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2654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docx

病案书写规范神经科病历

一、神经内科病历书写要求

病史按一般病历的内容与要求书写,但对病史采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主要症状的性质必须明确无误,避免笼统,如患者诉述头痛,应仔细询问究系头胀、发木、重压感、箍紧感,还系真正的疼痛;又如头昏,究系“头重足轻”、“头昏眼花”,还是自身或外界旋转感的眩晕。

2.对主要症状有关的资料,不要遗漏或含混。

如昏倒,应询问当时有无意识丧失及其程度发作急缓、发作时体位、前后情况及伴随症状(面色苍白、视力模糊、恶心、出汗等);又如抽搐发作,要弄清抽搐的部位、形式、持续时间,有无跌倒、受伤、小便失禁以及意识状况、发作频率等。

这些资料,患者本人往往不能完全提供,要问目睹者或了解者。

小儿、昏迷患者及有精神症状者,应由家属或陪伴人员提供可靠的病史资料。

3.必须详细了解起病时情况的轻重缓急,症状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整个病情的演变过程。

有的患者难以详细回答,尤其是有某些精神障碍的患者,因此往往须反复询问。

4.记录时,对主诉与现病史,宜尽量保留原来语气,甚至逐字逐句地按患者原话,加以摘录。

5.采取病史时,应注意观察一般状况,如:

面容、睑裂、瞬眼、眼球运动、眼球凸出或凹陷,面部对称否、说话语气及音调、唾液吞咽、姿势、不自主动作等。

病史的价值还在于对体格检查起指导作用。

根据病史及初步观察,可以合理地安排检查计划,着重检查的内容,如运动、感觉、颅神经或大脑功能等。

例如病史提示脊髓圆锥病变,则应详查会阴“马鞍”部位,以确定有无骶部感觉缺失;怀疑脑部病变,应着重查失认症、失语、偏瘫等。

病史提示的这些部位,检查时要求特别注意。

如起立头晕,应查是否直立低血压;发作性肢体麻刺,黑朦、昏倒或提示癫病,可让患者过度换气3分钟,观察有无症状及体征出现,上楼无力者应观察其登楼情况;吞咽困难者可试给东西吃;过度疲劳尤其影响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可嘱患者作100次重复动作和作重症肌无力药物试验。

(二)神经系统检查

1.精神状态①意识:

是否清晰,有无模糊、谵妄、嗜睡、昏迷等情况。

②言语:

是否清楚,有无不清或失语。

③情感:

有无欣快、激动、淡漠、忧郁、不稳等。

④智力:

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及一般常识等有否欠缺。

2.一般检查

头颅大小如何(眉间至枕外精隆之周径),有无畸形、伤痕、静脉充盈、囟门膨隆、骨缝分离、肿块、压痛、破壶声、血管杂音等情况。

颈部有无斜颈、短颈、颈强直、强迫头位、颈椎活动受限及压痛、颈动脉搏动及血管杂音等情况。

四肢形态,姿势,有无畸形,活动是否受限,动脉搏动的强弱,周围神经是否增精粗,肌肉有无压痛等。

脊柱有无畸形、压痛、叩痛、活动受限等情况。

3颅神经

嗅神经用挥发性芳香物(樟脑、松节油)分别测试左、右鼻嗅觉。

注意有无嗅觉减退、消失、异常或过敏,是一侧还是两侧。

视神经①视力:

通常用近视力表,近视、远视、减退等。

②视野:

用指测法。

患者背光与检查者对面坐,查左眼时,遮右眼,左眼固定注视检查者右眼,检查者闭左眼,用手指在两人中间从上下左右的周边逐渐向中央移动,嘱患者看见手指时即说出,必要时用视野计检查。

③眼底:

用检眼镜检查视神经盘、血管、视网膜等。

④瞬目反射:

用电筒光照或用手指假击其中目,观察是否闭眼。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及展神经①睑裂:

