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0890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docx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要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

2.学生要会运用简单的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判断风向。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本课时的重点,它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因果关系、逻辑性强,教师要运用电教媒体设置情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探求、大胆想象,从而得出结论,以达到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也得到发展的目标。

知识上有一点要注意使学生明确:

热力环流形成中的“高压”与“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大气的水平运动”是本课时的难点,它能回答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解决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逐一分析三个状态下风受力的情况:

A.风形成一瞬间,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作用;C.加入摩擦力后,三个力作用。

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难点也就很容易突破了。

由此也使学生对事物的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心理品质。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学媒体

教学环节及使用媒体

教师引导过程

学生认知活动

【提问】

地球表面热量分布的总体状况如何?

为什么?

联系学过的知识思考、回答

【语言导入】

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造成地球表面热量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表冷热的不均匀是如何造成大气运动的呢?

下面我们来研究这一问题。

引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板书】

用电脑分步演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配合教师语言讲解

【提问】

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

一、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假设地面上有A、B、C三地,用三条线表示等压面(参考本节教材中的“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由下往上依次是1010,1005,1000(百帕)。

冷热均匀状态,同一水平面气压相等,等压面与地面平行。

提问:

此时三地的大气处于什么状态?

观察

思考

回答

A地受热,B、C两地遇冷,冷热不均匀状态,A地大气膨胀上升,B、C两地大气收缩下沉。

提问:

A、B、C三地的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分别有什么变化?

等压面有什么变化?

此时,同一水平

观察

判断

推理

回答

续表

教学环节及使用媒体

教师引导过程

学生认知活动

 

面上的气压还相等吗?

这种气压差异会带来什么结果?

 

小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板书】

边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边板书: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看课文

复习

归纳

【语言启发】

【板书】

【提问】

从前面所学的内容我们知道,同一水平面产生了气压差,就会产生大气水平运动,而大气水平运动就是我们经常感受到的风。

风产生的原动力是什么?

风向又如何呢?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是什么力推动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呢?

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

方向如何?

集中注意产生探求新内容的兴趣

阅读课本第59~60页

【练习】

投影片1

出示投影片1,请同学们绘出这两幅等压线图中A点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并加以比较。

(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绘草图)

应用

绘图

比较

【语言启发】

【板图】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产生了。

此时风向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但这只是一瞬间,因为在风产生的同时,另外一个力随之而来,这是什么力?

回忆力的方向如何?

会给风带来什么影响?

联想绘板图“风的形成”状态A和B。

绘图

观察

回忆

联想

解答

续表

教学环节及使用媒体

教师引导过程

学生认知活动

 

面上的气压还相等吗?

这种气压差异会带来什么结果?

 

小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板书】

边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边板书: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看课文

复习

归纳

【语言启发】

【板书】

【提问】

从前面所学的内容我们知道,同一水平面产生了气压差,就会产生大气水平运动,而大气水平运动就是我们经常感受到的风。

风产生的原动力是什么?

风向又如何呢?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是什么力推动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呢?

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

方向如何?

集中注意产生探求新内容的兴趣

阅读课本第59~60页

【练习】

投影片1

出示投影片1,请同学们绘出这两幅等压线图中A点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并加以比较。

(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绘草图)

应用

绘图

比较

【语言启发】

【板图】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产生了。

此时风向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但这只是一瞬间,因为在风产生的同时,另外一个力随之而来,这是什么力?

回忆力的方向如何?

会给风带来什么影响?

联想绘板图“风的形成”状态A和B。

绘图

观察

回忆

联想

解答

续表

教学环节及使用媒体

教师引导过程

学生认知活动

 

面上的气压还相等吗?

这种气压差异会带来什么结果?

 

小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板书】

边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边板书: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看课文

复习

归纳

【语言启发】

【板书】

【提问】

从前面所学的内容我们知道,同一水平面产生了气压差,就会产生大气水平运动,而大气水平运动就是我们经常感受到的风。

风产生的原动力是什么?

风向又如何呢?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是什么力推动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呢?

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

方向如何?

集中注意产生探求新内容的兴趣

阅读课本第59~60页

【练习】

投影片1

出示投影片1,请同学们绘出这两幅等压线图中A点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并加以比较。

(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绘草图)

应用

绘图

比较

【语言启发】

【板图】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产生了。

此时风向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但这只是一瞬间,因为在风产生的同时,另外一个力随之而来,这是什么力?

