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0813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docx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选择题Ⅰ: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税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

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以“协定关税”的名义最终控制了中国的海关,使得中国海关成为了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工具,最早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

A.《黄埔条约》B.《望厦条约》C.《南京条约》D.《虎门条约》

2.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睁眼看世界,先后出版了多部介绍西方地理、历史的著作,代表人物魏源在其编撰的《海国图志》一书中甚至倡言“是书何以作?

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为了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魏源主张

A.借鉴外国政治制度,实行“君民共主”B.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

C.“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D.“禁朋党之弊”,发展资本主义

3.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主持广学会时曾将“争取中国士大夫中有势力的集团,启开皇帝和政治家们的思想”作为其行动的指导思想,李提摩太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B.传播基督教的教义、文化

C.向中国统治阶级介绍西方民主思想D.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4.有人用“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来形容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使得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的“一战”指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5.近代中国新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比中国资产阶级资格要老。

因而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些”,这是因为

A.它伴随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发展而来B.它伴随着外国资本在中国的直接经营的企业而来

C.它伴随着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而来D.它伴随着买办、官僚地主投资兴办的企业而来

6.八国联军侵华后,侵略者曾扬言瓜分中国,然而最终未能如愿,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认为,之所以无法瓜分中国,是因为“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

”这段话表明帝国主义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究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B.洋务运动后清政府武装力量的增强

C.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D.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等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二、选择题Ⅱ: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说:

“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

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A.未认识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残酷性B.只看到“船坚炮利”和科技文明

C.夸大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D.贬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2.义和团运动的领导者宣称:

“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

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

”上述材料说明

A.义和团运动具有宗教战争的性质B.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

C.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D.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3.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陷入了“边疆危机”。

关于“边疆危机”,列宁曾指出:

“欧洲各国政府一个接一个拼命掠夺(所谓“租借”)中国领土,瓜分中国的议论并不是无的放矢。

”以下有关“边疆危机”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英国从印度入侵西藏B.法国从缅甸入侵云南C.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D.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

4.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

A.帝国主义列强已经放弃瓜分中国的图谋B.帝国主义列强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

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使得他们无法完全瓜分中国

D.帝国主义列强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

5.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们两人的共同点是

A.他们提倡新思想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B.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C.都主张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D.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6.毛泽东说:

“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的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导致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包括

A.社会制度腐败B.民族资产阶级弱小,无法领导中国革命

C.经济技术落后D.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选择题Ⅰ: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朝田亩制度》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这实质是

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2.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3.奕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俄国是“肘腋之忧”,英国是“肢体之患”,所以“灭发(指太平天国)、捻(指捻军)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自强之术,必先练兵”,表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购买洋枪、洋炮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B.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

C.学习帝国主义先进技术D.镇压农民起义,发展本集团的实力

4.李鸿章说:

“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与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为了实现“先富而后能强”的目标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筹划海防,建立海军C.创办新式学校D.创办轮船招商局

5.洋务运动之初,李鸿章认为“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有鉴于此,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局厂,其中最大的兵工厂是

A.上海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福州船政局D.天津机器局

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A.抵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D.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7.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洋务运动”,然而最终却没能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根本原因在于

A.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生产关系B.创办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缺乏中央有力的支持D.西方列强的破坏

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B.选官制度C.军事技术D.政治制度

9.严复认为,国家是“民之公产”,王侯将相不过是“通国之公仆隶”,而专制帝王则是“窃国者耳”。

这表明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问题之一是

A.要不要变法B.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C.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制D.要不要兴西学

10.在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中,守旧派代表人物荣禄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大学士徐桐甚至主张“宁可亡国,不可变法”,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本集团的封建统治B.实现中国的自强求富C.遏制维新派的异端邪说D.保持封建中国的纲常伦理不变

11.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皇上勿去旧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委以差事,赏惟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

”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求光绪皇帝加紧对封建官吏的争夺B.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C.对封建势力表现出软弱性与妥协性D.要光绪皇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12.“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以中国聪明才力,国耻足以振矣。

”这段话体现了

A.洋务派的观点B.维新派的观点C.实业派的观点D.革命派的观点

13.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有着极高的评价,他认为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正是太平天国土地平均的继承,“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

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人创之者,其人为何?

即洪秀全是。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相同点是

A.都反对封建土地制度B.都要实行土地国有C.都要把土地无偿分给农民D.都要平均分配土地

14.19世纪末,“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

但是,他们共同署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至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首次把西方民主思想转化为爱国实践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起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二、选择题Ⅱ: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朝田亩制度》为起义者描绘了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社会,太平天国的这一方案

A.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B.是绝对平均的方案C.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

2.魏源的在其所著《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则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二者的相同点是

A.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继承性B.都有抵御外来侵略的意图

C.主要体现了地主阶级的要求D.意识到了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3.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以下属于洋务派兴办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的是

A.上海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矿务局C.金陵机器局D.轮船招商局

4.李鸿章说:

“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

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

……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的这段言论表明洋务派开始

A.兴办民用企业B.采用机器制造布匹,降低生产成本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稍分洋商之利

5.李鸿章认为,“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为此,李鸿章先后筹办的洋务企业有

A.开平矿务局B.上海机器织布局C.汉阳铁厂D.湖北织布局

6.19世纪90年代,在“亡国灭种”逼迫下,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下列说法符合维新派主张的是

A.“为变法自强,宜仿西设议院,以期上下一心。

”B.“君末也;民本也。

C.“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D.“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

7.19世纪末,围绕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这三方面的问题,守旧派与维新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A.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B.使中国形成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C.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D.暴露了维新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8.“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

快哉!