大小,是否双侧对称,有无上睑下垂。

②眼球位置及运动:

有无斜视、同向偏斜、复视及眼球震颤等。

③瞳孔:

大小、形状、位置、边缘,两侧是否对称,对光反应(直接、间接)、调节反射如何。

三叉神经①感觉:

测定面部痛觉、触觉、冷热觉的程度及其分布范围,注意两侧对比,有无压痛点。

②运动:

颞颊部有无肌萎缩,张口时下颌有无偏斜。

嘱患者作咀嚼动作,以手按触颞肌、咬肌、测肌力。

③反射:

角膜反射、下颌反射。

面神经①运动:

观察两侧面部形态是否对称,有无颜面偏侧萎缩、面肌痉挛。

嘱患者作蹙额、皱眉、闭眼、露齿颊、吹哨、观察额纹、眼裂、口角、鼻唇沟是否相等。

②味觉:

测定舌前2/3味觉。

前庭蜗神经(位听神经)①耳蜗神经:

气导骨导比较(林内Rinne)试验,正常气导大于骨导;双耳骨导比较(韦勃Weber)试验,正常感到声音在正中;骨导敏度(许瓦巴赫Schwabach)试验;听力计检查(必要时)。

②前庭神经:

错定物位征、旋转试验、冷热试验。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发音、吞咽、软腭与悬雍垂位置及运动、咽部感觉、咽反射、声带运动(必要时)

副神经嘱转头、耸肩,观察运动情况及胸锁乳突肌有无萎缩。

舌下神经张口时舌在口腔中的位置,伸舌时舌尖有无偏斜,观察舌肌有无萎缩及肌纤维性颤动

肌体积有无肌萎缩、肥大,测量两侧肌体的周胫。

不自主运动注意幅度、速度、部位、程度,随意运动、情绪紧张、睡眠对不自主运动的影响。

看中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扭转痉挛、震颤(静止性、姿势性、意向性)肌束颤动、肌阵挛、抽搐等。

肌张力扪触肌的弹性及硬度,作被动运动,体会肌紧张度及阻抗力,痉挛性(折刀样)肌张力增高,强直性(铅管样、齿轮样)肌张力增高、或肌弛缓、关节过度屈伸。

肌力观察肢体活动及幅度、是否有力;嘱依次作各关节的各个方向的主动运动,测定其抵抗检查者给予阻力。

手部肌力可用握力计测定。

肌力的记录采用六级记分制:

0级,为完全瘫痪;Ⅰ级,可见肌肉收缩,而无肢体移动;Ⅱ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Ⅳ级,能抵抗阻力的运动;Ⅴ级,为正常肌力。

记录瘫痪部位和分布。

共济运动观察穿衣、扣钮扣、端水、走路、写字等动作,是否稳准、协调,注意说话是否流利。

进行指鼻试验,快复轮替动作、跟膝胫试验。

检查闭目难立(郎堡Romberg)征:

嘱并足站立,睁眼、闭眼,观察有无站不稳、倾倒。

起坐试验:

仰卧,两手置胸前,试坐起,当躯干前屈时,两下肢翘起为阳性,称臀部躯干联合屈曲症状(小脑病变)

联带运动观察行走时两臂摆动自然、适度、是否减少。

仰卧,两臂置胸前,试坐起,脑性偏瘫的下肢可出现不自主的抬高。

仰卧,检查者将手置患者足跟下,脑性偏瘫患者试抬瘫侧下肢时,对侧下肢向下压,检查者手掌有重压感,称胡佛(Hoover)征。

步态睁眼、闭眼,前行、后退,快走、慢走突然起步、立停或转弯,观察行走时无异常,描述步态(如:

