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0465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docx

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优秀版

9号优质课教案

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教材第58、5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2、3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里一种雪糕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

为什么?

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价钱不变呢?

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出示课题,提出目标。

1.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自学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尝试题

(1)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

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

(2)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3)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

说明什么?

(4)“0.1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

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从右往左看又怎样呢?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学生自学课本58页后尝试练习并讨论。

(5分钟后全班交流)。

3、根据自学情况引导讲解。

四、拓展练习,验证结论。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

比较0.30与0.3的大小

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

(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

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

用小数怎样表示?

(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

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

用小数怎样表示?

(3)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概括总结: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过度:

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五、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1)出示例2:

把0.70和105.0900化简.

例3: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2)学生自学课本后讨论交流,尝试练习。

(3)引导探究:

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

为什么?

(4)同桌讨论:

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六、巩固新知,当堂检测。

1.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90米0.30元500米1.80元

0.70米0.04元600千克20.20米

2.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180.067003.0908104.0315010.0142.00

3.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1.8502.9000.08012.000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小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930.045.48.1814

5.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

 

72.0602.07

4.4072.60

6.判断.

5.00元=5元()7元=0.7元()

8米=8.00米()2.04吨=2.4吨()

4.5千克=4.500千克()0.60升=0.6升()

7.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价钱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3元2角6角8元1元零3分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小数中间的零不能去掉。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其意义是:

阅读课上师生的基本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对话”,而这一过程中,参与对话的一共有三方。

因此,我认为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并组织好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活动。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视多种信息资源、手段的利用,体现新学科进展,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主要写了作者站在海边观看日出的情景和经过,作者用贴切、朴实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简捷明快的笔墨,色彩鲜明的描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

作者在四周清静的环境中,独自观赏日出美景,更显悠然尽兴,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情趣中,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作者与山、水、云霞相融的情怀,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最后一句: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更充分流露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之情。

全文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动静相宜,很适合朗读、背诵,让我们在自然知识的学习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本文是学生积累词汇、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能的佳作,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情感投入和视觉变化,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身临其境地看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朗读起来既能投入感情,又能理解课文。

课文中每一句就象画中勾勒的每一线条或渲染的色彩,每一段就是无光十色的一个画面,全文就是一幅完整的绚丽多彩的“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本文特点,我以朗读和描绘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引导学生随文入境,随境生情,以境促读,让学生既在水天相融、霞光万道的晨曦画卷中去朗读书中语段来流放自己的感情,又在贴切生动的句、线、段、面的语言中感受朝晖霞彩的动静变化之美。

充分发挥以朗读、描绘代替烦琐讲解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想、看、问、思、说聚合交融,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景中读文、读中看景的主体建构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美景

3、通过学习、理解文中“伟大”、“奇观”的涵义,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感悟海上日出的动静相宜的描写

2、体会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精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教学过程:

一、        注重情景设置,培植审美心境

1、同学们见过海上日出的情景吗?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道去海边观看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样子,愿意吗?

(板书课题:

海上日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由于我们是内陆地带,同学们没有见过海上日出的景观,说老师带他们去海边,自然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课文)

2、学生读课文,看作者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做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二位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其余学生在下面听写。

小标题

第一位写:

红霞慢慢扩大亮光天边红霞慢大亮天边第2段

云堆光线海水天上一片灿烂云光水天一灿烂第3段

第二位写:

负着重荷冲破云霞夺目光彩负荷破云夺光彩第4段

放射光芒镶金边放射光芒镶金边第5段

学生齐读生字

4、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我为什么早起?

四周清静说明什么?

为了看日出,我早早起来,那时天还没大亮,四周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借助画面,引入课题,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起学生想要看到海上日出的欲望)

二、随文入境,品词析句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后注意观察老师出示的画面,思考:

天是什么颜色?

转眼间又有什么变化?

接着又有什么变化?

我这时是怎么想的?

又是怎么做的?

