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8180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1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docx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

高中化学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化学实验中,手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应立即用,然后涂上;不小心沾上烧碱应

立即,然后涂上;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水银洒在桌面

上,可洒上进行回收;误食重金属离子,可服用

等含蛋白质的食物进行解毒;误食钡盐溶液,可服用(不可用Na2CO3)解毒。

实验中

要做到“五防”:

防爆炸,防倒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

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取用时做到“三不”,

即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常见的需要水浴加热

的实验有:

银镜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

2.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混合物的形色存在。

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开的操作叫混合物

的,把某物质中所含杂质除去的操作叫。

3.过滤操作适用于分离混合物。

使用的装置叫。

它常由

装而成。

该装置组装和操作时应做到“”,一贴:

,二

低:

,,三

靠:

,,。

4.蒸发操作适用于的分离,使用的装置叫蒸发装置,一般

由、、、等仪器组装而成。

应注意:

加入蒸发皿的液体不应超过蒸发皿容

积的;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防止,造成液滴飞溅;接近蒸干前应停

止加热,利用余热把溶剂蒸发完。

5.蒸馏操作适用于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写出装置中各仪器的名称(编号和名称要对应):

①、

②、③、④、⑤、⑥()、

⑦、⑧。

该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

球,测得收集蒸气的温度,以确保收集到

的馏分的纯净;冷凝水进出,以达到良好的冷却

效果;烧瓶中盛饭的液体不能超过容器的2/3;使用前要;实验时要在蒸馏烧瓶中加

入,防止。

6.分液是的操作。

所用的主要仪器是:

,辅助性仪器还

需、。

主要仪器中的上层液体应,而下层液体应。

7.萃取是利用的操作。

所用的

主要仪器是:

,辅助性仪器还需、。

常见萃取剂:

(密度比水小)、(密

度比水小)、(密度比水大)。

2-的检验:

一般在原试样中先加酸化,目的是为了的干扰,再在酸化8.SO4

后的试液中加,若有,说明原试液中有SO4

2-存在。

Cl-的检验:

一般

在试样中先加酸化,目的是为了排等离子的干扰,再在酸化后的试液中加

-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原试液中有Cl

2-检验:

在试样中加入HCl,产生无色、无味、

存在。

CO3

2-

能使澄清Ca(OH)2变浑浊的气体,说明原试液中有CO3

存在。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与相等时,所含粒子

的数目都是。

我们把含有6.02×10

23个粒子的集体计量为1摩尔。

简称,符号为。

7.×10

23mol-1叫做,符号为。

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一定数目微光粒子的

集体,它的符号是。

粒子集合体可以是分子、离子、原子、离子团,甚至是组成它们的质子、电子、

中子等微观粒子。

1摩尔铁原子可表示为1molFe、3摩尔氧分子可表示为3molO2、10摩尔钠离子可表示为

1molNa

+。

2.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含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符号为,常用单位为。

摩尔质量在数

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或式量相等,单位不同。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摩尔

质量为,1molH2O的质量是,含有个水分子;0.5molH2O的质量是,含

有个水分子。

3.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

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符号,单位。

气体物质的量(n)与气体体积(V)、气体摩

尔体积(Vm)的关系为。

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例如,标准状况(常

用S.T.P.表示,其温度0℃,压强1.01×10

5)时Vm=;标准状况下,44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是,微粒数是个,所占体积为。

标准状况下11.2L的Cl2和质量为硫

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4.,这个规律叫做阿伏加德罗定律。

标准状况下

11.2L的Cl2和CO

2、H2、N2的质量分别为,但他们所含的分子数都是个。

同温同压下Cl2和CO

2的体积之比为,它们的分子数之比为;同温同体积的Cl2和CO

2,

它们的压强之比为,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称为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为。

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的物质的量(n)、

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为。

单位为。

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分数(w)、溶质的摩

尔质量(M),溶液的密度之间的关系为。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需要用到

的仪器有:

、、、、。

主要仪器是,常用规格

有,在这种仪器上除标明规格外,还有该仪器的使用温度。

主要实验步

骤:

,,,,,,,装瓶贴标签。

在上述步骤中,洗涤液应转移到转移到

容量瓶中;混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该不该再加水至刻度线?

