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0026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教案

西营中心小学教师备课纸

五年级数学学科执教教师年月日

课题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经历确定轴对称图形以及有几条对称轴的过程。

情感、价值观

能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知道简单图形有几条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法培育

感受生活中对称图案的美,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愉快地学习体验。

课时重、

难点

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剪下附页中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梯形、圆形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1、欣赏图案

1、看书欣赏对称图案,说一说这些图案中的对称现象和对图案的感受。

2、让学生在图案中画出对称轴,全班进行交流。

二、判断图形

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简单图形,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说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2、提出“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要求,并用附页中的图实计折一折。

3、交流折纸的方法和判断的结果。

使学生知道:

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4、做一做。

5、试一试

 

学生活动

学法指导

观察书中的简单图形,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说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折一折

 

交流

课下作业设计

练一练:

1-3题。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美

课后反思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初步学会了画对称轴和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在生活中轴对称的应用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事物。

拓展练习

 

课题

稍复杂图形的平移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事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情感、价值观

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

学法培育

在探索图形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课时重、

难点

重点

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

难点

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

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设计

1、平移现象

1、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事务中有哪些平移现象。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那些平移现象。

二、1、

(1)题,让学生先观察书中的两组图,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判断那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重点说一说图形是怎样平移的。

2、第

(2)题:

(1)先让学生弄清题的要求,然后在书中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涂色后的图形,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三、平移图形

1、让学生在书中安

(1)题的要求画出图形A平移后的图形。

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画图的方法。

2、鼓励学生自主完成

(2)题,然后交流。

3、做“练一练”1、2题

学生活动

学法指导

判断那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重点说一说图形是怎样平移的。

 

课下作业设计

“练一练”1、2题

板书设计

平移

判断

课后反思

1:

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

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拓展练习

 

课题

图形的旋转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事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经历人是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

情感、价值观

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学法培育

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课时重、

难点

重点

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现象

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教学方法

演示法

教学准备

相应课件,一把转椅

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设计:

1、旋转方向

1、观察喷灌的情景图,说说看到了什么旋转现象,是怎样旋转的,结合钟表上表针的转动介绍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2、拿一把椅子,按不同的方向实际转一转,让学生用顺时针、逆时针描述椅子是怎样转的。

二、旋转90度

1、课件演示,分步呈现喷头顺时针旋转90度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并用语言描述旋转了多少度。

2、再次旋转椅子,分别从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转椅是沿怎样的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观察书中的两组图形,了解图中有什么。

然后提出“说一说”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时间。

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图形是按什么方向旋转的。

三、图形旋转

1、提出画图的要求,并提示画图时先确定旋转方向,

2、在考虑旋转90度后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方格纸上试画。

3、展示画出的图形,交流画的方法。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先确定两条直角边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另一条边的方法。

让学生看书中画的三角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学生活动

学法指导

学生认识并用语言描述旋转了多少度。

课下作业设计

做1、2题

板书设计

旋转

顺时针

 

逆时针

课后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分了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由感知到认识,由深入浅,由表及里地区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并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从而突破重点,突破难点。

拓展练习

 

年级学科执教教师年月日

课题

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过程。

情感、价值观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

学法培育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分数知识充满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时重、

难点

重点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难点

会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说明本节学习的内容,呈现书中两组图形,让学生用分数表示第一组图中的涂色部分。

教师进行活动性评价。

2、提出:

第二组图中的涂色部分能不能用分数表示?

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填出相应的分数。

二、认识真分数、假分数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组分数。

鼓励学生大胆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知道第二组分数的分母和分子相等或分子比分母大。

2、教师说明两组分数特点不同,先介绍真分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个真分数。

3、介绍假分数的概念,让学生说出假分数和1的关系,然后举出一个假分数。

给更多学生交流的机会。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说法的机会。

三、认识带分数

1、提出分苹果的问题。

先让学生讨论每人能分几个苹果。

得出:

5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可以分1个多。

2、提出“小组合作,用纸片代替苹果分一分”的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

3、交流各组分的方法和结果。

在让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分法的同时,了解比较简单的分法。

4、提出“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的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并用分数表示结果。

在肯定5÷4=5/4的同时,师生共同完成除法算式:

5÷4=11/4(个)。

5、讨论:

5/4和11/4两个分数和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有何不同?