慌张步态、垂足步态、剪刀步态、酒醉步态、痉挛性偏瘫步态、鸭步)。

5.感觉闭眼,嘱受到感觉刺激时,立即回答。

先全面粗查一遍,再从感觉减退或消失区直至正常区,两侧上下、左右对比,注意感觉障碍的程度、性质、范围。

浅感觉检查痛觉、触觉、冷觉及热觉,绘图记录。

深感觉检查关节觉(被动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深部压痛(捏挤肌肉、肌腱或压迫睾丸)。

复合感觉(大脑皮层感觉)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实体觉、对点单感(骨针或指尖触身体两侧对称部位,顶叶病变者对侧躯肢无感觉)等。

6.反射要求被检查者合作、放松,肢体位置适当、对称。

叩击力量要均匀、恰当,两侧对比。

深反射检查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踝反射、髌阵挛、踝阵挛。

记录符号:

“0”无反应,“+”减弱、“++”正常,“+++”亢进,“++++”阵挛。

浅反射检查腹壁反射(上、中、下部)、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等。

病理反射

巴彬斯奇(Babinski)征以骨针足底外缘,由后向前,发现拇趾背屈,其余各趾呈扇形分开并跖屈为阳性,见于锥体束径路障碍。

划足底开始时力量宜轻,如无反应,方可加重刺激。

正常人刺感过强或足底敏感者,可引起肢体回缩及假阳性反应。

也可采用其他方法试验,反应相同。

如奥本汉(Oppenheim)征:

以拇指和示指沿胫骨前缘用力自上而下推压,直到内踝上;恰多克(Chaddock)征:

以骨针划足背外侧缘,由后向前;戈登(Gordon)征:

用手挤压腓肠肌。

以上反射亦可见于二岁以下正常婴儿,因其锥体束未发育完善。

何夫曼(Hoffmann)征以左手托住患者一手,使腕部轻度背屈,用右手指夹住患者中指,以拇指急速轻弹中指指甲,引起其他各指掌屈者为阳性(本反射并非病理反射,但一侧阳性或较强,有临床意义,多见于皮质脊髓束病变)。

罗索里摩(Poccoлимо)征轻叩或以手指轻刷足趾基底部或趾面,引起各趾跖屈者阳性(虽见于锥体束损害,但也见于反射亢进者)。

7.脑膜刺激征颈强直。

克尼征(Kernig)征:

仰卧,髋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伸直其膝关节,遇抵抗或疼痛者为阳性。

布鲁辛斯基(Brudzinski)颈部征:

仰卧,将头向胸部屈曲,引起两下肢屈曲为阳性。

8.植物神经检查皮肤色泽、弹性、温度、汗液分泌、毛发、指甲有无异常,关节有无营养障碍,检查括约肌功能、性功能、皮肤划纹试验,立毛反射,发汗试验等。

附一昏迷患者的神经检查

昏迷患者病史应向陪送者了解,除一般检查外,神经检查着重以下几点:

(一)意识包括“觉醒状态”和“意识内容”(知觉、思维、记忆、情感、意志等),确定有无意识;通过问话、针刺皮肤、压眶等,观察有无反应;注意区别反射性反应(如屈曲性脊髓反射、去脑强直等)或随意性反应。

1.意识模糊觉醒程度降低,对周围环境判断错误,注意力不持久,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有障碍,可有谵语、错觉及幻觉。

2.昏睡只能用强刺激才能唤醒,但意识仍模糊、反应迟钝,并又迅速入睡。

3.昏迷意识完全消失,虽疼痛刺激亦不能唤醒,随意运动消失。

4.去皮质状态(无动性缄默、醒状昏迷)虽有醒睡周期,但无任何意识活动与反应,除眼球无意识游动外,无自主活动,对疼痛反应存在,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皆正常,四肢肌张力增高,可出现自发性或反射性去皮质强直或脑强直。

