冬季雪天形成的积雪路面;

秋冬季转换时,雨水突然遇冷形成的冰雪路面;

冬季早晨因寒冷形成的有霜花的路面。

冰雪路面比雨天的路面更滑,车辆制动、转向所受影响更大,操纵性难以保证,因此危险性也更大。

冬季白天与夜晚温差较大,降雪在白天经气温回升而消融,入夜后又会被冻结,路面的附着系数下降到0.1~0.2,冰面的附着系数仅为0.07~0.1。

在这样滑的路面上行驶,车轮上作用力的突然变化很容易破坏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状态,使轮胎失去抵抗侧向力的能力,导致汽车侧滑、甩尾,失去控制,甚至发生事故。

4高等级公路安全规划

4.1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在当今经济建设进一步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更是快速增加。

交通状况不容乐观,改善交通状况更是刻不容缓。

提高广大群众和交通参与者的高等级公路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是搞好交通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预防交通事故的重要途径。

(1)交通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交通安全教育主要针对维护交通安全的需要和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

主要有以下内容:

进行交通法规和制度的宣传教育;

组织驾驶员学习,传达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的安全政策;

有针对性地组织交通安全、汽车新技术和特点的培训,如驾驶员、修理工、安全员等的培训。

驾驶员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包括政府、单位、家庭、媒体(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手册),同时宣传教育方式要得当,因人而异。

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要重视交通安全,包括事前教育,事后总结,不急功近利,奖罚分明;

交通事故现场知识培训,包括如何保护现场、照片取证、现场测量尺寸、寻求证人等;

进行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制定事故对策。

要认真统计交通事故的地点、时间、季节以及线路;

驾驶员年龄、性别、驾龄和交通事故受害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对事故重点人群和单位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进行事故原因统计包括疾病、机械故障及其名称和分布、违规违章;

制作交通事故分布图。

例如,利用市区地图,在上面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事故种类和事故严重程度,分析事故发生的规律和事故多发地段的情况,制订相应政策、法规,探索相关方法,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2)交通安全教育的方法

根据个交通参与者在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教育对象分为普通群众、公路沿线居民,驾驶员及交通管理人员。

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教育侧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类:

普及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加强公路沿线公路居民的安全教育,杜绝行人交通事故;

严格把好培训关,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建设高素质的高等级公路交通管理队伍。

4.2加强驾驶员管理

机动车辆是有人来掌握的能否发挥交通工具的作用,同时注意交通安全,驾驶员是决定性的因素。

(1)驾驶员安全管理的内容

驾驶员管理是一项内容较广泛的综合性工作,不但包括对驾驶员的培训考核、档案整理、宣传教育、监督管理等许多具体的内容,还包括对业务水平、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要求和训练等。

驾驶员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发动机车驾驶证;

检查并办理驾驶员的换证、增驾及异动手续;

对驾驶员进行考核和教育;

对驾驶员培训单位的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研究驾驶员在道路交通中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做好驾驶员的档案,随时提供各种统计数据。

(2)驾驶员的安全教育

交通事故是一种偶然发生的事件,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一切事故都有其产生的原因。

经过大量的、多年的种种类型的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属于驾驶员方面产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性别、年龄、技能、气质、心理生理状况、情绪、疲劳、酗酒、受外界干扰等因素。

对这些因素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是可以大幅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实践证明,开展对驾驶员、行人、非机动车驾驶者安全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是改善交通安全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

①安全知识教育

对驾驶员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应定期进行,应着眼于驾驶员文化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安全知识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车辆结构与性能知识,包括车辆一般结构知识、性能特点,重点是车辆制动、转向性能与安全行车的关系,驾驶员应掌握所驾车型在任何情况下如何制动车辆;

车辆安全行驶常识,包括超车、会车、通过交叉路口、复杂道路条件下行车、装载、停车、防火等安全知识;

车辆维护,包括日常维护和行车前、运行中、收车后的维护检查,特别是对涉及到安全机件的检查知识;

交通事故的基础知识和自救措施。

②驾驶技术素质教育

驾驶技术素质教育是为了适应运输对象的服务要求,保障运输安全,不断提高驾驶员对运输对象的服务能力。

驾驶技术素质教育包括以下方面:

驾驶技术知识,包括潮湿、污脏、雨或雪路面的驾驶、制动等安全操作要领,增强驾驶员处理不同路况问题的能力;

货物运输知识,包括普通货物运输和特种货物运输,以及危险品货物运输知识;

旅客运输知识,包括旅客运输的特点和要求等。

(3)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驾驶员良好的驾驶作风和职业习惯,教育的内容包括对职业的认识、职业感情、职业理想等,教育驾驶员自觉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坚持文明行车,礼貌让车,关心客货安全和爱护车辆等方面。

(4)针对性教育

针对性教育是指对驾驶员普遍教育之外,对部分驾驶员的教育,主要针对“多事故”或处于“多事故时期”的驾驶员进行教育。

统计表明,交通事故与驾驶员的驾车年限有一定的关系。

驾车经历在3年以下的驾驶员,其事故率相对高于3年以上者。

这里有技术经验方面的原因,但也有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称这一时期为驾驶员的“多事故期”。

另外研究发现,一段时间的事故往往集中在少数驾驶员身上,这些少数驾驶员称为“多事故”驾驶员。

对这些驾驶员的教育应本着分别情况分别对待的原则,弄清是技术、心理或其他方面原因后分别施教。

针对违章受处分的驾驶员进行教育。

驾驶员严重违章除给予适当处分外,还应及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通过违章操作案例参观、分析等形式组织违章驾驶员学习有关的交通法规,增强他们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4.3道路条件的进一步加强

道路交通系统是由道路、车辆和道路使用者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系统。

道路的因素也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道路的因素主要是高速公路的线性设计、道路结构、行车环境等与交通安全有直接关系。

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与交通事故关系较大,设计上有缺陷的高速公路对高速行驶的车辆会产生不稳定的感觉,驾驶员容易产生视觉上的错觉,这些都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道路结构和行车环境不良,会造成行驶危险、行驶不便和疲劳等不安全情况。

(1)改善现有的交通条件

鉴于交通条件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在无法迅速提高交通设施和迅速修建新的道路的情况下,必须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