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898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2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docx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解析版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

2

一、单选题

1.下列操作属于制作葡萄酒过程的是()。

A.发酵装置的消毒B.接种菌种

C.适时通气D.对果汁进行高温消毒

【答案】A

【解析】葡萄酒制作需要的菌种来自葡萄皮,所以不需要接种,更不能对果汁进行消毒;酒精发酵属于无氧呼吸,不需要通气;为避免杂菌污染需要对发酵装置消毒。

2.下列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果醋制作时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酒制作时需要保持无氧发酵条件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毛霉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但无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果酒制作时温度是18-25度,果醋是30-35度,腐乳制作是15-18度,故A正确。

果酒制作需要先有氧然后无氧发酵才能产生酒精,故B正确。

使用的菌种是酵母菌、果醋和毛霉,故C正确。

其中酵母菌和毛霉都是真菌有染色体,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3.下列与腐乳制作过程相关的操作,错误的是(  )

A.为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豆腐块应整齐排放,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保持适当的距离

B.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影响口味,逐层加盐量大致相等

C.装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

D.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调节风味

【答案】B

【解析】毛霉为需氧型微生物,其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18℃,因此为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豆腐块应整齐排放,将笼屉中的温度应控制在15~18℃,并保持适当的距离,A项正确;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杂菌污染,越接近瓶口,加盐量应越大,B项错误;为了避免杂菌污染,装瓶时,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C项正确;腐乳制作过程中,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D项正确。

【考点定位】腐乳的制作

【名师点睛】识记并理解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特点、腐乳制作的过程及条件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所用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均为原核细胞

B.两者均为需氧型生物

C.前者发酵最适温度较高

D.两者均对酸性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

【答案】D

【解析】果酒的发酵利用的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果醋的发酵时利用的醋酸菌,属于原核细胞,A错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B错误;后者发酵最适温度较高,C错误;酵母菌和醋酸菌对酸性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D正确。

5.关于生物技术实践中的有关检验,不正确的是()

A.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B.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用一组不接种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与接种培养物的培养基一起培养ZXXK]

C.检验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是否分离出了分解尿素的细菌,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则说明分离成功

D.检验胡萝卜素纯度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故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若样品中有杂质,则会出现不同的色素点(带)

【答案】A

【解析】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A正确;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用一组不接种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B错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这是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鉴定的步骤,C错误;检验胡萝卜素纯度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扩散速度不同,故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若样品中有杂质,则会出现不同的色素点(带),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6.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含有亚铁离子。

若误食亚硝酸盐,则导致血红蛋白中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还原剂B.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C.维生素C能将Fe2+氧化成Fe3+D.亚硝酸盐被氧化

【答案】A

【解析】用维生素C可以缓解亚硝酸盐中毒,维生素C可以把Fe3+离子还原成Fe2+离子,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作为还原剂,所以选A。

7.利用酵母菌酿制啤酒,需要先通气,后密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B.先通气便于酵母菌大量繁殖

C.密封后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D.密封的时间越长,产生的酒精越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利用酵母菌酿制啤酒,需要先通气,后密封,原因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先通气便于酵母菌大量繁殖,再密封,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但随做时间的延长,积累的酒精越多,对酵母菌的生长繁殖越不利,所以本题D选项错误。

考点:

果酒的制作

【名师点睛】特别提醒:

(1)因酵母菌的繁殖需要氧气,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在果酒制作的前期和果醋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都需氧。

因酵母菌产生酒精时是厌氧的,应控制充入氧的量,故应在充气口设置开关。

(2)由于在发酵过程中都产生CO2,因此需要设排气口;为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排气口应连接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

(3)因要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检测,应设置出料口便于取料。

(4)酵母菌的繁殖需大量能量,而发酵过程进行无氧呼吸,故果酒制作的前期应通入氧气,而后期应保证严格的厌氧环境。

(5)果醋制作过程中要求始终通氧,缺氧时醋酸菌的生长、增殖都会受到影响,另外,醋酸的生成也会受到影响。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酵母菌和醋酸杆菌都属于微生物,可构成一个种群

B.制作泡菜时,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5:

1的比例配置盐水

C.人体中的亚硝酸盐以亚硝胺形式存在,其中绝大多数随尿液排出

D.正确的泡菜腌制过程的后期,坛中乳酸菌含量下降

【答案】D

【解析】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属于两种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泡菜盐水的清水与盐的比例是4:

1,B错误;人体中的亚硝酸盐很少是以亚硝胺形式存在,C错误;泡菜腌制过程的后期,坛中乳酸菌含量下降,D正确。

【考点定位】泡菜制作

9.下列有关果酒果醋的制作和腐乳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根霉

B.含水量为50%左右的豆腐适于制作腐乳

C.豆腐块装瓶时,应逐层等量加盐

D.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嗅气味的办法来检验

【答案】D

【解析】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错误;豆腐中水的含量会影响腐乳制作,含水量为70%的豆腐最适合制作腐乳,B错误;豆腐块装瓶时,要分层摆放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加盐量也增加,在瓶口表面铺盐厚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C错误;酒精具有酒香味,因此可以通过嗅气味的办法来检验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D正确。

