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0666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docx

1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420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题

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

由此猜测:

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

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2.某些植物的花汁可作酸碱指示剂。

取三种花汁用稀酸溶液或稀碱溶液检验,颜色如下:

花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性)中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颜色

玫瑰花

粉红

粉红

绿

万寿菊花

大红花

粉红

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试验生活中的食盐水、肥皂水、汽水、石灰水四种物质的酸碱性,我选择花汁,选用这种花汁的理由是。

(2)取所选花汁少许分别滴入上述四种物质,请将所显颜色填入下表中:

试验物质

食盐水

肥皂水

汽水

石灰水

所显颜色

3、家中烧开水的铝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使用时间长了易结水垢(如图)。

因为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有一种难溶性的化合物,它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观察与问题】 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质是什么?

【假设与预测】 ①鸿鸿认为生成物中的固体可能是碳酸钙。

      ②我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  。

【实验与事实】 依据猜想我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猜想正确应该的实验现象

验证猜想的①方案

取少量水垢于试管,滴加稀盐酸,  

在试管口用燃烧着木条检验

验证猜想②的方案

取少量硬水于试管并加热,将生成气体通入中

【解释与结论】 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

请写出: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

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4.做中和反应实验时,我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

小伟提醒:

是不是拿错了药品?

我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

我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⑴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⑵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我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氧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⑶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

溶液变质

写出(3)中所涉及到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⑷如何用该变质的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简述实验步骤 

5、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

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填Ⅰ或Ⅱ)

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

    

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

(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

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

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许反应后的

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石蕊试液

溶液显红色

小亮的观点正确

方案二:

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3)请你和全组同学一起分析以下问题。

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

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锌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

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

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一组:

猜想:

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

实验:

(请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

结论:

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

二组:

猜想:

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方案:

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水,再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二组的方案正确吗?

           ,

理由                               。

乙同学没有滴加稀盐酸,他加了另一种物质看到的现象是            ,乙同学加的物质是           或             。

他们看到的现象虽然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7、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

(1):

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

(2):

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

猜想(3):

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同学评价

第1组

若溶液变红,则猜想

(2)不成立

第2组同学认为:

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第2组

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

,则猜想

(1)不成立。

第3组同学认为:

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

(2)还是猜想(3)成立。

第3组

第一步第二步

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

(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

第1组同学认为:

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8、小芳同学从超市购买了一瓶维生素C泡腾片。

下图是维生素C泡腾片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小芳同学根据使用说明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一杯水中,发现维生素C泡腾片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片刻后变成为一杯鲜甜的橙味饮品。

小芳同学感到很好奇,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呢?

请参与小芳同学的探究:

我的猜想

我的实验方案

气泡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我的结论

 

 

根据维生素C泡腾片贮藏条件,请说明保存时要低温和防潮的原因是

①②

9、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

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填Ⅰ或Ⅱ)

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

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

(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

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选择两种不同类别的试剂,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

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

小亮的观点正确

方案二:

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

 

10、小军同学在学习酸碱盐有关知识时,对一些沉淀物质的颜色产生了兴趣。

老师告诉他氢氧化铜是蓝色、氢氧化铁是红褐色,让他自己探究氢氧化亚铁的颜色。

下面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查阅资料]

(1)铁有两种氢氧化物,它们可以分别由相对应的可溶性盐与碱溶液反应而制得。

(2)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立即被氧化。

(3)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

[提出猜想]:

氢氧化亚铁是浅绿色。

[实验过程]:

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FeCl3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现象。

请补充完成下表:

FeCl3溶液

FeSO4溶液

滴入NaOH溶液的现象

生成红褐色沉淀

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反应。

FeSO4+2NaOH=Fe(OH)2↓+Na2SO4

Fe(OH)2++H2O=

(完成并配平此方程)

[学习交流]:

(1)氢氧化亚铁是色而不是浅绿色。

(2)小军联系到CO2与C的反应,认为FeCl3溶液可以转化为FeCl2溶液。

你认为小军的理由是。

11、小林、小军和小明在实验室用右图装置做CaCO3受热分解的实验,加热一段时问后,他们对试管内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加热CaCO3后试管内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建立假设】小林的假设:

CaCO3未分解,固体成分为CaCO3;

小军的假设:

CaCO3完全分解,固体成分为;

小明的假设:

CaCO3部分分解,固体成分为。

【收集证据】

(1)小军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可知小军加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明向小军实验后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有气泡生成。

【获得结论】通过实验可知的假设是成立的。

【交流与评价】实验结束后,在组内交流讨论过程中部分同学提出:

在实验中若增加下列仪器中的(填编号)就可以直接根据实验现象判断CaCO3是否分解。

 

12、有1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

请你完成下表。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只含C

含C、CuO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气泡逸出,溶液呈浅绿色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

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将此粉末敞口在空气中灼烧完全,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

烧杯中(填“有”或“无”)不溶物,溶液呈颜色。

实验2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

请回答:

①烧杯中(填“有”或“无”)不溶物;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写化学式);

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到有气泡产生,是不是拿错了药品?

