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群众集访事件的思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8401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群众集访事件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群众集访事件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群众集访事件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群众集访事件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群众集访事件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关于群众集访事件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关于群众集访事件的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关于群众集访事件的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群众集访事件的思考.docx

《关于群众集访事件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群众集访事件的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群众集访事件的思考.docx

关于群众集访事件的思考

关于群众集访事件的思考

4月25、26日,我镇因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调查摸底工作,受到谣言的煽动,引发群众集访事件,扰乱了政府机关正常工作秩序,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影响了对外形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教训惨痛。

痛定思痛,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镇采取镇村干部会、党员会、民主生活会、干部职工会等方式,在党员和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大讨论、大反思”行动,认真学习了《名山县开展群众集访事件“大讨论、大反思”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联江“4.25”事件的发生始末》、《贵州官员反思瓮安事件:

敌对思维致民怨淤积》、《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等学习资料,结合我镇实际,分析、讨论事件产生原因,深刻吸取教训,切实转变思维观念、干部作风和工作方式,密切干群关系,团结一心,主动作为,共同推动田园生态车岭阔步发展。

一、事件产生的原因

群众集访事件的产生反映出我镇镇、村社三级组织的凝聚力相对较弱,干部的执政水平相对较低,干群关系对立一定程度上相对严峻。

从这次群体性集访事件产生的原因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弱化是群众集访事件产生的肥沃土壤

当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较为普遍。

党员干部一心一意谋经济发展,却忽视了对发展中产生矛盾的解决,忽视了做细致认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认为一切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金钱,而不去认真疏导、化解群众的心里埋怨、不满情绪,甚至认为“土地到了户,自己晓得做”,缺少经常性的交流沟通与服务,淡化了干部与群众的感情,也导致群众缺少理想信念,缺少理解宽容,缺少友情关爱,因此很群众都显得心浮气躁,特别是妇女、老人和青少年。

(二)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是群众集访事件产生的原始动力

一是经济领域中的不和谐因素。

归根结底在于“利益”两字,“能者多得”作为基本运作原则,“富者更富、贫者更贫”是必然结果。

贫富差距过大,利益分化也势必发生,多元化的利益群体相互竞争和冲突就不可避免。

二是政治领域中的不和谐因素。

公共管理是单向的、自上而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加之网络办公后,社会事务大幅下移,镇干部老龄化,镇级疲于应付,财力严重紧张,政府运行极为困难,村社集体经济空壳,无力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三是文化领域中的不和谐因素。

在长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熏染下,“青天意识”、“法不责众”观念仍然深入人心,加之现在互联网、通讯信息文化中“夸大、渲染、误导”等反面作用的推波助澜,使部分群众的心态极不稳定。

四是社会领域中的不和谐因素。

我镇人口总量大、素质偏低,大龄青年多,五保人员多,精神智障人员多,不假思索,听信谣言,从“旁观者”变成事件的直接“参与者”。

(三)集访者主观心理因素是群众集访事件产生的主要动因

首先是“官本位”心理。

中国经历了长期的“人治”社会,形成了行政与司法不分的传统。

普通民众遭遇利益的争端、感受不公的侵袭时,都习惯诉诸为民作主的党政官员,而党政官员的批示和关注也往往奏效,有时甚至比法律还奏效,不断强化了“谁的官大就找谁”、“人治”要比“法治”管用的印象。

其次是“不闹不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

认为将事情闹得越大,解决问题的希望就越大。

一些上访者认为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往上“告状”,只有闹到省里、闹到中央才有可能给基层增加压力,迫使基层解决问题。

第三是“盲从”、“赌气”心理。

有些上访人员本没有上访的意愿,由于受别人的邀约,只看到有利的一面,却忽视了问题的特殊性;看到别人上访解决了问题,也不管自己的诉求有没有理、是否合法,只要有人邀约就盲目效仿,盲目上访。

甚至有部分上访人员,因为基层干部的某句过激的话激起上访欲望,目的就是为了赌口气、讨个说法。

第四是无理上访额外利益,尝到甜头。

有些部门或干部,对少数无理缠访者,采用了“花钱买平安”的方式,息事宁人,常常对上访人一味迁就,客观上造成了“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的现象,引发了新的上访者,加入了上访行列,企图捞点好处。

(四)干部作风庸懒散问题是群众集访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

干部作风庸懒散现象存在,政令不畅,落实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岗不敬业,履职不尽责,不用心想事、用心办事,不思进取;工作拖拉、推诿扯皮,见到困难就躲,碰到麻烦就绕;滥用职权,办事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吃、拿、卡、要,失职渎职;群众观念淡漠,对待群众作风粗暴、态度蛮横、敷衍塞责,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工作不在状态,得过且过,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缺乏激情、热情,缺乏责任心,不能正确看待个人得失,牢骚满腹,消极懈怠,对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不能提出有效措施;自由散漫、迟到、早退、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上班时间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擅离职守等,干部形象受损。