_________。

在上述步骤中,哪几步需使

用玻璃棒:

定容时使用的仪器名称为。

★☆☆7.实验中下列情况将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偏低”还是“不变”。

①洗涤液没有加入容量

瓶:

;②定容时是仰视:

;③定容时是俯视:

,④混匀时发现体积变小,又加入两滴水:

⑤转移时有液体溅出:

;⑥开始时容量瓶不干燥:

;⑦溶解时使用的烧杯玻璃棒没有洗

涤: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8.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

叫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分散剂。

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析,分散系有9种组合方式。

雾是

液-气分散系;烟是是固-气分散系。

分散系按分散质直径大小可分为:

、、。

胶体区别于溶

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

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是否有丁达尔现象稳定性举例

浊液—不稳定

溶液—稳定

胶体介稳性

9.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观察到液体颜色为红褐色,这是形成了的缘故(制备Fe(OH)3

胶体的实验室方法)。

当一束光通过该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这

条“通路”是由于形成的。

利用这个效应可以区分。

放电影时,放

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就是丁达尔现象。

当把制得的胶体进行过滤时,滤纸上没有留下任何物质。

这个事实说明,胶体粒子可以滤纸,即胶体粒子的直径比滤纸的空径小。

第二节离子反应

11.3叫电解质。

无机化合物中的强酸(如:

______)、强碱(如:

______)、

绝大多数盐(如:

______)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由于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

生了。

电离时生成的

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

-

的化合物叫做碱;

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氨跟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是。

11.4电解质的电离可以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试写出下列物质发生电离的方程式。

①NaCl____________;②CuSO4____________;

③HCl____________;④HNO3____________;

⑤H2SO4____________;⑥NaOH____________;

⑦Ba(OH)2____________;⑧Na2SO4____________;

⑨NaHCO3_____________;⑩NaHSO4____________;

10.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

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

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试写出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

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②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

③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_____________;④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_____________;

⑤碳酸钠和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⑥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__;

⑦实验室制氢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⑧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__________;

⑨氯化铁溶液中加铁粉_____________;⑩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__________;

11.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交换的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是:

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的反应就能发生。

2+、★☆☆5.离子共存问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①有难溶物或微溶物生成。

如Ba

2+等不能与大量共存;Ag+与-等不能大量共存。

②有易挥发性物质生成。

如、-、-、Ca

-、-等离子与H+不能大量共存。

③有若电解质生成。

如NH

+与-不能大量共存;等与H+

4

不能大量共存。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与较强氧化性

3+与不能大量共存。

②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

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

大量共存。

如NO

3-

在酸性条件下与、、、

-2-2-

等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SO3与S

在酸性条件下

3+与不能大量共存。

不能大量共存。

(3)由于形成络合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还失升氧:

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①Fe+CuSO4====FeSO4+Cu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_

②CuO+CCu+CO2↑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_

③CaCO3+2HCl====CaCl2+H2O+CO2↑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④Fe3O4+4CO3Fe+4CO2是或否____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__

⑤Cl2+H2O====HCl+HClO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⑥2Na2O2+2CO2====2Na2CO3+O2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⑦2FeCl3+Fe====3FeCl2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⑧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

+H2O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⑨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⑩3O22O3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

1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在下列圆圈中填实对应的反应类型。

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节钠和钠的化合物

一、钠

11.5物理性质:

11.6化学性质

(1)和非金属反应

①常温下和空气中氧气反应:

现象:

,方程式,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象,,方程式

②和卤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

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CH4

CH3COONa

O2(常温)

NaNa2O

H2O

NaOH

CO2(少量)

Ca(OH)2

Na2CO3

O2CO2NaOH或△

O2(加热)

