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竹节人》优秀教案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25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竹节人》优秀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竹节人》优秀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竹节人》优秀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竹节人》优秀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竹节人》优秀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竹节人》优秀教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竹节人》优秀教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竹节人》优秀教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竹节人》优秀教案2.docx

《人教部编版《竹节人》优秀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竹节人》优秀教案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竹节人》优秀教案2.docx

人教部编版《竹节人》优秀教案2

课题

9竹节人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2.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朗读,掌握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核心问题:

作者如何通过对斗竹节人的描写,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案纸,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检查预习,新课导入

1.声音响亮,朗读标题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二、画面想象,寻找文中童年乐趣

1.师:

作者是怎么在童年时代寻找乐趣,度过这段时间的?

明确:

自已做玩具,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

2.师:

你们见过竹节人吗?

文章的哪一段告诉了我们?

明确:

第3段“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再锯成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灵活机动:

“纳鞋底”“缝衣服”的区别(纳: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

请1-2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师:

你们的童年时光,又是怎么度过的?

为什么作者的童年时代和我们的童年时代存在差别?

明确:

手机,电视,书(自由发言)。

因为时代不同,物质条件不同,因此流行的东西也不一样。

补充材料:

70年代(1970年),彩色电视兴起,2000年,手机才逐渐普遍。

而我们的作者是1950年出生的。

4.师:

让我们通过课文,再来仔细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的乐趣。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画出最打动你的句子,想想它到底是哪一点打动了你,稍后举手交流。

(2-3名同学)

明确:

句子有无特殊描写手法,细节的生动点在哪里。

(1)“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年纪——拟人裂缝像黄河长江——比喻(形状相似,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

“一不小心,掉笔”)

(2)“把串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长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威风凛凛,叉腿张胳膊,跟现今健美比赛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通过细节描写,准确表现竹节人是如何站立。

比喻的手法,将竹节人和健美的小伙子比,生动又形象表现出竹节人的威风凛凛。

小结:

语言文字就像一幅灵动的画面,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更有助于我们想象画面。

因此,我们在阅读记叙类文章的时候,边读边想象画面就能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板书:

想象画面)

三、利用时间人物,学习阅读方法

1.师:

虽然我们和作者玩的东西不一样,但是每一个孩子的童年也有相似之处。

请在文中找找,那些地方让你觉得与你的生活有相似之处,你仿佛也经历过?

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段相似的经历?

(通过时间、人物)

明确: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黒脑袋,攒着观看,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而作鸟兽散。

2.师:

请同学们根据分析,再次分段读一读下课的时候,同学们的表现(下课时一段),上课时老师的表现(老师大步流星),以及课后我们所观察到了老师的形象(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

明确:

朗读过程中,注意下课时的调皮、活泼与热闹,上课时的紧张,课后的惊讶和有趣。

3.师:

经过我们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篇回忆性的文章分成了哪两个部分来写,分明是什么?

明确:

一是描写竹节人的制作方法,而是记叙“我们”玩竹节人的经过。

四、回家作业

1.将课堂上所交流的,下课到上课的片段,动手写下来

2.在文中挑选三个你最喜欢的词语,说说它们的作用

《竹节人》

范锡林

时间

地点画面想象

人物联系实际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9课《竹节人》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9竹节人人教部编版

《竹节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竹节人》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

有目的地阅读。

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

本课是一篇散文,以回忆性的笔触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恋。

同时通过对老师也自己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和理解,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满足的价值观。

有效体现了“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疙瘩、沮丧、威风凛凛”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3.能通过品读文本,联想到自己平时的生活,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根据本单元的编排主题及阅读要素,结合教材和学情特点,我将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特点作为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本课也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

为了充分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了启发诱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学生则主要采用自读自悟、圈点勾画、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为教学主线,营造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感受学习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以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话题导入,图片展示竹节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对竹节人的初步感受,为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二)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字读词。

以自主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说说识记生字词的方法、收获。

解决了易错字词的识记、书写,同时也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

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再指导重点生字的交流和书写。

(三)了解文章结构。

1.快速朗读课文,完成课后阅读任务。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小组交流: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你是怎么阅读课文的?

如:

“写玩具制作指南”,在阅读时重点关注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体会玩具的乐趣”,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文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主要关注老师没收玩具及玩玩具的内容。

3.再读课文,划分段落结构。

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段):

概述“我们”小时候喜欢玩自己做的竹节人。

第二部分(3--7段):

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8--19段):

主要写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

第四部分(20--29段):

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尊重学生的初始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根据课前导语部分的阅读任务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阅读方法。

接着小组交流: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是怎么阅读课文的。

让学生交流、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同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学会积累、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在对阅读任务的把握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这样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的划分就水到渠成了。

(四)学习第一、二部分。

(1—7段)

1.画出文中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的句子。

思考:

竹节人是用什么做的?

圈出做竹节人的动词。

2.画出1—7段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分析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

引导学生抓动词体会制作竹节人的乐趣,同时也对解决第一个阅读任务提供指导,深化了阅读方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感受课文生动幽默的语言做好铺垫。

(五)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三部分(8—19段)。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部分(8--19段),思考: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斗竹节人的有趣的情形(8--19段),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是按照过程进行的顺序来写的,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构思布局的?

(提示:

抓住关键词“有时”“还有”“其实”理解,这些内容是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的。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主体部分布局的把握,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同时也是对应第二个阅读任务,在问题探究中体会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的过程。

2.学习课文第四部分(20—29段)。

推敲幽默的语言。

如第22段“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中的“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默,表现出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这个游戏的吸引力与乐趣,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语言,感受游戏的乐趣,同时也是加深学生的体会,学习文章的表达。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

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

是不是可以删去?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一部分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

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让学生在这一部分的探究中产生共鸣,激起和老师亲近的愿望,为第三个阅读任务的解决做好铺垫。

(六)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沉迷于斗竹节人的游戏中,以致于“我”和同桌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喜爱竹节人的事。

表现了“竹节人”这一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切留念。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次板书按文章的结构层次展开,层次清晰地提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各部分内容,感知文章表现出的童心童趣。

迷上了竹节人(1—2)

制作竹节人及玩的地方(3—7)

竹节人制作竹节人、

斗竹节人的快乐童心童趣

(3—19)斗竹节人(8—19)

老师没收了竹节人但偷偷地玩

(20—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