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6021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黄如标

  10000这样的较大数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学会认、读、写较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实际教学和反思,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写结合,正向迁移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认识了“个、十、百、千”的数位名称、顺序,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在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读写结合,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出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是怎么读的。

这时老师因势利导提出:

“请你在计数器上拨出4589,说说是怎么拨的。

”  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总结出:

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4就读四千,百位上是5就读五百,十位上是8就读八十,个位上是9就读九。

接着,老师提问:

“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

”学生对照计数器理解了4589是由4个千、5个百、8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

这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这个数,指名学生板演,并说明:

从高位写起,千位上写4,百位上写5,十位上写8,个位上写9。

  之后,及时安排巩固练习,如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学生把这个数的读法、写法写在纸上,写完后说说它的组成,同桌互相交流、订正。

  

  二、逐步抽象,突破难点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小立方体)——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抽象出数”这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

  例4给出一些小立方体,先让学生初步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师再利用课件带着学生数小立方体验证估计数。

先是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然后问学生,像4589这样大的数,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来数?

(学生意识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

先拨出一千,顺序数到九千时,问学生:

“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

怎么拨?

”学生有了满十进一的经验,就会类推出数到九千时,再加一千的拨珠方法。

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加深对新计数单位“万”的认识,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起万位概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及其顺序,教师可以这样提问:

最大的四位数是几?

(9999)数中每个“9”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然后追问:

如果这个数再加上1是几?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在计数器上拨珠,通过连续进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复习“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旧知的基础上,巩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据“提示语”作为读、写、计数器拨珠的综合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用问题“说说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

你能按顺序给它们排一排吗?

”指导学生补充完成数位顺序表后,让学生在数位表上用自制数字卡片摆出老师或同学说的数,进行巩固练习。

  

  三、适当拓展,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

“数感主要表现在: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

但由于10000这个数较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学习素材,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找“大数”,通过具体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如,用“1万有多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实物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黄如标

  10000这样的较大数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学会认、读、写较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实际教学和反思,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写结合,正向迁移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认识了“个、十、百、千”的数位名称、顺序,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在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读写结合,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出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是怎么读的。

这时老师因势利导提出:

“请你在计数器上拨出4589,说说是怎么拨的。

”  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总结出:

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4就读四千,百位上是5就读五百,十位上是8就读八十,个位上是9就读九。

接着,老师提问:

“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

”学生对照计数器理解了4589是由4个千、5个百、8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

这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这个数,指名学生板演,并说明:

从高位写起,千位上写4,百位上写5,十位上写8,个位上写9。

  之后,及时安排巩固练习,如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学生把这个数的读法、写法写在纸上,写完后说说它的组成,同桌互相交流、订正。

  

  二、逐步抽象,突破难点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小立方体)——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抽象出数”这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

  例4给出一些小立方体,先让学生初步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师再利用课件带着学生数小立方体验证估计数。

先是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然后问学生,像4589这样大的数,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来数?

(学生意识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

先拨出一千,顺序数到九千时,问学生:

“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

怎么拨?

”学生有了满十进一的经验,就会类推出数到九千时,再加一千的拨珠方法。

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加深对新计数单位“万”的认识,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起万位概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及其顺序,教师可以这样提问:

最大的四位数是几?

(9999)数中每个“9”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然后追问:

如果这个数再加上1是几?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在计数器上拨珠,通过连续进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复习“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旧知的基础上,巩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据“提示语”作为读、写、计数器拨珠的综合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用问题“说说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

你能按顺序给它们排一排吗?

”指导学生补充完成数位顺序表后,让学生在数位表上用自制数字卡片摆出老师或同学说的数,进行巩固练习。

  

  三、适当拓展,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

“数感主要表现在: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

但由于10000这个数较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学习素材,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找“大数”,通过具体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如,用“1万有多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实物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黄如标

  10000这样的较大数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学会认、读、写较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实际教学和反思,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写结合,正向迁移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认识了“个、十、百、千”的数位名称、顺序,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在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读写结合,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出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是怎么读的。

这时老师因势利导提出:

“请你在计数器上拨出4589,说说是怎么拨的。

”  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总结出:

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4就读四千,百位上是5就读五百,十位上是8就读八十,个位上是9就读九。

接着,老师提问:

“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

”学生对照计数器理解了4589是由4个千、5个百、8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

这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这个数,指名学生板演,并说明:

从高位写起,千位上写4,百位上写5,十位上写8,个位上写9。

  之后,及时安排巩固练习,如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学生把这个数的读法、写法写在纸上,写完后说说它的组成,同桌互相交流、订正。

  

  二、逐步抽象,突破难点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小立方体)——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抽象出数”这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

  例4给出一些小立方体,先让学生初步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师再利用课件带着学生数小立方体验证估计数。

先是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然后问学生,像4589这样大的数,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来数?

(学生意识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

先拨出一千,顺序数到九千时,问学生:

“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

怎么拨?

”学生有了满十进一的经验,就会类推出数到九千时,再加一千的拨珠方法。

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加深对新计数单位“万”的认识,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起万位概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及其顺序,教师可以这样提问:

最大的四位数是几?

(9999)数中每个“9”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然后追问:

如果这个数再加上1是几?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在计数器上拨珠,通过连续进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复习“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旧知的基础上,巩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据“提示语”作为读、写、计数器拨珠的综合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用问题“说说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

你能按顺序给它们排一排吗?

”指导学生补充完成数位顺序表后,让学生在数位表上用自制数字卡片摆出老师或同学说的数,进行巩固练习。

  

  三、适当拓展,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

“数感主要表现在: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

但由于10000这个数较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学习素材,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找“大数”,通过具体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如,用“1万有多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实物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