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0845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docx

毕业设计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

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Elementary&HighSchool’sFacultyTrainingCenter,BaodingCity

 

参训教师科研论文

 

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

 

论文作者:

曹树玲

指导教师:

赵书林

任教学科:

小学语文

评审单位:

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答辩日期:

2014年8月

 

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参训教师科研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科研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本文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本人以人格保证,恪守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道德,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和独创性。

作者签名:

曹树玲日期:

2013年10月10日

 

科研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有关保留、使用科研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作者签名:

曹树玲日期:

2013年10月10日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所提交作品为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浅析)的科研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赵书林)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帮助下完成的。

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

本论文的成果归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所有,未经指导教师和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书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与科研工作内容。

如果违反本人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

日期:

2013年10月10日

 

作者签名:

日期2013年10月10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摘要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被一些问题学生搞得焦头烂额,也会有老师感慨:

教一个比教十个还累。

这些问题学生我们称他们为“后进生”。

然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后进生”这个群体还是存在很多不一样的目光。

因为我们再更多的时候只把他们放在班级这个集体中进行比较,各方面都按照教师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因此我们常常看到教师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

因此,教育转化后进生就成了班主任一项特别重要的经常性工作。

班主任只有深入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才能使后进生改进自己的缺点,才能使他们跟上一般的学生,从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正常的发展。

本文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分析后进生的成因,指出后进生的表现特点,然后从情感、自尊心、特长、自信心、社会合力、耐心等六个方面出发,分析怎样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

 

关键词:

后进生成因表现特点教育转化

 

目录

第一章后进生及原因┄┄┄┄┄┄┄┄┄┄┄┄┄┄┄┄┄┄┄1

1.1家庭原因┄┄┄┄┄┄┄┄┄┄┄┄┄┄┄┄┄┄┄┄┄┄┄┄┄1

1.1.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1

1.1.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1

1.1.3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1.2学校原因┄┄┄┄┄┄┄┄┄┄┄┄┄┄┄┄┄┄┄┄┄┄┄┄┄2

1.2.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2

1.2.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2

1.2.3 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

┄┄┄┄2

1.3社会原因┄┄┄┄┄┄┄┄┄┄┄┄┄┄┄┄┄┄┄┄┄┄┄┄┄2

1.3.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小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2

1.3.2消费文化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对学生的危害巨大。

┄┄┄┄┄┄3

第二章后进生的“表现特点”┄┄┄┄┄┄┄┄┄┄┄┄┄┄3

2.1思想品德不高。

┄┄┄┄┄┄┄┄┄┄┄┄┄┄┄┄┄┄┄┄┄3

2.2心理健康不全。

┄┄┄┄┄┄┄┄┄┄┄┄┄┄┄┄┄┄┄┄┄3

2.3行为习惯不良。

┄┄┄┄┄┄┄┄┄┄┄┄┄┄┄┄┄┄┄┄┄3

2.4学习成绩不佳。

┄┄┄┄┄┄┄┄┄┄┄┄┄┄┄┄┄┄┄┄┄3

第三章进生的“教育转化”┄┄┄┄┄┄┄┄┄┄┄┄┄3

3.1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4

3.1.1把微笑送给学生,消除学生逆反心理。

┄┄┄┄┄┄┄┄┄┄4

3.1.2 把爱心送给学生,消除学生戒备心理。

┄┄┄┄┄┄┄┄┄┄┄4

3.1.3转变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恶作剧心理。

┄┄┄┄┄┄┄┄┄4

3.2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5

3.3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

┄┄┄┄┄┄┄┄┄5

3.4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7

第四章结语┄┄┄┄┄┄┄┄┄┄┄┄┄┄┄┄┄┄┄┄┄┄┄7

 

序言

在教学中,教师们最困惑的问题之一当数学习有困难学生(也被称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有少数后进生。

本文从关注和转化“后进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农村教育实践,探究成因、表现特点,及对照他们的心理感受,对症下药,提出解决转化后进生的对策,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后进生及原因

