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0890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5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上册

 

 

第十四章

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教学目标

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学重点

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学难点

1、说出植物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适应的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探究水生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教学过程(2课时)

第一课时

引入:

cAI展示几种植物图片。

(1)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2)你还知道自然界中有哪些植物?

植物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今天让我们走进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cAI出示课题。

一、藻类植物

春天到了,我们会发觉池塘里的水变绿了,为什么水会变绿呢?

学生猜测

观察:

池塘中的藻类植物

学生阅读教材p25.

cAI展示相关资料。

(衣藻水绵等藻类植物的相关知识)

小结:

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

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细胞内含有叶绿素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用孢子进行繁殖。

大都生活在水中。

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cAI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地面上了绿色是什么?

引出苔藓与蕨类植物。

学生阅读教材p26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习性”。

cAI展示相关知识及介绍。

小结:

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特征

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完善的根、茎、叶,没有起输导作用的维管束——长得较矮小,

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生殖过程中出现了胚——比藻类植物高等

蕨类植物仍靠孢子繁殖,有真正的根、茎、叶等到器官,蕨类有辉煌的过去,大量的古蕨成为今天人类重要的能源。

现代蕨与人类关系也密切。

有的为工业重要原料,有的可作家禽饲料,如满江红。

有的是重要中草药资源如贯众南卷柏。

总结:

对比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cAI补充展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三、种子植物

引入:

在自然界中,我们平时看见的最多的绿色植物还是以种子植物为主,那什么是种子植物呢?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认识种子植物。

学生阅读教材p28—29相关内容。

初步了解种子植物。

cAI展示种子植物:

是能产生种子的绿色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区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cAI展示)

展示裸子植物:

银杏、马尾松、水杉、苏铁

被子植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它们是如何适应生存的环境的?

探究:

“水生被子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cAI展示被子植物X

水稻、向日葵、玉米、茄、白菜、花生等。

三、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以及书本知识,来谈谈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

①植物生产有机养料,为人类提供食物;②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人类生命活动需要的氧气;③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④植物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

四、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你知道我国的珍稀植物吗?

什么是珍稀植物?

学生阅读教材p30-31.了解相关内容。

课后反思:

第二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设计依据与构想】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本节课从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分析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延伸了教学内容。

通过课前观察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根据学生的探究心理特点,利用观察、资料收集、讨论等几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总结无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信息处理、概述总结和表达交流能力。

4、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主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2、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概述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调查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落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相关的课件。

2、布置并指导学生的课前观察活动(常见环节、软体和节肢动物)。

学生准备

1、常见环节动物(如蚯蚓)、软体动物(如蜗牛)和节肢动物(如蝴蝶)观察分析和概括总结。

2、小组讨论汇总,尽可能地叙述环节、软体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精美的动物图片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能较快地融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中。

然后教师引入本节内容:

在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中,动物给人类很大的帮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去了解它们、关心它们。

设计思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感受、思考、置疑,唤起学生好奇心,学生的心情愉悦,兴趣盎然,主动建构科学知识。

二、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

播放一组动物的图片,看看同学们认识哪些可爱的动物,同学回答出知道的动物名称,并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将它们分类。

学生活动:

积极说出课前观察的环节、软体和节肢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教师展出图片动物的名称,进入新课讲解。

(一)环节动物

出示蚯蚓、水蛭等的图片,仔细观察图中动物的基本形态特征。

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节等。

2、常见环节动物:

蚯蚓、蚂蟥、沙蚕等。

3、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益处:

蚯蚓具有疏松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肥力等;沙蚕可作为动物养殖的饲料。

害处:

水蛭会吸食人或家畜的血液,对人、畜有一定危害。

(二)软体动物

展示乌贼、河蚌、蜗牛等的图片,仔细观察图中动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并结合现实生活中认识的软体动物,举例说出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多数软体动物腹部有块状肌肉足,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用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2、常见软体动物:

乌贼、河蚌、蜗牛等。

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益处:

可以食用(如河蚌等);可以作为中药食用(如牡蛎等);可以用于观赏(如贝壳等)。

害处:

蜗牛、蛞蝓等以蔬菜、果树叶为食,是农业害虫;部分海洋软体动物以牡蛎为食,造成养殖业的损失;会危害人体健康(如钉螺等)。

以穴居的软体动物会损港湾建筑和海上交通设施。

(三)节肢动物

教师展出节肢动物的图片,观察结构特征并概述。

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

2、昆虫是一般具备两对翅、三对足的节肢类群。

3、常见节肢动物:

蝴蝶、螃蟹、蜘蛛、蜈蚣等。

4、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

5、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益处:

可以为绿色植物传播花粉;可被加工成食品、药品;萤火虫等在仿生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害处:

金龟子等会危害农作物;蚊等会传播疾病。

通过观察、分析、识别动物的主要类群,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并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自我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联系,进行查缺补漏。

课后反思: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并掌握

(2)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

2.情感目标:

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健康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

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方法:

注入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手段:

常规教学、多媒体教学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PPT

六、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2003年中国出现了令全国人恐慌的“非典”,又称SARS,那么同学们知道引起SARS的病原体是什么吗?

【生】SARS病毒。

【师】对,是SARS病毒。

那么同学们又知道美味的酸奶是如何做的吗?

而食物放置久了又为什么会发霉呢?

【师】这些都与微生物有密切关系,今天我们学习的正是神奇的微生物。

新课内容

【师】经过生物学家们的多年研究,大体将生物界划分为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微生物界。

微生物界又包括病毒和细菌。

这节课主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下病毒、细菌和真菌。

【师】一般我们将一些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少数的真菌要在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而细菌要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研究病毒的结构要通过电子显微镜。

【师】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对微生物并没有具体而直接的认识。

【师】同学们根据上述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认为微生物的主要成员有哪些呢?

【生】病毒、细菌、真菌。

(一)病毒

【师】非常好。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第一位成员——病毒。

1.形态结构

【师】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

[播放课件]——学生观察几幅图片

【师】由图片可以看出病毒的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蛋白质外壳以及核酸。

【师】核酸只有一种。

DNA或RNA。

不会同时具有。

【师】通过观察以上图片,同学们联想一下已经学习过的真核生物细胞结构,比较后告诉我为什么说病毒的结构简单?

【生】病毒无细胞结构以及复杂的细胞器,只具有蛋白质和核酸。

2.分类

【师】了解了结构特征接下来简单了解下病毒的分类及生存方式。

病毒分为很多种,根据它们寄生生物的不同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播放课件]

3.生存方式

【师】至于比不过度的生存方式,请同学们先阅读下课本并回答老师:

病毒可以独立生存吗?

【生】不可以。

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师】回答的很正确。

4.传播途径

【师】既然不能离开寄主,那病毒怎样进行传播呢?

同学们先阅读课本再告诉老师。

【生】病毒可通过水、空气、食物、伤口、蚊虫叮咬等方式进行传播。

5.与人类生活关系

【师】很好。

那么同学们思考下病毒与人类生活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总结病毒的益处和害处)

(二)细菌

【师】通过对病毒的学习我们知道很多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是由病毒一起的呢,例如鼠疫、霍乱等?

通过查阅资料就会知道,这几种病并非由病毒引起而是由细菌引起,那我们就来学习下细菌。

1.结构【师】和病毒相比,细菌的结构要复杂的多。

【师】观察细菌的结构图,并比较植物细胞结构图,总结它们的异同点。

【师】细菌的结构有哪些呢?

【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物质,有些还具有荚膜和鞭毛。

2.分类【师】观察很仔细。

接下来我们了解下细菌的其他结构。

【师】关于细菌的分类,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腐生和寄生。

【师】根据细菌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3.生殖【师】细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是分裂生殖。

4.与人类生活关系【师】我们已经了解了细菌的结构等相关知识,那么它们对人类来说是敌是友呢?

阅读P48相关知识并讨论。

(学生总结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真菌

【师】学期细菌后同学们知道了细菌对人类生活既有有利也有有害方面它们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但同学们想过我们市场食用的菌类同细菌是什么关系呢,它们是不是细菌的一种呢?

