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73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8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洛地区大事记.docx

商洛地区大事记

商洛地区大事记

五帝·夏商周(约前30世纪初~前256)

    唐尧时期,“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

(《吕氏春秋·恃君览》)

    帝舜二十一年,帝舜之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之于商,号称商国(《史记·殷本记》、《水经注》、《括地志》)。

    帝舜二十九年,封尧孙(丹朱子)子均于商,号称商均。

    相王十年,契孙相土在商国发明马拉车,提高运输能力,遂使贸易日昌(宋忠《集解》、《世本·作篇》等)。

    周成王年间,轩辕黄帝二十五子之昆孙高封于商,号称商高。

因精数学,衍其说为《算经》(《商子》)。

    周昭王五十年,昭王攻楚出武关,死于汉水。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春,晋伐鄀出武关。

    周匡王二年(前611),楚大饥,庸国率兵“蛮”攻楚,秦发兵出武关助楚灭庸。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吴、唐、蔡侵楚郢都,楚申包胥求救于秦哀公哭七天七夜,哀公派子蒲、子元率兵车五百辆出武关援楚。

    敬王二十九年(前491),楚攻蛮子国,蛮子赤逃入晋国阴地(今河南省黄河南岸)。

楚遂起丰、析之师至商地,驻军于菟和(今丹凤城东资峪岭)、苍野,威胁晋国,宣称晋如不交出蛮子赤,楚“将通少习(即武关)以听命”。

    周元王六年(前470),商境大旱,“丹水绝,三日不流”。

    周威烈王十三年(前413),楚简王攻魏,发兵至上洛(今商州市)。

    周显王十八年(前351),修筑商城(今丹凤县古城村),为商地所建最早之城池,称“城商塞”。

    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卫鞅大破魏军,获大胜。

俘公子印,秦王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商君”,遂称“商鞅”。

    周赧王二年(前313),秦惠王派张仪赴楚,以割地六百里为饵,说服怀王亲秦绝齐。

翌年,楚赴秦讨地,张仪诡称:

“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怀王怒而伐秦,两军战于丹、淅之滨,楚败。

秦昭王继位又致书怀王,欲与楚通婚,“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

屈原谏怀王:

“秦,狼虎之国,不可信。

”怀王不听,于赧王十六年(前299)如期赴会,被秦王伏兵拘于武关,老死于咸阳。

    赧王十七年(前298),秦军再次出武关大败楚军,并夺取十五城。

    秦汉(前221~220)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推行郡县制,后置商县,县治设商城(今丹凤县古城村)。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东巡,自“南郡(荆州)由武关归。

    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秦宫四博士唐秉、崔广、吴实、周术避“焚书坑儒”之祸,隐居商山,史称“商山四皓”。

    始皇三十六年(前211),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由咸阳出发,经武关至南郡。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军之南路军,自南阳扣武关攻咸阳。

    二世三年(前207),八月,沛公刘邦率农民起义军十万,自宛西进,攻克武关,经黑龙峪兵分两路西向蓝田,破咸阳灭秦。

    汉高祖三年(前204),刘邦率军东进至武关,占彭城,与项羽战于垓下。

项羽兵败,退至乌江自杀。

    汉惠帝三年(前192),刘盈即位后,念“四皓”助立之功,在商山立四皓碑。

    汉高后吕雉三年(前185),雨涝,丹江溢,淹没田禾,为商地丹江最早之水灾记录。

    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大将周亚夫率军出武关,平定“七国之乱”。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农作物品种,商县亦有种植者。

    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析置商县西部,设上洛县,领今商州、洛南和柞水县东南部,归弘农郡辖。

    汉(孺子婴)居摄三年(8),王莽篡汉称帝,皇族后裔刘秀起兵,加入农民义军绿林军至商县板桥一带屯兵,征战王莽。

    新王莽地皇四年(23),刘玄遣西屏大将军申屠建和丞相李松分兵自武关由上洛(今商州城)入关中,陷长安灭王莽。

同年,上洛一百姓王岑闻刘玄称帝继承汉统,也起兵响应,号“定汉将军”,诛庸部牧,率兵万余赴长安讨莽。

    刘玄更始二年(24),赤眉军樊崇部由武关入,经上洛县进军关中,驱逐刘玄,占据长安。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建武二年(26),商州大饥,金一斤易米五斗。

