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5589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1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docx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导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作者:

————————————————————————————————日期: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主备人:

刘鸿智

教材内容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一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求解其中未知数为背景,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2.根据化归思想,抓住“降次”这一基本策略,熟练掌握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分解因式法等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

3.经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模型作用,进一步提高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方程这种重要数学工具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

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

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约需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供参考)

22.1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2.2降次7课时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课时

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

22.1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整式方程的定义.

  2.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以及各种特殊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

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学过的方程?

分别叫做什么方程?

  (l)3x+4=l;      

(2)6x-5y=7;

  

 

  

  

 

  3.结合上述有关方程讲解什么叫做“元”,什么叫做“次”.

引入新课

  1.方程的分类:

(通过上面的复习,引导学生答出)

  学过的几类方程是

  

 

  

 

  没学过的方程有x2-70x+825=0,x(x+5)=150.

  这类“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像这样,我们把“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据此得出复习中学生未学过的方程是

  (4)一元二次方程:

x2-70x+825=0,x(x+5)=150.

  同时指导学生把学过的方程分为两大类: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方程x2-70x+825=0和方程x(x+5)=150,即x2+5x=150,

  可化为:

x2+5x-150=0.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

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为

ax2+bx+c=0(a≠0)的形式.并称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ax2,bx,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注意】二次项系数a是不等于0的实数(a=0时,方程化为bx+c=0,不再是二次方程了);b,c可为任意实数.

  例把方程5x(x+3)=3(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课堂练习P271、2题

归纳总结

  1.方程分为两大类:

 

  判别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关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判别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看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还是二次.

  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一个整式方程,经化简形成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则这样的整式方程称一元二次方程.

其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b,c均可为任意实数,而a不能等于零.

布置作业:

习题22.11、2题.

达标测试

1.在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①3x2+7=0,②ax2+bx+c=0,③(x+2)(x-3)=x2-1,④x2-

+4=0,

⑤x2-(

+1)x+

=0,⑥3x2-

+6=0

A.1个B.2个C.3个D.4个

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x2=5x-2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和常数项,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3,-5,-2B.3,-5x,2

C.3,5x,-2D.3,-5,2

3.方程(m+2)

+3m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A.m=±2B.m=2C.m=-2D.m≠±2

4.若方程kx2+x=3x2+1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取值范围是

5.方程4x2=3x-

+1的二次项是,一次项是,常数项是

课后反思:

 

22.2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课时

直接开平方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引导学生通过特殊情况下的解方程,小结、归纳出解一元二次方程ax2+c=0(a>0,c<0)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准确地求出方程的根.

  难点:

正确地表示方程的两个根.

教学过程

  复习过程

  回忆数的开方一章中的知识,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解决问题的依据.

  求下列各式中的x:

  1.x2=225;2.x2-169=0;3.36x2=49;4.4x2-25=0.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解题的依据是: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即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a≥0),那么这样的数有两个,它们是互为相反数.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方程知识,那么上述方程属于什么方程呢?

  新课

  例1解方程x2-4=0.

  解:

先移项,得x2=4.

  

  即x1=2,x2=-2.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例2解方程(x+3)2=2.

练习:

P281、2

归纳总结

  1.本节主要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

  2.直接法适用于ax2+c=0(a>0,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布置作业:

习题22.14、6题

达标测试

1.方程x2-0.36=0的解是

A.0.6B.-0.6C.±6D.±0.6

2.解方程:

4x2+8=0的解为

A.x1=2x2=-2B.

C.x1=4x2=-4D.此方程无实根

3.方程(x+1)2-2=0的根是

A.

B.

C.

D.

4.对于方程(ax+b)2=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论c为何值,方程均有实数根B.方程的根是

C.当c≥0时,方程可化为:

D.当c=0时,

5.解下列方程:

①.5x2-40=0②.(x+1)2-9=0

③.(2x+4)2-16=0④.9(x-3)2-49=0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配方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运用适当变形的方法,转化方程为易于用配方法求解的形式,来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并由此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配方的法则.

  难点:

凑配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复习过程

  用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441;

(2)196x2-49=0;

  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形如x2-A=0的方程,可变形为x2=A(A≥0),再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那么,我们能否将形如ax2+bx+c=0(a>0)的一类方程,化为上述形式求解呢?

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

  我们研究方程x2+6x+7=0的解法:

  将方程视为:

x2+2·x·3=-7, 即x2+2·x·3+32=32-7,∴(x+3)2=2,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先把方程的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进一步通过直接开平方法来求出它的解.

  例1解方程x2-4x-3=0.

  配方法解之.在解的过程中,注意介绍配方的法则.

  例2解方程2x2+3=7x.