2、引导理解:

指明学生用书中句子回答问题,“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从这个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谁能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把这种感悟读出来(指明读、评读、齐读)

(设计意图:

把指导朗读与激发想象结合在一起,这种由蓝变红,逐步扩大亮点范围的描写,给学生一种日将出海,身置其地,静观其景的感觉,激起学生读下文的欲望,这正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段,注意思考:

“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接下来看见什么?

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

2、分组讨论:

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生甲:

“果然”一词说明了太阳要从天边升起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终于看见海上日出的真实情景了;生乙:

接下来海边露出了红而无光的小半边脸儿;生丙:

我想:

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就向背着很沉重的东西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生丁:

后来,太阳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发痛,旁边的云片也有了光彩。

“这个太阳好象负着重荷似的。

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你怎么知道的?

(出示句子:

终于冲破了云霞)谁能把这个句子读一下(指明读、齐读)

3、本段描写太阳形状的词语有那些?

描写太阳色彩的词语有那些?

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动态的词句有那些?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回答:

生:

描写太阳形状的词语有:

小半边脸、圆东西

生:

描写太阳色彩的词语有:

红、深红

生:

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动态的词语有:

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

(设计意图:

让学生读读、看看、想想、说说,意在引导学生用心去看,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看,口诵心惟,形成与文本的对话,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共同讨论的机会,这样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检查、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更有益于自主能力的提高)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第四自然段,注意思考:

我为什么分辨不清那里是水?

那里是天?

2、观察画面分组讨论后,指明回答,出示重点句:

“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我眼前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师问:

为什么光线直射到水面上后,眼前就是一片灿烂呢?

各个小组继续讨论,(书中没有现成的句子)引发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

让学生如同身临其景,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常见的自然常识,从观察的角度、方法等方面展开联想,作者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给学生信息,学生则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这些信息,在阅读中感悟和体会,促进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第五自然段,注意思考:

“有时”说明了什么?

“金边”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2、观察画面,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举例,让学生知道:

“有时”是一种不经常的现象,“金边”这么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词,谁不想亲自瞧一瞧呢?

一下子,把学生引入了伫立海边观看太阳被黑云档住,云端边缘,光芒四射,红而白亮,犹如金边镶嵌的自然美景中,(出示:

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一个“冲”和“染”把太阳赋予了人的行为,太阳就是镶嵌金边,美化云彩的使者,(出示:

后来太阳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边,甚至把黑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云、水同时融入了霞光万道,水天一色的光亮的世界里,(出示:

这时候,发亮的不只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设计意图:

从教材文本出发,紧紧扣住课文知识与学生现有认知经验的联系,让学生边读句子,边体会当时的情景,挖掘学生思维潜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从而把内在的感受表达为外在的语言,使文本与学生思想产生共鸣)

你们感受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1、指明读第六自然段“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2、从这句话中你想知道什么?

(指明回答)伟大表现在那些方面?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伟大的奇观?

3、分组讨论,引导理解。

剖析“伟大”、“奇观”:

“伟大”:

“品格高尚,才识卓越,气象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或钦佩的算伟大”;

“奇观”:

“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算奇观”。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伟大”之一:

太阳冒出海面,蓝天变红霞,白云有了光彩,水、天一片灿烂;黑云遮挡,替黑云镶上金边,冲出黑云,把黑云染成红色或紫色,太阳升出海面,就象一位美化的大师,运用蓝、红、黄、黑、紫等几种颜色着力地渲染海晨的天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水天一色的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

“伟大”之二:

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负荷慢升,冲破云层,跳出海面,镶上金边,冲出黑云,染成红色或紫色等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把太阳人格化,赋予了太阳人为的任何困难和势力都不可阻挡的神奇的力量,也只有太阳,才能使出这超神的魅力,为我们描绘出“海上日出”的晨曦海天画卷。

“奇观”之一:

太阳走进云堆,光线从云堆里直射水面,天上霞光万道,海面金光闪闪,形成了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观。

“奇观”之二:

黑云遮挡,太阳光芒四射,替黑云镶上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冲破黑云,升上云端,黑云被染成红色或紫色,人、水、天都成了发光的亮点,这是海晨的天空被太阳美化的自然奇景。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归全文,既为学生完整地欣赏文中意境创造条件,又大大刺激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欲望;既能让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进一步内化学生知识,使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了全面的对话和沟通)

4、出示课文后面的练习

①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伟大”、“奇观”的意思

指明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文中“伟大”、“奇观”所在

②  给2-5自然段加上小标题

让学生自己做,然后根据前面听写的内容提炼出2-5自然小标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再次回顾全文内容,用智慧的金钥匙打开语言表达和思维想象的大门,将课文创设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受,获得感性认识)

5、以读怡情,回归全文

①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早上八点多钟了,太阳也升高了许多,我们就要离开海边了,希望你们能把这难得一见的“海上日出”的自然美景永远留在你们的记忆中。

②、我们今天观赏“海上日出”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愿我们回去能将这幅美丽的图画亲自画下来,你们能做吗?

并将自己观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经过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享受一下,好吗?

板书设计:

早起看日出

天:

蓝红霞亮光我目不转睛

半边脸无光负荷慢升冲跳夺目光彩

海上日出日出太阳进云堆光射水面水天一片灿烂

进黑云镶金边出黑云太阳云水人明亮

 

伟大奇观

表达了作者观看日出时的惊喜、兴奋和赞美之情,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食物与健康探秘活动开题设计【活动设计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食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对于饮食有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一些孩子因为偏爱洋食品,喜欢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偏食、厌食,造成身体发育不良,最近一次的体检结果显示,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并不理想。

该如何让学生认识食物对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合理搭配饮食,真正学会“吃”呢?

这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涉及到全民素质提高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一主题,想通过这次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对各种食物的认识,帮助学生均衡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情分析】学生对自己平时吃了些什么东西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所吃的各种食物究竟能够为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哪些营养等认识就比较模糊了,而这恰好会影响学生饮食态度与习惯的形成和保持。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我提出探究各种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让学生认识到合理搭配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主题生成和分解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

创设情景,导出问题→讨论交流,生成主题→小组学习,分解主题→成立小组,初定方案→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方法:

情景导入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绎法、归纳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主题生成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学生对食物与健康的关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积极参与有关的探究活动。

【活动重难点】1、引导形成探究的问题。

2、讨论并探究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及其内容。

3、初定分组,选组长,编口号。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采集卡、油性笔若干【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活动伊始便创设了“美食热点追踪”和“我喜爱的食物”调查表、体检结果统计表等情景图,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虽然每天都离不开食物,但对事物的了解却很少,认识到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原来生活处处有学问,从而激发他们留心生活,探究生活的热情,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

活动中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选择感兴趣研究专题重新组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观察、分析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和好学、乐学、善学的优秀学习品格。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知识形成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精神。

【教学策略】1、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能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例如:

“美食小侦探”创设情景,导出问题→自主讨论交流,生成主题→小组学习,分解主题→成立小组,初定方案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也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本课教学,教师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

通过对“美食热点追踪”和体检结果分析,激发学生对探究食物营养成分、食物与健康关系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解主题、归纳主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归纳成一个个小主题,重新分组后共同商议,定组名,编有创意的口号。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既有自己的主见,又能求同存异,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活动设计】一、准备阶段

(一)问题导入1、情景导入俗语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享誉全球,尤其是我们广州,素有“国际美食之都”的美誉,身在广州的我们可幸福啦,每天都有丰富的美食可挑选,那么,面对着琳琅满目的美食,我们到底最爱吃什么呢?

前段时间,我们班开展了一次“我喜爱的食物”调查活动,想知道结果吗?

好!

下面有请美食小侦探乐乐给大家作热点报道,有请……乐乐:

大家好!

