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96398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新突破信息给予题专题精

信息给予题专题

专题视角透析

信息给予题又称为新情境题,其形式是根据题中所给的新信息、新知识,使考生经过短时间的临场阅读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其思维活动中要较多地运用到比较思维、整体思维、归纳演绎思维、迁移思维、辨证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有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某一问题。

  信息给予题的特点:

(1)题干所给信息往往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新知识或是新情境。

(2)题中信息具有启发性,可以加以充分利用。

(3)解答问题时,要运用从新信息中抽象出来的新知识和新规律并将之及已有知识相联系。

  信息给予题的基本形式:

题干(叙述部分)+若干简短问题

  题干是向学生提供解题信息,它可以是对某一实验、生活现象或工业过程的描述,也可以是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化学反应)或一系列物质间相互关系的描述。

因此,它的作用是说明已知的条件、提供基础知识或为解决问题铺设台阶。

  问题部分往往是围绕题干给出的信息主题展开的,一种是借助你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情境问题,或借助你已具有的能力去获得新的知识并解答相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常以连环式、渐进式、并行式或综合式的结构关系形成系列,构成对主题的比较完整的研究。

问题部分的形式较多的是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得出某一化学反应新规律、得出已知物质的未知性质或未知物质的相关性质等新知识、或进行一些及情境相关的计算等,也有一些题目出现了及评价或设计相联系的新题型。

 解答信息给予题的一般过程:

 1、阅读理解要求认真审题,尽可能多的获取相关的有用信息。

 2、分析所给信息,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3、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及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类比推理,将分析所得的信息概括出新知识或新方法。

我们可以用图1形象的表示出解答信息给予题的解题模式:

 

精题分类解读

例1(2008大庆)“探月工程目的之一是获取核聚变燃料——氦-3。

氦-3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1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

下列表示氦-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及微粒结构示意图涵义知识。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氦—3原子核内右2个质子,其核外一定有2个电子,故知B正确。

答案:

B

说明:

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题的背景是新的,但考查的内容通过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知识链接起来,落脚点是已有知识,比如本题氦-3同学们是陌生的,但通过题中信息获知其质子数为2,也就获知了其核外电子数是2,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也就有了。

变式题1:

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

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例2(2008大庆)月岩中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钛元素化合价为()

A.+1B.+2C.+3D.+4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化学式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在FeTi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

设Ti的化合价为X,则有,(+3)+X+(—2)×3=0解得X=+3。

说明:

本题通过提供新信息月岩中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3,考查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这一考点,可见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题目新颖,但考查知识是基本知识,因此中考复习要重视基本知识的复习。

变式题2:

某含铁盐溶液能够在高浓度的碱性环境下长期稳定存在,且具有较强的灭菌消毒功能,该盐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净水剂,其化学式为Na2FeO3。

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3C.+4D.+6

例3(2008大庆)发射“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x),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N2O4=3N2+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A.H2B.CH4C.C2H8ND.C2H8N2

解析: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灵活运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进行解题。

该反应中,反应物中含有4个N,8个O;生成物中已有6个N,2个C,8个O和8个H,还差2个N,2个C,8个H在X中,则X的化学式为C2H8N2。

答案:

D

说明:

本题也是通过新颖的题目背景将要考查的基本知识:

质量守恒定律展示给同学们,考查的还是基础知识,因此也再次给同学们提个醒,基础知识是中考的的根本,在中考复习中不能只做新题、难题。

变式题:

(2008年咸宁市)5.12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极大不幸。

为防止灾后发生疫情,必须对灾区进行消毒,其中的一种消毒剂是漂白粉,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能及水和二氧化碳(把水和二氧化碳当成碳酸)发生复分解反应,请完成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O)2+CO2+H2O==↓+。

专题综合测评

1.(2008十堰)如何科学处置煤矿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道世界难题,近日我国胜利油田研制出如图1所示装置,成

