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1782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 1 docx.docx

教育心理学所有知识点1docx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学习心理是教学心理学的核心。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是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人物及其代表思想有柏拉图,所有知识都是生来就有的,这些知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性的学习而日臻完善。

洛克学习是有外部影响引发的连续的简单意象可通过联想提升到复杂观念。

卢梭知识的获得是通过经验而发生的,应该用推理和探究代替权威信的灌输,裴斯泰洛其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强调利用儿童的自然兴趣和活动对他们进行教学赫尔巴特说,第一个提出教育学理论的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乌申斯基:

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的著作是,人是教育的对象,也称为教育人类学,卡布捷列夫,其著作是教育心理学,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冯特。

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他的著作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5.我国出现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由房东乐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该书主要参考了桑代克的人教育心理学著作。

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观察法的特点是全面真实,对观察者要求较高,调查法,常见的调查法有问卷法,访谈法,个案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实验法,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7.勒温的行动研究指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体验体现了从行动出发,通过行动进行并着眼于改进行动的研究。

8.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9.学习是个体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0.从学习主体来说学习可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按学习结果分,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智慧竟然。

按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按学习的基内容,我国学者一般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又称社会规范的学习。

11.联结学理论观点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再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刺激反应的联结中个体习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原来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12.桑代克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它使教育心理学研究走向了科学化的道路,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始创造,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13.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学习的实质就在于行程请仅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而且这种连接是直接的,不需要中介作用,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

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他根据其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4.尝试错误说的教育意义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且鼓励学生多做尝试。

从错误中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更加牢固,在识记教育过程中教育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得到消极的后果。

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学习结果。

先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

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15.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他提出的经典条件作用论其基本规律是,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

泛化是对相同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即辨别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16.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泛化和分化是一个互补的过程,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17.巴布洛夫和桑代克都把学习看成是刺激反应的联结不同点是吧普洛夫认为,刺激反应是同时出现的,桑代克认为学习是通过行为受奖励进行的。

18.斯基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婴儿条件作用分为经典性条战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应答性行为是由先前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论中研究的对象。

操作性条件作用是通过对人或有机体的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而发生的学习,其基本原则是,如果一个操作出现后又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在今后发生的概率就增加,,如果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发生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今后发生的概率就降低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应的基本过程。

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在教育上的应用是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将教材分为若干小步子,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循序渐进一次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反应及与及时强化和反馈是学生的错误率降低。

20.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是通过什,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

替代性学习也叫观察学习的,己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着没有外线的行为。

21.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的,为研究对象。

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类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形式,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在线和动机四个过程。

22.模仿动机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23.认知学习理论共同点,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情境的领悟和认知而形成的认知结构而实现的。

主张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部条件。

24.科勒的顿悟观点认为从学习结果来看,学习是形成了新的格式塔,从学习过程来看,学习是头脑里主动积极的对情境组织的过程学习过程。

而是对秦晋的突然顿悟的过程,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景,特别是和目的之间的关系。

刺激和反应之间,就是以意识为中介的。

25.托尔曼的认知地图理论认为学习实质学习不是简单的s~r的。

连接,而是s~o~r的过程,结果形成认知地图。

学习结果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情境的认知地图,他是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

对情境的整体领悟。

26.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学习观是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环节包括,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

27.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教学观是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静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28.不如纳学习理论教学观的教育意义有,教学本身因有新异性,同时跨度适度。

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

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教学材料的性质特点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

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29.发现学习论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今有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30.奥苏泊尔根据学习进行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认为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31.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做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际性的联系。

32.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有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学习。

下为学习分,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是原有观念不变,而相关类属学习,原有观念发生变化。

认为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

33.奥苏泊尔提出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他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

增强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

3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关事。

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习观是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学生观是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教学观是情境式教学和合作学习。

3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意义有,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脸,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听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教学就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36.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助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主要李润是马斯洛提出的需要阶段和自我实现的理论,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心理治疗等理论。

37.人本主义和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38.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最低层次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只有所有的需要相继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城市较高的需要发展后,层次较低的需要依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则减弱了。

3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启示我们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从研究学生的需要来分析学生的行为,教师要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高层次的需要,并创设教育条件和氛围,逐步使之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设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班集体。

40.人本学习理论是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4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和心理准备状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学习内驱力)与学习期待。

(学习诱因)

42.按照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按照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那你知道学习动机的作用时间长短分为静静的雪,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按照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按照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43.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

44.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有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成就看做赢得地位与自尊的根源属于外部动机

45.附属内驱力是个体为获得长者们的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是间接的学习需要

4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47.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分为两类,力求成功者的动机和避免失败者的动机。

48.维纳成败归因理论有六因素和三维度六因素是指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三维度是稳定性内在性和可控制性。