上洛县改设为上洛侯国,封王遵为侯,治所辖地仍旧。

建武十五年(39),划上洛侯国归京兆尹管辖。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丞相王允设美人计,吕布刺杀董卓后,携貂婵出武关,投奔袁术。

    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二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南下,其中一路出武关攻占襄阳。

    献帝建安十七年(212),蓝田人刘雄鸣聚众数千人,占据武关,曹操派大将夏侯渊征剿。

其次子曹植随军到商山瞻仰“四皓庙”,题有《商山四皓赞》诗。

    三国(220~265)

    魏黄初元年(220),将杜陵县改名杜县(今柞水、镇安两县西北部)。

    黄初五年(224),上洛侯国属曹魏之京兆郡管辖,领上洛县、商县。

    太和二年(228),设锡县,将今镇安、柞水两县地东南部划归锡县。

    两晋南北朝(265~581)

    西晋泰始二年(266),设上洛郡于上洛县治,领上洛(今商州市)、商县(今丹凤县)、丰阳(今山阳县)三县。

同时划上洛县北部辖地(相当于今洛南县),另设拒阳县,属上洛郡。

析上洛县南部置丰阳县,西括镇安、柞水,南至湖北郧西县上津镇,北抵上洛(今商州市)上官坊。

    太康七年(286),夏,镇安、柞水地震。

    永安元年(304),丰阳小河口冶铜。

    永嘉三年(309),大旱,丹水枯竭。

    东晋建元二年(344),桓温统步骑四万北伐前秦苻坚,自淅川直趋武关,又令别将攻上洛,进攻峣关,大破前秦于蓝田。

    永和八年(352),在丰阳漫川关置荆州。

    永和十年(354),桓温率步骑四万余众北伐前秦,自淅川趋武关,同前秦战于上洛,逼近长安,关中郡县皆降。

    永和十一年(355),二月,蝗虫入河南至上洛,田禾、青草、树叶被食之一空。

    升平四年(360),道教理论家、医学家、丹术家葛洪在丰阳县馒头山采药炼丹。

    隆安元年(397),九月,后秦姚兴攻战上洛。

    义熙十一年(415),后秦武安乡侯康宦作乱,驱掠上洛,太守朱林拒之,上洛人黄金算起兵助御,康宦率兵归罪。

同年,后秦姚兴遣子姚略攻打上洛。

    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部将沈田子、傅弘子占据上洛,直趋蓝田,进屯峣关。

十三年(417),刘裕举伐后秦,七月沈田子、傅弘子率军入武关驰援,克长安,灭后秦。

    南朝刘宋永初元年(420),析丰阳县北部设阳亭县,西部设西丰县。

元嘉十六年(439),丰阳设魏兴郡。

    元嘉十八年(441),在上洛县北武谷山(今洛南县古城川)置拒阳县,隶上洛郡。

    永明五年(487),撤上洛县,设洛州于上洛县治。

    北魏景明元年(500),分商县南部设南商县,治所层峰驿(今商南县城西皂角铺)。

    永平四年(511),丰阳境内置上庸郡,领丰阳、商县。

    永平五年(512),宣武帝诏准丰阳县十二岁儿童泉企领丰阳县令。

    孝昌元年(525),泉企受封为龙骧将军兼上洛郡守,不久,潼关守将肖宝夤反叛,泉企率乡兵三千攻破潼关获胜,朝廷以功升征虏将军。

    西魏大统元年(535),于商南县设苌和郡,领商南县。

    大统三年(537),泉企之子元礼、仲遵以功封将。

元礼为车骑大将军,仲遵为征东将军。

是年,东魏大将高敖曹攻洛州,刺史泉企被俘。

是年,于上洛县(今商州市)设洛州,领上洛、上庸、苌和、魏兴四郡。

    废帝三年(553),析丰阳县南部置漫川县,县治设上津(今湖北郧西县境)。

    北周保定元年(561),撤销苌和、魏兴二郡,商南县划归上庸郡。

后又设立慎政郡。

    保定二年(562),晋国公倡修由长安太义谷至今柞水之义谷道。

    保定三年(563),撤销漫川县,治域复归丰阳县。

    天和三年(568),撤销山北县,辖地并入万年县。

今柞水西北部遂归万年县。

    宣政元年(578),置拒阳郡,领拒阳县。

改洛州为商州,治所仍设上洛县,领上洛、上庸二郡。

    隋唐五代(581~960)