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对该技术及瓦斯的评论错误的是

A.该技术不仅实现了瓦斯的零排放,而且变废为宝

B.该技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

C.进入矿井后要先用明火检验是否有瓦斯

D.对煤、瓦斯等必须综合开发利用

2.(08攀枝花)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不仅有着完美的外表,而且由于高科技的运用,大风、大雨天气都能正常燃烧。

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化学式为C3H8),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绿色奥运”的要求。

(1)丙烷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若质量为X的甲烷及质量为Y的丙烷分别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

则X∶Y=(填最简整数比)

3.(2008晋江)“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

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全力支持北京奥运。

(1)奥运火炬(见图2)的外壳主要材料轻薄高品质的铝合金材料。

工业上制取

金属的方法是:

通电分解氧化铝(Al2O3)得到单质铝,同时生成了氧气。

请写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火炬的外壳用铝合金制作有利于火炬手收藏火炬。

其原因是铝在空气中易氧

化而形成一层,保护铝制品不被继续腐蚀。

外形材料为可循环使用的环保材料,能回收利用。

下列图标中属于物质回收标志的是(填序号)。

 

(3)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

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

火炬燃烧时,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北京奥运火炬所用燃料丙烷(C3H8)属于(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丙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福娃是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制作它的外部材料是纯羊毛绒,内充无毒的合成纤维。

区别它们时可用灼烧的方法,如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

4.(07.淄博)为了制取少量的氧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Ⅰ查阅资料,获得信息:

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都可以产生氧气,其中过氧化氢价格最低,在常温下就能够分解放出氧气,该过程无副产物;氯酸钾价格较高,分解较困难,且常伴有副产物;高锰酸钾价格较高,加热即可快速分解。

二氧化锰能加速上述三种物质的分解。

根据上述信息,确定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案。

Ⅱ组装仪器,进行实验。

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下:

 

 

Ⅲ实验完毕,洗刷仪器,整理用品,总结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问题:

(1)要制取一瓶氧气,你认为应选择的最佳实验装置是(填写字母代号);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应;实验完毕后,欲分离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2)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时,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容易引起爆炸。

在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中,为预防爆炸应采取的措施是

(列举两条)。

(3)回顾整个工作过程,你认为在准备工作阶段除应考虑药品的价格、制氧气反应的难易、制氧气过程的安全性等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5.(07.潍坊)山东省海域辽阔,盛产海带,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

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你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坩埚、泥三角、三角架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种仪

器是(填写序号)。

A.烧杯B.酒精灯C.研钵D.干燥器

(2)步骤②浸泡中,使用了玻璃棒,其作用是。

(3)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该操作中除用到铁架台、

烧杯、滤纸外,还用到的仪器是、o

(4)实验中用到托盘天平,在使用时,先,然后把称

量物放在盘,要用夹取砝码放在另一盘中。

6.(2008泰州)化学是分子、原子层面上认识和创造物质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及人文知识有密切联系。

例如,我国一些成语中就蕴含着化学知识和原理。

请从化学视角对题中的成语进行解释或辨析。

[A、B两题中任选一题。

如果两题都答。

只以A题记分]

A题:

“杯水车薪”和“釜底抽薪”

成语词典的解释: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柴火,比喻无济于事。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杯水车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釜底抽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题:

“沙里淘金”和“点石成金”

成语词典的解释:

沙里淘金——从沙石中筛选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低。

点石成金——石头经“点化”变成了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沙里淘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石成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7.成都)某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通常状况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

它及CO2反应时,只生成了Na2CO3和O2,它及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了NaCl、H2O和O2。

上课时,老师做了如下实验:

a.取少量的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投入到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产生了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烧杯中溶液变红。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淡黄色的颗粒状固体中一定含有元素。

你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

(2)实验a中产生的气体,可用法收集。

(3)同学们对实验a中产生的气体的组成看法不一,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设:

①该气体是CO;②该气体是H2。

请你推测该气体还可能是(写化学式)。

(4)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在(3)中的推测(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反应现象和结论)。

操作步骤

反应现象

结论

8.(2008宿迁)10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联合制碱法”.

