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1841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演讲基本知识 青青文.docx

演讲基本知识青青文

 

演讲教案

 

青青2016/5/18

 

演讲

概念: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美国前总统林肯说:

演说就是讲故事,就是通过吸引人的故事来说明观点。

语言的表现形式:

吟唱播念诵说

一、大体有如下四种:

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

1照读式演讲

亦称读稿式演讲。

演讲者拿着事先写好的演讲稿,走上讲台,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宣读一遍。

其内容经过慎重考虑,语言经过反复推敲,结构经过精心安排,话讲得郑重。

它比较适合于在重要而严肃的场合运用。

如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等大会报告、纪念重大节日的领导人讲话、外交部的声明等。

它的缺点是照本宣科,影响演讲者与听众之间思想感情交流。

据说,在英国下院,照本宣读演讲被认为是愚蠢的表现。

在我国,一般场合采用这种演讲方式也不受听众欢迎。

2背诵式演讲

亦称脱稿演讲。

演讲者事先写好演讲稿,反复照背,背熟后上讲台,脱稿向听众演讲。

这种演讲方式比较适合于演讲比赛和初学演讲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培养演讲者的演讲能力。

其缺点是不便于演讲者临场发挥,使听众觉得矫揉造作,一旦忘词,就难以继续,往往要当场出丑。

据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有一次因背不出讲稿而栽倒在讲台上。

所以,运用这种演讲方式,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语言尽量口语化,表达自然,切忌表演的痕迹。

3提纲式演讲

亦称提示式演讲。

演讲者只把演讲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按照提纲形式写出来,借助它进行演讲,而不必一字一句写成演讲方式,其特点是能避免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与听众思想感情缺乏交流的不足--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事先对演讲的内容有充分准备,可以有一定的时间收集材料,考虑演讲要点和论证方法,但不要求写出全文,而是提纲挈领的把整个演讲的主要观点、论据、结构层次等用简练的句子排列出来,作为演讲时的提示,靠它开启思路。

是初学演讲者进一步提高演讲水平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演讲方式。

4即兴式演讲

演讲者预先没有充分准备而临场生情动意所发表的演讲,它是一种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效果最佳的演讲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听众的心理和需要,灵活机动,迅速调动语言的一切积极因素,以悬河之口生动的直观和形象的直感染力,是其它各种演讲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使用演讲方式需要演讲者具有德、才、学、识、胆诸方面很高的修养,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大量的语言和材料储备……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即使使用这种演讲方式,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演讲效果。

相反,往往还会出现信口开河,漫无边际,逻辑混乱,漏洞百出的现象。

这样反倒影响了演讲的效果。

虽然如此,每个演讲者必须争取掌握这种演讲方式。

只要下苦功,肯定是会学到手的。

二、主要学习内容五点

稿件精炼普通话基础语言艺术体态语言听众在心中

内部技巧——情感基调,掌握文本思想,并准确表达。

外部技巧——声音、气息、重音、语速、节奏、表情、体态等。

 

第一章稿件精炼

题目主题明确,内容逐渐深化的论点、论据,结论和提议都是纲要的环节。

中心立意鲜明循序渐进层次清晰淡彩浓墨

另外学会在稿件中借用名言:

a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xie2《文心雕龙·论说》

b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中国古谚语

c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亡国。

中国古谚语

d如果让我重进大学,我将修好两门课:

演讲和说服。

--尼克松

第二章普通话基本

普通话的概念:

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普通话的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中国共同语。

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调值)、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

调值的概念

一、调值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重音(双音节或多音节词中的重音及语句中的重音)

(一)轻重音概念

声音分为(音色音量音高音强音长)

读多音节词语,不是简单地把每个音节都准确地读出来就完事儿了。

我们读的是词语,词语是有特定意义的语流,语流表义是有发音要求的。

如果语速过慢,听起来就像在读单个的字,听者就不能将语流合成为词,不知所云;如果语声平淡,听起来就会像念经,听者就不易从语流中分辨出意义块,不知所指。

词语是语言意义的最小自然单位,读词语应该是语流连贯,准确分明,轻重有度。

掌握好词语的.轻重音,是念读好词语的最基本要求。

普通话的多音节词语,其中绝大多数是双音节词,也有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

1.双音节

“中重格式”

双音节词语轻重音的主要格式,前一个音节读中音,后一个音节读重音。

例如:

北京、雷锋、专家、军队、人民、语言、广播、电视、图画、国际、飞机、

“重——次轻格式”

