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194353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docx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8解析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冲刺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当(  )时,a的倒数大于a.

A.a>1B.a=1C.0<a<1

2.与51×300的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

A.510×30B.51×30C.510×300D.50×300

3.信封里装着一个图形,不可能是(  )

A.正方形B.三角形C.长方形

4.如果被减数增加1.5,减数也增加1.5,那么差(  )

A.增加1.5B.增加3C.不变

5.两个整数相乘(0除外),如果一个因数的末尾有0,那么积的末尾(  )

A.可能有0B.一定有0C.没有0

6.一块巧克力,哥哥吃了,弟弟吃了,(  )这块巧克力.

A.没有吃完B.刚好吃完

C.无法确定吃没吃完

7.甲数与乙数的和比甲数多4.3,比乙数多1.07,则甲数比乙数少(  )

A.3.23B.5.37C.2.23

8.如图图中乐乐看到的是(  )

A.

B.

C.

9.下列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B.C.D.

10.如图中,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

A.B.C.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甲和乙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如图列出了100克甲食品和100克乙食品中所含的几种主要成分.

(1)两种食品相比,  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高.

(2)乙食品中的  含量最高.

12.比7.65多  的数是9.54;比  少3.4的数是8.6.

13.一个小数的百位和百分位上的数是5,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小数是  .

14.里面有  个;6个是  .

15.两个因数的积是85,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乘5,积是  .

16.丁丁今年12岁,妈妈今年36岁,妈妈比丁丁大  岁.如果用A表示丁丁的年龄,用  表示妈妈的年龄比较合适.

17.

从左图中,

看到的是,

看到的是

看到的是

看到的是

.那么,

是从  面看的,

是从  面看的,

是从  面看的,

是从  面看的.

18.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是32厘米,它的邻边比它少7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  厘米.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9.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  .(判断对错)

20.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2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乘20.  (判断对错)

21.这样的四根小棒可以围成许多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判断对错)

22.把1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张纸的.  (判断对错)

23.利民批发市场运来m车蔬菜,每车装3吨,供应给菜场35吨.3m﹣35表示一共运来蔬菜的吨数.  (判断对错)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4.用竖式计算

9.9+3.8=

10﹣2.7=

2.5﹣1.8=

25.计算下面各题.

42×245=

385×36=

428×72=

680×18=

738×24=

430×80=

五.应用题(共6小题)

26.读唐代古诗.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若唐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a米,诗中的三千尺相当于现在的  米.

(2)如果唐代的千尺约为现在的307米,那么a约代表多少?

27.在如图的方格纸上画两个梯形(其中一个是等腰梯形),并标出它们的上底、下底和腰.

28.小刚用竖式计算6.3加两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56.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29.一个分数化成小数后是0.4,现将这个分数的分子缩小到原来的,分母扩大到原来的2倍,变化后的分数化成小数是多少?

30.希望小学四年级开办“读书节”,各班向学校图书室借书,其中四年级1至6班每班借50本,7至10班每班借55本.图书室一共借出了多少本书?

31.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27,分子减去5后,得到的新的分数可以化成1,求原来的分数.

六.解答题(共1小题)

32.五、六年级要举行一次技能比赛,比赛的内容要依据学生的兴趣决定.请你看图回答问题.

(1)六年级参加  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少.

(2)六年级参加舞蹈小组的人数占五、六年级4个小组总人数的  ,五年级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比六年级多  %.

(3)你认为本次技能比赛确定哪两个项目比较合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当一个数大于0且小于1时,它的倒数大于这个数;当一个数大于1时,这个数的倒数一定小于这个数;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

由分析得出:

当0<a<1时,a的倒数大于a.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各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解答.

【解答】解:

51×300=15300

A、510×30=15300

B、51×30=1530

C、510×300=153000

D、50×300=15000

所以,51×300=510×30.

故选:

A.

【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乘法的计算方法,求出各自的乘积,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3.【分析】根据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含义:

由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由4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由此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

因为给出的三条边,至少有一组平行,所以这个图形一定不是三角形,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正方形;

故选:

B.

【点评】明确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分析】根据差的变化规律可知:

被减数和减法同时增加(减少)几,差不变,所以,被减数增加1.5,减数也增加1.5,

那么差不变,据此解答.

【解答】解:

根据差的变化规律可知:

被减数增加1.5,减数也增加1.5,那么差不变.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差随被减数和减数的变化规律解答问题的能力.