练习:

P341、2题

归纳总结

应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要点是:

  

(1)化二次项系数为1;

  

(2)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

  (3)方程两边各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布置作业:

习题22.21、3题

达标测试

1.方程x2-a2=(x-a)2(a≠0)的根是

A.aB.0C.1或aD.0或a

2.已知关于x的方程(m+3)x2+x+m2+2m-3=0一根为0,另一根不为0,则m的值

A.1B.-3C.1或-3D.以上均不对

3.若x2-m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A.1B.-1C.±1D.以上均不对

4.方程x2=5的解是,方程(x-1)2=5的解是,方程(3x-1)2=5的解是

5.①

=(x-)2②

=(x+)2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求根公式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一般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计算能力.

  2.使学生掌握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要求学生正确运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

1.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2.含有字母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解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提问:

当x2=c时,c≥0时方程才有解,为什么?

  练习:

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8x=20;

(2)2x2-6x-1=0.

  引入新课

  我们思考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应如何配方来进行求解?

  新课

  (引导学生讨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步骤.

  解:

∵a≠0,两边同除以a,得

  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并两边各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得

  

  

 

  

 

 

  

 (a≠0)的求根公式.用此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应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在于:

(1)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a≠0);

(2)将各项的系数a,b,c代入求根公式.

  例1解方程x2-3x+2=0.

  例2解方程2x2+7x=4.

例5解关于x的方程x2-m(3x-2m+n)-n2=0.

练习P371题

归纳总结

  1.本节课我们推导出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即

要重点让学生注意到应用公式的大前提,即b2-4ac≥0.

  2.应注意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再用公式法求解.

布置作业:

习题22.25、8、10题

达标测试

1.若代数式4x2-2x-5与2x2+1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的值为

A.1或

B.1或

C.-1或

D.1或

2.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B.只有当b2-4ac≥0时,才有两实根

C.当b2-4ac<0时,方程只有一个实根

D.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根

3.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1和2,第三边的长为2x2-5x+3=0的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4B.

C.4或

D.不存在

4.如果分式

的值为0,则x值为

A.3或-1B.3C.-1D.1或-3

5.把

化成ax2+bx+c=0(a≠0)的形式后,则a=,b=,c=

6.若分式

的值为0,则x=

7.已知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则

=__________.

8.若a2+b2+2a-4b+5=0,则关于x的方程ax2-bx+5=0的根是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因式分解法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应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系数较为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

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对左侧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在初一时,我们学过将多项式分解因式的哪些方法?

  2.方程x2=4的解是多少?

  引入新课

  方程x2=4还有其他解法吗?

  新课

  众所周知,方程x2=4还可用公式法解.

  此法要比开平方法繁冗.本课,我们将介绍一种较为简捷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因式分解法.

  我们仍以方程x2=4为例.

  移项,得x2-4=0,

  对x2-4分解因式,得(x+2)(x-2)=0.

  我们知道:

  ∴x+2=0,x-2=0.

  即x1=-2,x2=2.

  由上述过程我们知道:

当方程的一边能够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而另一边等于0时,即可解之.这种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例1解下列方程:

(1)x2-3x-10=0;

(2)(x+3)(x-1)=5.

  在讲例1

(1)时,要注意讲应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讲例1

(2)时,应突出讲将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然后再分解因式解之.

  例2解下列方程:

  

(1)3x(x+2)=5(x+2);

(2)(3x+1)2-5=0.

  在讲本例

(1)时,要突出讲移项后提取公因式,形成(x+2)(3x-5)=0后求解;

  

  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后求解.

  注意:

在讲完例1、例2后,可通过比较来讲述因式分解的方法应“因题而宜”.

  例3解下列方程:

  

(1)3x2-16x+5=0;

(2)3(2x2-1)=7x.

 练习:

P401、2题

归纳总结

  对上述三例的解法可做如下总结: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

  1.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把方程左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成两个一次式的积;(用初一学过的分解方法)

  3.使每个一次因式等于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解所得的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原方程的两个根.

布置作业:

习题22.26、10题

达标测试

1.对方程

(1)(2x-1)2=5,

(2)x2-x-1=0,(3)

选择合适的解法是

A.分解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

B.直接开平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

C.公式法、配方法、公式法

D.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

2.方程2x(x-3)=5(x-3)的根为

A.

B.x=3C.

D.

3.若x2-5∣x∣+4=0,则所有x值的和是

A.1B.4C.0D.1或4

5.若方程x2+ax-2a=0的一根为1,则a的取值和方程的另一根分别是

A.1,-2B.-1,2C.1,2D.-1,-2

5.已知3x2y2-xy-2=0,则x与y之积等于

6.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x-m2-5m-6=0有一根为0,则m=。

7.方程(x-1)(x-2)=0的两根为x1,x2,且x1>x2,则x1-2x2的值是。

8.方程x2=∣x∣的解是

9.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2x-1)2+3(1-2x)=0

(2).(1-3x)2=16(2x+3)2(3).x2+6x-7=0

10.选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3-x)2+x2=9

(2).(2x-1)2+(1-2x)-6=0

(3).(3x-1)2=4(1-x)2(4).

