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25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docx

二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勤劳动

第1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壹”主题词及部分经典要义1、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主题词及经典要义。

2、通过反复诵读、领悟记住主题词及经典要义1、2条。

3,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与习惯。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法、以读代讲法、举一反三。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台

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1、上学期,我们学到了第二单元,本期,我们将完成第三单元“壹”的内容。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主题词及经典要义1、2条。

二、新授(35)

1、出示主题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克勤无怠。

—《尚书.蔡仲之命》

2、教师小结:

加深学生的理解。

3、出示经典要义1、2条,要求学生熟读并理解其义。

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2、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尚书.无逸》

4、要求学习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诵。

1、生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字

2、师教读,并解释其大意

3、分小组读,背诵。

4、分男女生读,背诵。

5、全班齐读,背诵。

四、教师总结,下课。

练习设计

把今天所学的经典要义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克勤无怠。

—《尚书.蔡仲之命》

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2、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尚书.无逸》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勤劳动

第2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壹”主题词及部分经典要义3——,4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经典要义。

2,通过反复诵读、领悟记住主题词及经典要义3——4条。

3,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与习惯。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法、以读代讲法、举一反三。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台

课堂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这节课复习上一课学习的主题词及经典要义1、2条。

抽生背诵。

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2、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尚书.无逸》

二、新授

1、出示经典要义,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小结:

加深学生的理解。

3、出示经典要义3、4条,要求学生熟读并理解其义。

3、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孟子.腾文公下》

4、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织而喜采裳,无事而求其功,难矣。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4、要求学习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诵。

1、生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字

2、师教读,并解释其大意

3、分小组读,背诵。

4、分男女生读,背诵。

5、全班齐读,背诵。

三、教师总结,下课。

练习设计

把今天所学的经典要义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2、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尚书.无逸》

3、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孟子.腾文公下》

4、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织而喜采裳,无事而求其功,难矣。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勤劳动

第3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壹”经典要义5——,6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经典要义。

2,通过反复诵读、领悟记住主题词及经典要义5——6条。

3,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与习惯。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法、以读代讲法、举一反三。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台

课堂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这节课复习上一课学习的主题词及经典要义1——4条。

抽生背诵。

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

2、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尚书.无逸》

3、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孟子.腾文公下》

4、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织而喜采裳,无事而求其功,难矣。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二、新授

1、出示经典要义,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小结:

加深学生的理解。

3、出示经典要义5、6条,要求学生熟读并理解其义。

4、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织而喜采裳,无事而求其功,难矣。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5、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

4、要求学习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诵。

1、生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字

2、师教读,并解释其大意

3、分小组读,背诵。

4、分男女生读,背诵。

5、全班齐读,背诵。

三、教师总结,下课。

练习设计

把今天所学的经典要义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4、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织而喜采裳,无事而求其功,难矣。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5、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勤劳动

第4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内容

1、P65的经典诵读1——2句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P59-60的经典要义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与习惯。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法、以读代讲法、举一反三。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台

课堂教学过程

一、学习P59-60的经典要义

1、生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字

2、师教读,并解释其大意

3、分小组读

4、分男女生读

5、全班齐读

一、经典诵读《弟子规·亲仁》

1,同是人,类不齐①。

流俗众②,仁者稀③。

注释:

①类:

种类、等级。

不齐:

不一样。

②众:

多。

③稀:

少。

2,果仁者①,人多畏②。

言不讳③,色不媚④。

注释:

①果:

真正。

②畏:

敬畏。

③讳:

避讳。

④色:

脸色。

媚:

谄媚。

1、生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字

2、师教读,并解释其大意

3、分小组读

4、分男女生读

5、全班齐读

四、教师总结,下课。

练习设计

把今天所学的经典诵读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同是人,类不齐①。

流俗众,仁者稀。

2,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勤劳动

第5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内容

1、P59-60的经典要义3——4;

2、P61的节令物候、农谚;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P59-60的经典要义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与习惯。

