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2360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教

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体会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基本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简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以学生的讨论与自主探究为基础。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对《史记》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一目,可以通过简要介绍其内容和其中所体现的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使学生体会《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对佛教传入一目,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佛教传入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汉时期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教学,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教学方法】

采用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二者的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这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朝代,你知道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新课学习

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突出成就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造纸术的发明

二、张仲景和华佗

三、历史巨著《史记》

四、道教和佛教

一、造纸术的发明

教师:

请同学们看课本P67第一段思考:

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用什么作书写材料?

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

学生:

甲骨、青铜器、竹简、帛。

教师展示:

陶器、甲骨、青铜器、竹简、帛、石壁等图片。

学生:

笨重、价格昂贵、不方便

合作探究:

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在哪里发现的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P68“相关史事”找到记住回答。

学生:

西汉时期,西安灞桥、甘肃天水、敦煌等地发现。

教师多媒体展示:

世界上最早的纸

教师:

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

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在此基础上,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呢?

改进后的造纸术有哪些优点?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P68第一自然段回答)

学生:

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优点:

原料容易找到,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教师:

纸的普遍使用,使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

那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

教师展示:

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

教师找位学生给同学们读一下。

教师:

看课本P68“材料研读”并回答问题。

学生:

公元105年

教师:

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汉和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龙亭侯。

所以,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多媒体展示:

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

教师补充:

伴随造纸术传至世界各地,蔡伦的名字也随之传扬。

在日本有蔡伦宫;在法国,有蔡伦博物馆;在美国,造纸博物馆里陈列着蔡伦的画像。

我国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具有世界意义。

合作探究:

我国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具有世界意义!

学生:

造纸术的改进是人类文明传播载体的巨大飞跃,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历史与现实:

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环保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

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26棵3~4年的树木),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节煤1.2吨,节电600度;并可减少大量的废弃物。

意义:

①减少污染,保护环境;②节约资源。

教师补充: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节约用纸、爱惜书籍,保护好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二、张仲景和华佗

教师:

请同学们看课本P69“相关史事”,了解坐堂医生张仲景的事迹。

教师: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

请同学们看课本P69第二自然段归纳:

张仲景的医学贡献有哪些?

学生:

东汉张仲景写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确立了辨症施治的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伤寒杂病论》

教师补充:

医圣张仲景,他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曾有无数医家对《伤寒杂病论》进行探索,留下近千种专著,形成独特的伤寒学派,自唐宋以来,其影响远及国外。

虽然张仲景早已故去,但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仍然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来自于他的恩泽。

多媒体展示:

神医华佗

教师:

东汉末年另一位名医是华佗。

请同学们看课本P69“相关史事”以及第三自然段归纳:

华佗在医学上的贡献有哪些?

学生:

制成“麻沸散”、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教师补充:

华佗的故事:

相传有一次,华佗外出治病,碰见一个人的肚子疼得非常厉害,经过诊断,华佗确定他的脾烂了,需要手术割除。

于是他拿出他的拿手药物麻沸散,和在酒里给这人喝下,过了一会儿病人像醉酒那样进入了梦乡,华佗随即为他剖开肚子,切除烂脾,止血、缝合。

经过一个月左右,这人的病便痊愈了。

麻沸散的发明,在外科手术上是一项划时代的贡献,它远远地走在欧洲与世界前面,西方与华佗的麻沸散相比,晚了1600年左右。

教师补充:

华佗除了制成“麻沸散”,还有一个贡献就是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教师多媒体展示:

五禽戏。

教师补充:

今天我们提倡阳光大课间活动,特别是我们的课间操、体育课,同学们应该珍惜机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锻炼,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三、历史巨著《史记》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P70第一自然段,思考回答:

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学生:

他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父亲是史官,家教良好。

他本人读书很多,还寻访许多名胜古迹,刻苦努力,终于写成《史记》。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P70第二自然段,思考回答:

《史记》主要记述了什么?

它的历史地位怎样?