回忆力的方向如何?

会给风带来什么影响?

联想绘板图“风的形成”状态A和B。

绘图

观察

回忆

联想

解答

续表

教学环节及使用媒体

教师引导过程

学生认知活动

【语言引导】

 

 

【板图】

有地转偏向力加入后,风会不断偏转,什么情况下风就不再偏转了呢?

此时,风向如何?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后,绘板图“风的形成”状态C。

绘图

阅读课本

讨论、解答、验证

【语言引导】

这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只在高空存在,而在近地面、低空,作用在风上的力又多了一个,是什么力?

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它的加入使风向产生什么变化?

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板图】

【提问】

在前面所绘的板图状态B上添绘出摩擦力。

图上的三个力平衡时,风向才会稳定。

三个力什么时候平衡?

还是在C状态吗?

此时,风向与等压线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归纳。

观察

想象

推理

解答

【练习】

投影片1

出示投影片1,请问学们在图中绘出近地面、低空风向。

(在笔记本上绘草图)

教师巡视,学生绘完后,讲评、订正。

思考

绘图

总结

板书

板图

指着板书、板图用语言对本课主要内容做简短的总结,布置作业。

复习

巩固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

一、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唐桂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气压的基本类型及气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气流运动的特点,掌握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的规律性。

3.使学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为学生正确认识天气现象的形成打好基础。

4.通过研究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初步具备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

1.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地面天气图的识别。

教学难点

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机、电视机、投影仪、投影片、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

教学过程

【复习】 重点复习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知识,教师手里拿一纸箭头,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纸箭头放到投影片上来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教师出示投影片1】 

请学生到前面摆放纸箭头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动并且垂直于等压线运动。

大气一开始运动,立即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风向逐渐右偏,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教师把纸箭头向右转,使之与等压线平行),南半球反之向左偏。

如果在近地面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使风向与等压线之间存在一个夹角。

【导入新课】 

在实际大气中,由于气压场比较复杂,大气运动亦不像复习时那么简单,要想理解大气的运动状况,我们还要从海平面气压场谈起:

【出示投影片2】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参见本节教材第61页图)。

【启发提问】 在这幅气压场中有几种气压类型?

学生回答略。

【启发提问】 哪两种是最基本的气压类型?

学生回答略。

【板书】 三、气旋与反气旋

气压

由于低气压和高气压是最基本的气压类型,我们重点研究在闭合等压线分布图上低气压和高气压控制下的气流运动状况

【出示投影片3】 “低气压图”

【提问】 图中A是低气压还是高气压?

学生回答略。

教师手中拿二张投影片,一张中的四个箭头指向中心,一张中的四个箭头指向四周,请一位同学选择其中一张放到低气压场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如图)。

学生摆放投影片。

空气在运动过程中又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使气流逐渐右偏(如图)。

【教师演示】 

【提问】 气流的运动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学生回答略。

大气的这种现象很像江河中的旋涡,所以我们把低气压控制下的气流运动叫做气旋。

引导学生观察气流的运动并提问:

在气旋的东部和西部各吹什么方向的风?

学生回答略。

【提问】 东部的偏南风和西部的偏北风各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学生回答略。

我们介绍了北半球气旋的形成,那么南半球气旋的气流运动情况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画出南半球的气旋。

同学们在画图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南半球低气压图,并找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做图,并指出画气旋的三个步骤:

(1)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3)气流方向基本上符合二个力的合力方向

【教师提问】 南半球的气旋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学生回答略。

【设问】 那么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如何呢?

【教师板图】 

 

由于气旋中心气压低,空气由四周流向中心,中心空气被迫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云降水,所以气旋控制下的天气为阴雨天气。

【放录像】 《台风》(1分钟)

学生观察后,提问学生台风影响下的天气如何?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由于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所到之处都会带来狂风暴雨等天气现象,台风给人类的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能够利用卫星设备准确预报台风的移动速度和到达的地区,同学们应刻苦学习为今后掌握先进的科技设备打好基础。

【投影4】 “1996年9月9日8时地面天气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台风在我国什么地方登陆?

学生回答略。

【投影片5】 “龙卷风”

在陆地上有时会形成气旋,它强烈发展起来就是龙卷风,龙卷风中心气压很低,中心空气强烈旋转上升,对地面吸力很大,所以能把地表的一些物质吸起来,扔到较远的地方。

以上介绍的是在低气压控制下的气流运动状况及其天气特征。

如果中心是高气压情况又如何呢?