2、通过诵读P61的物候、成都农谚让学生明白物候部分是从我国的传统出发,对时令节气作进一步阐释。

成都农谚,既是对时令节气、物候的具体落实,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由家及乡、由乡及国的文化特征。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与习惯。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法、以读代讲法、举一反三。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台

课堂教学过程

一、学习P59-60的经典要义

1、生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字

2、师教读,并解释其大意

3、分小组读

4、分男女生读

5、全班齐读

1,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2,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①,百事坏。

注释:

①小人:

指行为不正派或见闻浅薄的人。

进:

靠近、亲近。

 

二、教师总结,下课。

练习设计

把今天所学的经典诵读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2,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勤劳动

第6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内容

1、复习P59-60的经典要义3——4;

2、P61的节令物候、农谚;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P59-60的经典要义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与习惯。

2、通过诵读P61的物候、成都农谚让学生明白物候部分是从我国的传统出发,对时令节气作进一步阐释。

成都农谚,既是对时令节气、物候的具体落实,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由家及乡、由乡及国的文化特征。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与习惯。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法、以读代讲法、举一反三。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台

课堂教学过程

一、学习P59-60的经典要义

1、生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字

2、师教读,并解释其大意

3、分小组读

4、分男女生读

5、全班齐读

二、节令物候、农谚

1、节令物候

立夏夏季的开始。

公历5月5日,或6日,或7日。

物候立夏之日,蝼蝈鸣①;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②。

——《逸周书·时训解》

2、成都农谚

立夏南风少病疴③,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害虫损稼禾。

注释:

①蝼蝈:

一种蛙,青色,长腿,喜欢聚集在浅水中鸣叫。

②王瓜:

一种植物,也是一种食物。

农历二月发芽,四月开花

结果,果实如弹丸,生时颜色为青色,煮熟后是红色。

③病疴(kè):

疾病。

1、生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字

2、师教读,并解释其大意

3、分小组读

4、分男女生读

5、全班齐读

三、教师总结,下课。

练习设计

把今天所学的经典诵读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2,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勤劳动

7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内容

1、P61的故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让学生明白勤劳是一种美德,鼓励学生养成勤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明白勤劳是一种美德,鼓励学生养成勤劳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教学方法

讨论法、以读代讲法、举一反三。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台

课堂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听故事

1、听老师讲P61的故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2、回答问题:

(1)怀海大师为什么不去吃饭?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明白勤劳是一种美德,鼓励学生养成勤劳动的好习惯)

3、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所听到的类似的故事。

 

三、教师总结,下课。

练习设计

 

板书设计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勤劳动

8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内容

1,背诵经典要义

2、P63-64的生活实践。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学习P63-64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学会自理,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2、熟读并理解进而背诵《弟子规·余力学文》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明白勤劳是一种美德,鼓励学生养成勤劳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教学方法

讨论法、以读代讲法、举一反三。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台

课堂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讨论学习P63-64的生活实践。

(1)讨论会:

自己的事自己做。

让学生回忆:

自己的事是自己做的吗?

目前,你还有哪些事是家长帮你做?

你打算怎么办?

(2)讲自己的故事。

让学生讲一个自己做家务的故事。

(3)试着回家做一件家务事,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父母亲的态度学习。

(4)教师小结

三、教师总结,下课。

练习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勤劳动

9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内容

1、背诵经典要义1——3.

3、P75的经典诵读《弟子规·余力学文》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让学生明白勤劳是一种美德,鼓励学生养成勤劳动的好习惯。

2、通过讨论学习P63-64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学会自理,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明白勤劳是一种美德,鼓励学生养成勤劳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教学方法

讨论法、以读代讲法、举一反三。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台

课堂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背诵经典要义1——3.

二、P75的经典诵读《弟子规·余力学文》

不力行①,但学文②。

长浮华③,成何人?