  所谓后进学生,就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或者在会考、高考中达不到学校的质量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学习困难,也称“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

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克(S.Kirk)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我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研究。

有关学习困难的定义较多,目前国内较普遍的看法,是指智力正常,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而又没有生理上和智力上的原发性缺陷。

这些学生不但学习差,而且常常带有一些行为问题

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

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

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

因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当代教师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

教师应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的原因和动机,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还可采用通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从侧面了解其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过程、成长经历等等,为转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分析这几年接触的后进生,我认为其形成原因如下:

 1.1家庭原因。

1.1.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

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

在我就教的乡镇,父母素质普遍较低,大部分是初中与小学毕业,很少有高中毕业的,给学生带来的家庭教育是很片面的、主观的、狭窄的。

1.1.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

许多障碍。

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

有了这种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呢?

1.1.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这种情况相当较多。

农村的家长们由于在农村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认为不能守着几亩地,因为绝对种不出“金元宝”,只有出外打工或创业才能有改变穷困的现状。

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

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

从对后进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外出或疏于管教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1.2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2.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

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的人”。

1.2.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

但如果老师因他是后进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

那么,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

1.2.3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

有的学校或班级为了考试成绩优秀率,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或者劝其不要参加考试,这对差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这种情况使得这些后进生们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1.3社会原因。

1.3.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小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不少学生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

对社会上恋爱、婚姻道德观念不能明辨是非。

一些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

1.3.2消费文化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对学生的危害巨大。

在消费文化的巨大影响下,使得一些学生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使学生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在农村从事多年小学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觉得社会方面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的影响,当地“闲人”(无所事事,好发言论的人)在发表言论时宣传一些不适当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问题。

二、后进生的“表现特点”

2.1思想品德不高。

这些同学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的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

 

2.2心理健康不全。

这些同学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有的同学的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

从几年来的了解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

2.3行为习惯不良。

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2.4学习成绩不佳。

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诗”是这样写的“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可略见一斑。

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三、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3.1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

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后进生的心理很脆弱,要加倍呵护,其内心越渴望被肯定,哪怕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甚至教师的只言片语,都可能给他们的心灵以最强烈的震撼。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后进生的心理始终处于受压抑状态,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晒不到阳光的角落”。

从各方面来讲,教师的关爱就是一剂良药。

具体如下:

3.1.1把微笑送给学生,消除学生逆反心理。

人的脸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脸部表情往往传达着一个人的肯定或者否定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教师的脸部表情。

比如,对于后进生,许多教师总是“恨之入骨”,时常板着面孔。

学生表面上对其百依百顺,其实他们往往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并产生逆反心理。

作为老师,如果能够把阴沉的脸变得晴朗一些,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动之以情。

批评教育,注意“艺术”性,“爱”字当头,做到良药不苦口,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3.1.2把爱心送给学生,消除学生戒备心理。

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

他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用。

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戒备心理。

为此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

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

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

3.1.3转变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恶作剧心理。

思想教育工作要注重情感。

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

“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

”教师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只要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点也要加以肯定,及时提出表扬,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而不应当有了问题就无情讽刺,造成师生关系的冷淡,隔阂。

因此我们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上融洽起来,“亲其师,信其道。

”把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后进生的转化就有了可能。

3.2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后进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

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

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

“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陶行知这话说得多好呀!