5.【分析】根据题意,假设这两个数分别是10与5,或20与5;分别求出它们的乘积,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解答】解:

假设这两个数分别是10与5,或20与5;

10×5=50;

20×5=100;

所以,两个整数相乘(都不为0),其中一个乘数末尾有0,积的末尾至少有1个0,即一定有0.

故选:

B.

【点评】根据题意,用赋值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6.【分析】根据分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人吃的巧克力占的分率相加,就是两人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解答】解:

+=1.

答:

两人刚好吃完这块巧克力.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数加法的意义以及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注意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7.【分析】由“甲数与乙数的和比甲数多4.3”可知:

乙数为4.3;再由“甲数与乙数的和比乙数多1.07”可知:

甲数为1.07,依据减法的意义,即可求出甲数比乙数少多少.

【解答】解:

4.3﹣1.07=3.23

答:

甲数比乙数少3.23.

故选:

A.

【点评】由题意得出甲数和乙数的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分析】对于一般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有特殊情况,如果这个物体是圆柱体,那么从正面、侧面看到的都是一个长方形,从上面看到的是一个圆形,球体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形状都是圆形,据此可解.

【解答】解:

观察物体从如图看到,也就是从正面看到的,是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9.【分析】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再把分子分解质因数,如果只有因数2、5,这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除2、5外还有其它因数,这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解答】解:

=,分母中有质因数7,此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分母中只有质因数2,此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20=2×2×5,分母中只有质因数2、5,此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50=2×5×5,分母中只有质因数2、5,此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故选:

A.

【点评】注意:

一定要把分数化简最简分数,再把分母分解质因数,再作判断.

10.【分析】把图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把下边的涂色部分向上平移2个单位和3个单位,两个涂色部分就是占正好占其中的1份,表示.

【解答】解:

如图把1移到2,把3移到4,即可得到答案C.

故选:

C.

【点评】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分析】

(1)深色表示甲食品,浅色表示乙食品,甲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是25克,乙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是30克,所以两种食品相比,乙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高;

(2)在乙食品中,含量最高的是蛋白质,100克中含量是40克.

【解答】解:

(1)两种食品相比,乙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高.

(2)乙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故答案为:

乙食品、蛋白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2.【分析】

(1)要求比7.65多几的数是9.54,用9.54﹣7.65;

(2)要求比几少3.4的数是8.6,用8.6+3.4.

【解答】解:

(1)9.54﹣7.65=1.89

答:

比7.65多1.89的数是9.54.

(2)8.6+3.4=12

答:

比12少3.4的数是8.6.

故答案为:

1.89,12.

【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谁多谁少,然后再列式解答.

13.【分析】小数的写法:

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据此写出.

【解答】解:

一个小数的百位和百分位上的数是5,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小数是500.05.

故答案为:

500.0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写法,注意小数部分的写法.

14.【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要表示的是其中5份,即5个;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个表示其中的6份,是.

【解答】解:

里面有5个;6个是.

故答案为:

5,.

【点评】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15.【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两个因数均扩大(0除外),积扩大的倍数就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由此解答.

【解答】解:

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

两个因数的积是85,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乘5,积扩大10倍,是850.

故答案为:

85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积的变化规律的灵活应用.

16.【分析】先用妈妈的年龄减去丁丁的年龄等于妈妈比丁丁大的岁数;然后用丁丁的年龄加上妈妈比丁丁大的岁数即可求出妈妈的年龄.

【解答】解:

6﹣12=24(岁),妈妈比丁丁大24岁;

如果用A表示丁丁的年龄,用(A+24)表示妈妈的年龄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

24,(A+24).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把未知的数用字母正确的表示出来,再结合所求的问题,即可得出答案.

17.【分析】这个立体图形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从前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列,左列3个,右列1个,下齐(没有小动物看到);从左面或右面看到的都是一列3个正方形(鸡、大象看到的图形);从上面能看到一行2个正方形(小猴看到的形状);从后面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列,左列1个,右列3个(老虎看到的形状).

【解答】解:

左图中,

看到的是,

看到的是

看到的是

看到的是

.那么,

是从上面看的,

是从左(或右)面看的,

是从右(或左)面看的,

是从后面看的.

故答案为:

上,左(或右),右(或左),后.

【点评】上缇主要是考查能正确辨认从一个由若干个相同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左面、右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18.【分析】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周长=邻边之和×2,先用减法求出已知的一条边的邻边的长度,再代数计算即可.

【解答】解:

(32+32﹣7)×2

=57×2

=114(厘米)

答: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114厘米.