5.“闭锁”综合征(locked-insyndrome)四肢瘫,缄默,只能用霎眼来表示意识存在。

(二)呼吸注意呼吸气体(酒味、烂水果味、尿味等),观察呼吸的深浅、频率、节律。

1.潮式呼吸过度呼吸与呼吸停顿相交替。

见于间脑受损,亦见于脑干受损。

2.中枢性神经原性过度换气呼吸深、均匀、持久,可达40~70/min。

见于中脑受损。

3.叹息样呼吸深吸气后暂停(2~3s)与呼气相互交替,一种延长的吸气痉挛,见于中脑、桥脑受损,亦见于周围性呼吸障碍。

4.共济失调性呼吸呼吸深浅、节律完全不规则,见于延脑受损。

(三)瞳孔注意瞳孔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双侧对称,及其对疼痛刺激的反应。

要用强光检查瞳孔对光的应,在一般亮度下,正常人的瞳孔直径为3~4mm。

1.瞳孔缩小①针尖样瞳孔,直径<2mm,对光反应存在,可见于吗啡类中毒、桥脑出血(瞳孔直径可达1mm)。

②单侧瞳孔缩小(2~3mm),对光反应正常,伴轻度上睑下垂和同侧面部无汗,为霍纳(Horner)综合征,见于丘脑下部病变和早期小脑幕裂孔疝,也见于延髓和颈髓外侧部损害。

2.孔扩大直径>5mm。

①双侧散大,对光反应存在,见于阿托品、一氧化碳中毒等。

②单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见于小脑幕裂孔疝、动眼神经受损。

③双侧瞳孔中度扩大(>5mm),光反应消失,见于中脑病变。

(四)眼球位置及运动注意观察昏迷患者,在静止时和被动转动头位时,眼球的位置及其运动功能。

1.自发性眼球浮动多为水平运动,提示脑干功能未受损。

脑干功能被抑制时,眼球浮动消失,固定于中央位置。

2.静止时眼球位置①眼球固定:

位于中央,表明脑干功能完全抑制。

②同向偏斜:

两眼偏向偏瘫对侧(“注视病灶”),表示病灶在大脑半球。

③两眼偏向偏瘫同侧(“注视偏瘫”)表示脑干毁坏性病变④上视痉挛:

两眼向上凝视,为四叠体刺激性病变。

⑤反侧偏斜(Skewdeviation):

病灶侧眼球向内向下,对侧眼向上向外,为脑干或小脑病变。

3.反射性眼球运动将昏迷患者的头水平地向一侧转动,可见两眼很快协同转向对侧(称眼脑反射),或用微量冰水(~)刺激一侧耳的鼓膜,结果同前(称眼前庭反射),提示大脑半球(皮质)损害,而脑干功能完整。

若无反射眼球运动,除巴比妥类、吸入麻醉中毒及周围性迷路缺损外,提示脑干病变。

(五)运动功能注意患者体位,肢体姿势及位置(如足外旋),有无自发动作,如翻身、摸胸腹、抓被褥、伸屈下肢、观察有无不自主运动;观察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检查肌张力的改变,将肢体提起后放手,有无肢体下落沉重。

1.去脑强直四肢强直性伸展,牙关紧闭,头后仰,上臂内收,前臂伸直,髋部内收,脚伸直,足向跖面屈,可伴阵发性全身抽搐及呼吸不规则,提示中脑、桥脑病变,也见于中毒、缺氧、低血糖等。

