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1920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湖北省枣阳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三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宋初曾设谏官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

宋真宗时期,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折言事的责任;仁宗时期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建炎三年下诏谏院不再隶属门下、中书两省而另立官署同与两省官在朝中相见议论政事。

北宋时期谏官和谏院的变化意味着

A.监察制度不断完善B.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C.君主专制走向没落D.三省六部名存实亡

2.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利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

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道到破坏

3.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之初,汉密尔顿着眼于世界大势,主张走以“工商立国”的道路,而杰斐逊则强调美国的独特性,致力发明和推广农业机具,力主走以“农业立国”的道路。

不同立国之道体现了

A.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理念B.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C.是否改变落后的经济观念D.是否阻碍工业化的进程

4.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期,雅典公民大会讨论是否入侵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并不知道西西里的情况,公民大会还是作出了入侵西西里的灾难性的决定。

这说明雅典

A.忽视公民的道德建设B.城邦危机逐渐加深

C.集体决策具有盲目性D.公民执政能力较低

5.1930年2月,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扩大红军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迫切任务来抓。

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对中国革命的目标认识摸糊

B.从时局出发做出了正确决策

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摒弃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6.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

高达4200份。

“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这表明当时

A.国民参政议政意识普遍提高B.民众政治地位普遍提高

C.报刊与时俱进反映社会思潮D.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7.用朱笔圈阅奏章是皇帝的特权,也是控制内阁越权的利器,但是明代中后期后,这种“批红”特权却被官官把持,因此出现内阁掌管“票拟”之权,司礼监(宦官)掌管“批红”之权的现象。

材料发映了

A.皇帝任人唯亲造成朝政混乱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C.宦官专权导致权力逐渐下移D.阁员与宦官共治朝政

8.宋代大部分地区通行用铜钱,四川则使用铁钱,山西、陕西两地是以铜钱、铁钱并用,广东是兼用金银。

这表明宋代

A.中央集权体制的削弱B.货币流通具有区域特色

C.商品经济发展不平衡D.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

9.魏晋时期,士人由两汉时对外在功名操守的追求转入对内在实体和人生真谛的追求,形成豪放不加掩饰的为人品格与思辨学风。

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传统价值体系趋向瓦解B.新政治势力开始崛起

C.官吏选拔标准发生变化D.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

10.秦律规定,中央、郡、县的长官要负责向国家保举人才。

秦律还要求官吏“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除害兴利,慈爱万姓”。

这表明

A.官僚政治形成B.选官重视品德C.重视吏治建设D.治国刑主德辅

11.某历史学家回忆说,日寇投降不久,他从重庆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现手中的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两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

其原因在于

A.国民党大肆掠夺国统区人民B.上海经济的崩溃最为严重

C.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D.国民政府失当的货币政策

12.2012年6月召开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时任美国防长帕内塔首次提“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地区。

从本质上讲,“亚太再平衡”是()

A.加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

B.遏制中国发展

C.破坏亚投行货币交换之策,重塑美元国际地位

D.扶持中国周边国家

13.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

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D.工业化强化了性别分工

14.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

表1992–2000年我国东、中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变化表

年份

1992

1995

1998

2000

东部

总量/亿美元

98.6

319.7

386

348.9

所占比重%

89.6

85.9

85.2

86.5

中西部

总量/亿美元

11.3

52.5

66.8

54.4

所占比重%

10.4

14.1

14.8

13.5

A.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B.外商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

C.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推动

D.从增幅看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高

15.据文献记续:

“往者豪强大家,得甘山海之利,采铁石胜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

远去乡里,弃坟

落,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布场

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

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

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

16.英国学者罗德里克曾说:

“全球化提出了这样一个难题:

它增加了对国家提供社会保险的要求,同时也减少了国家有效地实现这一作用的能力。

”这反映出全球化下

A.政府干预经济的呼声日益减弱B.社会福利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C.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加深D.全球化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17.1957年7月4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的农产品。

由此可见

A.苏联农业发展引入商品经济关系

B.基本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C.苏联开始规划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D.苏联农业改革重回到余粮收集制

18.表1从现的变化反映了

表l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A.南北经济水平差距小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

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D.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

19.(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

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20.(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

这表明北宋时期()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22

.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指出:

“如果一个国家和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以下是他对近代以来科学中心转移顺序的研究。

