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013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科学第六章物质的结构知识重点文档格式.docx

符号

H

He

C

N

O

Ne

Na

Mg

Al

Si

P

S

Cl

K

Ca

Mn

Fe

Cu

Zn

I

Br

Pb

Hg

Ag

7、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两大类。

8、在非金属元素中He、Ne、Ar、Kr、Xe、Rn称为稀有气体元素。

9、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10、单质和化合物都有确定的组成,并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

11、由同种单质或同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纯净物有确定的组成,所以它有确定的性质。

12、由不同种单质或化合物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所以就没有固定的性质。

13、通常所说的纯净物是指杂质很少的物质。

14、混合物可以通过蒸馏、过滤等方法分离得到纯净物。

三、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理变化: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

3、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化学变化。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一些现象。

5、物理性质:

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所表示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

6、化学性质:

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7、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8、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9、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

颜色

硬度

导电性

原子排列

金刚石

无色或略带颜色

最大

不导电

骨架状排列

石墨

灰黑色不透明

柔软滑腻

导电

层状排列

具体提炼: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一类变化

经常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状态、大小、形状等发生改变

分子的观点:

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2.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一类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化学变化的发生,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分子被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4.几个化学反应

i.自来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盐酸(自来水中的消毒剂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硝酸银——→氯化银+硝酸

HCl+AgNO3AgCl↓+HNO3

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

ii.镁条燃烧

镁+氧气——→氧化镁

Mg+O2MgO

镁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iii.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Cu2(OH)2CO3CuO+H2O+CO2↑

加热后粉末变黑色,管壁出现小水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

物质的颜色、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

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包括:

物质的可燃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

是否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

固体一般可分为晶体(如石英、云母、石墨、食盐、冰、金属)和非晶体(如玻璃、松香、蜂蜡)两大类。

晶体的熔化曲线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表明晶体有确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与时间轴没有平行断,表明非晶体在加热过程中,固态物质逐渐变软,然后由稠变稀直到成为液态,没有确定的熔点。

这是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

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不同。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单质,由于内部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造成了它们在硬度等性质上的极大差别。

三、物质的结构

1.分子

i.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ii.性质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表现:

在远处能闻到气味,液体蒸发,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以及溶解现象

b)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间隔可以改变

两种液体混合后体积小于原液体体积之和,气体容易压缩,物质的三态变化

c)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表现在引力和斥力上

引力:

固体不易拉断,液体可以流动

斥力:

固体不易压缩,物质熔化和气化要吸热

d)种同性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液氧可以助燃,淀粉不论遇到什么形态的碘都会变蓝,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水性质都相同

iii.构成

任何分子都由原子构成。

分子的构成有的很复杂,有的很简单。

iv.哪些物质由分子构成

所有的气体,大多数有机物,所有的液体(除汞),少数非金属单质(如I,P,S)

2.原子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ii.

构成

 

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原子半径约10-10m,用STM(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直接清晰地观察到。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半径约为10-15m,仅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

核外电子收到原子核的吸引,并在原子核周围空旷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质子质量mp=×

10-27kg;

中子质量mn=×

电子质量mc=×

10-31kg。

原子与中子的质量均约为电子质量的1800倍。

原子中不一定有中子。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原子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

iii.哪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所有的金属,部分非金属单质(如C,Si)

iv.原子—分子论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科学原子论。

尽管他的观点都是错的,但他仍被称为“化学的始祖”;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假说。

1806年才被接受并且提升为分子学说,与原子论构成一个完整的原子—分子论。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低压气体的放电现象时发现了电子。

1909年起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高速运动的带正电荷的α粒子流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的α粒子通过金箔并按原方向行进,约有万分之一的α粒子改变了方向(散射),个别的粒子竟被反射回来。

他据此于1911年提出原子有有核模型。

他的学生玻尔发展了量子学说。

v.原子与分子的联系和区别

原子的性质与分子基本相同

本质区别: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

3.离子

在一定条件下,原子可以失去或者得到电子,成为带电荷的离子。

带正电荷的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称为阴离子。

四、物质的组成

1.元素

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宏观组成,不讲个数)