2.去皮质强直上肢屈直内收,前臂紧贴前胸,腕、指屈曲,下肢强直性伸直内收,足向跖面屈,提示大脑半球病变。

3.反射改变检查深浅反射、病理反射,如吸吮反射(见于大脑播散性病变),掌颏反射、强握反射(提示对侧大脑半球额叶损害)。

附二失语、失语及失认症的检查

(一)语言的理解

1.要求患者作简单动作,如闭眼、张口、以手触鼻,注意有无重复同一动作(固定现象)。

2.把日常用物如火柴、香烟、钥匙、钢笔等物放在患者面前,医生随便说一种名称,嘱患者拣出,观察其能否正确拣出。

3.把一些简单的图画给患者看,要求他说明图画的意义。

4.把一些简单的问话(“你多大年纪”,“请把你的舌伸出来”)写在纸上,给患者看,观察其能否正确理解、作答。

(二)言语的表达

1.让患者随便说话,注意发音是否清楚,说话是否流利,词汇是否丰富,医生能否听懂。

2.医生说一句话,嘱患者重说一遍,观察其模仿言语的能力。

3.把放在患者面前的日常用物,医生指出其中一件,嘱患者说出其名称。

4.书写能力 发给患者纸笔,让其随意书写。

要求记录医生的话(语句简要,速度要慢,今-天-天-气-好),要求患抄写写好的字句(如“医院”、“母亲”)。

5.阅读能力 给简短文章,令其逐句阅读,询问其是否理解。

6.计算力 提出简单数字,嘱患者分别进行加减计算、口算、笔算,检查其计算是否正确。

(三)运用功能的检查把火柴、牙刷、梳子、钢笔等置于患者手中,询问其应如何使用,注意有无反复把玩或不知所措(运动性失用),或错用(知觉性失用,如误将牙刷衔在口边当香烟吸等现象)。

(四)失认症的检查无畸形,呼吸运动对称,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症。

此外可查:

1.左右定向能力 嘱患者做医生所要求的运用,如“请把左手举起来”,“请把左手示指放在右耳上”。

2.体像障碍(即对身体各部分的失认)问患者肢体是否是他自己的,有无自体部位觉缺失(autotopagnosia)。

顶叶病变,问患者左侧瘫痪肢体是否能力,有无病觉缺失(anosognosia)。

二、神经科病历举例

入院记录

李希顺,男,50岁,已婚,汉族,江苏常熟县人,现任上海市商业局从事科干部,因右半身活动失灵,言语表达困难3天,起步缓慢、握掌手松开困难34年,于1991年3月29月11时经门诊收容入院,同日记录。

病情由患者的妻子代诉,可靠。

今年3月26日晨4时,家属发现患者痛苦不安,问之不答,右半身活动不灵,急送本市××人民医院急诊,患者神志清楚,血压,诊断“脑血栓形成”,给予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治疗,病情无改善。

今日上午来本院门诊,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收容入院。

起病前无明显诱因,病后无头痛、呕吐,无发热,无大小便功能障碍。

高血压病史7年,最高,服用降压药维持在左右;有高脂血症3年。

自15岁起发现一系列启动困难,如起床、出走、起跑、握拳后放松均困难,上下车时有僵住感,但反复多次动作后即可恢复。

1986年曾在我院门诊体检及作肌电图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肌强直症,一度用普鲁卡因胺治疗,无明显疗效。

平素身体一般。

2岁时患过“麻疹”,否认其他急性传染病史,否认幼年疫苗接种史,1983年注射“四联菌苗”一次。

慢性支气管炎史6年,绝对症治疗,近年好转。

类风湿性脊椎炎史8年,经常腰背酸痛。

出生于江苏常熟,曾去过安徽、浙江,否认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吸烟每天一包,不嗜酒。

右利者。

18岁参军后上军政大学,转业后在本市商业一局任人事科干部。

妻及两子健在。

父亲、哥哥和侄女均表现上下车动作缓慢,握拳后松开缓慢,母亲和一妹体健(家系图见第68页)。

医学全在线体格检查体温℃,脉搏78/min,呼吸20/min,血压。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平卧位,慢性病容,体检合作。

全身皮肤无黄染、紫癜、皮疹。

表浅淋巴结未触及。

头颅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腔通畅,鼻窦无压痛。

牙无龋病及缺损,牙龈无出血,扁桃体不大,咽部无充血。

颈软,无颈静脉怒张,未闻血管杂音,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

胸部无畸形,呼吸运动对称,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率78/min,律齐,各瓣音区未闻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无包块,肝、脾未触及,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脾区无叩击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

