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42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民间金融一直处于地下隐蔽活动状态,不少不法分子借着民间借贷的旗号,从事非法活动,同时将民间金融与高利贷和非法集资相等同,受到监管当局的严格控制,严重影响了民间金融的正常发展。

因此要正确对待民间金融问题,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纳入国家监管范围之内,使其阳光化、规范化、合法化。

近年来,随着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及随后的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立,温州民间金融问题再一次成为一个关注的话题。

这可视为一个契机,去分析研究温州民间金融问题,理解其内在的机制和原理,并从中获得现实启示.为温州金融改革提供一些启示性的内容。

本文以温州民间金融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温州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重点针对温州金融的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温州民间金融的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字:

温州;民间金融;对策

Abstract:

Privatefinancehasbeenactiveintheundergroundcovert,manycriminalsthroughbannerprivatelending,engageinillegalactivities,whileprivatefinanceandloan-sharkingandillegalfundequaltothesame,subjecttostrictcontrolofregulatoryauthorities,seriouslyaffectedthenormalprivatefinancedevelopment.Therefore,tocorrectlydealwithprivatefinancialissues,guideandregulateitsinclusionwithinthescopeofnationalregulatorstosunlight,standardizedandlegalized.Inrecentyears,withtheoutbreakofWenzhouprivatelendingcrisisandthesubsequentestablishmentofWenzhoufinancialreformpilotarea,Wenzhouprivatefinancialissuesonceagainbecomeatopicofconcern.ThiscanbeseenasanopportunitytoanalyzethestudyofWenzhouprivatefinancialissues,tounderstanditsinternalmechanismsandprinciples,andderivetherealrevelation.ProvidesomesuggestivecontentWenzhoufinancialreform.Inthispaper,Wenzhouprivatefinanceforthestudy,inthe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WenzhoufinancialanalysisandexistingproblemsofcopingstrategiesfocusingonthefinancialWenzhouwerestudiedinordertocontributetoaprivatefinancialreforminWenzhou.

Keywords:

Wenzhou;Thefolkfinance;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民间金融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中都普遍存在。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服务业、金融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非常发达,相应的民间金融也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支柱和主体。

并且这些国家的金融并不区分正规或非正规、公营或民间,而是分为合法与非法。

但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中,由于金融发展起步较晚,正规金融体系尚不健全,因此民间市场积累了大量的非正规金融。

民间金融规模庞大,形式多样,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温州是我民营企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其民间金融规模庞大。

201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做了一个关于温州民间借贷的调查,发现温州本地民间借贷是民间资本投资的主要渠道,其容量达到560亿元。

在被调查样本中,有89%的家庭个人和56.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

同时,温州是我国最早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之一,也是唯一一个设立民间利率监测点的地区,温州民间金融市场利率正成为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样本。

温州的相关监管部门建立了定期监测网络,可以及时反映民间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

可以说民间金融已成为温州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

本文正是通过分析和研究温州民间金融的发展过程,同时针对目前民间金融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地方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规范民间金融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使民间金融在温州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于温州民间金融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温州民间金融的模式选择与发展经验对于我国其他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具有借鉴作用,突出其补充作用,共同为我国整体金融市场的运行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这正是本文选择温州民间金融这一课题的现实意义。

二、民间金融的概念

对于民间金融含义的界定,国内外学者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主要是定义的范围和关注重点有所区别。

1994年之前,基本是依照所有制即公有制和非公有制进行限定,民间金融属于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有学者认为只要没有在工商部门进行正规注册的各种金融组织、金融机构、金融活动等都可以称为民间金融。

也有专家称考量民间金融的标准,应该是其资金融通在国家的监管和宏观调控之外。

通过对学者们以往对民间金融的定义总结,我们可以归纳出民间金融不同于正规金融的以下几点:

一,土生土长于民间,由民间的组织或者个人独立自主的开展资金融通及与其相关的金融活动;二,交易主体来自民间,一方是筹集了大量民间闲散资金的民间金融组织或个人,另一方是无法顺利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而又对资金有迫切需求的农民、私营企业等;三,处于监管之外,没有正式的法律条文规定其行为,使得民间金融的经济活动处于非监管、半地下的状态。

由此可见,民间金融则主要是指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以外的经济机构所从事的融资等活动,由民间的组织或个人设立,又称非正规金融。

三、温州民间金融的发展概况

(一)温州民间金融发展历程

温州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

温州金融三十年改革的历程中,所谓的“两社一会”,即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金融服务社和农村合作基金会,是最具有考查研究的一部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曾存在过51家城市信用社、34家农村金融服务社、188家农村合作基金会。