    隋开皇三年(583),撤郡,改为州、县两级行政建制。

撤上洛、拒阳、上庸、慎政四郡,改拒阳县为洛南县。

复设商州,领上洛、商洛、丰阳、洛南四县。

撤销万年县,设大兴县。

今柞水、镇安西北部遂归大兴县。

撤销上庸郡,其地上津划归丰阳县。

    开皇四年(584),“汉商县……隋文加‘洛’字”,自此商县更名商洛县(《旧唐书·地理志》)。

撤销南商县,辖地归商洛县。

    大业三年(607),废商州复设上洛郡,治所仍设上洛县域。

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县。

    大业十一年(615),洛南县治所由武谷川(今古城)迁至清池川(今洛南县城)。

    唐武德元年(618),改郡为州,撤上洛郡,复设商州,治所仍设上洛县城。

丰阳县治所移至甲水。

    武德二年(619),商洛县城由古城迁至秦阳村(今商洛镇)。

    武德三年(620),反唐义军朱粲、郑元

率兵攻长安,驻商州。

    贞观元年(627),全国裁并州县,分为十道。

商州划为山南道。

    永徽三年(652),丰阳县(今山阳县)城北苍龙山修筑六棱腹空“丰阳塔”一座。

    永徽五年和六年(654和655),六、七月,商州、上洛、商洛普降大雨,丹水暴涨。

    垂拱四年(688),六月,上洛、商洛各县大雨成灾,州河泛滥。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析丰阳县置安业县(今镇安县),治所设下梁夜珠坪(今柞水辖),属商州。

    唐景龙三年(709),襄州刺史崔湜向皇帝建言“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

准崔充使,投役徒数万,修通丹江航道。

    开元二十一年(733),商州改属山南东道。

    天宝元年(742),撤销商州,复设上洛郡。

是年四月,诗人李白离京城,游历上洛、商洛,留有《山人劝酒歌》、《过四皓墓》、《商山四皓》等诗。

    至德二年(唐天宝二年改“年”为“载”)(757),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攻打武关,西进占据上洛。

冬,唐将王难得率军破安史叛军于武关,收复上洛郡。

    乾元元年(758)改“载”为“年”,撤销上洛郡,再设商州,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五县。

是年,将安业县改名乾元县,属京兆府。

    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侵长安,郭子仪入上洛、商洛,于武关收相州旧部散卒及武关防兵数千人,阅兵洛南、上洛。

    大历元年(766),吐蕃族反唐义军抵商州,关内河东副元帅郭子仪出兵迎击,吐蕃降。

    建中元年(780),九月,朝廷采纳户部侍郎韩洄的进谏,于商洛县蔡川(今丹凤县辖)一带冶铜,置十炉铸之,岁计铸钱七万二千贯。

    贞元四年(788),二月二十二日,柞水县地震。

    贞元七年(791),商州刺史李西华主持,投役工万余,从商州西至蓝田,东抵河南省内乡,修筑新道六百余里,俗称“商於路”。

    元和八年(813),十月,商州大雪,人多冻僵,鼠雀多冻死。

    大中元年(847),在棣花驿兴建法性寺;妙达禅师奉敕扩建镇安云盖寺。

    乾符元年(874),十二月,商州农民李淑汝反抗苛捐,殴打刺史王枢,新任刺史李浩扑杀李淑汝等30余人。

    元和十四年(819),刑部侍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途经商州,题有《左迁至蓝关倒孙湖》等诗。

    长庆三年(823),诗人白居易第三次到商州,留有《宿阳城驿对月》、《仙娥峰下作》等诗。

诗人贾岛留有《山路行》诗。

诗人元稹被贬官,途经商於道,留有《盛梦》、《题武关》等诗。

    开成四年(839),诗人杜牧由寻阳赴京,途经商州,写有《商山富水驿》、《入商州》等诗。

诗人李商隐、温庭筠游商山武关,均留有诗篇。

    中和三年(883),四月八日晚,黄巢率军十五万撤离长安,由蓝田入商州过武关,经商南,转战中原。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上洛发生兵变,驱逐商州刺史李稠,推押牙李玖主持州事。