外生殖器发育正常,肛门无外痔、肛裂。

脊柱无畸形,无压痛、叩击痛。

肋脊角无叩击痛。

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及运动障碍。

神经系统检查

意识清晰,言语表达困难,不会运动性失语,表情淡漠,智力正常,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无复视,瞳孔同大,直径,等圆,光反应存在。

右侧中枢性面瘫、舌瘫及偏瘫。

肌力右上肢0级,右下肢Ⅱ~Ⅲ级,右半身浅、深感觉减退(感觉检查记录图见第99页),右侧肢体深反射活跃,浅反射消失,右何夫曼征+。

脑膜刺激征阴性,膀胱括约肌功能无障碍。

左手握拳5s,松开时见拇指呈对掌状,持续8s,反复多次则可正常。

叩击大鱼际肌和腓肠肌均出现强直肌球,持续10s。

最后诊断(1991-4-1)

初步诊断

1.血栓形成,大脑中动脉。

左侧

1.缺血性卒中,颈内动脉系统,左侧

2.高血压病,Ⅲ期

2.高血压病,Ⅲ期

3.高脂血症

3.先天性肌强直症,Ⅰ型

4.先天性肌强直症,Ⅰ型

孙士琪

孙士琪/邓倚天

入院病历

姓名

李希顺

工作单位职别

上海市商业二局人事科干部

性别

住址

上海市威海路65弄182号

年龄

50岁

入院日期

1991-3-2911:

00

婚否

病史采取日期

1991-3-29

籍贯

江苏常熟

病史记录日期

1991-3-29

民族

病情陈述者

患者妻子,可靠

主诉右半身活动失灵,言语表达困难3天;起病缓慢,握拳后松开困难34年。

现病史患者家属于3月26日晨4时发现患者痛苦不安,问话不答,右半身活动不灵,急送浦西医院急诊,当时神清,血压(140/90mmHg),诊断“脑血栓形成”。

给予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治疗,病情无改善。

今日上午来本院门诊,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起病前无明显诱因,病后无头痛、呕吐,无昏迷及抽搐,无发热,大小便功能无障碍。

在高血压病史7年,最高(200/120mmHg),服降压药维持在(160/100mmHg)左右;有高脂血症3年。

自15岁起发现一系列启动困难,如起床、出步、起跑、握拳后放松均感困难,上下车时有僵住感,但反复多次动作后却无困难。

1986年曾在我院门诊体检及作肌电图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肌强直症,一度用普鲁卡因胺治疗,无明显疗效。

过去史平素体质一般,2岁时患过“麻疹”,否认其他传染病史。

否认幼年疫苗接种史,1983年注射“四联菌苗一次”。

系统回顾

五官器:

无耳痛、流脓、慢性咽痛、慢性鼻炎病史。

呼吸系:

慢性支气管炎史6年,天冷则发作咳嗽、咯痰、气急,经治疗,近年好转。

循环系:

无心悸、发绀、水肿,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心前区疼痛史。

消化系:

无腹痛、腹泻、呕血、黑便史。

血液系:

无乏力、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瘀斑及骨骼疼痛史。

泌尿生殖系:

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史。

神经精神系:

见现病史。

余无特殊。

运动系:

类风湿性脊椎炎史8年,经常腰背疼痛。

外伤及手术史:

无。

中毒及过敏史:

无中毒史,无药物、食物或接触物过敏史。

个人史:

出生于江苏常熟,右利者。

曾去过安徽、浙江省,否认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吸烟每天一包,不饮酒。

18岁参军上军政大学,转业后在本市商业二局任人事科干部。

妻及两子健在。

家族史:

父亲、哥哥和侄女自少年时起上、下车动作缓慢,握拳后松开困难。

(家族成员发病情况见下图)。

体格检查

一般状况体温℃,脉搏78/min,呼吸20/min,浅平,血压(180/108mmHg),身高及体重(因卧床未测);发育、营养中等;消瘦,平卧位,慢性病容,神志清晰,不完全性活动性失语,检查合作。

