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851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docx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

《经济解释:

科学说需求》读书报告

肖卫1000016927

【摘要】张五常在《经济解释》的第一卷主要阐述了他对于两个问题的独到见解:

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如何用科学解释需求。

张五常“自负”地批判了“低手”的理论研究,认为理论要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才会有解释性。

在市场需求问题上,张五常不断批判现有理论,阐释自己的见解并试图努力证明其正确性,在这个“破——立”的过程中想读者展示了其研究成果。

关键词:

科学理论解释性自私功用需求定律

科学的方法

主观的现象被客观地认同、共信是科学的一个基础,而所有的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这是

①科学的必须条件。

科学用非事实的抽象理论解释现象,理论要具备一定范围的解释性。

这与我理解的科学的永恒、普世和唯一性差别比较大,在张五常看来,永恒、普世的理论就是“套套逻辑”没有解释性,说了等于没说。

但是张老的论断过于偏激,虽然是套套逻辑,但也有其意义。

张老在后文也承认,套套逻辑加上约束条件之后,就会有解释性。

事实不能解释事实,解释现象需要非事实的理论,而生活中的经验就是事实的规律,以事实解释现象。

张五常一再强调理论可能被事实推翻的重要性,因为不能被事实推翻的理论不具备解释性。

正如统计学中,置信水平越高,所能估计出的范围也就越大,我们面临着精确度和可信度的权衡取舍。

随着科学的发展,一个时代的真理在下一时代很可能会沦为荒唐的谬误。

经过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精心完善的地心说在几个世纪都被认为是不可推翻的,然而却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很多科学家为了维护日心说这个“真理”而受到教会的迫害,但是事实又把日心说推翻了。

按照《经济解释》所说,我们可以附加条件以资挽救,所以地心说在地月系,日心说在太阳系都还是成立的,当然,也许有一天还需要再附加条件才能成立。

张五常在第五节毫不留情地批判《资本论》为模糊不清的理论的典型,并且批评纯粹共产主义国家对《资本论》的盲目附从。

张老直接批评中国领导人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解仅停留于字面上,似乎以此批评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体制,张老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没有人试用理论加以证明”。

这忽略了基本的历史事实,马克思主义是在俄国得到成功实践的,至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那是后话。

需求定律

在经济学中,我们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

②地做可以达到其目的的最好的事。

《经济解释》中自私的概念和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

同一概念。

张老既不允许套套逻辑,又不能容忍例外。

所以对约束条件的分析就变得非常复杂,但他认为这就是区分高手与低手的难点所在。

这有故作高深,设置障碍以维护其“经济天才”之嫌。

用自私的假设可以解释理性人的所有行为,比如作者在书中提及的邵逸夫对教育事业的捐助,狭隘地分析或者是为了名利,一般看来是其仁义之心使然,无论是哪种,在我看来,都是满足了他的精神需求。

张五常在对功用的长篇大论否定了功用对于经济解释的作用,提出了“替换定理”。

在高斯等经济学家看来“无价”的亲情、生命等概念要用“功用”来衡量,而张老认为这些也可以以一定的代价替换。

我认为替换理论的解释范围有限,而且如果什么都可以用价格或代价来表示,那么替换理论也就是套套逻辑了。

②张五常:

《经济解释:

科学说需求》第6页曼昆:

《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书中论及的嘉芬反论存在问题,一种贫穷物品的价格下降,导致其需求量上升,但是价格下降会引起实质收入的增加,贫穷物品的需求量会下降。

逻辑过程看似严谨,实际上是一个悖论。

实质收入指的是购买力,市场上一种物品(而且是贫穷物品)的价格下降,对实质收入的上升构成的影响有限。

实质收入的上升只是对于这一种贫穷物品的购买力而言,如果对该贫穷物品的需求减少,转而去消费正常物品,而正常物品的价格是没有变动的。

假设是一种极端情况,贫穷物品价格下降引起的贫穷物品需求减少到0,那么其购买力是没有任何变动的。

所以嘉芬反论推导出的“一正一负,需求量会上升或下降”这一理论是否具备逻辑上的合理性还值得思考。

张五常对于私用品和共用品的理解也是非常有趣。

和我理解的概念差别比较大:

对于私人产品,一旦购买者付了价格就取得了改产品的所有权并可以排斥他人消费这件产品,这是

③排他性,而这一产品被一个人消费之后,一般来说别人就无法再消费了,这就是排他性。

基本是以产权来区别公用和私用。

而张老却把产权和使用权分开了,他认为私用品可以为公有,共用品可以为私有。

共用品可以由私人提供的论断推翻了我们认为“共用品必须由政府提供”的惯性思维。

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以通俗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阐述了他对于经济学的一些问题的深刻的独到见解,推翻了很多常规的逻辑和理论。

要真正洞见张老深邃的思想,还需要联系他的其他著作进行深入的研读的思考。

③张国庆:

《公共行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59页篇二:

经济学读书报告范文

读书报告

经济学的

进展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经济学10-1

2011年8月28

研究日

读书报告

——关于《穷爸爸富爸爸》的读书报告

摘要:

书中分穷人和富人。

其中穷人其实指中产阶级,并非是没有钱的人。

是夫妻都工作的双职工家庭,可以过穷人的生活。

结婚后,努力工作,决定买车/买房/买电视/度假/生孩子。

然后更努力工作,再生另一个孩子,再换大房子/买更大的车/买更好的用品。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希望孩子走以上父母的路,希望孩子有个好工作,然后努力工作,结婚生孩子...

但是,努力工作赚的很多钱却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一直缺钱。

关键问题不在于钱。

原因在于对于钱的观念。

他们工作时,为了公司老板;缴税时,为了政府;偿还房贷/偿还信用卡贷款,为了银行。

这些都是缺钱的原因所在。

穷人富人金钱观的对比。

富人,理财能力越来越强;穷人则越来越弱。

富人,精通会计和投资;穷人则相反。

富人,在餐桌上讨论钱和生意;穷人不讨论。

富人认为,住房是负债,尤其当住宅占财产最大额度时;穷人认为,住房是资产。

富人不断投资,穷人不投资。

富人说,金钱就是力量;穷人说,知识就是力量。

穷人说,金钱乃万恶之源。

富人,了解钱的运动规则,让钱为我工作,而不是我为钱工作。

富人是聪明/快乐和富有的。

穷人相反,会抱怨工作/政府/社会/老板。

穷人为钱工作,富人不为钱工作。

穷人出于对没钱的恐惧,努力挣钱;挣到钱后,欲望和贪婪促使他们买入想要的好东西。

进入恶性循环,挣钱,花钱;再挣更多的钱,再花更多的钱。

许多百万富翁也是如此对待的钱的。

因此,他们也应该属于穷人行列。

富人将会支配钱,因为他们知道钱是虚幻的东西,就像挂在驴子前面的胡萝卜一样。

富人知道,造成贫困和财务问题的原因是,对钱的恐惧,贪婪和无知。

如果要发财,一定要学习财务知识。

其中区别负债和资产尤为重要。

简单地说,资产就是能把钱放到你口袋的东西,负债就是把钱从你口袋里掏出的东西。

富人有一大堆资产,股票,债券,票据,房地产,知识产权。

穷人有一大堆负债,抵押贷款,消费贷款,信用卡。

注意房地产和昂贵住房的区别。

一个是资产,一个负债。

昂贵住房是中产阶级最大的负债。

中产阶级一旦发现想要的东西,忍不住刷信用卡。

如此的消费方式,是他们在财务困境中苦苦挣扎的原因。

财富由净现金流定义,净现金流就是资产项的收入减去负债项的支出。

让净现金流放到资产项中,让它为我们产生更多的收入,财富将增加。

富人买入资产,穷人买入负债,很多是那些以为是资产的负债。

致富的秘诀:

关注你的事业。

请区分职业和事业。

事业,是能让你带来和提升资产项的。

职业只你的工作,会带来收入而不是资产。

例如,麦当劳ceo的职业是商人,他的事业是,购入能产生收入的地产。

事业的重心在资产项,而不是收入项,富人关注的焦点是资产,别人关注的是收入。

把一块钱投入资产项后,就不要让它出来,让它一辈子为我们服务。

请留意,把一辆新车开进家里,它已经贬值25%了。

贷款买车,买其他奢侈品,会放大你的负债。

富人在最后才买奢侈品,而穷人先买下诸如豪宅/珠宝/皮衣/宝石/游艇等。

最重要的资产是我们自己的头脑,学习,要一辈子学习。

重要的财富知识包括。

1.财务会计知识。

2.投资,也就是钱生钱。

3.了解市场,了解供应与需求。

4.了解法律。

要记住,金钱不是真实的资产。

穷人和中产阶级为金钱而工作,富人则创造金钱。

你把金钱看得越重,你就会为金钱工作越辛苦。

如果你知道了“金钱不是真实的资产的道理”,你就会更快的富起来。

有两类投资者,一类属于业余投资和,投资指数基金。

第二类属于职业投资者,比如巴菲特等,建立自己的投资组合。

这两类投资者都会富有,第二类会更富,当然付出的会更多。

建立自己的公司,建议用一年时间学习销售。

通向财富自由的障碍有,恐惧心理/愤世嫉俗/懒惰/不良习惯等。

财富行动中的准则之一是自律。

自律对获得财富非常重要。

自律是将富人,穷人和中产阶级分开来的首要因素。

自律的人要先把钱分配到自己的资产项中。

自律是,不要背上数额大的债务包袱,要保持低支出,首先增加自己的资产项,然后,用资产项产生的现金流巩固资产项,在最后才考虑负债支出项。

当资金短缺时,让压力发挥作用,而不要动用你的储蓄和资本。

利用这种压力来激发你的理财天赋,想出新办法挣到更多的钱,然后在支付账单。

由于意志薄弱,金钱的流出简直是无遮无拦,这就是大多数贫困并在财务困境中苦苦挣扎的原因。

不要陷入相互攀比消费的陷阱。

关键词:

读书报告穷爸爸富爸爸教诲虚荣财富

一、罗伯特名言

“人们在财务困境中挣扎的主要原因是:

他们在学校里学习多年,却没有学到任何关于金钱方面的知识。

其结果是,人们只知道为金钱而工作?

?

但从来不学着让金钱为自己工作。

——罗伯特

“你必须能够读懂财务报表。

但是即使在美国也有95%的人看不懂财务报表,也分不清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

如果你想致富的话,必须能够读懂金钱的语言。

—罗伯特·t·清崎

二、罗伯特-清崎的简介:

(一)、个人简介

罗伯特.t.清崎生长在夏威夷,是第四代日裔美国人。

他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大学毕业后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军官和舰载武装直升机驾驶员,被派往越南战场。

1977年罗伯特开始自己的商业生涯,他创立了一家公司,制造尼龙钱包,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后来他在商业上经历了三次大浪沉浮,最终还是于1985年第三次成为百万富翁。

此后他离开了商界,与别人共同创建了一家国际教育公司,向成千上万的学生教授商业和投资课程。

他长年主持的财务和投资教育理论的课程通过有线广播电视网在全美播放。

在47岁那年,罗伯特退休了,因为他已经达到了他自己定义的人生最高境界--财务自由,于是他已开始一心一意的做他最喜欢的事情--投资。

罗伯特·t·清崎所著《富爸爸,穷爸爸》1999年4月在美国出版发行。

该书在美国一上市,仅仅半年时间就创下了销售100万册的纪录。

2000年2月,该书在亚马逊网上书店的上百种图书销量中高踞榜首。

作者罗伯特·t·清崎有两个爸爸,一个富有,一个贫穷,两个爸爸都告诉了关于金钱、关于事业的道理,两个爸爸的观点和立场都不一样,罗伯特曾经不知道应该选谁的道理做事业的奠基,他曾经花费了很多时间分析两个爸爸教给他的致富道理,并从中得到结论,并写成了一本书,就是《穷爸爸富爸爸》

