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89690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x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一、近代语文教学法:

①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但因故没有实施。

②1903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才正式开始实行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学史新的一面。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中学均开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字)两门与语文相关的课程。

现代语文教学法:

1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时,革新教育,主张“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并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三四十年代,本学科更名为“教材教法课”。

当代语文教学法:

1950年接受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不再用“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而统称为“语文”。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内容属性:

文学性和知识性

学科特点:

技能性和社会性

本质属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文化传递的工具。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本质属性。

三、语文教学目标

xx教育家B.S.xx说:

“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

制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起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要求,为语文教学确定指针与方向。

②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亦起到积极作用。

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评价。

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情感领域分为接受(注意)、反映、评价、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五个层次。

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和复杂的外显反应五个层级。

从语文学科内在结构看,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包括:

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智力(智力因素:

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分析力、综合力)、语文人格(非智力因素或称情意因素,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行为等)。

语文能力因素主要指语文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简言之,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目标。

包括: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①要按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建立语文教学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做到整体和局部的统一。

②科学性和序列性的统一。

二、分类分级,科学安排

①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不同形式的目标。

三、求质定量,具体落实

①要具体、准确地设定语文教学目标。

②对一些语文教学目标应加以量化。

③对目标实施控制及检测。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又称语文课程标准,是由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用于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中学语文教材的依据,是实施中学语文教学的指南,是评估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准。

论述:

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引申:

试论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有何新理论?

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作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材的沿革

古代语文教材主要由四书五经、蒙学读物、文选读本组成。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著作的合称,后来成为封建科举取士的考试用书。

“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长期作为蒙学阶段之后的重要教科书。

蒙学读物流行广泛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文选课本影响较大的有梁.萧统的《昭明文选》、清.吴承权、吴调侯的《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等。

夏丏尊、叶绍钧(叶圣陶)合编初中《国文百八课》。

xx新教材特点:

1.立足人的发展,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突出文学教育,调整课文比例。

3.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4.更加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语文教材的改革与发展:

1.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知识结构和学科结构的理论。

2.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和发展的实验教学法也制定了“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

3.前联邦德国的根舍因的范例教学也主张既“重视学习主题的ˋ问题意识ˊ,也“重视把握知识的结构”。

建国以来的几套全国通用教材,大体可以分为综合型和分科型。

语文教学原则:

是根据对语文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遵守的基本规则。

论语文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2.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与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原则;3.语文教学与思维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与智力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内涵不同;2.生理基础不同;3.发展规律不同。

联系:

1.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2.智力是学习知识的条件。

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1.动作思维(三岁以前);2.形象思维(三至六岁);3.形式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小学生逐步开始发展);4.辩证思维—辩证逻辑思维(初中生开始过渡,高中生逐步形成)。

语文基础知识:

包括字音、自形、字义等文字基础知识,词汇、句法、修辞等语言基础知识,记叙、说明、议论等实用文的读写知识以及文学常识等。

语文基本能力:

包括听话能力、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

语文双基教学的途径:

(1)要组织最优的读写听说训练过程;

(2)要发挥精讲多练的最优效能。

怎样实行文道统一的原则:

(1)要树立正确的观点

(2)要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

(3)要运用适宜的方法

语文教学过程:

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以一定的语文知识武装学生、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构建学生完美的人格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目的的过程。

我国古代的教学过程理论:

(1)孔子主张教学过程中要学与思结合,讲授新知与复习旧知和练习相贯通;

(2)荀子认识到教学活动是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完整过程,“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是统一发展的过程;

(3)元代程端礼在《读书分年日程》中说:

“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解释一句之意,又结一章之意,相接续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

”这里指出了读文的步骤。

(4)宋代朱熹对阅读过程也做过精辟的论述“凡读书须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然后将全章反复细绎,如果通透,却看前辈讲解,更第二番读过”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完整教学过程理论和方案的。

四教段理论:

一、明了—用讲授法、直观法分析明了教学内容;二、联想—用谈话法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三、系统—用叙述法使知识系统化,获得新的结论;四、方法—用练习法,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掌握技巧。

xx教育家xx—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

日本东京文理大学教授垣内松三—全文法读法教学过程理论。

xx、朱自清---精读和略读教程。

凯洛夫五段教程:

1.组织教学2.复习旧课3.讲授新课4.巩固新课5.布置作业几种最具代表性的教程:

1.上海育才中学的教程:

读议讲练;2.xx教程:

“(三主四式教学法)自读教读作业复读;3.黎世法教程:

(原名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又称异步教学法)自学答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4.魏书生教程:

(课堂六部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前苏联教育家、教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巴班斯基最早提出“教育过程最优化”

问题。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笑,贵能验诸身”叶圣陶先生的著名诗句,形象的道出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造性。

(语文)教学方法:

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是师生双边活动中为通向教学目的而采用的途径和程序,它包括了教法和学法。

夸美纽斯重视直观教学;杜威以其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实用主义理论为基础;赞可夫提出以“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布鲁纳以其“结构主义”提出发现教学法;布鲁姆由目标教学理论提出掌握教学法。

语文教学常用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默读的一般要求:

培养直映能力;培养速度能力;要重视检查默读的效果。

讲授法有哪几种:

讲述、评点、串讲、复述、讲评。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的依据和条件:

依据教学原则,依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依据教师的特点。

语文学法指导:

就是要求教师按照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指导学生了解学习心理,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级教师钱梦龙把这种关系概括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兴趣(直接或间接):

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的体现,语文学习兴趣是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倾向。

xx的学习过程理论:

揭示出学与思、学与行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由学到行的学习规律。

xx的学习过程理论:

感知—理解—巩固—运用。

xx的学习过程理论:

指明了“知”与“行”的先后轻重关系。

xx的学习过程理论:

揭示了学、问、思、辨、行五者互相联系、彼此渗透、互为促进、循环往复的关系了。

国外学习过程理论指导:

美国桑代克—连接理论-试误说;格式塔派—完整理论-顿悟说;美国布鲁纳—发现理论-潜能开发;维戈茨基活动理论--“最近发展区”

知识迁移理论的指导:

积极促进作用(正迁移);消极的干扰影响(负迁移);前面的学习影响后来的影响(顺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逆向迁移)SQ3R学习法:

①全面浏览对所学内容作框架式的大体了解;②略读并对主要内容(包括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使阅读成为一个有准备的、主动的、时时注意的过程;③带着问题进行深入阅读,可以圈点、划线、做笔记,以加深印象;④进行回忆复述,回答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⑤复习。

这种方法适合于需要记忆的精读和必读材料。

阅读:

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阅读教学的作用:

1.训练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2.学习规范化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3.丰富文化知识,发展认识能力;4.发展智力,培养创造能力。

5.陶冶情操,养成优良的思想品德。

阅读能力的构成:

认读、理解、鉴赏、活用(迁移)能力。

简述阅读教学过程设计的措施:

综合设计教学目标;编织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优选教学方法;高效评估教学效果。

导读法:

是教师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诱导学生阅读思考,培养自读能力,养成自读习惯的教学方法。

设疑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

情境教学法:

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像等手段,展现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基本要领:

设置情境,激发情感;表情朗读,激情讲述;注意训练,照顾全面。

记叙文教学的着眼点:

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篇章结构—明确要素,抓住线索;了解结构类型,研究层次段落;分析结构因素,学习谋篇布局。

掌握文章精髓,揭示深刻主题。

探讨表达方式,提高读写能力。

领会遣词造句,品位语言特点(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说明文教学要掌握那几点:

理清说明顺序,掌握结构特色;抓住事物特征,领会文章内容;研究说明方法,学习写作技巧;分析语言特点,提高表达能力。

议论文主要特点:

内容的说理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论辩性。

议论文中心论点提出一般有四种情况:

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开宗明义,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心论点在文章的中间提出,承上启下,如《想和做》;卒章显志,在文章的结尾处归纳提出中心论点,如《哨子》一文;隐含渗透在整篇文章的论述中,如《最后一次演讲》等。

论证方法:

从论证的性质看,有立论法和驳论法;从逻辑推理的形式上看,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从论据的特点看,有例证法、引证法、因果证法;从论证的表现手法看,有对比法、反证法、喻证法、归谬法等。

散文的品类:

按其内容的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划分为记叙性散文(鲁迅的《藤野先生》)、抒情性散文(茅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荷塘月色》等)、议论性散文(鲁迅杂文《论雷锋塔的倒掉》等)。

散文的线索构成方式:

一是以序为线;二是以物为线;三是以情为线。

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在短篇小说中,一般只有一条线索,称为“单线”;在长篇小说中,大都有两条以上的线索,称为“复线”。

怎样引导学生分析诗的语言结构:

词类活用;词序变换;句子成分的省略与压缩;品味诗的语言形式美和音乐美。

喜剧分为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歌颂性喜剧。

戏剧的特征:

演出性特征、集中性特征、剧场性特征。

指导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要求是:

信、达、雅。

意义依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准确通顺明白地表达原意,语言要优美流畅规范化。

文言实词教学应当注意的方面有哪些?