(五)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是群众集访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国家在农村的灾后重建、道路、桥梁、沟渠建设、土地整理、土地管理、惠农资金、扶贫、低保、一事一议、民政救济、医疗救助、养老、医疗等方面投入较大。

一些基层干部借机敛财,与民争利,优亲厚友,构成违纪违法,群众感怒而不感言,时机一到,一触即发,引发群众集访事件。

二、事件产生的启迪

我镇产生的群众集访事件,辩证来看,既是坏事,也好事。

事件的发生,暴露出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群众的所想所盼、党员队伍、干部队伍等存在的问题,即时给我们提了个醒,值得我们反思,正视不足和存在问题,开展批语与自我批语,改变思路,改善方式,增添措施,更服务群众,有效推动车岭健康和谐发展。

(一)加强法治和德治教育,提高法律和道德意识,势在必行

法治治身、德治治心。

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社会人群相互关系的规范,二者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又有各自独特的地位和功能。

法律作为一种刚性的社会规范,带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它的主要作用是惩恶。

道德作为一种柔性的社会规范,是靠社会的风俗习惯、社会舆论、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护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扬善。

这次群众集访事件证明:

懂法,才能守法;不懂法,就不怕法,就会违法。

如个别群众连政府是国家机关都不知道,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也不知道,叔爷老辈、兄弟、父子都因利益而发生矛盾,甚至不认,就连国家关爱弱势群体的利益都要平分,失去理性,失去诚信,道德受到严重冲击。

(二)加强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执政水平,迫在眉睫

基层干部是党在基层各项政策的执行者、实践者、监督者和推动者,是党在基层工作中的基础和中坚力量。

镇、村社干部素质的高低对推动车岭大建设、大发展,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

部分党员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标准不高,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有的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求安于现状。

其次,服务意识不够强,工作落实力度不大。

有的党员干部工作能力有限,工作落实力度不大;有的党员干部公仆位置摆不正,在回答办事群众问题时语气生硬、态度差,造成群众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很不满意。

第三,工作方法简单,沟通协调欠缺。

如安排工作采取命令、强制式,不够人性化,批评埋怨较多,表扬鼓励较少;个别干部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上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班子之间相互沟通缺少主动性,误会较多,班子不团结;也有对干部职工的个性特长缺乏了解,布置任务没有针对性,出现工作低效率。

第四,法律意识淡薄,政策水平低。

由于文化水平偏低,部分干部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欠缺,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少,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对国家政策解释不清或解释错误而引起问题。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基层干部个人主观因素的问题,也有社会转轨、转型时期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

从主观上看,村干部普遍认为自己的身份是农民,农民应以农为本,当村干部只是第二职业,当好当坏也不会有太大的利益或损失;一些基层干部认为自己的工作对象是农民,他们素质普遍不高,不需要多高的能力来管理。

但基层干部却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路线政策的执行者和直接感受者,认识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各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必须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改善工作环境,加快基层干部能力建设,从而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永葆党员先进性,时不我待

目前,全镇共有党员653名,农村党员576名,占党员总数88%,从年龄结构上60岁以上党员266名,占党员总数46%,从文化结构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449名,占78%。

全镇农村党员的思想状况整体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牺牲个人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实际行动展示一个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但是,在新形势下党员队伍中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高度警觉。

一是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60岁以上占46%;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8%。

二是部分党员思想困惑迷茫。

有的党员认为市场经济是个人发家致富“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还有的党员感到现在许多事情道理好讲,实践犯难。

三是一部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太理想,有的党员认为群众有点不通情达理,群众工作不好做,于是对党组织安排的工作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有的党员时常感到自己年老体弱,能力小,开得起会张不开口,交得起党费带不了头,思想苦闷,信心不足,还有个别党员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淡薄,经常给群众争水、争田、争林、争救助、争宅基地、争利益,表现与普通群众无异。

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紧紧围绕农村党员队伍现状,加大培养力度,注意将农村乡土人才纳入组织发展视野,加强对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了解,做好在务工返乡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和规范农村党员教育阵地。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加大对农村党员党的基本理论和根本宗旨,农村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文化科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力度,不间断地实施党员干部“素质工程”。

三是要设岗定责发挥先锋作用。

充分结合党员的自身特点,结合经济建设、创先争优、环境整治等活动载体赋予农村党员管理新的内容和形式,为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宽阔的舞台,使农村党建工作富有生机,充满活力。

四是严格党员管理。

严格组织发展程序和党风生活制度,把好“入口”疏通“出口”对长期不发挥作用、不过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受组织约束的党员和违法违纪、损害党的形象的不合格党员,坚决进行组织处理,纯洁党员队伍。

三、正视事件,正确应对

事件已经发生,不可逆转。

只有正确面对,分析产生原因,坚持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从源头抓起,防止矛盾由小变大、蔓延升级,防止各类矛盾相互叠加、汇聚激化,防止个别问题转换为共性问题,消除负面影响,振奋精神,主动作为,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改观念建队伍