2000年3月,《富爸爸,穷爸爸》韩语版面市韩国,并在2个月内销量达到25万册。

2000年6月,《富爸爸,穷爸爸》靠岸澳洲,大小书店一时为紫色所覆盖。

目前,该书英文版销量已超过2百万册。

《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丛书在美国《商业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主要媒体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位于首位。

罗伯特认为:

人们只知道为金钱而工作?

?

但很少有人愿意学习让金钱为自己工作。

如果您象一个穷人那样思考问题,那么无论您赚多少钱,您仍旧会把钱全部花光而一无所有。

很多时候金钱就是力量,同时金钱也是一种观念。

(二)罗伯特的分类

罗伯特把全世界的父亲分成两类:

富爸爸和穷爸爸。

iq是智商,eq是情商,aq是逆商。

继这三商之后罗伯特清崎提出来“财商”财商是致富的秘密,缺乏财商会导致贫穷。

财商教育是提高财商的关键,现行教育系统无法完成财商教育。

有时候您会发现:

在学校读书很好的学生到社会后反而表现一般。

反而有一些调皮的学生到社会反而变得很优秀也就是这个原因。

罗伯特清崎把人的职业生涯分为四类:

e雇员b企业主s自由职业者(或者是小企业主)i投资人:

罗伯特清崎认为:

只有实现向投资人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财务上的自由。

设定目标非常的重要:

您要一开始就要有一个人生的规划,您要成为第五点讲的左边的还是右边的。

成为这四类人的当中的那一类人!

当有了一个方向以后,我们需要的是做时间的积累。

成功的核心就是:

学习,学习,再学习,持续学习。

罗伯特清崎分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密码:

雇用最聪明的人:

雇用最好的律书

雇用最好的员工

雇用最好的书商

雇用最好的经纪人等等一切

做一个财商教育家:

教育家里的小孩、自己的妻子一起学习投资。

罗伯特清崎分享了:

他和他的太太一起学习投资。

他太太现在掌控一个2000万美元的投资组合,不用他去操心。

他和太太之间由爱情转变为了尊重。

高财商=财商学习+财商训练

(三)、罗伯特的其他相关观点

罗伯特·清崎在他的畅销书《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中,根据人们收入来源的不同画出了一副(转载于:

经济解释的读书报告)现金流象限图,将人们划分为四个象限,如下所示:

第一象限e象限工薪一族

第二象限s象限自由职业者(小生意人)

第三象限b象限生意拥有者

第四象限i象限投资者篇三:

读书笔记读《经济解释》有感摘写引用

读《经济解释》有感

税务07b2023507b16马君敏

这个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的著作《经济解释》。

自我感觉还算能够看下去,不像之前所想像的那样枯燥。

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还可以这样写,这的确是本很有意思的书。

在《经济解释》这本书中,张五常先生列举了大量实例,尤其是立足亚洲的实例。

现今充满数学符号的经济学著作,已经汗牛充栋。

但以真实例子取胜的经济学著作,则依然寥廖无几。

无疑《国富论》是一本,《经济解释》也将是一本。

在《经济解释》一书,收集了张五常先生1968年至1998年在各种杂志上发表的25篇文章,基本上囊括了教授的学术思想。

1982年,张五常先生在港大的就职演说中倡导:

让我们做经济解释的弄潮儿。

这本集子,正是这一思想的贯彻。

张五常先生坚信,经济学必须是解释现象的科学,只有能够解释现象的经济理论才具有生命力。

所以有人说自二十世纪50、60年代兴起的经济解释的浪潮中,张五常先生无疑是最优秀的弄潮儿之一。

被广泛解释、而所有现行教科书均迟迟没有载入的内容,那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

这些内容当然是《经济解释》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读者将有关的章节与科斯和阿尔钦的结论比照,就不难看出“青”是否胜于“蓝”了。