49.自我效能感是有班杜拉首次提出的,是指人对自己是否成功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影响有活动的选择,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活动时的情绪,完成学习任务的。

50.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了解和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习动机产生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培养。

正确引导归因。

5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引导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2.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53.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54.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55.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有,课程是教学模式学科渗透式教学模式,交叉学科式教学模式。

56.学习策略的教学要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训练有效运用教学反馈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

57.学习迁移也称为训练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和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58.按照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按迁移发生的方向时间顺序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按照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按照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59.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一关能经历学为基础,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的。

沃尔夫。

他认为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千也是无条件的自发的形式训练说还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各种观能改善以后得关门就能够自动的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一种官能也能影响到其他的官能。

60.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两种情境中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量也就越大。

61.概括化理论就是经验类化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主要观点是,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62.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结果是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和顿悟,而非由于具有共同成分和原理自动产生,苛勒的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专关系转化说的经典实验。

6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和清晰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已达到迁移的目的。

64.产生式迁移理论则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被认为是桑代克共同要素说的现代化的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简称CA规则。

65.迁移的情境性理论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去参与某项活动。

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项活动的能力,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中事件的相互作用。

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动作图式,该图示是活动的组织原则,而不是符号线的认知表征迁移就在于如何以不变的活动结构和动作图示来适应不同的情境。

这种活动结构的建立既取决于最初的学习情境,又取决于后来的迁移前进。

66.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和相似性原有知识结构的概括程度学习前进的相似性,学习的定势和态度认知结构的特点,学习策略的水平。

67.定式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陆青丝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68.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要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

提高迁移意识性。

69.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现。

70.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71.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程序性知识则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一个大的知识单元中既有陈述性知识也有程序性知识用图示描述这种大块知识的表征。

72.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支持了宝石和知识的提取三个方面。

其中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直观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

73.知识概括的方法有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便是科学的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74.技能是通过练习和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包括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75.超过技能的特征包括,动作对象的客观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76.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有,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77.心智技能的特征包括,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78.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分为,五个阶段,动作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79.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有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80.根据问题状态的清晰程度即问题结构的完整性,分为结构良好问题与结构不良问题,根据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熟悉程度分为常规性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81.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

问题解决。

具有以下特征。

目的性认知性。

序列性。

82.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8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请进,已有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

84.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多种练习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85.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与特性。

目前用发散思维的特征来代替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其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86.影响创造性因素有环境智力和个性。

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高创造者的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兴趣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特性。

87.创造性的培养有,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8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和反应的倾向性。

89.态度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

和行为成分。

其中情感成分是核心成分。

90.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品德具有以下特征一,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征,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品德是与某种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为基础进行某种活动或完成某个事物的自觉行为,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91.道的认识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两方面的认识,道德观念道德判断和推理,道德评价都是道德认识的表现形式,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是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作用。

道德动机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92.态度与品德的关系是两者实质相同,都是内部倾向两者结构一致,都包括之前行三方面区别在于两者涉及范围不同态度,范围大品的范围小,两者价值内化程度不同,态度内化程度相对,低品的内化程度相对高。

9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三段论有无律、他律、自律,5岁以前是无律阶段,5-8岁是他律阶段,9-11岁是自律阶段。

四阶段论是自我中心、权威、可逆、公正阶段。

5、6岁以前是自我中心阶段,6-8岁是权威阶段,8-10岁是可逆阶段,10-12岁是公正阶段。

94.美国心理学家克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9岁前)。

习俗水平(9-20岁)后习俗水平。

一服从与惩罚阶段二,相对功利阶段寻求快乐定向阶段。

三,寻求认可阶段,好孩子阶段。

四维护权威、遵守法规和秩序阶段。

五,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伦理阶段。

95.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有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

同伴群体,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水平。

96.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

97.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有言语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惩等。

98.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99.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

100.教学目标的作用:

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具有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

101.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个领域的目标又从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其中认知领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

102.加涅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学目标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被公认为具有处方信,因为这种分类不只是条目的说明,还进一步告诉教师怎样设置前进去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103.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10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105.合作学习是指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其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还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成功的合作学习具有一些典型的特征。

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团体历程。

106.个别化教学只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比较经典的个别化教学模式包括,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掌握学习。

107.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式的创始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

108.掌握学习是由布鲁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80%~90%的评价项目。

109.教学评价是系统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10.教学评价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分成,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资料处理方式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根据评价功能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11.档案评价又称为文件夹评价和成长记录袋评价。

他是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一体化的过程,更多的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综合性。

它的实施过程分为组织计划、资料收集和成果展示三个阶段。

112.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维持功能(基本功能),促进功能发展功能。

113.课堂管理的目标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具体表现为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114.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