10.交警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时,所用的仪器中装有()

A.重铬酸钾B.MnO2C.斐林试剂D.BaCL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检测酒精通常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出现灰绿色则有酒精存在,所以选A。

考点:

酒精的检测

11.下列有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清水与盐的质童比为4:

1的比例配制盐水

B.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5:

1的比例配制盐水

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止污染

D.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无氧环境

【答案】B

【解析】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

1的比例配制盐水,A正确;应为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

1的比例配制盐水,B错误;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以防止污染,C正确;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应为乳酸菌为厌氧菌,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考点定位】制作泡莱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泡菜制作过程的了解和记忆,泡菜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制作时要防止污染,以防泡菜腐败变质;清水与盐的质量比应为4:

1;若食盐量不足,也易造成杂菌大量繁殖。

12.关于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叙述正确的是

A.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4∶1)混匀装瓶

B.随着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持续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C.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沉淀

D.发酵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要求考生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明确乳酸菌是严格厌氧型细菌,知道发酵过程所需的条件,明确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清水和盐的质量比为4∶1)混匀装瓶,A错误;泡菜制作使用的菌种是乳酸菌,是严格厌氧型细菌,故发酵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D正确;随着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B错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错误。

13.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B.在无氧或缺糖条件下,醋酸菌能够将酒精发酵成醋酸

C.在发酵过程中都需要保持在同一恒定的温度条件下

D.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菌种种群数量在接种的初期可能呈“J”型增长

【答案】D

【解析】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毛霉,A错误;醋酸菌属于需氧型生物,因此在氧气充足和缺糖条件下,醋酸菌能够将酒精发酵成醋酸,B错误;不同微生物适宜生存的温度不同,果酒、果醋和腐乳在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分别为18~25℃、30~35℃、15-18℃,C错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由于初期时营养物质充足,因此相应菌种种群数量在接种的初期可能呈“J”型增长,D正确。

【考点定位】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名师点睛】识记制作分别使用的菌种;明确醋酸菌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识记三种微生物适宜生存的温度不同;明确在发酵初期时由于营养物质充足,微生物呈“J”型增长。

14.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污渍时,浸泡时间不足会造成洗涤效果差

B.制作腐乳时,料酒的量较多时易造成豆腐腐败变质

C.制作果醋时,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会造成发酵失败

D.制作果酒时,所需要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8~25℃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污渍时,浸泡时间不足,酶没有充分参与反应,会造成洗涤效果差,A正确;制作腐乳时,料酒的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较多时易造成腐乳成熟时间延长,B错;制作果醋时,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所以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会造成发酵失败,C正确;制作果酒时,酵母菌所需要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8~25℃,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传统的发酵技术,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5.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移动速度较慢

B.细菌能在液体培养基中以有丝分裂方式扩增

C.自养微生物能在缺少有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

D.参与果酒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多种细胞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不进凝胶颗粒内部,移动速度较快,A错误;细菌能在液体培养基中以二分裂的方式(裂殖)扩增,B错误;自养型微生物能够将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自身的有机物,所以自养微生物能在缺少有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C正确;醋酸菌为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6.下列关于病毒、醋酸菌、毛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毒与后两者比较,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是RNA

B.醋酸菌是好氧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和核仁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为肽和氨基酸

D.三者在培养过程中,只要培养基中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都能正常生长繁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DNA或RNA,故A正确;醋酸菌是好氧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和核仁等结构,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故B正确;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故C正确;病毒培养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的生物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涉及的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密封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

B.果醋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和醋酸菌

C.毛霉属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D.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也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随着发酵加深,营养物质逐渐消耗,代谢废物逐渐积累,酵母菌生存条件逐渐恶化,酵母菌死亡数量增加,代谢减弱,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会逐渐减少,A项错误;生产果醋时,酵母菌使糖转变成酒精,然后醋酸菌使酒精转变为醋酸,二者起协同作用,B项正确;毛霉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是单细胞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C项错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技术涉及的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8.下图为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C.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答案】D

【解析】发酵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pH的改变等,酒精的产生速率会越来越慢,A项错误;因果汁并未装满发酵瓶,故开始时酵母菌能利用瓶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所以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B项错误;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受营养物质等影响呈“S”型增长,C项错误;发酵液表面出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繁殖产生的,说明发酵瓶可能漏气,D项正确。

19.下图

(一)是苹果酒和苹果醋的现代生产装置简图,图

(二)是与生产过程关联的某些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据图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罐中的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分别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异养需氧型