温州“两社一会”中,大部分是民间、私人所有。

1995年,是温州“两社一会”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其发展的分水岭。

该年末,这些金融机构占全市存贷款份额20%。

自1998年起,政府开始清理整顿“两社一会”。

1998年,清理整顿了市区29家城市信用社,6家金融服务社,8家营业处,全部整合归并为温州市商业银行;1999年,188家农村合作基金会被清理,148家由农信社接收,其余全部清盘关闭;2000年,34家视同基金会的农村金融服务社被清理整顿,30家并入农信社作为其分支机构,其余清盘关闭;2000年一2001年,22家城市信用社中,有巧家改制为农村信用社,6家被股份制银行收购,1家关闭。

截至2001年,“两社一会”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是,温州民间金融依然存在,这是业态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已。

(二)温州民间金融现状

据中国人民银行测算,温州民间金融1980年的规模约4.5亿元,约为银行贷款总量的65%,到1990年的规模约50亿,约为银行贷款总量的80%,民间金融规模与银行贷款的比值在10年内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到2001年,民间金融规模约为300亿元至350亿元,民间金融与银行贷款的比值约为45%,比值略为下降。

到了2007年,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下,当地民间金融资金总量仍然接近6000亿元,这几乎相当于上海市2007年经济总量的一半。

2007年之后,民间金融资金量仍然保持相当数量的上升趋势。

以上数据充分反映了民间金融已经在经济资本中占据了局足轻重的位置。

(三)温州民间金融发展和存在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金融正在逐步获得官方的认可。

它作为正规金融之外的第二套金融体系一直都在运转的。

不仅长久地生存下来,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是有其特定的原因的:

①市场对民间金融拥有广泛需求,正规金融难以满足市场的所有需求,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力量而存在;②民间金融拥有自发性的特点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③温州民间金融有其独特的体制优势。

其信用机制往往不是法律与市场规则,而是个体信用;④民间金融相对客观地反映了一定区域内资金供求和利率的关系。

四、温州民间金融市场发展的存在问题

(一)经营风险高,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民间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经验风险。

①产权风险或制度风险。

民间金融的定位还处于模糊的状态,所以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尤其是在整顿时期,民间金融往往成为被禁止和取缔的对象;②操作风险和资本规模风险。

民间借贷活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没有抵押担保,正式的合同,所以在资本的运作、管理、防范风险风险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操作风险。

所以在资金运作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利率这唯一的手段来控制风险,缺乏其他防范资金风险的措施。

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没有回旋的余地,最终造成血本无归。

由于正规金融有国家作为最后的贷款人,在发生挤兑的情况下,会有国家出面注资,以渡过难关。

民间金融没有统一风险控制策略,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一旦出现挤兑,大部分民间金融组织无法应对,最终会走向破产。

(二)发展不规范,不利于政府的宏观调控

民间金融因为其发展不规范,具有隐蔽性,盲目性,逐利性等缺点。

在缺少外部监管的情况下,国家很难对其进行真实的统计,同时在利益的驱使下,民间金融很可能将其金融资源投放到国家限制甚至禁止的行业,对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成效造成很大的影响。

具体的不规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不规范

民间金融的草根性特点,使得与正规金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组织形式比较松散,大多数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未在工商部门注册,没有专门从事金融业务的人员。

虽然民间金融的不规范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但是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势必会导致民间金融本身经营管理上出现问题。

2.产权不规范

产权模糊,不明确导致经营主体的混乱,民间金融由于地域性较强,民间借贷发生的范围一般比较狭窄,局限于一定的区域内,同村、同乡、同县,力口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造成各地民间借贷市场的分割,形成相对独立的信贷市场。

借贷资金的流动性受到了限制,无法进行信息交流,加上人为的地方保护和一定的隐蔽性,增强了供给方控制市场的能力,潜在进入市场的威胁减小,缺乏外部竞争力。

3.经营行为不规范

民间金融由于缺乏外部约束和内部科学管理机制,扩张的速度和规模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比如合会这种组织,当规模和数量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个会员就会参与几个会,通过熟人套熟人的运作机制,短期内突破原有的规模,这样多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带来风险。

4.利率制度不规范

关于民间金融的利率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六条就规定民间金融借贷的利率问题。

所以民间借贷市场的公认临界点一般是以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以内,月利率在千分之二十以下。