    后汉乾祐二年(949),改乾元县为乾佑县,治所仍设今柞水夜珠坪。

将柞水河改名乾佑河。

    宋金元(960~1368)

    北宋建隆元年(960),夏至次年春,上洛俱遭鼠食,禾苗几尽。

闰三月,商州饥荒。

    淳化二年(991),三月,商州霜,草木皆死。

是年,诗人王禹偁由右拾遗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居二年,遍游商山、丹水、丰阳,写下《商州九日感怀》、《不见富水驿》、《畲田词》等诗词百余首。

    淳化三年(992),三月,商州又霜,草木皆枯。

    淳化四年(993),二月,商州大雪,民多冻死。

同年夏,大旱。

    景德四年(1007),丹江航运通。

    乾兴元年(1022),政治家寇准,随举出巡到商洛县,留有《秋日武关道中》诗。

    庆历三年(1043),八月,商州人张海、郭邈山、李铁枪率领农民举行起义,京西路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嘉祐元年(1056),哲学家邵雍隐居丰阳天柱山,留有《栖天柱山》诗。

    南宋建炎四年(1130),九月,商州观察使吴玠与其弟吴璘扼守和尚塬,大败金兀术10万大军,官拜副总管,移镇商洛。

    绍兴元年(1131),正月,金将高琼攻打商州,商州统制张

、董先率兵抵抗,金兵败退。

同年九月,农民起义军李忠率军陷上洛,后同宋军王彦大战于乾佑县城,战败退至秦岭。

    绍兴二年(1132),十二月,金人攻陷商州,宋罢免张竣川陕宣抚使之职。

    绍兴四年(1134),正月,金兀术亲率大军自商洛县出发,由武关、竹林关向上津、金州进犯。

    绍兴五年(1135),丰阳县改属金州。

    绍兴六年(1136),商州知州邵隆大破金兵于洪门堰(今商州市洪门河)。

    绍兴十一年(1141),正月,金将珠赫贝勒率骑兵五万陷上洛县城。

二月,商州知州邵隆弃城西撤,与前来追赶的金将阿穆尔贝勒激战,大败金兵,并俘阿穆尔贝勒,遂收复上洛。

十二月,宋金议和,上洛沦为金有。

邵隆后被秦桧用御(鸠)酒毒杀。

    是年,撤销乾佑县,降为乾佑镇。

    绍兴十二年(1142),商州划属京兆府路管辖。

秦桧割商秦之半给予金。

    绍兴十六年(1146),宋廷再次“诏以商州地予金”。

并割丰阳、乾佑县畀金。

    绍兴二十四年(1154),降商洛、丰阳两县为镇,并入上洛县,归商州辖,改属河南路。

    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宋将任天锡先后收复商洛镇、丰阳镇和商州,俘金将完颜守能。

    隆兴元年至二年(1163~1164),商州鼠患,田禾几尽。

    庆元四年(1198),州府于上洛县城西街老爷庙创办州学。

    金大安三年(1211),金在上洛县东棣花东街建二郎庙。

    元光二年(1223),五月,商州改属河南路,领上洛、洛南二县。

    景定五年(1264),八月,元军占领陕南,调蒙古军万户府石扎剌部千余人驻商州、丰阳一带屯田。

是年,撤上洛县,以州代县,属商州直辖。

    咸淳元年(1265),复丰阳县,属安西路。

    元至元八年(1271),洛南县隶属安西路,后改属奉元路,隶属商州。

    至元十三年(1276),改乾佑镇为乾佑巡检司,隶属商州。

    至元十六年(1279),在商州城设安西路总管府。

    至元二十三年(1286),著名书画家、诗人赵孟

,途谒商山四皓庙,留有《四皓》诗。

    至元二十五年(1288)五月,商州大旱,饿殍载道。

    至元二十九年(1292),撤销乾佑巡检司,复设乾佑县,治所设今柞水县夜珠坪。

    至元三十一年(1294),撤销乾佑县。

    大德五年(1301),五月,商地黑霜,杀麦成灾。

    天历元年(1328),商地大旱,人相食。

    至统二年(1334),红巾起义军攻克商州。

陕西行台驱兵围剿,义军撤离。

    至正十二年(1352),三月,商州龙驹寨、武关先后为红巾军攻占。

    至正十六年(1356),红巾军首领刘福通部将崔德、李武率军克武关,破同州,逼长安,震惊三辅。

陕西行台王思成、元将李思齐、察罕铁机率轻兵追剿,义军退出商州。

    至正十七年(1357),三月,红巾军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率领义军攻克武关,占商州城。