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

当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

但是我对于他的新颖的观点是十分钦佩地。

现在的中国大陆已经越来越需要创新了。

《经济解释》这本书,分为三卷:

第一卷是《科学说需求》,第二卷是《供应的行为》,第三卷是《制度的选择》。

这本书读起来跟其他经济学家的著作有所不同。

首先,论证的一些原理跟传统的观点有很多不同。

例如,先生认为“功用”这一概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认为这仅仅是经济学家思维中的一个“假说”。

所以这本书读起来确实能够感觉到先生思考问题有其独到之处。

其次,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通篇著作没有用一个图表或者经济学教材常用的一些数学的函数、图形等等。

让人读起来觉得所论述的道理很明了。

最后,所引用的经济事例很贴近生活。

比如在第五章“需求定律”中的第七节,在论述“消费者盈余”,先生举了日常生活中的“甲乙二人购买苹果”的事例,通过娓娓道来的论述,把“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明了地论述了出来。

这样让我能够更好地去掌握一些经济学的道理,可以在认识经济行为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总之,我认为读这本书是十分管用的。

不是传统的书斋式的理论经济学教科书,而是能够实现“学以致用”的经济生活指南。

从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出五常先生的经济学大家风范。

由于阅读的时间有限,我主要读的是第一卷——《科学说需求》。

第一卷的关键词“需求定律”,重心在于理解张五常先生的需求定律与教科书的需求定律有着微妙的差别。

先生的需求定律是一个公理,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假设出来的。

而教科书的需求定律是一个定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假设(公理)推导出来的。

很多人为需求定律争论不休,根本原因都在于他们没有把握这一卷的关键词。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根本想不到原来“需求定律”还会有这样的解读。

我只是知道它是经济学当中的一个经典原理——“任何经济物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必然要上升。

”而通过阅读这一卷的内容,我了解到了许多原来不知道的东西。

而且通过阅读,我也知道了,在读任何书的时候都要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去简单的照抄照搬别人的观点,或许你通过自己的思考所得到的东西要比原著的作者所想的更远,所想的更合理。

同时第一卷中的第一章也给了我很深的映象,在这一章中,是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一些概念。

比如“套套逻辑”,什么事”套套逻辑”,初一看,我觉得很陌生,其实,一看先生对其的解释,就不陌生了。

所谓套套逻辑,就是一般化的“离谱”的理论,因为它没有任何实际的内容,所以不能认定它是对还是错。

所以说,我认为“套套逻辑”就是说的抽象的、空洞的理论。

但是,张五常先生又在书中说:

“很多重要的科学理论,是从不可能错的套套逻辑所提供的概念而引起的。

”虽然说:

套套逻辑没有多大的用处,但是不能说它一点用处没有。

先生在书中给我的观点“科学的进步,往往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开始,逐步地向中间发展的。

”这里所说的“一个极端”是“只能解释一个现象的特殊理论”,而“另一个极端”就是指“套套逻辑”,科学的进步过程,就是将“特殊理论”和“套套逻辑”相结合的发展过程。

还有,在书中,五常先生又重新对经济学的传统概念——“均衡”与“非均衡”进行了解释。

先生在书中解释说,所谓均衡,就是有限制而达到的可以验证的理论。

所谓非均衡,就是指“因为被推断的现象没有限制,理论就缺少了可能被事实推翻的含意。

”从中看出,先生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主要是从“有无限制,能否验证”出发来论述的。

从第二章到第七章主要是先生对前人的理论的解释进行补充修改。

但是由于张五常先生是在西方的环境下求学,研究和生活的,其研究的理论常常会有一些对社会主义的偏见。

例如在书中,先生大谈进行经济学研究分析的起点是个人,这点固然没有错,但是他又说,从国家和集体出发去研究经济行为是无法取得成效的。

我就无法认同,例如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美国的大萧条时期是怎样度过的呢?