我是美食大王乐乐。

美食热点追踪的第一个镜头是我们班高大帅气的杨千鹤同学(出示图片)。

各种食物都是他的最爱,瞧,他拿着雪糕已经垂涎欲滴了,天哪,吃得多香呀,我都快流口水啦!

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

咦,李健朗正吃什么呢?

看你笑得多开心,一定是对面前的食物很满意了吧,哇,健朗面前都是香喷喷的美食呀,我仿佛都闻到香味啦。

真香呀!

好想吃呀!

别看健朗没长胖,可他喜欢吃的东西可真多呀!

各种各样,营养均衡。

喂,梁溢斌喝什么呢?

津津有味的,真享受呀,好了,慢慢享受吧。

咦,这是谁呀?

原来是我们班的苑鑫小博士呀,吃东西啦,看你吃得脸都放油光了,笑的像朵花似的,是有多好吃呢。

哇,欢妮你吃的都是健康的绿色食品呀,怪不得你是我们校运会的小飞人了,可别贪吃哦!

同学们,经过我们班开展的“我喜爱的食物调查”活动(出示调查表),发现同学们最喜爱的食物是肉类、水果类;其次是乳制品和蔬菜类,最不爱吃的是豆类和谷物类食物,今天的美食追踪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问题导入同学们,看到这个调查结果(指刚才的调查表),你有什么想法呢?

对呀!

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愁吃不愁喝,按理说,我们体格应该更强壮,身体更健康的,是吧,唔,前段时间我们班参加了全校性的体检,结果怎样呢,想知吗?

好!

请看(示体检结果统计表,让学生自己看,在座位上自由说)同学们,看了这样的体检结果,你又想到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导入和问题,激发学生对“食物与健康的关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引导建构

(一)生成主题1、自主探究那你希望我们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探究什么主题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食物”“健康”)好!

那我们就确定以“食物”与“健康”为主题吧,唔,确定了主题以后,我们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个别学生提出,全班表决通过)同学们,围绕这个主题,你最想探究什么问题?

生1—5分别提出并说提的原因2、合作交流看来大家都有想探究的问题,下面请把你最想探究的问题写在采集卡上,(示课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三到四个有价值的问题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

哪组能把你们的问题与同学交流的?

(各小组代表向全班交流)【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生成活动主题,完成“为什么研究”这一教学任务。

(二)分解主题(整理归纳出探究的问题)看来大家提的问题有很多,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些问题当中,有重复的吗?

哪些可以归纳为一类的,(学生小组交流后个别汇报归纳出哪几类)【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学习,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怎样探究食物王国的秘密,完成“怎样研究”这一教学任务。

三、自我建构

(一)初定方案1、在归纳出的小主题中,哪个小主题是你最想探究的呢?

下面请同学选择你最喜欢探究的主题子自由分组。

2、人们常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我们的实践活动小组也得有个领头人。

下面就请各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定个组名,编个口号。

(示课件)3、哪组的口号最有气势呢,有信心展示展示吗?

(分组展示)

(二)课堂小结大家的口号都很有气势,可以看出大家对本次活动都充满了期待,通过本节课大家的表现,我相信你们完全有能力把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完满成功的。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我们确定了主题——,根据提出的问题整理成六个小主题,分别是。

还根据自己的兴趣分了组,选出了组长,定了组名,编了口号。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为每个小主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设计,最后,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几本跟食物与健康有关的书籍,希望对同学们开展活动有所帮助,期待着你们有更出色的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各组展示口号,帮助学生提高对小组的认同感和参与的热情,通过对与食物相关书籍的推介,为学生提供探究食物王国的课外拓展与延伸。

【板书设计预设】探究食物与健康的关系肉类与健康蔬菜与健康豆类与健康水果与健康谷物与健康乳制品与健康(学生提出的探究问题)......

小学美术优质课教案《线条的动与静》教学设计

《线条的动与静》教学设计

课型: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美术基础也比较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和发现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并且能够运用粗细不同的、不同颜色的线条来表达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美术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课。

属于造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