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下真菌,大家就会明白所有的疑问了。

【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发霉的馒头,长在馒头上黑乎乎的就是真菌的一种,叫黑曲霉。

接下来就来了解下什么是真菌。

[播放课件]【师】真菌家族中大多数都是“大个子”,只有少数在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的到。

1.结构

【师】首先看一下真菌的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分类

【师】真菌分为二类:

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

3.繁殖方式

【师】生殖方式主要有无性生殖(即分裂生殖)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

4.与人类生活关系

【师】结合P50相关知识总结。

(学生总结)

小结: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小结本节课知识点。

七、课堂巩固

1.下列微生物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A.青霉菌B.酵母菌C.鬼笔鹅膏D.乳酸菌

2.试对下列叙述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1)病毒、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它们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看到病毒的。

(3)病毒和细菌对人类都有危害。

八、板书设计

神奇的微生物

一.病毒二.细菌三.真菌

1.特征1.特征1.特征

2.与人类的关系2.与人类的关系2.与人类的关系

九、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第四节生物的分类

【设计依据】

本节教学是初中苏教版八年级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生物分类的依据”和“生物分类的单位”两部分,是对以前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通过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和实践,尝试根据一定的生物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同时生物的分类等级是将各种生物在整个生物界加以“定位”的关键,也是判断各种生物相互亲缘关系远近的依据。

通过本节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同时,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为终身学习生物学知识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1.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并描述种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

【能力目标】

1.增强把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的能力。

2.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生物分类学的兴趣。

2.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感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

2.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

【教学难点】

描述种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结构流程设计表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1.播放一段含有许多有趣动物的视频。

设疑:

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

2.观察课本21页的昆虫标本插图。

设疑:

你们认识这些昆虫吗?

认识到生物家族庞大,为了认识和研究生物,必须要进行生物分类。

引入课题:

生物的分类。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说出其中一些动物的名字。

播放一段视频,

通过优美的画面,具体的动物,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

二、生物分类的依据1.出示一些动物、植物、细菌和病毒、真菌的图片。

要求学生观察、讨论。

2.设疑:

将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分成几类?

依据是什么?

3.学生回答,分析。

4.最后总结生物分类的依据。

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将这些生物大可分成植物、动物、细菌和病毒、真菌这几大类。

生物分类依据:

是生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的不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物在进化上的亲缘远近关系等等。

通过观察图片,分类活动,使学生初步尝试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归类,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生物的分类等级1.学生先阅读生物分类等级示意图,教师同时加以引导。

2.讨论分析:

猫、虎、豹、狼和狗这五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共同特征?

有什么不同之处?

为什么把猫和虎放在一类?

狼和狗放在一类?

3..根据刚才分类活动,总结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

4..有了生物分类等级单位,明确生物在自然界的位置。

设置:

游戏“报户口”(猫、豹)。

5.最后完成生物分类等级示意图中人和黑猩猩的分类等级,教师提供参考资料。

6.由刚才的实例分析,认识到种的一些特点。

设疑:

在7个分类等级单位中,最小分类单位是什么?

种的概念是什么?

7.根据生物分类示意图,找出猫的亲戚。

设置游戏:

找”亲戚”.

要求判断动物间的亲缘远近关系,思考依据是什么?

8.分析学生熟悉的马、驴、骡子是不是一个物种?

