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1540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九课劝学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

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以为轮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跂:

提起脚后跟

B.声非加疾也疾:

用力

C.而绝江河绝:

横渡

D.锲而舍之锲: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青,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

B.①以为轮②无以至千里

C.①登高而招②顺风而呼

D.①风雨兴焉②圣心备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学不可以已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

下列句子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中孔子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

(2)《荀子·劝学》中蚯蚓向上食尘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螃蟹“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浮躁、不专心。

(3)《荀子·劝学》中强调学习与省察自己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劝学(节选)

荀 子

学恶乎始?

恶乎终?

曰:

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⑤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问一而告二谓之

⑦。

傲,非也;

,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⑨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 ①数:

术,即方法、途径。

②没:

同“殁”,死亡。

③大分:

大的原则、界限。

④箸(zhù):

通“著”,明。

⑤蝡(rú):

微动。

⑥傲:

浮躁。

形容言语繁碎。

⑧向:

通“响”,回音。

⑨方:

通“仿”,仿效。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恶乎始?

恶乎终        恶:

哪里

B.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舍:

放弃

C.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曷:

怎么

D.《诗》《书》故而不切切:

恳切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B.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C.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D.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9.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途径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要学习的内容。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能够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就能通晓世事了。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3分)

译文: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4分)

译文:

                                    

                                    

                                   

(3)学莫便乎近其人。

(3分)

译文:

                                    

                                    

三、语言运用(15分)

11.把下面五句话,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5分)

①任何新的知识,取得的途径只有一条,那便是学。

②只学而不“习”,即使学到了一些知识,也是不牢靠的。

③但是学了,懂得了,并不等于掌握和拥有这些知识。

④要使这些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习”。

⑤有人不理解“习”的重要性,学得多,甚至什么东西都学,却不肯付出经常温习的时间,结果是随学随忘,收不到成效。

答:

                                    

1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下联,请根据《劝学》的内容拟写出上联。

(4分)

上联:

                                    

下联:

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5个字。

(6分)

按理说,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都有相应的“路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

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大摇大摆,我行我素。

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路权是人人应享有的一种权利。

对路权的争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要平衡各方权益,实现道路资源共享,进而达到共赢目的。

课下能力提升(九)

1.解析:

选C A项,“”通“煣”,使弯曲;B项,“有”通“又”;D项,“生”通“性”,资质、禀赋。

2.解析:

选B 疾:

强,指声音宏大。

3.解析:

选C 都是连词,表顺承;A项,介词,从/介词,比;B项,介词,把/“以”与前面“无”连用,构成“无以……”,解释为“没有用来……的方法”;D项,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语气词,不译。

4.解析:

选C A项,“爪牙”,(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帮凶。

B项,“江河”,(古)长江和黄河;(今)一般大江大河。

D项,“寄托”,(古)安身;(今)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个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解析:

选C 定语后置句,用“之”将“爪牙”的定语“利”、“筋骨”的定语“强”后置。

6.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用心一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解析:

选D 切:

贴近,切合。

8.解析:

选D “曰”后断开,排除A、B;“则”前应断开,排除C。

9.解析:

选C “《礼》是基础”说法不当,原文说“终乎读礼”。

10.答案:

(1)所以从学习的途径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

(2)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3)学习没有比接近贤师更便利的了。

参考译文:

学习从哪里开始?

到哪里终结?

答案是:

从学习的途径来说,是从诵读《书》《诗》等经典开始,到阅读《礼》为止;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

诚心积累,长期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才停止。

所以从学习的途径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

致力于学习,就成为人;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

所以《尚书》是政事的记载;《诗》是和谐的音乐所附丽的篇章;《礼》是行为规范的要领、具体准则的总纲。

所以学到《礼》就到头了。

这可以说是达到了道德的顶点。

《礼》敬重礼仪,《乐》中正而又和谐,《诗》《书》内容渊博,《春秋》词意隐微,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包括在这些典籍中了。

君子的学习,有益的东西听入耳中,明白于心中,贯彻到全身,表现在举止上。

所以他稍微说一句话,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

小人的学习,只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

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够靠它来完美七尺长的身躯呢!