6、老师结合11/4介绍带分数各部分名称和读法,接着让学生写出一个带分数,然后在交流的基础上,讨论整数部分可以是哪些数。

最后形成完整的带分数概念。

四、尝试应用

1、让学生观察两组图,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自己填写。

2、全班交流结果,重点使学生了解两个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活动

学法指导

用分数表示第一组图中的涂色部分。

 

观察比较两组分数

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课下作业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大于等于1

带分数大于1

课后反思

先通过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分数的内容,味学生新课的学习进行良好的铺垫,再通过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拓展练习

年级学科执教教师年月日

课题

分数互化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经历自主探索假分数和整数互化、假分数和带分数互化的过程。

情感、价值观

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学法培育

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探索分数互化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时重、

难点

重点

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难点

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教师提出“把1化成与它大小相等的假分数”的要求,指名回答后,讨论:

能说几个这样的假分数?

二、整数化成假分数

1、提出“把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的要求,学生回答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了解:

1里面有3个1/3,2里面有(2×3)个1/3。

教师出示标有1、2、3、4、5、的直线,将3/3和6/3在直线上表示出来。

2、提出“把3、4、5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的要求,让学生试做。

交流时,教师在直线上标出假分数。

3、提出:

怎样把整数化成假分数?

让学生发表意见。

然后,鼓励学生任选一个整数,把它化成分母是4的假分数。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最后讨论:

整数和自然数中哪个数不能化成假分数?

为什么?

总结出整数化假分数的方法。

4、提出“观察直线和直线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了解改写的假分数的分子与整数和直线上的小格的关系。

三、假分数化带分数

1、出示只有1、2、3和标出点的直线。

提出“把下面直线的点用假分数表示出来”的要求,师生共同完成。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提出“用带分数表示直线上点”的要求,师生共同完成,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想法的空间。

3、让学生观察每个点对应的假分数和带分数,并说一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得出假分数化带分数的方法。

4、让学生试着写出假分数并化成带分数。

四、课堂练习

 

学生活动

学法指导

任选一个整数,把它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交流试着写出假分数并化成带分数

课下作业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分数互化

1:

整数化成假分数

2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课后反思

由于学生缺乏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假分数的知识和经验,所以采取先进行数学推算、再观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和假分数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假分数的分子、坟墓与直线上的点的关系。

拓展练习

年级学科执教教师年月日

课题

分数的大小比较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认识通分和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

情感、价值观

知道公伴唱数,认识通分,会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学法培育

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中,感受通分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课时重、

难点

重点

认识通分

难点

会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本

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由介绍《人民的好警官——任长霞》这本书引出书中红红和亮亮读书的对话情境。

请两名同学表演对话的内容。

然后交流从对话中了解到的信息。

2、提出“谁看得多”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1/2是这本书的一半”回答问题。

二、自主探索

1、教师指出:

可以把1/2和2/3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比较。

让学生自主尝试。

2、全班交流。

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做法的机会,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介绍公倍数的概念,并得出比较的结果。

3、提出:

举例说明一个数是另外两个数的分倍数,先让学生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4、教师简单总结并介绍通分的概念。

让学生读,找出概念中重点词语加深理解。

三、尝试应用

1、学生试着完成“试一试”中的练习。

2、交流学生比较的结果和方法,说一说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3、师生总结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最后,教师简单总结。

四、课堂练习与拓展练习

学生活动

学法指导

表演对话

后交流。

 

交流比较的结果和方法,说一说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课下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练一练

板书设计

分数的大小比较

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同分。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比较分母和分子都不同的分数,在比较过程中,引出同分的概念。

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有: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

拓展练习

年级学科执教教师年月日

课题

最小公倍数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最小公倍数和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过程。

情感、价值观

了解最小公倍数,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法培育

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课时重、

难点

重点

了解最小公倍数,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难点

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由交流学生打字的速度引出红红和聪聪打字比赛的情境。

二、解决问题

1、教师提出“谁打得快”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2、交流比较的过程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

如果把分母化成12的方法没有出现,教师介绍。

3、提出“议一议”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了解24和12都是6和4的公倍数。

三、最小公倍数

1、提出“4和6的公倍数有哪些”的问题,要求学生分别找出4和6的倍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然后交流学生找的方法和结果。

2、提出:

想一想,如果继续找下去,48后面一个公倍数是几?