一、帮助学生识别单音词和双音词

二、帮助学生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不可随意以今义代古义三、帮助学生了解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

作文教学的训练序列?

一、文体训练序列。

二、三级思维训练序列(由高原首创。

一般按“物----意----文”,即“观察---分析---表达”)三、传统作文训练序列。

四、香港作文….五、国外作文….

作文教学过程:

是在教室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作文技能训练和素质训练活动的过程。

分为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写后批改(学生相互批改、教师批改(当面和卷面批改))、总结批评四个阶段。

听话的基本能力有那几方面?

一、语音的感知力1.辨析听音,2.定向听音,3.同步听音。

二、语义的理解力,三、语言的品评力,四、语感的审美力。

说话能力的构成:

内部语言组织能力、外部语言表现能力。

说话训练的组织形式有哪几种?

1.诵读式说话语境,2.交流式说话语境,3.叙述式说话语境,4.论辩式说话语境,5.说演式说话语境。

在教学中应贯彻“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注重实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原则包含:

“精要”就是指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简明扼要,不要面面俱到。

“好懂”就是指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讲的清楚明白,是学生易于理解接受。

“有用”就是要实用有效。

语言基础知识教学方法包括:

分析法、比较法、讲练法、图表法、勾连法、归纳法。

说明xx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就是要化理为情,融情入理,情理结合,相互促进,语文的思想教育才能取得最佳成效。

语文教育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个性品质。

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情感熏陶法、艺术形象分析法、语言文字品评法、引申教育法、多种媒体辅助法。

语文教学中xx的内容:

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xx。

培养创造力的途径:

重视文化知识积累、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创造性心理品质。

审美教育又叫xx教育,简称美育。

审美观照上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

审美主体的情感性-----别林斯基说:

“科学是通过思想直截了当地对理智发生作用;艺术则是直接地对一个人的感情发生作用。

审美对象的情感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文学称“情文”。

认为情事作家创作的前提,“情动而辞发”《知音》。

魏巍在谈到自己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说:

“英雄事迹伟大感人,我被完全感动了。

是我内心感情的长期积累。

愉悦性-----高尔基说他被福楼拜,《朴素的心》中的人物、事件、场景迷着了,简直变成了聋子和瞎子,听不见外界任何声音,看不见任何事物。

希望从纸背后面找出那使他着迷的秘密来。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材内容美、语文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形式美、、语文教育现实美的创造。

语文美育的过程是语文教育与审美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能力训练过程中感知美、理解美、欣赏创造美的审美实践活动。

语文美育的原则:

坚持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统一、坚持共鸣和观赏的统一、坚持审美个性和审美共性的统一。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要在课内学,而且要在课外学。

这里的课外,包括校内课外语文活动、家庭语文活动、社会语文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内学习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重视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

选好读物是课外阅读指导头等重要的事。

---------例证:

清代xx在《读书作文谱》中说:

“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必当备以资查之书…..”第一,当读之书课理解为与课内教学密切配合之书。

第二,当熟读之书指读写知识、文学常识、语言基本知识等有助于巩固和拓展语文知识以及提高语文能力的书。

第三,指各种文化科学知识的书,应指导学生广泛浏览扩大视野,发展智能。

第四,指有代表性又有相当深度的必读名著。

第五,指常用工具书,重要的参考用书等。

xx说:

“知识是教不尽的。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常见的笔记方式:

批注、摘抄、札记、做卡片。

课外写作活动指导:

观察日记、课外练笔、编写刊物、写作竞赛。

语文教师的素质:

一、思想政治素质1.要端正教育方向,忠诚教育事业。

2.要关爱学生,教学相长。

3.要举止文明,为人师表。

二、1.语文知识素质。

2.教育理论素质。

3.科学文化素质。

三、语文教学能力素质包括语文能力素质和教学能力素质。

语文能力素质:

1.阅读能力素质,2.写作能力素质,3.说话能力的素质。

教学能力素质:

1.教材处理能力,

2.教学设计能力,3.教学方法的选用能力,4组织教学的能力,5教学批改能力,6.教学研究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