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对金融的管制相当严格,是一个典型的金融抑制的国家。

(三)政策法规制度缺失,监管困难

由于民间金融受到地域和规模的限制,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当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对民间金融的合法性进行界定,无法对民间金融的监管提供法律依据,一直处于一种被压制的状态,造成民间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合法的民间金融组织与高利贷、非法集资混杂于民间金融市场,狭及民间金融的正常发展。

从民间活动的特征来看,具有地下隐蔽性,由于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上不允许非正规金融活动的存在的发展,但在现实经济中,其具有巨大的客观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某些地方政府的默许,于是只能隐蔽发展,处于地下状态

(四)融资性担保公司问题突出,引发经济社会问题

温州民间融资活动日趋活跃,在缓解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地引导、规范和监管,民间融资基本处于自发、无序和盲目状态,大量资金投资到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和项目,从而产生了许许多多问题。

特别是从2011年以来,温州高利贷风险日益积聚,非法集资活动重新抬头,多家投资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违规经营出现资金链断裂,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温州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五)新型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

随着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助互助社的快速发展,新型金融机构的力量不断壮大。

据统计,目前温州已有50家村镇银行,241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农村资助互助社。

但是总体来看,规模依然偏小,数量有限。

同时新型金融机构目前处于中央政策支持力度高,民间期望高,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不愿意放弃金融资源的支配权,对其关注度不高,热情度不高。

金融机构的多样化创新与现实的政策目标偏离,所以处于比较?

她的境地。

五、促进温州民间金融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民间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民间金融是一个高风险的机构,严格而合理的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对于优化市场结构和保护金融主体资产安全都至关重要。

建立民间金融市场准入机制,这个市场准入机制也有一个“度”的问题。

一方面是降低民间金融进入市场的门槛,经过准入机制的评估和严格筛选,批准那些运营规范、信誉良好、资本充足的民间金融机构,比如一些形成一定规模的私人钱庄,注册登记给予他们合法化的身份,像正规金融一样公开营业,逐步走向规范化。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小规模和不完全合乎规范的民间金融机构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促进一些小规模的民间金融机构合并、或是将资金投入到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的改制中,将民间闲散资金聚集起来,运用到合法渠道;对于不合乎规范的民间金融机构要责令整改,始终不能达到标准的要坚决予以取缔,禁止其进入金融市场。

同时,建立民间金融市场退出机制。

有意自行关闭民间金融机构要向监管部门申报,并提交具体的资产清算报告,经监管部门审核合法合规后,方可正式关闭。

对于一些有重违法行为或是经营出现重大问题的民间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可勒令其关闭,同样也要进行清算工作,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维护地区经济平稳发展。

(二)健立民间金融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起源于美国,在经济危机的强烈震撼下,美国银行业面临着重大的打击,出于拯救美国银行业的目的,于1934年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这家由政府建立的保险机构开始为美国银行业提供存款保险,以抵抗挤兑和银行破产带来的风险,保持银行业的稳定。

存款保险制度是面向银行类提供存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银行向专门为银行提供存款保险的机构缴纳保险金,保险金额需要按存款总金额分段或按照一定比率缴纳,作为存款保险准备金,并要明确设立赔偿限额。

当银行出现经营风险、破产关闭或是被国家勒令强制关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就需按约定的标准向存款人赔付一定数额的存款款项。

存款保险制度对民间金融机构的资金和信用方面的保障也切实可行。

存款保险制度有三个方面的优点:

一、为储户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障,分散发生意外带来的风险损失,将储户的损失降到最低,增加民众选择民间金融的信心。

二、为银行的支付提供保障,防止银行出现挤兑、经营不善等状况时可能发生的支付困难,在维护银行信用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三、民间金融机构本身资本规模薄弱,在出现危机时又没有国家作为后盾承担赔付风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分散和降低民间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激发民间金融的积极性。

我国很早就开始关注研究存款保险制度,但一直没有出台正式的法规。

尽快建立和推行存款保险制度,对于保障储户利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三)建立民间金融信用担保机制

信用担保体制对于民间金融也必不可少。

由于选择民间借贷的不少都是不符合正规金融规定,从正规金融借款失败的借款人,资信状况一般,未来还款能力很难预测。

信用担保机制就是可以由一些资产雄厚、信誉良好的企业或专门的担保公司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提高借款人的信用等级。

一旦借款人发生违约或无法偿还全部或部分借款时,就由担保人或担保机构承担担保责任代为偿还。

信用担保机制的优点在于:

一、提高了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可以使借款人筹措到更多的资金。

二、为借款人的还款提供了双重保障,降低了民间金融机构的坏账损失,降低民间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三、可以为第一层的信用担保进行、再保险再担保,多层的担保、保险制度,更有助于层层分散民间金融的高风险,鼓励民众选择民间金融,也激励民间金融为更多个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建立民间金融内部控制机制

第一,规范民间金融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能和责任,在职务分配时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比如审贷分离,确保各个岗位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同时又相互配合。

第二,确保民间金融年度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对机构发生的重大事项、借贷金额、潜在风险等都进行真实、准确的披露,接受民众的监督和监管部门的审查。

第三,提高员工素质和专业水平。

金融行业要求基层工作人员正直诚信、专业技术水平过硬,民间金融行业应该吸收一批和正规金融机构一样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此外,有经验的管理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高级管理层既要具备必要的金融理论和操作经验,又要有杰出的管理才能只有对从事民间金融工作的人员严格把关,才能提升民间金融整个行业的水平,获得民众的信赖。

(五)建立运营监管机制

民间金融机构想要长期健康的发展,离不开监管部门的监督和引导,建立合理的对民间金融的运营监管机制,可以及时防患未然,降低风险。

第一,对民间金融借贷利率进行监管。

2011年5月起,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开始正式对社会公布温州市民间借贷监测利率。

对民间借贷利率的监测不仅对民众有好处,方便民众选择民间金融机构时作为参照基础,也便于监管机构的监督。

当某家民间金融机构的利率超出规定上限或是与其他民间金融机构利率差距过大时,监管部门可迅速发现,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防止人为恶性操纵利率等违法事件的发生。

第二,对民间金融的操作规范进行监督。

是否对贷款人、贷款机构进行了资格审查,是否签订了合法有效的书面协议,有无以优惠条件向密切关系人发放贷款,有无按时披露重大信息等。

采取定期的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

确保民间金融的经营规范、合法,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致谢

感谢XX导师对本文的指导,X老师为本文整体结构的完善提供了许多帮助,并对文中一些观点提出了修正意见,从而使得文章内容变得更具条理性;同时感谢国内外相关学者在民间金融发展及其对策方面的论述,文中已以脚注和参考文献的形式列出。

尤其感谢以上引述作品的作者,他们对民间金融发展及其对策的独特见解和详细论断,是本文基本观点的重要基础。

在此,对以上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肖蕴鑫.分析温州民间金融与金融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2,18:

29.

[2]杨旸.温州民间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对外经贸,2012,11:

129-131.

[3]郭运.温州金融改革与民间金融[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2,12:

22-24.

[4]朱海就,林小文.从金融制度视角探析温州民间金融发展迟缓的深层原因[J].浙江金融,2012,11:

26-27.

[5]李玉,王吉恒,孙飞霞.民间金融的规范发展:

兼论温州金融改革[J].商业研究,2013,02:

161-165.

[6]张代军,何慧凌.从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看金融综合改革[J].经济视角(下),2013,01:

49-52.

[7]王敏,杨屹东,聂兆祝.民间金融历史变迁规律的温州样本探析[J].西南金融,2013,06:

61-63.

[8]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周松山.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变动影响因素及其监测体系重构研究[J].浙江金融,2011,01:

15-20.

[9]李婷,王雄涛,田明伟.近代以来温州民间金融变迁的swot分析[J].学理论,2011,14:

157-158.

[10]叶茜茜.影响民间金融利率波动因素分析——以温州为例[J].经济学家,2011,05:

66-73.

[11]杨子帆.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及规范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07:

12.

[12]郑丹妮.从温州民间金融发展谈私法规则的生长[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03:

78-83.

[13]吴国联.对当前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调查[J].浙江金融,2011,08:

25-27.

[14]姚耀军.温州民间金融危局之根源解读[J].浙江社会科学,2011,12:

35-37.

[15]姚耀军.温州民间金融危局:

根源与出路[J].新金融,2012,01:

56-58.

[16]唐吉荣.从温州民间融资发展看我国金融改革[J].发展研究,2012,01:

15-17.

[17]唐高平.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与中国金融制度变迁[J].企业经济,2012,06:

163-166.

[18]姚耀军.2011年温州民间金融危机:

多维度下的解读[J].农村金融研究,2012,07:

10-15.

[19]吴丹.温州民间金融改革刍议[J].知识经济,2012,12:

80-81.

[20]许经勇.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与金融综合配套改革[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04:

1-7.

[21]记者张佳玮张睿.温州民间金融改革启动在即[N].温州日报,2012-03-15004.

[22]李迟.浙江温州民间金融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