Na2O2

H2O

Ca(OH)2(过量)

CO2(过量)

NaHCO3

CO2

(2)和水的反应:

现象①()、()、

()、()。

(3)和酸反应:

现象比与水反应剧烈。

(4)和盐溶液作用时,一般金属钠首先和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金属钠投入硫酸铜

溶液中的现象产生气泡,生成蓝色沉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3.钠应置于中保存,其原因是,且不和煤油反应,可以。

4.钠的重要用途

(1)

(2);

(3)。

二、碱金属

碱金属包括(按核电荷数增大顺序填写元素符号)。

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

子,故化学性质和钠相似。

一般说来,按上述顺序,金属性越来越,反应得越来越。

需指出的是:

单质在空气中点燃,锂只能生成Li2O,钠可形成Na2O、Na2O2,钾可形成K2O、K2O2、KO2,

而铷形成的氧化物就更复杂了。

焰色反应是,是变化。

的性质。

Na的焰色:

K的焰色():

三、氢氧化钠

1.物理性质

氢氧化钠是,易吸收空气中的而潮解,溶解时热,有腐蚀性,溶液呈强

碱性,俗称、、。

2.化学性质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具有碱的一切通性。

碱的通性:

①遇酸碱指示剂发生显色反应②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③与酸性氧化物(如CO2、SO2等)发生反应④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3.保存:

NaOH应密封保存,试剂瓶用塞,原因NaOH易吸水,与CO2、SiO2反应。

四、钠的氧化物比较

氧化钠过氧化钠

化学式

电子式

氧元素的化合价

色、态

稳定性

与水反应方程式

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

氧化性、漂白性--

用途

--

保存

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校

Na2CO3NaHCO3

俗名

色、态

水溶性

热稳定性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与二氧化碳反应--

用途

第二节铝和铝的化合物

一、单质铝

1.化学性质

铝及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①⑧

AlAl2O3Al(OH)3AlCl3

⑦⑩

NaAlO2

(1)和氧气反应。

铝极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

这层氧化膜保护里边的金属不

易和氧气反应而被腐蚀。

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铝箔实验时,融化的铝

并不滴落,原因是Al2O3薄膜将熔化的Al承接住了,这个实验也说明的熔点比高。

铝也能和其他非金属反应,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铝在氯气中燃烧;

②铝粉和硫粉混合加热。

(2)和酸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HCl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②H2SO4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3)和NaOH溶液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等质量的铝粉分别和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相等,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

化钠溶液和足量的铝粉反应,产生的氢气NaOH的多。

(4)铝和盐溶液的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铝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5)铝热剂的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铝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混合加热;

②铝粉和三氧化二铬粉末混合加热。

3.用途:

写出下列关于铝的用途是利用了铝的什么性质:

铝制导线、电线:

;包装铝箔:

铝合金用于制门窗:

;铝制炊具:

二、铝的化合物

氧化铝既可和酸反应还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它是两性氧化物。

实验室制取Al(OH)3的方法:

用氨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

的主要原因是。

氢氧化铝是两性的氢氧化物。

加热时,Al(OH)3易分解(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

三、复盐: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形成的盐叫复盐,如KAl(SO4)2。

明矾是一种

重要的复盐。

它是离子晶体,溶于水生成Al(OH)3胶体,它可以吸附水里面的杂质,使水澄清,所以明矾

可用作净水剂。

第三节铁和铁的化合物

铁和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③④

Fe3O4FeFeCl2Fe(OH)2Fe(OH)3FeCl3

⑤⑧

一、单质铁

1化学性质:

(1)铁和非金属反应。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

②在氯气中燃烧;

③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

(2)铁和酸反应。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铁和HCl:

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②铁和H2SO4:

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3)铁和水反应:

铁不和冷、热水反应,但在高温下能和水蒸气反应,下图是

铁粉和水蒸气反应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在装置的空白处填上对应的试剂或用品名称。