(1)“联合制碱法”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H2O+CO2↑

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细食盐粉,食盐磨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    ;

从该步反应还可以获得肥

(3)上述方法制得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刚生产出的纯碱产品进行检测。

取22克该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将其溶解,然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首先发生的反应是:

Na2CO3+HCl=NaHCO3+NaCl;

然后发生的反应是:

NaHCO3+HCl=NaCl+H2O+CO2↑.

在上述过程中烧杯中溶液质量及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①请你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检测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滴加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

(标明二氧化碳质量的相应数值)

②计算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9.(07.宿迁)过氧化钠及水的反应也能用来制取氧气:

Na2O2+2H2O=2NaOH+H2O2

2H2O2=2H2O+O2↑

已知:

当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24%时,酚酞显无色;H2O2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有机物氧化褪色。

现将0.39gNa2O2溶解在10.0mL过量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先变红,片刻后红色褪去。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同学认为红色褪去的原因是由于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过大,此种说法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假设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水的密度为1g/cm3)

 

②乙同学认为红色褪去的原因是由于反应后的溶液中有过氧化氢存在。

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10.(07.常州)新闻链接:

2005年3月19日,某校3位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慎将钠及水接触,引发火灾…………

阅读了上述新闻之后,好奇的唐唐猜测:

金属钠能及水发生反应。

她通过查找资料获得了以下信息:

①钠常温下在空气中易氧化成氧化钠(Na2O),氧化钠可及水化合生成相应的碱;

②钠能及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她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进行了实验,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

①取一空矿泉水瓶,加入纯净水,仅留一小段空隙,如图3一所示;

②用手挤压矿泉水瓶,除去里面的空气,如图3二所示;

③在胶塞上固定一根大头针,用针扎起一块金属钠,如右图3三所示;

④迅速用胶塞塞住挤瘪的瓶口,倒置,如右图3四所示;

⑤待完全反应后,打开瓶塞,检验产生的气体;

⑥在矿泉水瓶中滴入数滴A试剂,溶液呈红色。

请根据唐唐的实验过程及实验记录,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试剂A的名称:

(2)写出氧化钠及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为什么在实验步骤②中要除去矿泉水瓶中的空气?

(4)本实验中,对取用的金属钠的大小是否有要求,为什么?

11.(07.攀枝花)上个世纪末我国的硫酸产量已达到1600万吨,这标志着我国硫酸工业取得飞速发展,工业上生产硫酸的主要流程为:

①煅烧黄铁矿:

4FeS2+11O22Fe2O3+8SO2

②将S02转化为S03③用浓H2S04吸收S03

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1)建设节约型、资源循环型社会是我们的义务。

成都清白江攀成钢公司附近有一个硫酸工厂,从循环经济考虑,攀成钢公司应如何利用硫酸工厂流程

①中生成的固体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0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生产中会有部分S02排入大气,造成环境污染形成酸雨,写出酸雨的主要危害(答出一点即可)。

(3)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O2+O2

2SO3,则此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12.(07.天津)有一种碳酸盐的矿石,其主要成分为BaCO3和CaCO3,这两种盐有相似的性质:

都难溶于水;高温加热都可以分解成为氧化物;都能及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

钡和钙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氢氧化物溶解度有一定的差异,下表所示的是两种氢氧化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g

物质

0

40

80

0.187

0.141

0.094

1.67

8.22

101.4

某同学为除去矿石中的CaCO3得到BaCO3,根据上述信息,对矿石样品进行了如图4所示的处理。

 

写出实现上图各步转化过程中的实验方法(填写所加试剂、操作方法、反应条件等)。

①②③④

13.(07.山东)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

相同条件下,

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

氧化硫气体。

如图5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

气体充分混合。

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

请回答

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

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图6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化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