根据你的判断,表中数码代表的国家依次应为

A.意大利、西班牙、英国B.英国、德国、美国

C.西班牙、德国、英国D.意大利、英国、美国

23.苏格拉底说:

“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

”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

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B.民主意识,参政意愿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批判精神,社会责任

24.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

’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

”此论旨在说明

A.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B.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C.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D.改节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

25.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

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C.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

D.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26.某一画派在绘画时,把打字的信和数字弄到画里去,并把纸、标签、扑克牌、仿木纹、大理石花纹等杂七杂八的东西粘在画布上,表达他们否定一切、批判一切的态度。

这个画派是()

A.浪漫主义画派B.现实主义画派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画派

27.“进化生物学的新颖而出乎意料的结果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观念。

”有人把进化生物学的观点归纳为下

列几点:

①没有固定不变的种类,只有无止境的改变②大自然是平和协调的③一种优秀的生物,是一个能在其他生物不适宜生存的地方存活的生命形式④适应性的变化取代了美德上述各点中正确的应该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8.“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

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

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染料、香料和食物。

英国的贸易从1698至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至600%之间。

欧洲的总的贸易在增长。

”上述现象反映的是下列哪次“革命”的后果()

A.价格革命B.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D.科技革命

29.苏格拉底说:

“普罗泰格拉当智者挣到的钱比一个像斐狄亚斯这样杰出的建筑师再加十个雕刻匠挣到的钱还要多。

修鞋匠和裁缝如果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甚至把它们弄得更破了,那么他很快就得饿死。

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

A.否定神旨B.忽视道德

C.善于诡辩D.轻视教育

30.有人把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受外来思想影响的过程分为五个时期,其中一个时期是“西方文化主导时期”。

这个时期应该是

A.1840-1860年B.1860-1894年

C.1895-1920年D.1921一1927年

 

二、简答题(40分)

31.(12分)阅读下表,从“思想与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

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思想与社会进步

托古改制

经世致用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变法图存

三民主义

实业救国

民主与科学

尊孔复古

马克思主义

32.(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威廉很顺利地到达伦敦,詹姆士逃跑了。

议会随之发表文告宣布:

查理二世擅离职守,由玛丽和威廉共同入主英国。

历史上称这次不流血的政变为“光荣革命”。

(1)据材料一,文告颁布有什么意义?

(4分)

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逐步取消了“腐败选区”的议席,新兴的工业城市增加了相应的议席;扩大了选举权,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并取消由上院提名下院成员的权力;工商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席位增加了,选举制度民主化的进程加速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化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6分)

33.(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时间

历史资料

1978年底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1979年

安徽凤阳县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千克

1983年

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1987年

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迅速推进

1992年

邓小平指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1997年

个体工商户高达2850万户,私营企业达96万家

1999年

全国81.5%的企业进行了改制,建立公司制;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

(8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4分)

34.(10分)学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后,学生小明设计了以下一段文字,请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辨析。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的某一天,雅典公民甲命令因为债务沦为奴隶的本邦成年男子乙完成农活,自己与妻子海伦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这天的公民大会投票表决通过了两项决定:

第一项决定是创立雅典最高法院——由十将军组成的“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第二项决定是根据“自然法”,将一名贵族以“民主妨碍者”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城邦。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这段文字表述中的五处错误。

(5分)并说明理由。

(5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提到,北宋时期谏官和谏院的变化,另立官署同与两省官在朝中相见议论政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北宋监察制度不断完善,故A项正确。

官僚机构日益膨胀过于笼统,为突出主旨,故B项排除。

君主专制走向没落在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

三省六部名存实亡,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制度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宋代集权的相关知识。

宋虽沿唐朝制度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但其主要职权被置于内庭的政事堂所控制;并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凡军机大事,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无权过问。

设三司行使财权。

其结果“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又设谏院,以弹劾大臣,使宰相难以在处理朝政中施展作为。

2.D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提到,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森严的等级秩序道到破坏,故D项正确。

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未突出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不符合编钟和九鼎八簋的特点,故B项错误。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过于笼统,不符合天子和诸侯的等级,故C项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礼乐制。

近年高考经常涉及,学生需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

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

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3.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提到,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之初,汉密尔顿着眼于世界大势,主张走以“工商立国”的道路,而杰斐逊则强调美国的独特性,致力发明和推广农业机具,力主走以“农业立国”的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产业立国的思想,不是产业结构调整理念,故A项错误。