【投影片6】 “北半球高气压场”

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画出北半球、南半球高气压控制下的气流特征。

【提问】 北半球高气压控制下的气流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如图)。

由于北半球高气压控制下的气流是顺时针,它同北半球气旋方向相反,故人们把高气压控制下的气流运动称为反气旋。

【提问】 北半球反气旋东部和西部各吹什么方向的风?

学生回答略。

【提问】 东部的偏北风和西部的偏南风是寒冷的还是温暖的?

学生回答略。

在北半球陆地上的反气旋由于风是从高纬度吹来,故空气是寒冷的,而在反气旋西部的风是从低纬度吹来,所以风是温暖的。

因此,人们可以根据一个地区在反气旋的什么部位便可简单确定它的天气情况。

在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如何?

教师让学生根据反气旋中心空气的特点在笔记本上试着画出天气状况。

由于反气旋中心空气向四周流散,中心空气减少,高空空气下沉进行补充,空气下沉、气温升高,故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为晴朗天气。

教师边讲边画板图。

【投影片7】 “1996年1月31日14时地面天气图”

让学生分析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状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此时大部分地区被高压所控制,所以全国普遍晴朗,在东北地区天气寒冷,吹偏北风;在中西部地区天气较为温暖。

再如,在我国长江流域出现的伏旱天气也是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

【小结】 以上介绍了反气旋控制下的气流特征及天气特点。

【总结】 低气压和高气压是指气压的分布状况而言的,气旋和反气旋是指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的,所以我们能够根据气压状况及气流运动特点来判断一个地区的天气基本特征。

板书设计

三、气旋与反气旋

 

小资料

(1)台风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强烈风暴,从气流运动角度来说属于气旋,我国把气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8级的称为热带低压,8~9级称为热带风暴,10~11级称为强热带风暴,≥12级称为台风。

台风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名称,西北太平洋国家叫台风,大西洋、东太平洋叫飓风。

人们为了便于区别各个台风,对台风进行编号。

我国把东经150°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上发生的台风进行编号,9801表示1998年第一个台风,9810代表1998年第10个台风。

(2)龙卷风

龙卷风是一种具有漏斗状云体的强烈旋风,龙卷风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从云底伸下一条“象鼻子”一样的云体,称为漏斗云,当漏斗云触及地面才称为龙卷。

龙卷的直径大多在几米到几百米,持续时间约几分钟到数小时,中心气压很低,风速通常为50米/秒,比12级风速还大。

所以,龙卷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由于龙卷中心气压很低,可把地面许多物体吸到空中,携带一段距离后落下,所以有时会天降“奇雨”。

如我国东汉建武三十一年(公元55年),河南开封下了“谷雨”;1949年在新西兰沿海地区下“鱼雨”,此外世界上还有“银币雨”、“青蛙雨”等,龙卷真可称得上是“大气中的魔术师”。

(王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大气环流形成过程,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2.使学生明确全球大气是一个整体,大气环流在物质和能量输送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难点

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学媒体

地球仪、胶条、用投影胶片自制红蓝箭头,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挂图),投影片:

空白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大气环流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表格。

教学过程

【复习内容】 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前面作题:

要求:

(1)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

(2)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

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

【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为太阳辐射在全球各纬度分布的不均,使全球的大气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把全球大气有规律的运动称之为大气环流,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四、大气环流

【启发观察】 请看地球仪,我们沿任一条经线来研究大气运动情况。

首先,假设地表均匀,地球静止不动,地球上大气将如何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在地球仪上用箭头演示:

赤道空气受热上升(红箭头向上指)→到高空形成高气压,极地空气冷却下沉(蓝箭头向下指)→高空形成低气压,赤道大气由高空流向极地(红箭头向北弯,用胶条与蓝箭头底部相连),极地大气则由地面流向赤道(蓝箭头向南弯,并用胶条固定在地球仪上),形成单圈环流。

【板书】 1.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

请同学们看本节教材第64页的“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图”。

【启发提问】 地球实际是在不停的运动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

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运动的地球上大气受几个力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下面我们仍然假设地表均匀,来研究在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大气环流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请看地球仪。