(x-1)2=(1-x)

根据以上各方程的特点,选择解法的思路是:

先特殊后一般.选择解法的顺序是:

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或配方法.

配方法是普遍适用的方法,但不够简便,一般不常用.不过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可能比用公式法要简单些.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2.使学生掌握不解方程,运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3.通过对含有字母系数方程的根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和严密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内容及应用.

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推导.

2.利用根的判别式进行有关证明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根的判别式是什么?

  2.用公式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

  

(1)3x2+x-10=0;

(2)x2-8x+16=0;(3)2x2-6x+5=0.

  引入新课

  通过上述一组题,让学生回答出: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有三种,即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

  接下来向学生提出问题:

是什么条件决定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这条件与方程的根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能否不解方程就可以明确方程的根的情况?

这正是我们本课要探讨的课题.(板书本课标题)

  新课

  先讨论上述三个小题中b2-4ac的情况与其根的联系.再做如下推导:

  对任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可将其变形为

  ∵a≠0,∴4a2>0.

  由此可知b2-4ac的值的“三岐性”,即正、零、负直接影响着方程的根的情况.

  

(1)当b2-4ac>0时,方程右边是一个正数.

  

(2)当b2-4ac=0时,方程右边是0.

  

  通过以上讨论,总结出: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情况可由b2-4ac来判定.故称b2-4ac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

  综上所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当△>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没有实数根.

反过来也成立.

  例1.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2x2+3x-4=0; 

(2)16y2+9=24y; (3)5(x2+1)-7x=0.

分析:

要想确定上述方程的根的情况,只需算出“△”,确定它的符号情况即可.

例2.当k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方程2x2-(4k+1)x+2k2-1=0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相等实数根;(3)方程没有实数根.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k2+1)x2-2kx+(k2+4)=0没有实数根.

归纳总结

  应用判别式解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先把已知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应用判别式创造条件.

  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逆命题也是成立的.

布置作业:

习题22.24题

达标测试

1.证明关于x的方程(x-1)(x-2)=m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已知a,b,c是△ABC的三边的长,求证方程a2x2-(a2+b2-c2)x+b2=0没有实数根.

3.若m≠n,求证关于x的方程2x2+2(m+n)x+m2+n2=0无实数根.

4.已知,关于x的方程(a-2)x2-2(a-1)x+(a+1)=0,当a为何非负整数时;

①.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方程没有实数根.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并学会其运用.

  2.培养学生分析、观察以及利用求根公式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韦达定理的推导和灵活运用.

2.已知方程求关于根的代数式的值

  难点:

用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表示含有两根的各种代数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求根公式应如何表述?

  2.上述方程两根之和等于什么?

两根之积呢?

  新课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

 

  

  由此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又称“韦达定理”)

  如果ax2+bx+c=0(a≠0)的两个根是x1,x2,那么

  我们再来看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得出:

  如果方程x2+px+q=0的两根是x1,x2,那么x1+x2=-p,x1x2=q.

  由x1+x2=-p,x1x2=q可知p=-(x1+x2),q=x1·x2,

  ∴方程x2+px+q=0,

  即x2-(x1+x2)x+x1·x2=0.

这就是说,以两个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2-(x1+x2)x+x1·x2=0.

例1.已知方程5x2+kx-6=0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根及k的值.

例2.下列各方程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各是什么?

  

(1)x2-3x-18=0;

(2)x2+5x+4=5;

  (3)3x2+7x+2=0;(4)2x2+3x=0.

练习P42

归纳总结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定理,应在应用过程中熟记定理.

2.要掌握定理的两个应用:

⑴.不解方程直接求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

⑵.已知方程一根求另一根及系数中字母的值.

布置作业:

习题22.27题

达标测试

1.方程2x2+7x+k=0的两根中有一个根为0,k为何值?

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一元二次方程2x2+3x-1=0两根的

(1)平方和;

(2)倒数和.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公式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二次三项式的意义及解方程和因式分解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用求根法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用求根法分解二次三项式.

难点:

1.方程的同解变形与多项式的恒等变形的区别.

2.二元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解方程:

1.x2-x-6=0;2.3x2-11x+10=0;3.4x2+8x-1=0.

  引入新课

  在解上述方程时,第1,2题均可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迅速求解.而第3题则只有采用其他方法.此题给我们启示,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项式,有时是无法做到的.是否存在新的方法能分解二次三项式呢?

第3个方程的求解给我们以启发.

  新课

  二次三项式ax2+bx+c(a≠0),我们已经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一些简单形式.下面我们介绍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将之分解的方法.

  易知,解一元二次方程2x2-6x+4=0时,可将左边分解因式,即2(x-1)(x-2)=0,

  求得其两根x1=1,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