《史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学生:

《史记》主要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实事求是的评价历史人物。

教师补充:

在君主专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

司马迁却敢于指出汉武帝的过失,体现了忠于史事的崇高品德。

他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他选择的是“重于泰山”。

因此,他做到了求真务实、不畏权势、视死如归,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史学的新时代。

四、道教和佛教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P71第一自然段,思考问题:

道教起源于哪里?

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

创始人是谁?

学生:

道教起源于我国;时间是东汉末年;创始人是:

张角、张陵。

教师补充:

道教与道家学派不同,道家学派是一种思想学术流派,道教是一种宗教。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

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潜心修道就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这不仅满足了统治者希望超凡脱俗、长生不老、永享富贵的愿望,对普通百姓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所以道教逐渐在中国发展起来。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P71第二自然段以及“相关史事”,思考并回答:

佛教起源于哪里?

什么时候传入我国?

佛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代得以传播和发展?

学生:

古印度;西汉末年;佛教的主张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所以,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支持,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教师:

张骞通西域以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派人求佛法,并建立白马寺。

那么,佛教的传播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

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师:

学完本课之后,请同学们思考:

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有什么?

学生: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2、经济的发展。

3、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4、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5、对之前科技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发展。

课堂总结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具有聪明才智的民族。

古代科学家他们那种锲而不舍地善于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因此,作为每一位当代中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课堂练习

1、见右图中的邮票,与邮票中的人物相关的成就是(C)

A、发明造纸术

B、发明地动仪

C、改进造纸术

D、发明麻沸散

2、据记载,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战争不断,瘟疫流行,他家族中男女老少原有200多人,在不到10年时间里,就死去2/3。

张仲景在痛悼家人之余,认真钻研古代医学著作,又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成了一部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疗专著是(B)

A、《齐民要术》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D、《神农本草经》

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二、张仲景和华佗

三、历史巨著《史记》

四、道教和佛教

【教学反思】

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是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到,无论在科技方面,还是在医学等方面,两汉时期,中国文化都遥遥领先于世界。

通过与现实的结合,知识的理解、记忆、掌握将更深更牢,比如讲到张仲景时与一些药品的名字联系起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纸的发明;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五禽戏”、麻沸散;司马迁与《史记》;道教的产生;佛教的传入。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

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一)、导入新课: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这一时期科技文化有哪些突出成就?

这些成就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

了什么样的作用?

本课我来学习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二)、导入新课:

一、造纸术的发明

过渡:

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缺点?

学生:

甲骨、帛、竹木简

想一想:

它们在使用上有哪些明显的不便?

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也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无法推广。

(1)纸的发明

展示《甘肃天水出土的纸》图片,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该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

其原料为黄麻,是西汉早期麻纸。

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纸绘地图。

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

(2)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

后来,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这就是改进造纸术的蔡伦(展示蔡伦的图片)。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提出问题:

①请大家到教材中找一找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所用的原材料有哪些?

展示原材料的图片:

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②蔡伦改进后的纸有什么优点?

原料廉价、便宜,便于大量生产。

③意义总结:

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蔡侯纸”。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造纸术的发明对我国及世界产生极大的作用,那造纸术工艺有哪些步骤?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造纸工艺流程图》,并展示《造纸工艺流程图》。

漂洗、浸泡原料。

用草木灰除去原料中的油脂、色素。

把原料切碎、煮烂。

把原料捣成细纤维,并放入水池搅成纸浆。

用模具捞取纸浆,并晒干使之成型。

纸成型后表面粗糙、发皱,不利于书写,需用力砑光,使纸张表明平滑。

二、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

神医——华佗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华佗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

他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sàn)。

他让患者和酒服下麻沸散,使患者失去知觉,再剖腹开腔、割疡洗腐,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

“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

华佗提倡养生之道。

他说: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

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三、历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向)异也……仆窃不逊……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公元前99年,李陵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

汉武帝大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为其辩护,终激怒汉武帝,遭受腐刑。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

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大胆抨击当代最高统治者的丑恶行为,“不虚美,不隐恶”,如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等。

想一想:

司马迁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正直不屈、百折不挠、敢于直言、不畏权贵

四、道教与佛教

(1)道教的兴起

①提出问题:

道教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

创始人是谁?