我们首先应把后进生视为一个大写的人,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在课堂教学中应随时尊重他们的人格,体现平等思想。

老师通过课堂提问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尊重学生、体现平等的过程。

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老师应把理解、尊重学生当成首条的金科玉律。

”也指出:

“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

”自尊心理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

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之间关系,认识到对学生的尊重不该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教师应当必备的一种人生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严,这是一种恒久的动力,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3.3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

“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没有足够的自信心,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是困难的。

对于成人来说如此,对学生而言也是如此。

他们要面对的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的学业,需要克服很多的挫折和困难。

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

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

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生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

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使后进生进步,首先是要对他们抱有美好而坚定的期望。

要相信后进生一定会进步,一定会赶上甚至超过优等生,成为一个品德优良、学业优秀的人。

这种期望是融化在你的言行当中的,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能透射出这种期望,而后进生早已对温暖非常渴望和敏感的心灵总能感受到你对他是真有期望还是假有期望。

当他真的确信你对他还抱有期望时,他会在你的期望中慢慢地顺着你期望的方向生长,就像一棵小树,对于阳光的需求。

这种期望来自于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真诚的爱。

落实在行动上,就是决不放弃对后进生的教育,就是不厌其烦,就是耐心说服,就是春风化雨,就是无微不至,就是公平、公正。

这种期望使教育者与后进生之间架起一座通向心灵的情感之桥。

这种情感使后进生会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

使后进生进步,其次是要给予后进生多一点宽容。

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但是现在我们的学校里似乎只认惩罚,不认宽容。

”中小学生犯错是难免的,因为他们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行为上都处于不稳定、不成熟时期,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应该宽容学生。

这种宽容,不是放任,而是对后进生的理解,理解后进生为什么犯错误,理解后进生为什么学业成绩搞不上去。

这种宽容,是允许后进生有一个逐渐变好的过程,后进生成长过程比优等生可能要更慢。

这种宽容,是承认后进生改正不良行为的艰巨性,允许后进生有行为反复。

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后进生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老师对他的关爱,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后进生才能学会宽容,他心灵里美的一面才能展示出来,丑的一面才能得到根除,也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后进生才能露出自信的笑脸。

我们很多老师在转化后进生时,缺少宽容,经常抓后进生的小辫子,甚至上纲上线,其结果,轻的则使转化工作前功尽弃,重的则造成越转化越后进。

宽容还意味着对后进生进行有别于优等生的要求,对后进生提出他们能够达到的要求。

对于他们暂时还达不到的,不苛求。

使后进生进步,第三是要善于引导后进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个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后进生的缺点通常也不是一点,经常是既有学业上的,也有品德上的。

所以引导后进生,要全面了解后进生的不足,并从心理上找原因,着眼全面,着手一点,从后进生最容易做到的细小处做起,引导后进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小事的成功中,找回自信

使后进生进步,转化为一个优秀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老师的设定目标也应具有渐进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地将目标逐步向学生提出来。

切莫一下子就把“标杆”竖得高高的。

过高的设定目标,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还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般来说,给学生设立的激励目标,应该是学生在经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之后能够实现的目标。

一是低起点。

摸清学生知识准备和能力状况,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就可达到的水平上。

二是小步子。

即根据学生实际能达到的目标,把教学要求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各层次间的步子尽可能小些,把学生产生学习挫折的频率减至最低限度。

三是多活动。

在课堂上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让学生大量参与学习活动,增强自我表现的机会,也延长了其有意注意的时间。

四是快反馈。

在每一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又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

快速反馈,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舞。

3.4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

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

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我校位于农村,学生都来自农民家庭,他们的父母许多都是靠耕田种地为生的农民。

每一次的思想课、心理教育课,都重视抓住他们的父母是辛勤劳作的农民这一点,让学生多一点回想一下在家劳作的双亲,是沉重的父爱母爱压弯了腰,是不断的劳作磨裂了手;如果不好好读书又怎能对得起双亲?

有一位原本是个无心上学、言行过激,把老师的说教当作耳边风的学生,其父母是个地道的农民,双手因劳作而裂痕满布,像松树皮。

在教育他的过程中,该校的老师让他多拿自己的表现来对照一下父母的双手,多想一想:

“难道自己懒惰对待学习的行为对得起父母辛勤劳作的双手吗?

”经对比教育,该学生地变乖了,作业、练习都能及时认真地完成,课堂上和课后再没有发现他有违纪行为。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

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