    明(1368~1644)

    洪武元年(1368),正月,明廷派邓愈率军北伐,经武关攻商州。

    洪武二年(1369),商州大旱,民大饥,逃亡甚众。

    洪武七年(1374),五月,降商州为商县,辖地包括今商州市和丹凤县。

属西安府辖。

洛南县改属华州。

降丰阳县为丰阳巡检司,属商县辖。

    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廷在山西洪洞县建立移民局,部分移民被迁居商县、丰阳、镇安、商南等地。

    洪武二十六年(1393),今天下要冲设巡检司。

商州设武关、竹林关等十三处巡检司。

    永乐元年(1403),商县凤凰山开银坑八所。

    景泰三年(1452),撤销乾佑巡检司复置镇安县,治所仍在夜珠坪。

    是年,荆襄饥民不堪官府苛捐杂税和压迫,以刘通(又名刘千斤)为首在商(商州)、金(金州,今安康)一带聚众起义,参加者甚众。

    天顺八年(1464),商县、洛南久旱不雨,全年大饥,人相食。

    成化六年(1470),刘通部将李原、王彪控制荆襄,据守山阳、镇安、柞水等地。

明命项忠调兵25万镇压义军。

    成化十二年(1476),明廷派晋阳右副都御使原杰,巡抚、大理少卿吴道宏率兵40万到陕南山区,招抚安置流民编入户籍。

升丰阳巡检司为山阳县。

    成化十三年(1477),商县复升为州,将商县武关以东析置商南县。

商州领洛南、商南、山阳、镇安四县。

并将商州划为“特殊治安区”,增设“抚治商洛道”,由陕西省布政使参政兼任商洛道台。

    成化二十二年(1486),商州地震。

    成化二十三年(1487),商州知州孙昌创建城池、官署,安置流民,时立“功德碑”。

    弘治十七年(1504),商州属县分办社学、义学,劝15岁以下男童入学读书。

    正德八年(1513),商州人任庆云(曾任陕州知州)编修《商略》八卷(已散失)。

为目前所知商州最早的一部志书。

    是年,重建武关城,重修秦、楚分界墙。

    嘉靖八年(1529),抚治商洛道道台萧廷杰编修《商志》三卷。

原本散失。

    嘉靖二十三年(1544),抚治商洛道道台郗元洪,鸠工修筑商州城东至铁峪铺一段古道,民称“郗公路”,立有“郗公路碑”。

    嘉靖三十一年(1552),商州、山阳地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二月十二日半夜,商州、山阳、镇安地震,震声如雷,房屋有倾斜,人有伤亡。

    嘉靖三十五年(1556),抚治商洛道道台郗元洪创建“商山书院”,址设城北上寺坡下。

    嘉靖四十五年(1566),洛南农民何恕等聚众万人盗矿,延续十余年,地方官军不能平定,后奏朝廷,调重兵镇压。

    隆庆三年(1569),四月,商州、山阳、商南地震。

    是年,陈潞任商州知府,办书院,行乡约,植树倡农,增修城垣。

    万历二年(1574),商州虎患严重,食人无数,有绝丁者。

    万历六年(1578),商州及属县按大学士张居正之议,丈量境内田地,分金、银、铜、铁、租、镢耕凡六等。

全州时有耕地1690顷。

    万历十三年(1585),咸宁(今柞水县)人肖某聚众造反,自称“天宝皇帝”,在何家楼设金銮殿、万人坑、剥皮亭、放马厂、跑马道和将台,后被官军剿灭。

    万历十四年(1586),商州大旱。

    万历十五年(1587),抚治商州参议苏竣创修书院,建于文屏山。

    万历十九年(1591),始修商州东龙山双塔,万历二十二年竣工。

    万历二十年(1592),商州及属县编查户口,时“军民杂户三万有奇”,人口约27万,呈历史高峰。

    万历二十一年(1593),六月六日,暴雨。

商州丹江、洛南县河水大涨,淹丹江河川、毁洛南县城三分之一。

    万历二十五年(1597),修建镇安塔耳山(今名塔云山)金顶庙。

    万历三十年(1602),洛南县寺坡薛国用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部御史,出任辽东经略。