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所以别人没问就去告诉的叫作急躁;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叫作唠叨。

急躁,是不对的;唠叨,也是不对的;君子回答别人,就像回音和原声是一样的。

学习没有比接近贤师更便利的了。

《礼》《乐》记载法度而未加详细解说,《诗》《书》记载旧事而不切合现实,《春秋》文简辞约而不易迅速理解。

仿效贤师而学习君子的学说,那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够通晓世事了!

所以说:

学习没有比接近贤师更便利的了。

11.解析:

通读五句话,理解语段大意。

本语段谈的是“学”和“习”的关系,句①③谈“学”,句④⑤谈“习”,句②是总结。

答案:

①③④⑤②

12.答案:

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13.答案:

①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路权)

②机动车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

③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八课寡人之于国也课下能力提升新人教版必修

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谨庠序之教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数罟不入洿池数:

B.申之以孝悌之义悌:

孝敬父母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

制止,约束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

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树之以桑D.谨庠序之教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形象地论证了民饥而死,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于荒年,并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看法。

(2)《寡人之于国也》中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之于国也》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梁惠王曰:

“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

“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

“无以异也。

曰: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

“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

‘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兽相食,且人恶之    恶:

以……为凶恶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

称王

C.此率兽而食人也率:

率领

D.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孝悌:

孝顺父母,恭顺兄长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再三战败,一心一意只想雪耻复仇,“愿比死者一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

B.在文中,孟子认为只有法治清明,减轻刑罚;降低税率,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

C.孟子提出的“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体现了其“仁政”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教民”。

D.孟子通过对“彼夺其民时”一针见血的分析,得出只有“仁者”才会无敌于天下。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3分)

译文:

                                    

                                    

(2)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3分)

译文:

                                    

                                    

(3)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4分)

译文:

                                    

                                    

三、语言运用(15分)

11.《寡人之于国也》中有“数罟不入洿池”的话,《史记》中也有“网开一面”的说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请针对这一共识写一条公益广告语。

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工整,20字以内。

(5分)

答:

                                    

                                  

12.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为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5分)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

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答:

                                    

                                    

                                    

                                    

13.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尊贵的各位游客:

据景区办公室了解到,截至今日,本景区春节黄金周(2月7日到2月13日)各天的门票预订均已超过3万张以上。

鉴于本景区最大承载量为3.1万人次/天,依据《旅游法》的相关规定,景区即日起不再接受门票预订,并请有意前来本景区的游客避开黄金周高峰期,另行安排旅游时间。

我们非常理解广大游客们对本景区风景名胜的仰慕之情,作此决定,我们深表歉意,希望大家予以合作。

特此公告

××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xx年2月5日

答:

                                    

                                    

                                    

课下能力提升(八)

1.解析:

选D A项,“颁”通“斑”;B项,“涂”通“途”;C项,“无”通“毋”。

2.解析:

选B 悌:

敬爱兄长。

3.解析:

选D 连词,表转折。

A项,介词,按照;介词,用。

B项,介词,在;介词,与。

C项,助词,的;代词,这种情况。

4.解析:

选D 形容词作动词。

其他三项为名词作动词。

5.解析:

选D 判断句。

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6.答案:

(1)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7.解析:

选A 恶:

厌恶。

8.解析:

选C 两处“焉”后应断开,排除A、D;“东败于齐”“南辱于楚”句式一致,排除B。

9.解析:

选A 报仇雪恨的基础就是动员民众为他打仗,这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百姓的死活的行为;“愿比死者一洒之”的真实意图是称霸。

10.答案:

(1)用棍棒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2)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3)(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

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

“我愿意高兴地听您指教。

孟子回答说:

“用棍棒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

“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

“也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又说:

“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

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

身为百姓的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

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

孔仲尼说过:

‘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应该断子绝孙吧?

’正是因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

(试想连用陶俑殉葬都不能被允许),又怎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梁惠王说:

“(想当年,我们)晋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知的。

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被楚国欺侮。

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孟子回答道:

“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够称王天下。

大王如果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

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强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

(因为)它们(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他们无法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儿女各自逃散。

它们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它,有谁能跟大王较量呢?

因此说:

‘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

’请大王不要再犹豫徘徊。

11.答案:

呵护环境,取用有度;持续发展,希望无限。

12.答案: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来的,而孟子也就因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13.答案:

①“据景区办公室了解到”删去“到”;②“超过三万张以上”删去“以上”;③“广大游客们”删去“们”;④“仰慕”改为“喜爱”;⑤“合作”改为“谅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