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师资建立的第一力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30141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队师资建立的第一力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团队师资建立的第一力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团队师资建立的第一力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团队师资建立的第一力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团队师资建立的第一力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团队师资建立的第一力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团队师资建立的第一力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团队师资建立的第一力量.docx

《团队师资建立的第一力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队师资建立的第一力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团队师资建立的第一力量.docx

团队师资建立的第一力量

团队:

师资建设的第一力量

  教学团队,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旨在通过合作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加速专业发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正式群体(刘俊,2011)。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学团队”并不是个新名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把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个最早产生于普通高校的教师组织形式因其灵活高效很快就被高等职业教育借鉴,也得到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关注。

《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苏政办发〔2012〕194号)指出,“到2015年,全省要建成100个左右由骨干教师或行业企业专家领衔的名师(专家)工作室,培育一批优秀教师团队”。

南京市已投入经费1800万在中职校立项建设两批共60个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

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的成功实践,就是这股热潮中的一朵浪花。

  对于职业学校提升办学质量中一直难以破解的教师教学水平问题,南京市浦口中等专业学校采用组建教师教学团队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2年起,借着南京市打造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和学校创建国家级示范中职校的东风,浦口中专全面推开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目前建成8支教学团队,涵括了学校所有专业大类,近一半专业教师就此“抱团”前行。

  1“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胡广华,原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一名青年工程师,2012年到浦口中专当上了电子电工方面的专业教师。

作为具有企业经历的专业人才,学校很是看重,如何锻炼成长?

进教学团队!

虽然电子教学团队按团队带头人吕桃老师的说法,还是个“无专业无任务无经费”(按:

指没有专门的电子专业、没有固定的团队任务、没有运作经费)的“三无产品”,但在团队其他成员的帮助和吕老师的引领下,胡广华迅速成长起来。

“团队老师们经常会就一些上课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她说,“我在教学上有些不明白的地方随便问哪个老师都会很热情耐心地进行解答。

特别是在我准备参加2013年省‘两课’评比的时候,大家都为我提供各种方便。

尤其是吕老师给了我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让我在答辩中遇到专家提问时很有底气。

说课时有一个实物电路板视频的展示,那完全就是吕老师手把手教我做的。

我记得当时是个大冷天,到吕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就看他只穿着一件毛衣在做准备工作,满头大汗,我心里真的很感动,这么个名教师,为我参加说课忙到这个样子。

那个视频我感觉把评委都‘镇’住了。

”结果,胡广华的课获得了当年的省级示范课荣誉。

短短三两年的时间,教学团队让胡老师从一个职业教育的“门外汉”成长为教学骨干。

她不仅充分胜任课堂教学,参与了国示范视频公开课“荧光灯电路安装与常见故障检修”的录制,还与团队成员合作开发“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胡广华非常认真地说,“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有别人的功劳在里面。

  胡广华的结论得到了旅游专业教学团队的管云和数控专业教学团队仲跻春的认同。

仲老师把年轻教师在教学团队的好处一言而概之:

“有人带。

”他说,“各个方面都有提升,上课,写教案,实训,做课件,写论文,等等。

别人都会主动讲可能会有什么什么问题要注意。

”管老师则从一个侧面来说明团队的必要性: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好,但会在困难中摸索很久,而且有时候会丧失信心。

进了团队就不一样了,有人传帮带,有人鼓劲,遇到困难有商有量,还出主意。

”“要想走得更远,必须有团队的支持。

  教学团队对教师的这种专业支持一般形式为定期的集体活动和不定期的专项学术支援。

以德育教学团队为例,该团队实行月例会制,每月的第二周周三下午一节课后进行工作例会。

2014年例会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团队承担的一项子课题“‘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强化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开展研讨,以及团队建设的内容和标准制定。

活动采用“骨干引领推进+全面实践反思+优秀案例交流”的形式。

比如围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例会上分三次布置实践和研讨内容:

一是课堂导入的有效性,二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三是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请团队内校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参加两课比赛的教师分享他们的课例,其他成员进行微格评课等。

不定期的学术支援则根据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比如公开课、比赛、评奖等,团队给予集体或个别的辅导、支持。

年轻教师往往就此获益颇多。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258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126人,如何鼓励、促进、带动这批教师的成长,以及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我们找到了教学团队这个抓手。

”浦口中专分管副校长尤根地介绍。

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学校有三大举措。

一是建立发展路径。

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如《十二五优秀教学团队发展规划》《学校优秀教学团队评选办法》等,定规矩,提要求。

二是提供发展平台。

学校开展各类鼓励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除积极参加省里市里组织的各类大赛外,学校内部还有年度“龙华杯”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成长杯”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希望杯”专业技能选拔赛、“老山夜话”教师德育沙龙等。

这些活动成为各个教学团队的练兵场。

比如计算机应用教学团队专门为参加“龙华杯”确定人选发出通知:

“大赛分初选、初赛和复赛三步。

首先由教师自愿报名,并上交一篇说课稿,我们组织专人评审后评选出总人数的30%参加部门级初赛;初赛采用讲课形式,再经评议筛选出4名左右的教师参加学校复赛。

”因为电子电工专业教师人数较少,没有专设校级比赛,该团队还自行组织进行技能比赛。

三是鼓励多元发展。

学校专业有大小,实力有强弱,团队人数有多少,能力有高下,因而各教学团队的长项和发展目标也是多元化的。

比如综合高中教学团队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见长,数控教学团队以钻研技能、备战大赛为目标,计算机应用教学团队则以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强化学生就业能力著称,等等。

各有专长,各有目标,各有发展。

通过三大举措,教学团队成为浦口中专师资队伍建设的品牌和亮点。

  2好团队是怎么“炼”成的

  2014年6月10日,南京市职业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浦口中专召开。

学校提供了4个教学团队活动的现场展示,其中综合高中、数控、计算机应用教学团队此前已被评为市优秀教学团队。

  如何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效益?

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有战斗力的教学团队?

这恐怕是横亘在制度设计者和团队参与者心头的一个重要课题。

好团队是怎么“炼”成的?

  浦口中专的综合高中连续多年获得南京市对口单招本科率第一名,这个耀眼成绩的背后,是综合高中教学团队的“特别能吃苦”和“特别能奉献”。

团队带头人狄昌进认为,一个好团队的诞生离不开两个必要条件:

一、带头人做好垂范。

二、凝聚人心。

作为校综合高中的负责人,他完全有理由不带课或只带些选修课,但他多年来坚持带至少一个班的主课――数学,并且使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始终保持年级前列,为的就是在团队内说话有分量、做事树榜样。

“凝聚人心”就是要把人团起来。

“一个人能,只是能一个学科;我们取得成绩,人人都要用劲,一起努力才行。

”狄昌进说。

怎么团?

比如表扬的话会上说、台上说、大说特说,批评的话就要想点子说。

“用适当的措辞,发个短信飘过去。

老师会感觉自己很受尊重。

”或者营造一些亲密的氛围,“大家抬石头吃饭啊什么的,酒杯一端,肩膀一拍,什么话都能说,老师还特别能听得进去”。

比如要尽量理解老师的情绪,帮助他解决困难。

老师家里不和,一定要给他/她疏导情绪,不能把气带进课堂;家中老人或小孩有事,自己身体不适等情况,老师请假一定照顾,还帮助安排调课,等等。

久而久之,人情产生感情,老师们就对这个带头人、对这个集体、对这个团队有了向心力,有了动力和积极性。

  德育教学团队的夏周老师把一个好团队比成《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一是氛围好,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西天取经走到一起来的;二是有好领队,唐僧立身正,信念强,所以徒弟们都服他;三是各得其位,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位置,都有表现机会”。

他的话有趣地揭示了检验一个好团队的三个指标:

一、有一个团队成员都认同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奋斗目标;二、成员在团队中的作用不同,但都能获得效能感;三、有一个会合理设置与安排的、有领导力的带头人。

尤其是第三点,是指标中的指标。

向心力强的、建设成效明显的教学团队,在总结经验时都提到了这一因素。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这一点,从旅游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郑南山与电子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吕桃的言行中可略见一斑。

旅游团队曾有一位老师参加中餐摆台比赛,需要一块石头做布景,可找来找去找不到合适的。

郑南山知道后,也没说什么,过了两天,他背了一块石头过来,大小正合用。

参赛老师非常感动,后来才知道,郑老师不声不响地早把这事放在心里,到处留意。

为了挖这块石头,还把手都弄破了。

后来这位老师凭着这组餐台造型拿了省里二等奖。

郑南山说:

“在团队里,要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点;要尊重和理解,尤其尊重和理解年轻人的想法,因为他们身上会有不一样的东西;做到这一点,其实就是8个字:

由己及人,设身处地。

”吕桃老师以不遗余力提携后学著称,问及想法,他说:

“年轻老师求上进,这是好事,只要需要,我都可以配合,他们的发展也是我的发展。

在团队里,我和这些小年轻都是平等的,所以我有什么事情就请他们协助,调动老师们自我发展的愿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

  3教学团队的“昨天”和“明天”

  作为一种教师组织的形式,教学团队其实早已有“同类”,比如前有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后有名师工作室等等。

教学团队的出现,究竟有何独到的意义呢?