B.甲罐顶上管道弯曲及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空气、杂菌进入,以及排气减压等

C.乙罐中刨木花既有利于发酵菌的附着,又能为其提供一定的碳源

D.a、b曲线可分别代表酒精和醋酸的浓度变化规律

【答案】C

【解析】甲罐进行的是酒精发酵,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乙罐进行的是果醋发酵,参与该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A正确;甲罐进行的是酒精发酵,甲罐顶上管道弯曲,防止杂菌进入,以及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来减压,酒精发酵不需要氧气,因此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B正确;乙罐中刨木花有利于发酵菌的附着,不能提供营养,C错误;果醋发酵能将酒精最终转化为醋酸,因此酒精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醋酸含量一直升高,因此a、b曲线分别代表酒精和醋酸的浓度变化规律,D正确;

【考点定位】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二、非选择题

20.(每空1分,共8分)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苹果酒清香、明快,风味清爽,它是由果汁发酵产生的。

果汁发酵后

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

_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

苹果酒在(填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深层发酵可形成苹果醋;在此过程中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原因是。

(2)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填微生物)。

(3)微生物培养的

培养基可以分为液体培养基和两种。

(4)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法是微生物接种常用的方法,其中可以用于菌落的计数的是方法。

这两种方法在接种过程中都需要在旁进行操作,以避免杂菌的污染。

【答案】

(1)重铬酸钾溶液醋酸菌醋酸菌发酵时需要氧气

(2)毛霉

(3)固体培养基

(4)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酒精灯火焰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果汁发酵后

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来检验。

苹果醋的制作需要醋酸菌,苹果酒在醋酸菌的作用下,经过深层发酵可形成苹果醋。

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即醋酸菌发酵时需要氧气,只有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所以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以保证有氧环境。

(2)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3)培养微生物的

培养基,可以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两种。

(4)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是微生物接种常用的方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菌落的计数。

为了避免杂菌的污染,这两种方法在接种过程中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作。

考点: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l](15分)酵母菌是酿酒和食品生产等多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微生物,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的原理是(写反应式),该过程中,影响酵母菌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有______。

(2)酒精发酵时常采用人工培养的纯净菌种,实验室中获取纯净菌种的方法有_____和。

(3)在培养酵母菌的过程中,对培养基、接种环常采用的灭菌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可采用的方法有压榨法、萃取法和。

(2)橘子果实含有芳香油,通常可用作为材料提取芳香油,而且提取时往往选用新鲜的材料,理由是。

【答案】Ⅰ

(1)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能量氧气、温度、PH等

(2)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3)高压蒸汽灭菌、灼烧

(1)蒸馏法

(2)橘子皮芳香油含量高

【解析】

试题分析:

(1)酵母菌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影响酵母菌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有氧气、温度、PH等。

(2)实验室中获取纯净菌种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在培养酵母菌的过程中,对培养基、接种环常采用的灭菌方法分别是高压蒸汽灭菌、灼烧。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可采用的方法有压榨法、萃取法和蒸馏法。

(2)常用橘子皮作为材料提取芳香油,提取时往往选用新鲜的材料,理由是芳香油含量高。

考点:

本题考查酒精发酵及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2.某校同学在实验室开展生物技术实践活动。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组同学制作泡菜。

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和食盐的用量;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2)B组同学制作腐乳。

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往往会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实际上是微生物的,对人体无害;加盐的作用是、,避免豆腐块变质。

(3)C组同学下图装置制作果酒与果醋。

①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之前要将发酵瓶清洗干净,用________________消毒。

②制作________时应将开关2打开,长而弯曲的胶管1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组同学用鲜牛奶发酵制作酸奶,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

【答案】

(1)温度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2)匍匐菌丝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变硬抑制微生物生长

(3)①70%酒精

②果醋排出发酵产生的CO2并可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发酵液

(4)乳酸菌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等;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样可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2)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往往会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实际上是微生物的匍匐菌丝,对人体是无害的;加盐的作用有两方面: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变质。

(3)①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之前要将发酵瓶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

②果酒发酵时需要缺氧条件,而果醋发酵时,需要通入空气,因此制作果醋时应将开关2打开;长而弯曲的胶管1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是排出发酵产生的CO2,同时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发酵液。

(4)在将鲜牛奶发酵制作酸奶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

考点:

本题考查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3.科学家筛选培育良种纤维素分解菌对玉米芯进行降解,并进一步利用酵母菌发酵制备乙醇。

回答下列问题:

(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一般在以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添加染料,通过是否产生___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请用文字叙述图1中分解玉米芯丝菌用量与还原糖浓度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表示酵母菌量与酒精产生量的关系,酵母菌接种量超过40mL后,酒精产量反而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确定发酵罐内酵母菌的数量,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细菌数量,统计的数据往往会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纤维素刚果红透明圈在底物玉米芯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菌用量的增加有利于玉米芯酶解为还原糖,当菌用量过大时,还原糖含量下降酵母菌接种量过大导致酵母菌种群密度过大,不利于酵母菌的发酵活动两个或多个细菌形成一个菌落

【解析】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中,随着纤维素分解菌用量的增加,还原糖浓度先增加后降低,菌用量为30时还原糖浓度最大;图2中,随着酵母菌量的增加,酒精产率先增加后降低,酵母菌量为40时,酒精产率最高。

(1)纤维素分解菌具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因此其培养基中一般添加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合成,培养基中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