皮肤色泽正常,弹性好,无水肿、紫癜、多汗,无皮下结节。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部

头颅:

大小、形状正常,无外伤或疤痕。

头发浓黑,分布均匀。

眼部:

两侧眼球对称,无突出,角膜透明,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

余见神经系统检查。

耳部:

耳部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部:

外观无异常,鼻腔通畅,无溢液,鼻甲无肥大,鼻中隔无偏曲,嗅觉存在,鼻窦无压痛。

口腔:

口唇色泽好,口腔粘膜无溃疡,牙龈无出血,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舌质红,无苔。

颈部颈软,无静脉怒张,喉头及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

未闻及血管杂音。

胸部:

胸廓左右对称,未见肿块或血管扩张。

肺脏:

呼吸运动两侧对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脏:

心尖搏动在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内1cm处,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78/min,律齐,各瓣音区未闻及杂音。

右(cm)

肋间

左(cm)

腹部:

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脾区无叩击痛,双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7~8/min。

外阴及肛门:

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睾丸不肿大,无压痛。

肛门无外痔、肛裂。

脊柱及四肢:

脊柱无畸形或叩击痛,两侧肢体关节无红肿及运动障碍,桡动脉搏动正常,股动脉及肱动脉无枪击音。

余见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1.精神状态意识清晰,情感淡漠,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好,理解判断好,自知力存在。

2.颅神经

(1)嗅神经嗅觉正常。

(2)视神经视力近视力左右

远视力(因卧床未查)

视野指测无缺损。

眼底视盘边缘清,生理凹陷存在,动脉变细,铜丝状,动脉:

静脉=1:

3,反光增强,有动脉脉交叉压迹。

瞬目反射存在

(3)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睑裂对称,无上睑下垂,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无复视及眼球震颤,瞳孔等大,直径,等圆,直接、间接光反应均存在,调节反射好。

(4)三叉神经右面部痛觉消失,触觉减退;左面部痛、触觉存在,颞颊部无肌萎缩,颞肌、咬肌肌力好,张口下颌无偏斜,角膜反射存在,下颌反射正常。

(5)面神经两侧面部对称,无面肌痉挛,露齿时右侧鼻唇沟变浅,鼓颊右侧漏气,额纹两侧对称,双眼闭合好,舌前2/3味觉正常。

(6)听神经双侧Rinne试验均气导>骨导,Weber试验居中,Schwabach试验正常。

(7)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声音无嘶哑,饮水无呛咳,发“阿”音时右侧软腭上提稍弱,悬雍垂略左偏,咽反射迟钝,舌后1/3味觉存在。

(8)副神经转头及耸肩运动力均弱,胸锁乳突肌上部无萎缩。

(9)舌下神经张口时舌在口腔正中,伸舌偏右,舌肌无萎缩及纤颤。

3.运动系统

肌体积:

躯干及四肢肌肉特别发达,犹如运动员。

不自主运动:

无。

肌张力:

右上肢低,右下肢增高,左侧肢体正常。

肌力:

右上肢0级,右下肢Ⅱ~Ⅲ级,左侧肢体V级。

共济运动:

左上肢指鼻试验稳准,左下肢跟膝胫试验不稳,右侧肢体因活动受限而无法完成,臀部躯干联合屈曲征等无法完成。

联带运动:

无法完成。

步态:

无法进行。

其他:

睁闭眼、张闭口及转颈动作,自如。

左手握掌5s后松开,拇指呈对掌状持续8s;反复多次可正常。

叩击大鱼际肌和腓肠肌,均可见强直性肌球,持续10s。

4.感觉系统

浅感觉:

右半身痛觉消失,触觉减退,左半身痛觉、触觉正常,温觉、冷觉未查,详见感觉检查图。

深感觉:

右侧肢体关节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