【教师在地球仪上演示】 箭头1下半部分为红色,顶部为蓝色;箭头2下部为红色,顶部为蓝色;箭头3为蓝色;箭头4为红色。

(1)赤道大气受热上升(箭头1底部固定,向上指),到一定高度后向北流去,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向右偏转;

(2)到30°N附近偏转成西风,因为赤道上空气流源源不断地流来,空气在30°N上空聚集,产生下沉气流(箭头1向下到地表用胶条固定在红蓝交界处),到地表后向南北分流(将箭头1蓝色部分在地面弯回赤道,将箭头2插入胶条下指向60°N附近,用胶条固定在红蓝交界处);

(3)极地空气冷却下沉(箭头3中部用胶条固定在地表,指向60°N附近)后在地表流向低纬;

(4)在60°N附近,冷暖两股空气相遇,暖空气(箭头4)顺冷空气(箭头3)爬升到高空后,向南北分流,补充到极地高空与30°N高空(箭头2顶部蓝色部分弯回到30°N高空处固定)。

【提问】 请观察地球仪,形成了几个环流圈呢?

学生回答:

有三个,即:

A.低纬环流圈;B.中纬环流圈;C.高纬环流圈。

【总结板书】 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

请同学们将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画在笔记本上(参考教材第65页插图)。

【启发提问】 请考虑在0°N、30°N、60°N、90°N的近地面高低气压状况如何?

把它们标在图中(提醒注意是近地面)。

如果在南半球会怎样?

(学生讨论,并找一位同学将高低压名称标在示意图上)

【总结概括】 由于大气环流,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依次是(指挂图):

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记忆方法是:

气压带高低相间分布——高、低、高、低、高、低、高。

这里高压与低压的成因并不相同:

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

【提问】 在高低气压带之间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存在,于是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六个风带,你能否根据高低气压状况,画出风向?

如果在南半球风向如何?

找一同学将风向画到示意图上。

【总结】 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分别是(指挂图):

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低纬(东北)信风带、低纬(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记忆方法是:

风带东西相间分布——东、西、东(信)、(信)东、西、东。

【板书】 

(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巩固练习1】 空白气压带、风带投影片,请同学回答各带的名称(提醒注意纬度范围)。

【巩固练习2】 做游戏,方法如下:

将全班分为七个小组,分别代表南北半球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教师提问,各组按要求回答,限时三秒,回答正确则为小组加一分,累计分多的小组为胜。

如教师说:

赤道空气受热上升,代表赤道的同学立刻回答“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即加一分;又如教师说:

0°到30°S之间是什么风带?

代表信风带的同学立刻回答“东南信风带”即可得一分……

【启发提问】 前面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大气环流的具体表现。

大气环流有什么作用呢?

请看投影片。

【出示投影片表格】 

各纬度上辐射差额温度与实际温度的比较表

温度℃(平均值)

纬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辐射差额温度(大气不流动)

39

36

32

22

8

-6

-20

-32

-41

-44

观测温度(流动大气)

26

27

25

20

14

6

-1

-9

-18

-22

温度差

-13

-9

-7

-2

+6

+12

+19

+23

+23

+22

 

同学讨论发言,教师引导

【概括总结】 大气环流在全球进行温度的调节,在经线方向上的热量输送中大气环流约占80%。

同时大气环流在水分的输送中也有很大的作用,这一部分后面还要学习。

总之,地球大气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物质与能量能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各地,而影响全球气候和环境。

【板书】 

(2)大气环流的意义

【启发提问】 请同学们读课本第67页插图,讨论此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分析形成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

由于太阳直射点位置有季节移动,使气压带和风带也产生了移动,在北半球一般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板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前提是地球表面均匀,但是地表是不均匀的,所以实际上的大气环流要复杂的多,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四、大气环流

1.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

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

(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2)大气环流的意义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于敏霞)

 

第四课时(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

2.培养学生阅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分析季风的形成等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与地理事物特殊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

海陆分布及其热力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东亚季风的形成。

教学难点

海陆分布及其热力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南亚季风的形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图,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1月、7月海平面等温线图及海平面等压线图,亚洲1月、7月季风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大气环流的理论知识。

由于实际地表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大气环流的纬向分布被破坏,出现东西之间的差异,在最显著的地区表现为季风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季风的有关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月、7月份世界等温线分布图,观察亚欧大陆东岸与北太平洋上的等温线有什么差异?

两侧的气温有什么差异?

气压有什么差异?

观察大气环流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