这类轻重音格式的双音节词语也较多,前一个音节读重音,后一个音节读次轻音,但声母、韵母一般没有什么变化,原调值仍然依稀可辨,读音不够稳定。

例如:

人物、干部、工人、农民、画家、作家、记者、读者、观点、冬季、绝对、爱护、

“重轻格式”

这类轻重音格式的双音节词语就是轻声词,前一个音节读重音,后一个音节读最轻音,有些词语的韵母、声调有了明显变化。

例如:

月亮、太阳、星星、丈夫、老婆、先生、丫头、豆腐、庄稼、萝卜、蘑菇、跟头、讲究、告诉、相声、动静、阔气、价钱、钥匙、耳朵、聪明、风筝、温和、功夫、作坊、意思、认识、吓唬,

2.三音节词语

“中—次轻—重”

轻重音的主要格式,第一个音节读中音,第二个音节读次轻音,最后一个音节读重音。

例如:

石家庄、联合国、科学家、工程师、播音员、解放军、红领巾、邮电局、文学院、哲学系、办公室、计算机、笔记本、自行车、日光灯、控制器、招待会、劳动节、夹克衫、马兰花。

“中—重—轻”

例如:

老太太、老头子、大姑娘、小姑娘、老伙计、脑瓜子,花骨朵、胡萝卜、枪杆子、硬骨头、牛脾气、好意思。

“重-轻-轻”

先生们,朋友们、我们的、姑娘家、孩子气、娃娃嘛、圆溜溜、绿油油、、怎么了、没什么、怪不得、喝下去、挂上去、

3.四音节

“中-次轻-中-重”

丰衣足食、日积月累、轻歌曼舞、五光十色、天灾人祸、

“中-轻-中-重”

规规矩矩、高高兴兴、漂漂亮亮、吃吃喝喝、

拉拉扯扯、蹦蹦跳跳、叽里咕噜、噼里啪啦、

老老实实、慌里慌张、黑不溜秋、乱七八糟。

“中-次轻-重-轻”

领导干部、三好学生、外甥媳妇、闺女女婿、

拜把兄弟、对口相声、如意算盘、半大小子。

4.轻声字念读规律 

轻声是普通话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普通话四声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失去原来的声调,变读为轻声,且发音时轻短模糊,没有固定的音高,它的调值是由前一个字的声调的调值来决定的。

把轻声词读成非轻声词,或把非轻声词读成轻声词,都是语音错误。

(1)结构助词、时态助词:

的 地 得 着 了 过

吃的穿的坦率地讲好得很看着电视去了

(2)语气助词:

 啊 呀 吗 呢 啦 吧 哇

(3)“子、儿、头、么”作词缀及表示多数的“们”:

椅子 鸟儿木头 什么 我们你们他们它们

(4)趋向动词附于中心词语之后作补语时念轻声。

若中心语与趋向补语之间插入“得”“不”时,“得”“不”轻读,趋向动词念原调。

拿去出去站住跑开出不去看得出跑得远

(5)单音节动词重叠,重叠的音节念轻声

 跳跳 尝尝 练练看看说说试试

当中间嵌入“一、不”时,“一、不”轻声,重叠的音节仍念原调。

跳跳尝尝 练练

看看--看一看说说--说一说试试--试一试

(8)表示方位:

 北边 上面 里头 地下

(2)叠音名词及动词:

 妈妈 姥姥

部分ABB式叠词的后两个字一般变作一声,如:

“绿油油”读作“lǜyōuyōu”;“明晃晃”读作“mínghuānghuāng”;“火辣辣”读作“huǒlālā”(见《现代汉语词典》)。

 

类似的ABB结构BB部分叠词要读成第一声的还可以举出以下的例子:

 

慢腾腾沉甸甸红彤彤白蒙蒙黑黝黝黑糊糊黑洞洞毛茸茸乱蓬蓬清凌凌水凌凌湿漉漉笑吟吟

另外还有很多这类形容词不能变调,还应照读本音。

比如:

 “空荡荡”“红艳艳”“白皑皑” “恶狠狠”“赤裸裸”“野茫茫”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读音拿不准,最好的办法是查词典,按词典的规定去读。

(6)读半高平调[44]:

当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是上声时,后面的轻声音节的调形是短促的半高平调[44]。

例如:

姐姐 老实 喇叭

(7)读低降调[31]:

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是非上声时,后面的轻声音节的调形是短促的低降调[31]。

例如:

先生 婆婆 弟弟

时候 告诉 行李 凉快 规矩窗户 朋友 阔气骆驼

明白暖和衣服眼睛打算看见事情学生 儿子

神气 炉子 咳嗽 他们 软和 好处 体面 舒服 凑合

馒头 力量 福气 数落 故事 相声 稳当 三个  名堂

忌妒 闺女 暖和 爸爸 帽子 报酬 勤快 苗条 麻利 

注意:

(1) 分辨常用的有区别词义的轻声词语:

 地方特务 抬举 下场 千斤 兄弟自然 大意利害地道

摆设 对头 废物 合计 地下精神 开通 人家 是非

三、语流音变一不啊上声去声轻声

1.“一、不”变调规律 

①“一、不”单念或位于词末(词末不受后读音节影响),以及“一”作为序数、基数时,不发生变调。

读原调

如:

统一第一偏不就不

②在非去声前的“一、不”念去声

如:

一根一生一同一举一心不说不忙不想不多不行

③在去声前念阳平

如:

一致一队一个不会不够不变

④夹在词语中念轻声

如:

歇一歇谈一谈来不来走不走

注:

拼写时标注原来的调

(三)上声、去声变调规律

2.上声变调

①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半上+阴平(阳平、去声)念半上214→21或211,只降不升,由于上声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低平调。

如:

好书好人好树两家两船两次九千九盘九万

②上声+上声→阳平+上声念214→24(35)

如:

厂长总理领导草稿稿纸小伞小组老虎

③上声+上声+上声→半上声+(阳平+上声)

214+214+214→21(211)+【24(35)+214】

如:

纸老虎党小组小俩口李厂长很友好

④上声+上声+上声→(阳平+阳平)+上声

214+214+214→【35+35】+214

如:

演讲稿古典美展览馆手写体洗脸水管理组冷水井

注:

一句话都是上声音节时,分语段变调

如:

请你|给我|买把|小雨伞。

3.去声变调

①去声+去声→半降+去声

前一个去声由全降变为半降53+51

如:

道路计划电话漂亮运动努力著作试验

4.啊的变调 

a、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a.o.e.i.e.ǖ的读作ya(呀)

例句:

快去叫他啊!

你去说啊!

天好热啊!

请拿定主意啊!

你买了几条鱼啊!

去向阿姨道谢啊!

b、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ao.iao的读作wa(哇)

例句:

你过得好啊?

多大的土啊?

那几个人的气真不小啊?

c、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时前鼻音读作na(哪)

例句:

1.这鱼多鲜啊!

2.你答的真准啊!

d、前面音节开尾音素是ng的后鼻音读作nga(啊)

例句:

1.这孩子多漂亮啊!

2.你要声望心听啊!

e、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I[-i>读作[ra>

例句:

1.你有什么事啊!

[ra>

f、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I[-i>读[za>

例句:

1.你到北京几次啊!

[za>

1、当表示惊异和赞叹时,变调为一声。

啊(ā),下大雪啦!

啊(ā),今晚月色可真美呀!

2、当表示追问或难以相信的情感,变调为二声。

啊(á)?

你说呀,你为什么回来了?

啊(á)?

这种话是他说出来的?

3、表示惊疑、为难时,变为三声。

啊(ǎ)?

这可怎么办呢?

啊(ǎ)?

让他去合适吗?

4、当表示应诺、认可,或表示明白过来了,或表示较强烈的惊异赞叹,变为四声。

啊(à),我是王成,是是王芳么?

    祖国啊(à),母亲!

 

第三章艺术语言的基本技巧

第一节声音(音色音准)

音准的要求及训练(按照普通话吐字归音要求去练习)

音质:

科学发声训练的目标与要求可以分成以下4个阶梯:

1.第一阶梯:

咬字准确,吐字清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靠字音(话语)的内容来“传道授业解惑”的。

教师课堂表达首要的一点是必须把每个字音都咬准确、吐清楚,使学生能轻松不费力地听课。

因此,练声不能孤立地只追求声音美,而首先必须进行吐字归音方面的练习,以求吐字清晰准确,口齿灵活利索。

 

2.第二阶梯:

用气发声,改善音质。

字音清楚了,声音质量呢?

怎样才能持久响亮地发声而不易疲劳呢?

用气发声是关键的一步。

气息运动的正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人运用声音的能力大小、效率高低及表达力的强弱,同时在嗓音职业病的防护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要想获得响亮圆润、健康持久的嗓音,就必须学习和研究正确的呼吸法,加强用气发声的训练。

 

3.第三阶梯:

加大共鸣,美化音色。

有了良好的呼吸支持,是否就能保证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呢?