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3、介绍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4、提出“想一想”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知道因为两个数的公倍数有无数个,所以没有最大公倍数。

四、短除法

1、教师谈话,说明除了找公倍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指出书写形式与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样。

鼓励学生自己完成短除式。

2、交流学生试做的短除计算,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

3、教师说明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短除式求出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然后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

五、课堂练习

学生活动

学法指导

分别找出4和6的倍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然后交流学生找的方法和结果。

 

试着自己完成短除式

课下作业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凡人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及其应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拓展练习

年级学科执教教师年月日

课题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总结分数化小数和小数化分数方法的过程。

情感、价值观

知道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学法培育

在用已有经验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

课时重、

难点

重点

知道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难点

能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进行动物中谁跑得快的对话,教师介绍羚羊和鸵鸟1分钟跑的距离。

二、自主探索

1、教师提出“谁跑得快”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决。

2、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赛跑比较的过程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解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4、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三、尝试练习

1、“试一试”第1题,分数化小数。

教师要先作提示:

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必须除到第三位。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过程,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出示“试一试”第2题,小数化成分数。

教师提示:

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5、数学冲浪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活动

学法指导

结合赛跑比较的过程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下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练一练

板书设计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

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2:

小数化成分数

把小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是小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

分数化小数使,直接用分数的意义,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根据要求四舍五入到规定的位数即可。

拓展练习

 

西营中心小学教师备课纸

年级学科执教教师年月日

课题

分数加减法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连加计算的过程。

情感、价值观

会进行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和连加计算,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法培育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克服困难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课时重、

难点

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和连加计算

难点

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生通过折纸的谈话,引出教材情境图。

2、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了解丫丫和红红对话中的数学信息。

二、分数加法

1、提出问题

(1):

他俩一共用多少张纸?

列出算式,并引导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2+2/3。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把异分母分数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

2、提出计算1/2+2/3等于多少的要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3、交流学生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使学生明确:

通分时用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计算比较简便。

三、分数减法

1、鼓励学生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2、提出问题

(2):

红红比丫丫多用了几分之几张纸?

列出算式后,由学生试算并交流各自算法。

3、师生共同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了解:

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

四、分数连加

1、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了解到的数学信息,然后介绍“退耕还林”的意义和重要性。

2、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列式并尝试计算。

找2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学生板演。

3、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在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学会三个分数连加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师生讨论,使学生了解完成了计划的11/10就是超额完成了计划,即超过1/10。

五、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学生活动

学法指导

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共同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课下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练一练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方法:

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后加减。

通分时,要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课后反思

通过教师引导和板书,使学生学会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

拓展练习

 

西营中心小学教师备课纸

五年级数学学科执教教师年月日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学法培育

(1)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学生在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课时重、

难点

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

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得长、宽的联系。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实物、

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大家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长方体模型)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操作实验,感知面、棱、顶点

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物品。

2、探究面的特征

(1)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个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观看课件,再次体会长方体面的特征。

3、探究棱的特征

(1)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参与活动。

(2)班内交流。

教师从学生的交流中提取出“棱”的特征。

4、探究顶点的特征

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实物,摸一摸长方体的顶点,数一数共有几个顶点?

5、认识长、宽、高

三、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方法同上

(四)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四、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棱长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  ),每条棱长都(  )。

(3)、长方体中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五、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也参与谈收获,总体评价学生的表现,以此激励学生。

 

学生活动

学法指导

课下作业设计

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6个面

             相对的面向等          相同

   棱                 12条

             相对的4条棱相等       相等

 顶点                8个顶点

长方体:

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    12条棱  分成3组        8个顶点

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