    万历三十三年(1605),山阳、商南飞蝗入境成灾,粮无收。

    万历三十四年(1606),商州知州王邦俊,重修州西十里秦楚道,凿石碥三里,架桥四道。

    万历四十四年(1616),商州虎患再起,知州王邦俊颁告示,鼓励除虎。

数月间,猎人鱼鲸在上官坊、牧护关等地猎捕猛虎7只。

后经数年捕杀,虎患告平。

    万历四十五年(1617),商州知州王邦俊编修《续修商志》三卷,原本散失。

    是年,商州蝗虫成灾,七至九月霪雨。

山阳霪雨80日,雨涝成灾。

    万历四十八年(1620),洛南县西金堆城发生“矿乱”,为乱者盘踞深山密林,杀人越货。

洛南县知县贺贡前往劝降被围,随从俱死。

因有禹坪相毫寺武僧数百人相救,方得以逃脱,后被官兵平抚。

    是年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位,次年三月,为避明光宗朱常洛之讳,改“洛”为“雒”。

商洛、洛南改商雒,雒南。

    天启元年(1621),有司招官商鸠二千众,在今柞水县大西沟土法采矿冶银,年得白银万余两,发送金陵(今南京)定铸银锞。

    天启三年(1623),三月,著名旅游家徐霞客,由洛南县入老君沟,经龙驹寨,过竹林关,走梳洗楼,考察丹江水运。

    天启五年(1625),龙驹寨孙文荣倡乱,持续半年之久。

抚治商洛道吕逊,倾全州官兵前往镇压,俘孙文荣等首领,一齐杖死。

    崇祯四年(1631),商地大旱,斗米银价四两,饥民群相抢劫,粮差无出,官吏棘手。

    崇祯六年(1633),腊月,高迎祥和诸多股友军从河南卢氏、淅川,湖北郧阳等地第一次打进商雒,腊月二十八日分别打开商南、镇安、山阳县城,杀死山阳知县董山谟,俘商州防守尉阎调化,向西出商洛。

    崇祯七年(1634),七月,起义军张献忠率部破龙驹寨城。

    崇祯八年(1635),高迎祥等率军由河南入雒南、商州、出镇安、后入汉中。

    崇祯九年(1636),高、李从光化羊皮滩渡过汉江兵分两路:

李自成从山阳、商州、河南一路穿过,赴陕北作战;高迎祥从商南打入商州,未果西去。

秋季高迎祥阵亡,李自成继当闯王。

    崇祯十一年(1638),潼关南原兵败后,李自成向南越秦岭入河南、商州、商南,经过收聚散兵和休养,改打商州城计划未果。

后赴商南金钟山屯兵扎寨,娶王家姑娘生子。

翌年十二月突围进入湖北。

    崇祯十三年(1640),商州大旱,斗米值银二两。

关中旱灾更甚,来商趁食者达十万众,沿途抛妻卖子,饿死无数。

官府令掘“万人坑”瘗之。

各县饿盗四起,官衙民舍多成灰尽,山阳县城阅岁绝人踪,草茂深数尺。

    清(1644~1911)

    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军退出北京经山西至西安。

正月,从西安退商州、商南,人河南。

商州的闯王政权在正月底结束。

    顺治三年(1646),二月,李自成余部刘体纯、郝摇旗等率领数万义军由湖北宛邓驰入商南到武关,直逼商州城,与清军激战月余,攻克商州城,抚治商雒道袁生芝自缢而死。

数日后,义军退至山阳,入湖北。

    顺治四年(1647),雒南人何士升、何可亮、褚安成、杨林山、唐牛儿、雷登等人,揭竿起义,率数千人入商州,与官军战于龙驹寨、伯牙山等地,后被商州抚治张国泰战败,士升等人逃遁。

    顺治六年(1649),清廷公布《垦荒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