注释:

①力行:

努力去做。

②但:

只,仅仅。

学文:

读书。

③长:

滋长。

浮华:

轻浮不实在。

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①,昧理真②。

注释:

①任:

听任,放任。

②昧:

蒙蔽,遮掩。

理真:

真理,事情的真相。

读书法,有三到①,心眼口,信皆要②。

注释:

①法:

方法。

②信:

确实,诚然。

要:

重要。

方读此①,勿慕彼②。

此未终,彼勿起③。

注释:

①方:

正在,刚刚。

②慕:

思慕。

③起:

起头,开始。

宽为限①,紧用功②。

工夫到,滞塞通③。

注释:

①限:

期限。

宽为限:

计划读书的期限要宽松。

②紧:

加紧。

五、教师总结,下课。

练习设计

把今天所学的经典诵读《弟子规·余力学文》背

板书设计

《弟子规·余力学文》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勤劳动

课题:

1011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内容

1、P66-67的经典要义1——2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以读代讲法、举一反三。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台

课堂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学习P66-67的经典要义

1、生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字

2、师教读,并解释其大意

1,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

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

——《管子.八观》

2,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

——《左传.宣公十一年》

3、分小组读

4、分男女生读

5、全班齐读

练习设计

 

板书设计

1,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

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

——《管子.八观》

2,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

——《左传.宣公十一年》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勤劳动

课题:

1213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内容

1,P66-67的经典要义3——5句;

2,背诵经典要义1——5.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背诵经典要义1——5.

教学方法

讨论法、以读代讲法、举一反三。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台

课堂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1,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

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

——《管子.八观》

2,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

——《左传.宣公十一年》

二、学习P66-67的经典要义

1、生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字

2、师教读,并解释其大意

3,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国语.鲁语下》

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汉.张衡《应闲》

5,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清.朱用纯《朱子家训》

3、分小组读

4、分男女生读

5、全班齐读,背诵。

 

练习设计

 

板书设计

1,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

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

——《管子.八观》

2,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

——《左传.宣公十一年》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勤劳动

14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内容

1,背诵P66-67的经典要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以读代讲法、举一反三。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台

课堂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

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

——《管子.八观》

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

——《左传.宣公十一年》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国语.鲁语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汉.张衡《应闲》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清.朱用纯《朱子家训》

3、分小组读

4、分男女生读

5、全班齐读

 

练习设计

 

板书设计

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

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

——《管子.八观》

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

——《左传.宣公十一年》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国语.鲁语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汉.张衡《应闲》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清.朱用纯《朱子家训》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勤劳动

15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内容

1,复习P66-67的经典要义;

2、P68-70的故事《织布说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与习惯。

2、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含义。

3、通过了解父母的工作成绩,唤起学生勤劳动的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以读代讲法、举一反三。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台

课堂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

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

——《管子.八观》

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

——《左传.宣公十一年》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国语.鲁语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汉.张衡《应闲》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清.朱用纯《朱子家训》

3、分小组读

4、分男女生读

5、全班齐读

二、听故事

1、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最近在家里和学校的劳动情况

及感受。

2、听老师讲P68-70的故事《织布说勤》

3、回答问题:

(1)公父文伯的母亲身为贵夫人为什么还要亲自织布?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明白勤劳是一种美德,进一步体会“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含义,鼓励学生养成勤劳动的好习惯)

4、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所听到的类似的故事。

 

练习设计

 

板书设计

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

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

——《管子.八观》

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

——《左传.宣公十一年》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国语.鲁语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汉.张衡《应闲》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清.朱用纯《朱子家训》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勤劳动

16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内容

1,背诵P66-67的经典要义;

2,讨论学习P71的生活实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讨论学习P71的生活实践

教学方法

讨论法、以读代讲法、举一反三。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台

课堂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

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

——《管子.八观》

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

——《左传.宣公十一年》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国语.鲁语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汉.张衡《应闲》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清.朱用纯《朱子家训》

3、分小组读

4、分男女生读

5、全班齐读

二、讨论学习P71的生活实践

(1)老师可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从劳动光荣方面讲解

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成绩;

(2)组织好学生与家长的互动活动;

(3)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认真填写爸爸妈妈的光荣榜。

练习设计

 

板书设计

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

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

——《管子.八观》

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

——《左传.宣公十一年》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国语.鲁语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汉.张衡《应闲》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清.朱用纯《朱子家训》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