思想是指导人持久奋进的不竭动力。

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是一个地方的领头人,群众赖以寄托的主心骨。

为此,我们必须改变陈旧观念,创新思维,打造好三支队伍,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是主体。

作为车岭,面对人的问题,我们要加强教育、培训、管理、引导,转变观念,增强自信。

一是打造干部队伍。

针对镇、村社(社区)干部实际,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培训,增强为民、责任、发展、廉洁、创新、奉献六种意识,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二是打造党员队伍。

我们有653名党员,是车岭的先进分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是群众的表率。

若党员队伍不行了,直接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之基。

我们必须利用和发挥好党员远教设备、会议和各种机会,坚持“三会一课”,切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转观念提素质,树立主体、发展、舍得、先进、创新、奉献六种意识,永葆党员先进性。

三是打造群众队伍。

我们镇有两万多人,是建设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发展、提升社会文化的主体,是我们干部赖以存在的基石。

没有他们,我们干部就失去了岗位,所以我们要从思想、技能、素质等方面着手,全面培养,树立主体、发展、舍得、大局、创新、奉献六种意识,努力将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打造成建设新车岭的主体生力军。

(二)建立健全制度,严格管理促服务水平提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镇村社工作是农村的基础工作,没有完善的制度不行。

抓好制度建设,首先是健全和完善镇村工作制度。

镇上要对原来的制度进行修订,并结合发展实际,制定一些新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

村上要结合村级活动阵地建设,修订完善村级制度并上墙。

二是健全完善民主制度。

各村要结合实际,建立完善村民公约、民主议事、一事一议、环境综合整治等制度,促进村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健全完善工作目标考核制度。

针对镇干部、村社(社区)干部、专业干部的不同工作特点,制定完善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全面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万项“规定”,不如一个“落实”。

有了制度,还必须把它落到实处。

有了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和落实,只让它贴墙上甚至锁在抽屉里,那比没有制度更加可怕。

群众集访事件的产生就值得我们引起重视并借鉴。

抓好落实,首先要“动真碰硬”,对违反制度的人进行严肃处理,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还制度以刚性和威严。

其次要抓好检查。

没有检查,抓好制度的落实是不可能的。

制度建立后,要定期检查,注重规范性,突出实效性。

第三要做好监督工作。

要让干部群众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让群众来评价制度的落实情况,有力促进制度的落实。

(三)抓实作风建设,真情真实真心服务群众

作风是一种无形精神力量。

作风正,可以出干部、出人才、出成果,促进单位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富一方百姓;反之可能毁掉一个人,也可能搞垮一个单位,误一方百姓。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真抓实干。

改进工作方法,转变作风是干部解决农村根本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之所在。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

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坚定自己的政治方向,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认识自身的创造力,抛弃自卑,克服惰性,培养“不惜力,不畏难”的拼搏进取精神,不断增强解决具体问题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是加强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已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干部必须掌握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

要通过经济理论的学习,全面掌握经济发展规律,对当前种种经济问题的根源有清醒透彻的认识,客观、辩证地认识优势、劣势,认清发展潜力,抓住工作中心,不断改善工作方法,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深入一线,勤政为民,树立公仆形象。

要沉下去,找活干;要辩证分析问题,善于干事;要勤政为民,办实事解难事。

四是清政廉洁,树立公正形象。

清政廉洁是干部从政立身的基础。

要不断加强廉政建设,树立公正的良好形象。

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公正原则,对人对事都要大公无私,一碗水尽量端平,防微杜渐,防腐于未然。

  

(四)抓发展促增收,重安全保稳定

农村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促进农民增收。

我镇是种粮最多的乡镇,一定要抓好粮食生产,决不能放松,切实抓好田间管理、农田水利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病虫害防治,确保粮油稳产增产。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14个村分布于延镇河两岸,土质结构复杂,顺山的几个村适宜种茶、林竹,悔沟群山适宜种植蔬菜、林竹、桑树,名车路沿线适宜种植蔬菜、桑树、林竹、花木、种茶、食用菌。

各村要结合实际,按照“一村一品”思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茶、林竹(花木)、蔬菜、食用菌、禽畜、劳务产业,逐步拓展乡村旅游产业,平衡推动农村持续增收。

安全稳定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法制保障。

一是信访稳定工作。

以排查矛盾纠纷为突破口,注重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切实抓好大调解、信访、防邪、平安创建、平安行动、文明创建、综治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安全生产工作。

重点抓好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地质灾害、烟花爆竹、消防、公共安全、森林防火、建筑安全、食品安全等工作,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以农村道路交通、城乡卫生和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村容村貌、面源污染和场镇秩序卫生等城乡五乱治理,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水平。

(五)关心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疾苦,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是当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作为镇、村社三级组织,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方式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

首先要通过五保、低保、救济、养老等政策,帮助弱势群众满足基本生存需要。

其次要大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利用好国家政策、项目、社会力量开展帮扶活动,帮助弱势群体实现自我发展,逐步具备自我生存能力。

第三是各级干部要带头访贫问苦,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切切实实让弱势群体真正感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012年5月2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