美国又是怎样在短时期内经济得到飞速恢复的呢?

还有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几年的经济奇迹又该怎样解释呢?

我知道张五常先生的观点有很多是很新奇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还是会支持以中立客观的心态的去看待事物,去搞研究,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接受。

总的来说上面就是我阅读过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之后的一些浅显的感言。

不管,《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先生的著作仍令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先生的书中知识激发了我对经济学的兴趣,因为正是经济理论的解释性才让我们有了自己的思考空间,也正是经济理论的争议性才让我们有勇气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两点对经济学的研究者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当我读了《经济解释》这本书后也确实认为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篇四:

经济管理类读书报告

《企业的性格》

读书报告

《企业的性格》读书报告

书名:

企业的性格

作者:

李虹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如果说性格就是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而命运就是一系列行为结果的组合,那么这句话就是真理。

组织心理学认为,一个组织中的人因为会分享共同的知识和信息,会存在相互之间的学习和影响,所以往往能够表现出共同的思维以及行为特征,这就可以看成是这个组织的性格。

与个人的性格一样,组织的性格同样可以决定一个组织的命运,决定一个组织的成功与失败。

本书是通过一个捉猴子的案例来阐述以上要点的。

这个案例是这样说的:

在印度南部地区,流行一种捉猴子的方法,在一个空盒子里放上猴子爱吃的坚果,在盒子上挖一个洞,使猴子的爪子刚好能从这个洞伸进去。

猴子在抓到坚果以后,由于爪子的形状改变了,所以爪子就不能从洞里再缩回来,而猴子又不肯放弃已经抓到手的坚果,因为猴子有一个习性,那就是到手的东西决不放弃。

于是,猴子便被捉到了。

如果说导致猴子被捉住——它悲剧性命运的原因,那就是它性格上存在着的缺陷,那么一个企业当然也就不能具有这样的悲剧性格,更重要的是企业还应当具备成功的性格,因为这样的性格才可以造就企业的成功。

性格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那么如何让企业拥有一种成功的性格呢?

本书本着化繁为简的原则,对复杂的企业文化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提炼,总结出了这样四个步骤:

1.发现企业核心优势;2.把握市场关键因素;3.形成企业制度体系;4.把制度变成行为习惯。

一、发现企业核心优势

有生命力的文化或者性格一定是从企业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所以它一定要有根——企业中独特的优势或能力。

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只要它能够生存和发展,就一定会存在自己独特的优势或能力,否则它根本无法生存。

这种优势或能力往往就是这个企业建设自己文化、塑造自己性格的“根”,离开了这个“根”,简单复制或模仿其他企业的文化以及性格,不仅会“变味”,而且也不会有生命力。

因此,企业要建设企业文化,要塑造成功的企业性格,首先就要找到自己企业中独特的优势或能力。

一般来说,这样的优势或能力就是支持企业发展和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只要对企业过去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就能够发现。

需要注意的是:

在发现企业核心优势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1.稳定性。

企业应当注意那些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直稳定而持续地发挥积极作用的优势或能力,这样的因素往往才是企业文化的“根”,是企业性格生命力的基础。

2.独特性。

生物学研究认为,在竞争性的生存环境中,只有那些能够保持独特性的物种才有能力获得足够的资源,才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

企业只有拥有独特的优势或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文化以及性格,才能够在竞争日

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企业的发展和成功。

3.适应性。

一般来说,优势或能力都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优势或能力,当环境发生变化以后,有些优势或能力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而有些优势或能力却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企业应当选择那些更具有适应性的优势或能力,作为自己文化的“根”,这样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文化或性格,也就具有了更强的、可持续的生命力。

所以,我们发现做企业不一定就是“苦差事”,也可以很潇洒,但这种潇洒是需要资本的,这个资本就是企业必须要具有稳定的企业优势,具有可持续的成功的能力,只有这样企业的成功才能成为必然,才能够潇洒起来。

而要想获得这样的优势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