否。

声带振动而产生的基音是十分微弱单薄的,既传不远,又不能变化音色。

音色的好坏和声音能否通透致远,主要取决于共鸣腔体调节控制能力的大小、调节控制的比例适度与否,以及各部位共鸣效果的组合和谐与否。

因此,发声训练的大部分内容是反复锻炼相关的肌肉,使其能灵活适度地调节控制各共鸣腔,以构成自然联系,从而恰到好处地去扩大、美化、修饰声音。

4.第四阶梯:

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仅仅练出优美耐久的声音并不是发声训练的全部目的。

抽去了文化的内涵和思想感情的动作性,再美的声音也只是没有灵魂的躯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声的表情力量比音色本身的悦耳更重要。

因此,我们在重视掌握发声技术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掌握口语表达的知识与技巧,使内容与形式、“情”与“声”得到尽可能完美的统一,更好地在教学中与日常的思想情感交流中发挥作用。

这就必须强调声音弹性的训练。

第二节停顿与连接停连语言艺术的灵魂

停连是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是停顿和连接的合称。

主要表现在句内停顿和句外连接。

停连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依次是句逗——顿歇——停顿——停连。

无论从朗读者还是从听众哪一方面来看,停连都是传达或接受作品时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要,其中心理需要起主导作用。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该连不连。

语意不全。

听者要求于朗读者的是,连到好处,停在妙处。

要不要停顿?

在哪里停顿?

这些问题经常会引发争论。

只有结合理论、吃透文字、反复实践,才会找到最佳方案。

 比如:

食指的《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停连有“语法停连”、“逻辑停连”、“感情停连”之不同,又有“区分性停连”、“呼应性停连”、“并列性停连”、“分合性停连”、“强调性停连”、“判断性停连”、“转换性停连”、“生理性停连”、“回味性停连”、“灵活性停连”之区别。

  停连的位置和停连的时间不宜设置固定的公式,而应该从作品的内容、脉络以及聆听者的心理去寻找依据。

确定了停顿位置,停顿之前如何停?

停顿之后如何连?

则可从不同角度分别作出不同处理。

完成句的停前,声音要收住,然后有一个平稳的较长停顿。

这里需把握三点:

(1)话将说完时,气也将用完,话语声音停止,气息也呼出完毕;

(2)收音音节要处于落势,有时停前的整个词组都要下落,并要把握语势;(3)收要收住,或急收,或缓收,或强收,或弱收,但都要打住,不要失去控制。

这主要针对全篇结束的完成句而言。

由于上下句、上下段之间的停顿并非全篇的结束,停前虽然也有一句、一段结束的感觉,但在“收”的分寸上要适当控制,让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不中断,强弱、急缓的程度上也不要像结尾那样收得突出、明显,以便保持继续朗读下去的行进感、连续感。

而停后的衔接,要起得恰当,一句、一段的起始,也是可强可弱、可急可缓,不必有固定的格式。

第三节重音语言艺术的眼睛

是语句中的表情达意上被强调的部分,即起着重要作用的字、词或者短语。

中心字词在朗诵专业术语上叫做“重音”,是指在朗读时强调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

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

这是语言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技巧。

重音分别为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情感重音。

例句:

我爱你1谁爱2爱不爱(爱和不爱)3爱谁

我非常爱你那时候我爱你

我爱你的美貌更爱你的善良

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

(别人不知道)

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

(不要以为我不知道)

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

(别人不会)

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

(你怎么说自己不会)

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

(你不会那样)

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

(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第四节情感基调(基调语气)语言艺术的性格

 1.基调——是艺术语言中声音的“色调”,体现的是感情的基本倾向。

基调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开篇定调,二是通篇把握。

充满感情的声音,不等于充满了感染力。

感动自己的朗诵,不等于感动了别人。

情感,包括基调和语气。

通过语调语流语势语言分寸的走向来完成也就是总的情感和态度,就是基调。

比如:

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思念。

一篇文章的基本情调,是文章中总的思想情感色彩和朗诵者的态度。

一方面只朗诵作品所阐述的感情色彩和分量另一方面是朗诵者的具体态度。

  

开篇定调,要求表演者一开口,声音状态就要与文章的基本情绪相吻合,无论喜悦、彷徨,还是愤怒、忧伤,都要立刻包含在声音里。

对很多人,开篇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只有深入理解文字,调动意识上的积极性,排除杂念,才能达到“未尝开言先有情”。

 

通篇把握,是指在演讲或者朗诵进程中,声音状态始终要符合文章的基本情绪,不能有突兀的跳出。

需要注意的是,把握基调与情绪变化并不相悖,要防止声音的保守和情绪的惯性,避免“通篇一道汤”。

感情饱满,但不能太满,用七分,给自己在表述的过程中留有发挥的余地。

语气语调

语调——语调指语句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

语调主要有四种:

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另外态势语也不容忽视。

从艺术再现的角度来说,朗诵时态势语运用得好,可以将朗诵达到最高水平。

1.高升调。

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是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

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比如:

那是他妈妈么?