故答案为:

11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平行四边形周长=邻边之和×2.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9.【分析】对与一般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有特殊情况,如果这个物体是球体,那么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形状一样;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

由分析知;当这个物体是一个球体,那么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都一样;所以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

故答案为:

√.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

根据题意,进行举例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20.【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会随之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据此解答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

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2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乘20.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积的变化规律的灵活应用.

21.【分析】依据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即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或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据此可知:

只要是两组对边相等,就能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

如图的四根小棒,因为两组分别相等,所以可以围成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的性质,所以能围成许多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

【点评】此题关键是根据四边形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22.【分析】把这张纸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由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

把1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张纸的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

【点评】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23.【分析】用每车的质量乘辆数求出求出总吨数,再减去35吨就是剩下的吨数.

【解答】解:

3m﹣35表示剩下蔬菜的吨数.

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点评】在数学中,我们常常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然后通过四则运算求解出那个字母所表示的数.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4.【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的竖式的计算方法解答即可.

【解答】解:

(1)9.9+3.8=13.7

(2)10﹣2.7=7.3

(3)2.5﹣1.8=0.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根据各自的计算方法解答即可.

25.【分析】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求解即可.

【解答】解:

42×245=10290

385×36=13860

428×72=30816

680×18=12240

738×24=17712

430×80=34400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及计算能力.

五.应用题(共6小题)

26.【分析】

(1)若唐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a米,诗中的三千尺相当于现在的3000×a=3000a米;

(2)唐代的千尺约为现在的307米,则一尺相当于307÷1000=0.307米,即a约代表0.307米.

【解答】解:

(1)3000×a=3000a(米)

答:

诗中的三千尺相当于现在的3000a米.

(2)307÷1000=0.307(米)

答:

a约代表0.307米.

故答案为:

3000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数据的关系,再灵活选用乘法或除法解答.

27.【分析】根据梯形的意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平行的两边叫梯形的底,习惯上把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一组不平行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解:

【点评】本题是考查梯形的特征,明确梯形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8.【分析】根据小刚的错误算法,6.3是被减数,这个两位数是减数,2.56是差,根据“减数=被减数﹣差”,即可求出减数,也就是正确算式的第二个加数,然后再用6.3加这个两位数就是正确的计算.

【解答】解:

6.3+(6.3﹣2.56)

=6.3+3.74

=10.04

答:

正确的结果是10.04.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小刚的错误算法求出第二个加数,然后再按正确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29.【分析】一个分数化成小数后是0.4,可以看成分子除以分母的商是0.4;

分子缩小到原来的,分母扩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被除数缩小2倍,除数扩大2倍,根据商的变化规律,商应缩小2×2=4倍;由此求解.

【解答】解:

2×2=4

0.4÷4=0.1

答:

变化后的分数化成小数是0.1.

【点评】解决本题根据分数与除法、小数的关系,以及商的变化规律进行求解.

30.【分析】四年级1至6班每班借50本,共借了6个50本,用乘法求出四年级借的本数;同理求出五年级借的本数;然后把两个年级借的本数相加即可.

【解答】解:

50×6+55×4

=300+220

=520(本)

答:

图书室一共借出了520本书.

【点评】本题解答依据是: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31.【分析】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和是27,分子减去5后,分子与分母之和是27﹣5=22,又因为得到的新分数可以化成1,所以22相当于新分数分子的1+1=2倍,然后根据“和÷(倍数+1)=一倍数”用除法即可求出现在的分子、分母,然后进一步解答即可.

【解答】解:

(27﹣5)÷(1+1)

=22÷2

=11

11+5=16

16÷11=

答:

原来的分数是.

【点评】此题属于和倍问题,运用关系式:

和÷(倍数+1)=一倍数(较小数),一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关键是找到数量和与它对应的倍数和.

六.解答题(共1小题)

32.【分析】

(1)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再进行比较,即可解决问题;

(2)用六年级参加舞蹈小组的人数除以五、六年级4个小组的总人数;用五年级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减去六年级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求出差是多少,再除以六年级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计算解答即可;

(3)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参加舞蹈小组和风琴小组的人数比较多,所以这两个项目参加比赛比较合理.

【解答】解:

(1)六年级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少;

(2)25÷(18+25+10+12+12+8+15+20)

=25÷120

=;

(12﹣8)÷8

=4÷8

=50%;

答:

六年级参加舞蹈小组的人数占五、六年级4个小组总人数的,五年级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比六年级多50%.

(3)参加舞蹈小组和风琴小组的人数比较多,所以这两个项目参加比赛比较合理.

故答案为:

舞蹈,美术;,50.

【点评】此题是考查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