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都由元素组成。

元素的分布极不均匀。

宇宙中氢(H)最多,其次是氦(He);

地壳中氧(O)最丰富,其次是硅(Si),而铝(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地核中主要是铁(Fe)和镍(Ni);

空气中氮(N)最多,其次是氧(O)。

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元素大体是一样的。

注意:

XX物质由XX元素组成;

XX物质由XX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XX分子由XX原子构成。

2.化学式

元素的命名:

道尔顿首创用符号表示元素,缺点是使用不方便。

瑞典化学家柏济力乌斯提议以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元素符号。

现在,元素符号通常以它们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有些元素的第一个字母和其它元素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一种元素;

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该元素的一种单质(必须由原子或单原子分子构成)。

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一种物质只能写一个化学式。

化学式的意义:

一种物质;

该物质的宏观组成;

一个分子;

该种分子的微观构成。

写化学式的一般原则:

金属元素在前,非金属元素在后;

氧元素在后,其它元素在前;

氢元素在前,其他元素在后;

先读的在后,后读的先写。

化学式最左边是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往往是离子化合物,这个金属元素往往是它的阳离子,其它部分往往是它的阴离子。

五、物质的分类

单质

化合物

区别

定义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

宏观组成

一种元素组成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微观构成

由同种原子或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或离子构成

联系

都是纯净物;

可以相互转化

由氧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由不同种单质或化合物混合而成的物质

同一种物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同种分子或原子

不同种分子

能否用化学式表示

有确定的组成,有确定的性质,可以用化学式表示

没有固定的组成,也没有确定的性质,不能用化学式表示

【启迪与拓展】

例1、湿衣服为什么可以晾干

分析:

湿衣服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分中的水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一部分水分子离开衣服进入空气中,形成水蒸气的气体分子,也就是衣服渐渐地变干。

评析:

分子都在作无规则的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快慢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

因此,晒在太阳底下的衣服要比晾在阴凉处的衣服干得快些。

例2、某食品公司宣传自己的食品说:

“本品属天然绿色食品,绝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对此,你认为这话科学吗

任何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

无论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都有一定的化学成分。

所以此食品公司的宣传话语犯了科学性的错误。

天然制品和人工制品都是自然界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都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

例3、当打开汽水瓶盖时,会有大量的气体放出。

试分析这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汽水是一种饮料,其制作过程的一个环节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在较大的气压下压入瓶内的液体(主要是水)中,再封上瓶盖,使瓶内依然保持较大的压强。

当瓶盖打开后,因瓶内的气压遽然减小,溶解在液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就急速地释放出来。

在此过程中,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所以是一个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发生时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气体放出、沉淀生成等现象,但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还要看本质——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例4、如图6-1所示位某固体在熔化时的熔化曲线图,试分析该固体是否是晶体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任何固体都会熔化,熔化是一种物理变化。

对晶体来说,因为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反映在熔化曲线图上,会出现与时间轴平行的一段线段(熔化过程),与此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

根据图6-1可知,该固体没有熔点,所以它不是晶体。

固体都能熔化,判断固体是否是晶体的依据是有没有熔点,对应于溶解曲线图,有没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即晶体的熔化过程)。

例5、将一支蜡烛点燃,试分析燃烧的蜡烛发生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放热、发光、气体生成,显然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但同时,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蜡烛熔化、凝固等现象,其中又有物理变化。

也就是说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

一般说来,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总伴随着物理变化。

【思考与练习】

1、将一块糖不断地分下去,一直到能保持糖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止,这个最小微粒叫做__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_______,任何分子都由________构成。

3、1个水分子是由_____个氧原子和______个氢原子构成。

4、所有金属都直接由_______构成。

5、原子论是英国化学家_________提出的,分子学说是意大利化学家___________提出的,电子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发现的。

6、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

原子是由带_______电的________和带______电的_______子构成。

实验证明,原子核由带正电的___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__构成。

整个原子_______________。

7、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_________构成。

8*、原子得到电子就会带上_______电,叫做________离子;

原子失去电子就会带上_______,叫做_________离子。

9、实验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而且它们都处于永不停息的________之中。

10、将红墨水滴入到一杯清水中,一会儿整杯水都会变红色。

请作出解释。

11*、一根铁棒很难从中拉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盛放白开水的杯子口,会看到不断有“白汽”冒出,有人说:

这“白汽”就是水蒸气。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13、下列不能用分子无规则运动来解释的是()

A、湿的衣服能晾干B、香袋散发出阵阵的香味

C、打扫房间时灰尘飞扬D、煤气泄漏时室内充满煤气味

14、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由_________组成。

15、完成下表,填写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

SI

16、元素分布不均匀,下列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分别是(写出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宇宙中: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地壳中:

__________和_________;

地壳中的金属元素:

_______________;

地核中:

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空气中: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人体中: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化肥中含有各种元素,但植物利用的是其中某些元素,称为有效元素。

说说下列化肥中的有效元素是什么

①硝酸铵NH4NO3有效元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②碳酸钾K2CO3有效元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③磷酸氢钙CaHPO4有效元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18、我们把由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叫做单质。

单质分_______单质和_____________单质两大类。

19、常见的金属单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3种),常见的非金属单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3种)。

20、我们把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叫做化合物。

常见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3种)。

21、单质和化合物都有确定的________,并可以用_____________来表示。

如氮气_______、白磷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水___________。

22*、水的化学组成用元素符号表示为H2O,它的含义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由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2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菜汤B、牛奶C、矿泉水D、蒸馏水

25*、你能将下列混合物分离吗说说你的方法

①水和酒精的混合溶液

②水中混有沙土

③碳粉中混有铁粉

④食盐中混有沙子

26、判断下列物质,并进行归类(填写序号)

①咖啡饮料②矿泉水③蒸馏水④自来水⑤白酒

⑥空气⑦白糖⑧氧气⑨氮气⑩二氧化碳

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

27、我们把物质变化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些现象。

29、判断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棒冰从冰柜中取出后渐渐熔化。

________________;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

手电筒按下按钮发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硝酸银溶液滴入到自来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片在空气中生锈。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石灰石碾成粉末。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用磁铁将铁粉从沙土中吸出来。

打开啤酒瓶,有大量气体冒出来。

用石灰水刷墙,墙渐渐变白。

苹果切开后渐渐变出褐色。

打开酒瓶,一股酒味挥洒开来。

__________________;

将铁块锻打成一把刀。

植物的光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你知道下列化学反应发生时所产生的现象吗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我们把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把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32、将下列物质的具体性质进行归类(填写序号)

①颜色②密度③碱性④溶解性⑤沸点

⑥可燃性⑦状态⑧酸性⑨导电性⑩导热性

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阅读并分析:

氢气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情况下,氢气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变化(化学或物理)。

氢气的还原性是一种_____________性质(化学或物理)。

34、固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5、晶体有一定的___________而非晶体没有,这是两者的重大区别。

36、金刚石和石墨都是__________的单质。

37、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38、金刚石和石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

39、金刚石和石墨在硬度和导电性等性质上的不同,其原因是它们内部的________排列方式不同。

40*、阅读如图6-2所示,根据该固体的溶解曲线图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①该固体是___________(晶体或非晶体);

②该固体在第_____分钟开始熔化;

③该固体的熔化过程持续_______分钟;

④该固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

⑤加热至第8分钟,该物质处于_______(固、液或气)态。

图6-2

【探索与实验】

示例、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实验器材:

质量相等的中号烧杯两只,20cm×

20cm的玻璃板一块,小烧杯一只,鞋盒一只,天平,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

1、探究液体温度对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

①将两只中号烧杯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右盘上;

②分别往两只烧杯到入质量相等的热水和冷水,使天平平衡;

③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

2、探究液体表面积大小对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

①用天平称取质量相等的5克热水;

②将一份热水倒在小烧杯内,另一份倒在玻璃板上均匀摊开;

③观察并记录现象。

3、探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对液体蒸发的影响

①用天平称取相同质量的水,分别倒入两只中号烧杯内;

②将其中一只烧杯放在鞋盒内,另一只放在电风扇下,开启电扇;

③5分钟后,用天平称出烧杯内水的质量,记录结果。

④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1:

天平的指针偏向放置冷水的一侧;

结论1:

液体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