  教育质量其实质是教师质量,这是业内共识,有效提升教师质量,也是教育管理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学团队的主旨是推动教师实践性知识(程凤农、唐汉卫,2014)的有效传递和流动、促进教师的教学合作和沟通。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自身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得来的、个体所真正信奉的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能够反映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一类个人知识。

它区别于教师通过正规教育等途径获得的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等理论性知识,更加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情境性等特征,故被称为实践性知识。

这种实践性知识,往往与教师的情境适应能力、教学机智、课堂把控经验有关,除了可以个体积累外,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是重要的形成方式。

教育教学活动的情境性非常强,其成效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掌握关系紧密,因而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之间的传递和共享,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教学绩效和竞争力。

比如综合高中教学团队就经常开展听课、评课、外出学习活动,要求同学科的成员相互观摩研讨,体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方法、教材、流程、练习、课堂管理、学生思想工作等处理的不同,借鉴学习别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什么时候可以共享?

以什么样的形式共享?

”学校里严格的科层管理、专业分工和等级划分,使得种种分享的努力形式单一、时空受限。

而教学团队这种相对宽松的新组合形式,则客观上突破了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的专业局限、学科局限、目标局限,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显性化和共享化更为舒展、自由、便利、高效。

  同时,长久以来教师的心智模式是比较孤立封闭的,习惯于“单打独斗”;一旦碰到困难,又害怕失败,害怕暴露弱点。

浦口中专数控专业教学团队特地在其《团队建设方案》中提出,成员必须有“三心”:

童心、责任心、感恩的心。

童心指放下成人的思想束缚,以儿童的天真、活泼和思维与身边的人和睦相处,提高凝聚力。

责任心指摆正位置、起到主人翁作用。

感恩的心指拥有宽厚的胸怀,善于与身边的同事和学生进行沟通交际,不自闭自封,一个团队就有生机活力。

从实践性知识的积累渠道来看,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如果主观上不能从“与自身对话,提高个体反思能力”的路径依赖转向“与他者对话,提高与同事合作能力”的人际路向,其效益是非常有限的。

而教学团队优胜于名师工作室的一点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工作室”的威权感,使得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呈现多维、多向的特点,即使是名师,身处团队之中也比肩担工作室之责更加灵活和放松。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浦口中专的教学团队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

当然,新生事物还并不完美:

比如有些教学团队存在拼凑和标签化的现象,一些成员觉得自己是“被团队”了;有些教学团队存在运行机制障碍,一些好的想法、活动不能有效实施;评价体系方面有待健全,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重领导轻成员……教学团队的明天,将走在继续发展完善的道路上。

  点评

  “十二五”期间,南京市重点建设40个“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20个文化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

通过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加大对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文化基础课程的统筹规划和调整力度;每校重点打造1~2个文化基础课程和1~3个“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以此为抓手做强、做优骨干专业;通过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内涵,总体提升全市职业教育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是南京在中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首创实践。

我们在教师个体方面强调“双师素质”,即教师的知识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知识和职业教育知识)、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教学能力素质特别是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素质);在教师团队方面强调“双师结构”,即某一专业教师团队中教师本身条件要素(数量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专兼结构)的组合匹配关系能够符合职业教育对“双师素质”的要求。

“双师结构”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专业课程及教学设计以专任教师为主、实践技能课程适当引入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进行教学指导的机制。

  2015年是优秀教学团队立项建设评估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南京职业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浦口中专是其中的代表。

近年来,该校以3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校专业发展,全面打造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效显著,培养了一批教学名师。

更为主要的是,依托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强力推进国示范建设,“3+3”“3+4”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得以构建,对口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4.1%,成绩显著,技能大赛成绩始终保持南京市前列,“一校百企联盟”不断壮大。

  人力资本理论把人看作资源,而且是最有创造力、最有价值、可以带来丰厚回报的特殊资源;同理,教师毫无疑问是职业学校最主要、最有创造力、最有价值的资源。

南京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历经三年,推动了教师的群体成长,新一轮的建设之路开始启程,提高团队教师师德水平、专业技能水平、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创新之举需要探索。

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和希望。

  (南京市教育局潘东标)

  在教学团队建设中不妨借鉴其他成功经验,华坚在《以专业教学团队推进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一文中提出了创新教学团队制度和文化建设的几个建议:

一、营造有利于专业教学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制度环境。

专业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团队建设要制订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建设步骤,进行定期考核。

二、建设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文化氛围。

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是高水平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进行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团队带头人与团队成员一起拟定团队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将子目标及具体措施落实到每一个人。

共同的目标为专业教学团队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对团队成员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三、改革考核评价机制,构建有利于团队合作的评价平台。

考核评价机制是团队建设的指挥棒。

团队建设工作应采用目标导向与过程导向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根据团队建设规划,按学期评价团队建设目标的完成情况。

根据目标完成情况,确定年度团队建设经费和奖励额度。

对各项子目标的实施过程,以“简”和“要”为原则,进行适当监控。

“简”的原则即可用备忘录形式形成相关实施过程的记录,要有实现目标的重要过程记录。

“要”就是重要的节点必须有相应的反映过程的资料,实现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