②写出此图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二、铁的氧化物(参照白皮书)

三、铁的氢氧化物Fe(OH)2和Fe(OH)3(参照白皮书)

2+和Fe3+的性质

四、Fe

3+

1.Fe

的检验:

滴入KSCN溶液

FeCl3溶液现象:

;离子方程式:

FeCl2溶液现象

3+的氧化性。

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2.Fe

FeCl3溶液和铁粉反应:

,离子反应

FeCl3溶液和铜片反应:

,离子反应

2+的还原性。

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3.Fe

FeCl2溶液中加入氯水:

第四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3.金属与金属,或者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熔合而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

各成分金属的,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

14.铜合金是用途广泛的合金。

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常见的铜合金还有黄铜,商代后期制作的司

母戊鼎是青铜制品。

15.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按其成分可分为两大类:

碳素钢和合金钢。

碳素钢有高碳钢、中碳

钢、低碳钢,含碳量生铁低。

合金钢是在碳素钢中加入Cr、Ni、Mn等合金元素制得。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硅及硅的化合物的相互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CaSiO3

SiSiO2H2SiO3

Na2SiO3

SiF4

一、硅单质

1.物理性质

单质硅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

熔点、硬度、是良好的材料,可用来制造、、

硅整流器、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

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

2.化学性质

硅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

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硅和非金属反应:

和O2:

②和NaOH溶液反应:

③和氢氟酸反应:

二、二氧化硅和硅酸盐

11.7二氧化硅

①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相互化合,所以在氧化气氛包围的地球上,硅主要以熔点很

高的是SiO2和硅酸盐形式存在。

SiO2是硅最重要的化合物。

二氧化硅具有

结构。

密度和硬度都大。

③化学性质。

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和强碱反应(NaOH):

玻璃的组成成分中含,故存放碱性试剂的玻璃试剂瓶不能用塞。

b.和碱性氧化物反应:

c.和HF酸反应:

玻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故氢氟酸

不能存放在玻璃试剂瓶中。

氢氟酸可用塑料瓶盛装。

11.8硅酸和硅酸盐

①H2SiO3酸性比碳酸弱,溶解度小。

可由硅酸盐和强酸反应来制备。

如:

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HCl,

可发生反应:

得到硅酸。

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形成硅酸干胶,称

为“硅胶”。

它是优良的吸附剂,也可作催化剂的载体。

②碳化硅俗称金刚砂,具有金刚石结构,有很大的硬度。

工业上金刚砂的制备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

在这个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三、硅酸盐组成的表示

硅酸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组成各异,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其组成。

如:

硅酸

钠表示为:

Na2O·SiO2。

一般规律:

低价态金属氧化物·高价态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水。

试写出

明矾[KAl(SO4)2·H2O]氧化物表示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2Si3O8氧化物表示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氯及氯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涉及到的方程式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过关)

Ca(ClO)2

NaClO

⑥⑤

①④

CuCl2Cl2HClO

KCl

KI

H2

SO2

HCl

一、氯气

1.物理性质

氯气是一种色,有强烈气味的有气体,能溶于水(),比空气重,能液化,液态

氯气常称为。

在自然界中氯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2.化学性质

①与金属反应。

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和Na:

,和Cu:

和Fe:

,比较Cl2和HCl的氧化性:

②与非金属反应。

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和H2:

,燃烧现象:

少量Cl2和P:

(Cl2少量);过量Cl2和P:

③与水反应。

反应方程式,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还原剂是___。

HClO的特性:

a.弱酸性(电离方程式):

,(酸性比碳酸还弱)

b.不稳定性(光照条件):

c.强氧化性(作用):

杀菌、消毒

④与碱反应:

和NaOH反应的方程式为:

离子方程式:

实验室利用这个反应来吸收多余的氯气。

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方程式

为: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而有效成分

是。

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

漂白粉具有消毒、杀菌、漂白作用,主要原因是漂白粉溶

于水中可生成HClO,方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