道教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②道教与道家是一样的吗?

③我国道教的发源地在哪里?

展示图片《青城山》。

学生:

(1)①东汉时期,张道陵。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②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道家是哲学流派,道教是宗教流派。

道家创始人是老子,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

道教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都讲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③青城山。

张陵

青城山位于今天四川都江堰市,相传是道教的发源地,张陵在此讲道。

太平道:

张角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目的是提高道教的地位。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到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求。

因此得以广泛传播。

(2)佛教的传入

①提出问题:

佛教起源于哪里?

什么时候传入我国?

②佛教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③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第一所寺院叫什么名字?

教师引导: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东汉明帝时,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回来时请了两位西域的高僧,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到洛阳。

明帝令人建寺存放,请两位高僧也住在里面,取名白马寺。

④佛教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教师引导:

佛教的传入,为中国的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文体,词语等。

五体投地: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

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佛教的教义在一些方面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促使人民向佛教寻求精神安慰,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两汉时期,我们的先人们在造纸、医学、史学、等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统一。

要想实现中国民族最伟大的复兴,文化只是一方面,文化的繁荣必须建立的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方面。

我们要博采众长、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四)、课堂练习

1.下列人物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A)

A.蔡伦  B.张衡  C.华佗 D.张仲景

2.下列对造纸术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西汉前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D.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3.“夔门天下雄,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

相传,在四川青城山诞生了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A)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4.下面对《史记》的叙述不确切的是(B)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C.《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史学名著D.《史记》是一部文学名著

(五)、板书设计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

2.蔡伦改进造纸术

3.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所起的作用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医圣”

2.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

三、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

2、《史记》的体例、价值、评价

四、道教和佛教

1.佛教传入的时间、教义、传播、影响

2.道教兴起的时间、创始人、教义、传播、影响

(六)、教学反思:

2019-2020广西南宁市沙井中学学期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导学案(带答案)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识记东汉时期医学成就及地位,掌握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基本史实,知道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

2.理解华佗发明“麻沸散”的世界意义和张仲景成为“医圣”的原因。

3.理解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华佗和张仲景、《史记》

难点:

道教和佛教

【自主学习】

一、造纸

1.出现:

西汉,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改进: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二、医学

1.人物:

张仲景

2.时间:

东汉末年。

(1)成就:

写成《伤寒杂病论》

(2)地位:

被后世称为“医圣”。

3.人物:

华佗

(1)时间:

东汉末年。

(2)成就:

擅用针灸、汤药为病人治病,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三、《史记》

1.作者:

司马迁。

2.地位: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内容:

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4.影响: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四、宗教

1.道教

(1)背景:

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2)人物:

张角创立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2.佛教

(1)产生:

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

(2)教义:

人生如苦海,人生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

(3)传播:

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4)影响:

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影响深远。

【图片名人榜】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三幅邮票中人物的名字。

(1)身为宦官名气大,改进造纸传天下。

(蔡伦)

(2)名为“医圣”贡献大,伤寒杂病论天下。

(张仲景)

(3)创“麻沸散”行手术,编“五禽戏”健身体。

(华佗)

【史著评论组】

材料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二 然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

材料三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1)司马迁生活在什么时期?

司马迁在哪部作品中实现了材料一中“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愿望?

这部史书记述了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约多少年的史事?

这部史书的体例是什么?

汉武帝时期。

《史记》。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

纪传体。

(2)材料二对司马迁编著的史书进行了评价,这一评价体现了司马迁怎样的治史思想和态度?

治史严谨,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力求真实地反映历史。

(3)材料三中鲁迅的话体现了这部史书怎样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旅游风景点】

  图一   图二

(4)上述两座建筑景观让你想到了哪两个宗教?

这两个宗教在我国是怎么传播开来的?

道教和佛教。

道教中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吸引力,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再加上统治者的扶持,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自学检测】

1.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者贡献大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