”表现了维新派为维新变法以死相拼、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其代表人以及和他同遭杀害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康广仁D.谭嗣同

9.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论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时曾说道:

“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据此分析,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的表现在: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B.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C.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D.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10.1853年英国控制的报纸宣扬:

“叛乱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大清王朝被推翻,我们的损失将很大。

”上述言论表明

A.文中“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B.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矛盾的得到缓和

C.在人民革命面前,中外反动势力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D.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选择题Ⅰ: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将其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2.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国人对待自己革命的态度,以庚子失败为界,“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人们对待孙中山倡导的革命的态度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力量有了极大增强B.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人们认识到农民阶级领导的斗争不能取得胜利D.资产阶级改革未能成功

3.1894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这个团体是

A.华兴会B.光复会C.兴中会D.同盟会

4.盛赞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并驳斥康有为中国“公理未明”、“民智未开”,只能实行君主立宪制观点的是:

A.孙中山B.黄兴C.邹容D.章炳麟

5.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因为它

A.成立最早B.实现了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和组织

6.1905年11月出版的《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权主义三大主义,并将其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然而,在随后的革命斗争中,三民主义逐渐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B.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C.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7.辛亥革命中,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

“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

”材料表明列强的态度是

A.继续保持中立立场B.维护中国的和平和稳定C.压迫南方代表妥协D.力图尽快结束中国革命

8.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中国后,一部分革命者幻想像西方那样建立“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以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这一主张引起了北洋军阀的强烈不满,在其疯狂反扑下,“政党政治”的梦想最终破灭。

标志着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破产的是:

A.袁世凯称帝B.宋教仁被刺杀C.护国运动失败D.护法运动失败

9.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这三次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比较这三次运动,他们相似的因素是

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强调改良D.受西方进化论影响

10.载泽在《奏请宣布立宪密折》中曾写道:

“以今日之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一曰,内乱可弭。

海滨洋界,会党纵横,甚者倡为革命之说。

顾其所以煽惑人心者,则曰政体专务压制,官皆民贼,吏尽贪人,民为鱼肉,无以聊生,故从之者众。

今改行宪政,则世界所称公平之正理,文明之极轨,彼虽欲造言而无词可籍,欲倡乱而人不肯从,无事缉捕搜拿,自然冰消瓦解”,由此可见,清政府实行“立宪”的主要目的是

A.顺应世界资本主义潮流B.应付危机,遏制革命C.满足立宪派的要求D.借机组织“皇族内阁”

二、选择题Ⅱ: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后来将其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其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是

A.反满,推翻清政府B.排斥不同种族的人,建立汉族政权C.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D.民族平等

2.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指的就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A.“平均地权”主张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B.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C.没有从正面鲜明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D.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3.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通过这次论战

A.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B.反满革命的广泛宣传,为辛亥革命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C.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D.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4.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毛泽东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是

A.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D.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5.毛泽东指出: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其革命性、民主性表现在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C.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6.毛泽东曾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这表明

A.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爱国救亡运动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C.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D.从辛亥革命开始反击帝国主义的侵略

7.辛亥革命失败后,革命党人认识到了“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皆依附之以求生存”,为了挽救革命成果、保护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以下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共和所做的斗争主要有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护法运动D.保路运动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十九条规定: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临时约法》的这一规定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B.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直接目的在与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选择题Ⅰ: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李大钊所说的“这个潮流”指的是

A.新文化运动B.社会主义革命C.维新变法思潮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3.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A.脱离广大人民群众B.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C.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D.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

4.李大钊说,十月革命所开始的,“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

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个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道路”,以下各项中,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最深刻的影响是

A.给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B.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向俄国学习

C.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D.积极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

5.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他明确指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开始的”。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具有以往的历次革命运动所不具有的广泛性和不彻底性

C.革命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D.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6.周恩来早年曾“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最终“定妥了目标”即共产主义。

他曾说道:

“我认的主义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的要为他宣传奔走。

”在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中,周恩来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A.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B.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C.具有先进思想的封建农民D.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7.“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都“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提出这一路线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中共三大D.中共二大

8.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提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

A.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B.孙中山领导国民党进行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D.国民党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

9.著名学者胡绳说:

“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列诸多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0.有人曾用“一个政治基础,两个政党力量,三方力量促成,四个阶级联盟”来评价国共第一次合作,其中,所谓的“一个政治基础”指的就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原因是

A.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一致B.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C.它与中共的民主革命完全一致D.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一致

11.宋庆龄说:

“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这里说的“内部条件”是指: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中共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