你怎么会不知道?

还不走啊!

怎么回事啊?

不许再闹了啊!

大家起来吧!

2.降抑调。

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

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

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比如:

这么多人啊~你今天的表现真好~

我们走吧~

祝你们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3.平直调。

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的句子里。

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比如:

天气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晴有时多云。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和他在一个学校读书。

4.曲折调。

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

朗读时由高而低后又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

比如:

她还会写诗啊?

您说一句啊,比我们说十句都管用!

语气——是声音中流露的情绪,是语言的色彩。

语气是体现演讲者立场、态度、个性、情感、心境等起伏变化的语音形式,它是思想感情、词句篇章、语音形式的统一体。

语气在语言艺术的表现中,语气无处不在,即使无动于衷,也是一种语气。

语气,需要用心挖掘,除了在陈述、描述、情态句上基本的对应,更多细腻的语气隐藏在文字背后。

有了恰当的语气,才能讲出一连串声音符号,生动、正确地反映出朗诵者的本意。

1】从语言的基本单位——语句的句型来说,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四大类。

因而在朗诵时,相应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祈使语气的区分。

  1.我准备明天到北京出差。

(陈述句,陈述语气)

2.你怎么还没有去上班呀?

(疑问句,发问的语气)

3.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感叹句,感叹语气)

4.放下武器,把手举起来!

(祈使句,命令语气)

2】从语句表情达意的内容来说,有表情语气、表意语气、表态语气的区分。

  1.表意语气。

通过这种语气,向听众表达自己的意见,意思。

用这种语气讲话,句子中通常有相应的语气词,它或者独立成小句,或用于小句末尾,或用于整个句子的末尾。

如:

  a.对此,你的意见如何呢?

(反问)

  b.你真的事先一点也不知道吗?

(质问)

  c.你不要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啊。

(提醒)

  d.排长,敌人上来了,打吧。

(催促)

  e.您把那本书借给我看几天吧。

(请求)

  f.站住!

否则我就开枪拉。

(命令)

  g.你上哪?

(询问)

  h.你昨天怎么旷课啊?

(责备)

  2.表情语气。

通过这种语气,向听众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句子中通常也有相应的语气词。

  a.哎呀,这下子可好了。

(喜悦)

  b.日本鬼子真是坏透了。

(愤恨)

  c.他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死的太早了。

(叹息)

  d.这一仗打的真漂亮啊!

(赞叹)

  e.哦!

我终于弄明白了。

(醒悟)

  f.呸!

你这个无耻的叛徒!

(鄙视)

  3.表态语气。

通过这种语气,想听众表达自己的某种态度。

句子中有时也用语气词。

  a.他确实尽了最大的努力。

(肯定)

  b.这件事恐怕难以办到。

(不肯定)

  c.我不希望看到那样的结果。

(委婉)

  d.你认为这样做行吗?

(商量)

  e.这种意见是错误的。

(否定)

  此外,从表达方式来说,又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不同的方式,它们各自的语气也不一样,还有,从所表达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表达者的思想感情来说,更是千差万别,因而所用语气的平转急缓,张弛高低也各不相同,变化万千。

感情色彩声音形式

爱——气徐声柔憎——气足声硬悲——气沉声缓

喜——气满声高惧——气提声凝欲——气多声放

急——气短声促冷——气少声平怒——气粗声重

疑——气细声粘

第五节节奏(贯穿跳转)

声音体现出来的文字结构,就是朗诵的节奏。

说到节奏就得说另外一个概念:

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

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

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

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快:

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 

慢:

悲伤、失望、冷谈、庄严宜慢

   用于烘托气氛,突出内容发展变化,增强文体表达效果,可以从气氛、人物性格、人物心情、题材四个方面把握速度。

区别气氛:

   快速表达热烈、快乐、紧张、恐怖,慢速表达宁静、庄重、沉闷、凄凉。

人物性格:

   年轻人说话快,开朗活泼,勇敢机智,或狡猾奸诈者讲话速度宜快;老年人讲话诚实淳朴,沉着镇定,或者愚昧迟钝者,讲话宜慢。

人物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