倡导学生互相争辩。

归纳总结同种的特出特性。

学生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得出结论。

根据这些动物之间特征的不同之处加以区分,特征之间的相同之处加以合并。

思考、回答:

分类等级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

根据分类等级单位,分析、回答猫和豹的“户口”。

学生根据参考资料,根据两种生物之间的不同之处,对人和黑猩猩进行分类。

学生回答种的概念。

结论:

生物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少,相互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分组讨论,阐述观点。

观点:

同种生物才能有性生殖繁殖后代,且后代也具有生殖能力。

通过学生从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对分类方法先有个认识。

通过实例分析,明确生物分类等级。

通过练习,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分析能力。

学会用新知识、新理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让学生理解种的特点,

通过游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及学生的争论过程,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1.生物分类的依据。

2.生物分类等级单位(从大到小)。

3.种的概念。

4.生物分类单位大小与其共同特征的关系。

归纳整节课的知识。

五、思维拓展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

参与、交流、回答,测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

在本节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将新学知识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及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此外,多媒体课件与教学相结合,将教学内容直观化,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过程能力,另一方面使教学任务能轻松完成。

 

第十五章

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

【教材与学习者分析】

教材将本节课内容安排在“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核心是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很直观,是知识的切入点;基因的多样性是关键,是知识的深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强化了知识的联系。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简洁、愉快的方式,启发性的语言,由感性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然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利用旧知与身边资料引导、点拨学生去思考问题,整理出所需要的知识,在归纳知识的同时,了解国情,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比较肤浅,而且生物多样性比较专业。

所以教师要把握课标的要求,不要要求太高。

注意从学生身边入手,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明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通过分析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及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形成爱护生物及保护多样性的情感认识。

【重点、难点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广阔思考与探究,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去体验劳而获的自信与快乐。

抓住“多样性的内涵”贯穿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三个层次及其关系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让学生观看几组图片,展示生物界多种多样的生物,导入课题。

师:

看过这些图片后,我们发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多样性。

(板书: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二、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师:

请大家阅读课本导语,回答一个问题:

生物多样性分为哪几个方面?

生:

三个。

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师:

(展示PPT)对,同学们很聪明。

今天我们就来分别学习这三个层次。

首先我们来学习种类多样性。

(板书:

种类多样性)

师:

展示PPT。

大家仔细阅读图表资料,回答老师三个问题。

首先告诉老师,除了表中列出的动植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类群?

生:

节肢动物,甲壳动物。

师:

对,老师在这里给大家列举的几个(展示PPT)。

有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等等,而且初次之外还有我们最容易忽视的细菌、病毒等。

好,现在回答老师第二个问题,告诉老师我国哪一类生物在世界上所占比例最高呢?

生:

裸子植物。

师:

对,所以我国又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除此之外,老师还要补充一个知识点,我国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

那大家告诉老师,你们觉得还有生物没被发现么?

(展示PPT)

生:

有。

师:

对,还有很多生物没有被人类发现,也正是这些各种各样的生物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层次——种类多样性。

下面我们来学习基因多样性。

(板书:

基因多样性)

师:

大家看这些图片(展示PPT)。

这些图片分别是萨摩犬、泰迪犬、吉娃娃,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那么大家告诉老师,为什么同样是狗,却互相之间长的不一样呢?

生:

基因不一样。

师:

对,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基因不相同。

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基因多样性。

但是大家告诉老师,狗和猫的基因一样么?

生:

不一样。

师:

对,也就是说不同种生物基因不相同。

那萨摩犬和比熊犬的基因相同么?

生:

不相同。

师:

对,也就是同种生物的不同生物个体基因也不一样。

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所以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这正是我们需要记住的三点:

第一点,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种类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多样性;第二点,不同种生物基因不相同;第三点,同种生物的不同生物个体基因不相同。

(展示PPT)那大家知道哪些人类利用基因的实例呢?

生:

袁隆平杂交水稻。

师:

对,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使近一亿人免受饥饿,因此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和爱戴,被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是我国工程院院士,被国家授予最高科技奖。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物种多样性是因为基因的多样性,在我们多姿多彩的世界当中,除了有天上飞的,还有陆地上和水里生活的,以及其他一些环境,那它们所生活的这些环境正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呢?

生:

生态系统。

师:

那我们回忆一下,地球上有哪些生态系统呢?

生:

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师:

大家说了很多生态系统,这是不是就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呢?

生:

是。

师: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生态系统多样性。

(板书:

生态系统多样性)

师:

刚才我们已经明白了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而种类多样性又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也就是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即种类多样性是直观表现,基因多样性是内在因素,生态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