两者不存在是否落后的问题,故C项错误。

工业化的进程,材料未涉及,故D项排除。

考点: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经济政策

4.C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提到,雅典公民大会讨论是否入侵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并不知道西西里的情况,公民大会还是作出了入侵西西里的灾难性的决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集体决策具有盲目性,故C项正确。

直接民主与公民的道德建设无关,故A项错误。

城邦危机逐渐加深。

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

公民执政能力较低,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弊端,这是高考常考的知识之一,学生应重视。

就其民主的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广大奴隶专制的基础之上,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也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带有操作层面的幼稚,程序的合理并不意味着结果的合理,直接民主会导致权利的滥用和误用,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

这种有限的阶级民主决定了这种民主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5.C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提到,1930年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扩大红军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迫切任务来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故C项正确。

中国革命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并不模糊,故A项排除。

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不是正确决策,故B项排除。

扩大红军表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并未完全遭摒弃,故D项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

学生容易据所学知识错选BD。

关键在于紧扣材料信息。

1930年2月,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军阀混战,但国民党统治中心还在城市,敌强我弱的形势未变。

事实证明:

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6.C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提到,民国初年,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高达4200份。

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报刊与时俱进反映社会思潮,故C项正确。

国民参政议政意识普遍提高,材料未涉及普遍性,故A项排除。

民众政治地位,材料无法体现,故B项排除。

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并不广泛,故D项错误。

考点: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报刊

7.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提到,明代中后期后,这种“批红”特权却被官官把持,因此出现内阁掌管“票拟”之权,司礼监(宦官)掌管“批红”之权的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宦官专权是皇权的产物,这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故B项正确。

皇帝任人唯亲,与宦官无关,故A项排除。

宦官专权是皇权的产物,不会导致权力逐渐下移,故C项排除。

阁员与宦官共治朝政,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表现

8.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提到,宋代大部分地区通行用铜钱,四川则使用铁钱,山西、陕西两地是以铜钱、铁钱并用,广东是兼用金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宋代货币流通具有区域特色,故B项正确。

宋代中央集权加强,故A项错误。

商品经济发展不平衡,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D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

【名师点睛】宋代商业繁荣。

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

与此同时,宋代还出现了四大商业名镇。

商业的繁荣由城市扩展到了农村:

形成了草市——市镇——城市的市场网络体系,形成了三级市场网络体系。

在货币领域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而且货币流通具有区域特色。

最后,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9.D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提到,士人由两汉时对外在功名操守的追求转入对内在实体和人生真谛的追求,形成豪放不加掩饰的为人品格与思辨学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士人思想意识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当时传统价值体系仍占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

士人不属于新政治势力,故B项排除。

当时官吏选拔标准是九品中正制,故C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魏晋政治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提到,长官要负责向国家保举人才,“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除害兴利,慈爱万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秦朝重视吏治建设,故C项正确。

吏治建设不能说明官僚政治形成,故A项错误。

重视品德,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

刑主德辅是治国思想,不是吏治思想,故D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相关知识。

郡县制废除了奴隶主旧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律规定,中央、郡、县的长官要负责向国家保举人才。

秦律还要求官吏“精洁正直”,这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提到,日寇投降不久,上海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两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寇投降不久,上海物资奇缺,同时由于道路破坏,法币也奇缺,导致暂时性的通货紧缩。

国民党政府大量增加法币以应急,大量的法币充盈市场,物价为之飞速上涨,法币信用自此开始丧失。

故D项正确。

上海属于沦陷区,故A项排除。

上海经济的崩溃最为严重,材料未涉及,故B项排除。

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国统区经济

【名师点睛】抗战胜利之初,国民政府拥有600万盎司黄金,9亿美元,接收的敌伪产业折合法币10万亿元,还有美国给予的剩余物资约20亿美元,这些完全可以用于整顿税收、平衡财政收支、抑制通货膨胀,但是国民党政府没能抓住机会,反而昏招迭出,将法币与伪中储券的兑换率定为1:

200。

于是重庆的法币纷纷流往上海,沦陷区人民竞相抢购,形成供不应求之势。

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大量增加法币以应急,大量的法币充盈市场,物价为之飞速上涨,法币信用自此开始丧失。

沦陷区发生了急剧的通货膨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提到的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给出的时间是2012年6月。

这是目前的一项战略部署,所以主要针对的是中国。

再结合具体内容来看,主要是军事上的一种安排,在本质上就是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