反应完毕,瓶中剩余的气体为____________,处理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07.厦门)我市正在建设海水淡化厂。

图7是小红制作的海水综合利用图,请填空:

(1)海水中还有一种最重要的物质没有在上图中列出,其化学式为:

(2)选择上图中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下表(各举一例):

物质类别

氧化物

化学式

(3)以上图中物质为原料(可配合其他化学原料)制取上图中没有的物质,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4)我市年人均水量为871m3,只有全国年人均的40%,福建省年人均的25%,远低于国

际年人均水资源的警戒线1700m3,有专家建议我市可从空中和海水中获得水资源;

①从空气中取水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②从海水淡化厂排出的高浓度盐溶液也是污染物,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15.(07.厦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

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③用途:

(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

(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4)磷在臭氧中燃烧及在氧气中燃烧相似,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

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6)请提出一个缩小臭氧层空洞的设想:

信息给予题答案

变式题1A

变式题2:

C

变式题3:

CaCO3↓+2HClO

1.C2.⑴有机物⑵81.8%⑶12:

11

3.

(1)2Al2O34Al+3O2↑

(2)致密的氧化膜;B

(3)足够的热量;化学;有机物;C3H8+5O23CO2+4H2O

(4)纯羊毛绒

4.

(1)B、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过滤

(2)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控制催化剂(或二氧化锰)的用量,应保证气体通道畅通等。

(以上任意两条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反应物应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中选择,应考虑实验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验所需仪器的规格、性能,实验试剂的浓度、用量等问题。

5.

(1)B

(2)搅拌,促进固体溶解

(3)过滤;玻璃棒普通漏斗

(4)调托盘天平的平衡左镊子

6.A题:

“杯水车薪”和“釜底抽薪”(每个成语2分,共4分))

答案要点:

杯水车薪:

虽然是水火不容,但用量太少而无济于事,既不能覆盖柴火使其隔绝空气,也不能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以下,也就不能灭火了。

(答全或只答“不能使温度迅速下降到柴火或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均可得2分,答其他要点的只得1分。

如笼统同答“不符合灭火原理”等)。

釜底抽薪:

使得炉内没有了可燃物,即可燃物及炉内助燃物分离,导致“釜”下之火熄灭。

(2分)

B题:

“沙里淘金”利“点石成金”(每个成语2分,共4分)

答案要点:

沙里淘金:

利用黄金的物理性质(很大密度、不溶于水、金属光泽)进行工作。

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

这也和黄金稳定的化学性质有关或它在自然界以单质形式存在。

(答出其中2点就得2分)

点石成金:

要点一:

如果石头中原来含有金元素,经过“点化”是可以变成金子的。

要点二:

如果石头中没有金元素,用化学方法“点化”是不可能得到金子的,因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

要点三:

如果这里的金不只是指狭义的“黄金”而是指的金属,那么,有些石头(金属矿物)是能够经化学方法冶炼(点化)成金属单质的,这个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上述3个要点只要答对其一就可得2分)

7.

(1)钠、氧质量守恒定律

(2)排水

(3)O2

(4)操作步骤:

收集气体,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反应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

是氧气

8.

(1)置换反应

(2)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或加快食盐溶解氮

(3)

加入稀盐酸质量/g

(4)94.6%

9.①不正确

解:

设将0.39gNa2O2溶解在10.0mL过量水中,生成NaOH的质量为X,O2的质量为Y

2Na2O2+2H2O=4NaOH+O2↑

15616032

0.39gXY

15616032

0.39gXY

解得:

X=0.40gY=0.08g

0.40g

则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0.39g+10.0mL×1g/mL-0.08g

=3.9% 

答:

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MnO2,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木条复燃,证明有O2生成,说明溶液中有H2O2; 

或向反应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