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

BaCl2+Na2CO3==2NaCl+BaCO3↓(白色)

②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依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相应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

(2)取

(1)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则溶液中一定含有     。

【实验结论】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氢氧化钠溶液        变质(填“部分”或“全部”)。

 

【进一步实验】该小组同学用变质的溶液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完成中和反应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         。

(2)借助于        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4、某同学研究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关系问题时,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两个试验:

(1)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关系,请你提出二点假设:

①②

(2)实验验证:

①将实验1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纪录数据后取下。

挤压胶头滴管,观察到的现象

(醋酸跟草木灰反应原理为:

K2CO3+2CH3COOH=2CH3COOK+CO2↑+H2O)实验完毕,再进行称量,记录数据。

②将实验2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纪录数据后取下。

将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完毕,再进行称量,纪录数据。

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实验结论:

(4)实验分析: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对结论进行解释。

1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

全部是CaO;     

猜想二:

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

全部是Ca(OH)2;  

猜想四:

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

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无“↓”符号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 。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  成立。

16、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某研究小组对一只干燥管里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试管外壁发烫,得到浑浊的液体。

推测样品中含有              

滤渣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写出产生大量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产生白色沉淀。

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猜想】猜想Ⅰ:

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猜想Ⅱ:

部分变质,含有……

猜想Ⅲ:

完全变质,只含有碳酸钙、碳酸钠。

【实验探究】

⑴从上述实验现象推断:

猜想          成立。

⑵“碱石灰”样品里是否一定含有碳酸钙?

请说明理由。

                  应注意:

        。

17、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有如下实验装置:

⑴上述A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请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⑵请你参与探究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的红色固体的成分,完成下列各题:

已知信息:

Ⅰ.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Ⅱ.Cu2O+H2SO4=CuSO4+Cu+H2O

提出问题:

红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①猜想假设:

假设一:

红色固体只含有Cu;

假设二:

红色固体只含Cu2O;

假设三:

(请补充完成假设三)。

②实验探究:

(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硫酸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假设成立

b.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硫酸溶液中

假设二和假设三均成立

 

18、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右图所示)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气泡。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CuO、MnO2、Fe304、铁粉、炭粉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无色溶液是。

(只写一种假设)

[设计实验]①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

②检验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此气体是,原假设成立。

19、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

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

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猜想二:

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

氢氧化钙;

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

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

方案

现象和结论

 

20、小明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b。

(2)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①。

实验③。

(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4)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检验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Na2CO3,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21、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Intnet网上资料得知:

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

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

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

(1)【设计方案】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

(2)【小组讨论】①选择加入的金属:

甲同学认为:

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

乙同学认为:

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

你认为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

①废弃定影液立

金属混合物+溶液A

②金属混合物

Ag+溶液B

请回答:

操作a是,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和;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方法是。

22、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

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

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

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

请你一起参与。

【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检验CO2的原因;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

【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

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

【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

23、学校附近的某工厂近期排出的废液明显有酸味,几位同学想探个究竟,经调查它们怀疑废水中有大量的盐酸。

(1)为证明它们的推测,几位同学接着应进行的探究活动为(写出操作、现象及结论):

 

(2)为帮助工厂治理废水的酸性,几位同学分别设计了方案,其中有:

A.向废液中加入废铁;B.向废液中加入火碱;C.向废液中加入石灰石;D.向废液中加入生灰石。

请你分别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24、已知过氧化钠加入水中能发生如下反应:

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检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2)小华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

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方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假设一:

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方案一:

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假设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还能提出新的合理的假设和方案,本题奖励4分。

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铜陵被誉为我国的“铜都”。

右图是铜陵铜工艺品中著名的四喜娃娃,小明找到了分别用纯铜、青铜(Cu、Sn合金)两种材料制作的四喜娃娃及用于实验的纯铜片和青铜片。

(1)怎样用化学方法区分这两种四喜娃娃?

区分纯铜和青铜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喜娃娃为什么生锈了?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金属铜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能够和空气中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

请你根据铜绿的组成推断,铜变成铜绿时,空气中的O2、_______、_________参加了反应。

(填化学式)

(3)哪种四喜娃娃更容易生锈?

小明发现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四喜娃娃中,青铜娃娃身上的锈斑比纯铜的多,他据此得出结论:

青铜比纯铜更容易生锈。

他的这种推理方法是否科学?

___________。

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4)青铜四喜娃娃的铜绿中为什么会有褐色的锈斑?

由于有的青铜中含杂质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