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47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docx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1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总是以伟大的历史事件为标识。

  伟大的历史事件,总是在推动历史车轮转动的同时,让一代代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汲取前进的力量。

  掀开2011年的日历,我们将迎来两个不寻常的纪念日:

一是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一是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这两个改变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命运的纪念日,使本来寻常的公元纪年平添了不寻常的印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透过武昌城头飘过的历史烟云,回首南湖红船起航90年来的时代变迁,特别是将这两大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思考、辨析,我们将从中获得多少感悟、多少启迪!

  2 泱泱古国,沧海桑田。

  我们曾经有过国力强大的盛世辉煌;我们更有着国运衰微的痛楚记忆。

  19世纪的世界历史呈现给人们的是:

一边是生气勃勃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一边是腐朽没落的东方封建帝国的衰败。

  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封建王朝紧锁的国门时,中华民族的历史开始了它最屈辱的一页——国土被宰割,生灵遭涂炭,百姓在呻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任务。

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面临两大历史性课题: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简而言之,一要救亡图存,二要振兴发展。

这就是面临生死存亡之际的中华民族发出的吼声!

  为此,多少志士仁人在呼号、在求索、在抗争。

强国,犹如一个美好而又难圆的梦,给一代代中国人带来多少憧憬,又带来多少幻灭。

  100年前武昌城头的枪声,宣告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覆亡,成为中华民族迈向独立、富强的历史起点。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在人民群众中传播了民主主义思想的种子,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辛亥革命矗起了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9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经过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站起来——富起来——逐步强起来,这一串震古烁今的赫然印迹,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把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列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的三次伟大革命。

这种划分如同一把历史刻刀,切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单元,确实具有“深刻”的寓意。

在纪念辛亥百年和我们党诞生90周年之际,更是耐人寻味。

因为第一次伟大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第二、三次伟大革命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可以说,辛亥革命和我们党的诞生这两大历史事件,展开了一幅中国人民百年来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壮丽画卷,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 每逢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新中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都摆放高6.18米、宽5.24米的孙中山画像。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武昌起义”与“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渡江战役”等依次排列。

  这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胸怀和自信。

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

  历史是一条源源不息、难以割断的河流。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

“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帝制,把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更加激化、显现,在中国孕育着一场新的高于辛亥革命的革命;辛亥革命宣扬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

如1905年创刊的《民报》只能秘密传播,而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得以公开发行,便是典型一例。

  更为重要的是,早期共产党人基本上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启蒙,然后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从辛亥革命说起,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这个母体中的孕育、发展过程,从而深刻揭示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

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

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自身弊端。

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使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领导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

  如果说,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门,那么,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基,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这就是20世纪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轨迹!

  4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统治下的“君权神授”、“君为臣纲”观念根深蒂固。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为探索救国兴邦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经过维新与保守、革命与保皇的激烈较量,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倒行逆施,终归昙花一现。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对比封建专制时代“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的训诫,这是何等深刻的转变。

连至尊至极、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都可以打倒,还有什么陈腐、落后的东西不可以怀疑、唾弃?

  列宁在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曾用了5个字来概括:

“东方的觉醒”。

  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觉醒,那么,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产物。

五四新文化运动继承了辛亥革命思想解放的成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催生一个新型政党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的过程,也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过程。

没有思想解放,不突破对马克思主义机械理解“条条”、“框框”的束缚,就没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辟,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没有思想解放,不摆脱“两个凡是”的羁绊,就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的辉煌成就。

  实践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

思想解放永无止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坚持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才能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发展定势,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5 建党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指出,革命的人们要实行“主义的结合”,“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立起的旗帜,就是马克思主义。

  说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并不缺乏“主义”。

鸦片战争以来,为拯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尝试过、寻觅过各种思想武器。

西方的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等,都曾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粉墨登场,又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因为它们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

孙中山把他的三民主义叫作“救国主义”,那是当时旧民主主义所能达到的历史高度,是同马克思主义传入以前中国历史舞台上“诸子百家”相比较最具进步性的主义,但孙中山和他的主义没能看到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和中国命运的严峻性,未能指引中国摆脱受奴役、受欺侮的命运,他临终还在深切地呼喊:

“和平、奋斗、救中国”。

  人们常引用一句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其实,历史并不像想象的一“送”一“接”那么简单。

  马克思主义最初传入中国,只是众多社会思潮中的一种,也并不占主流地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先后与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以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的伪社会主义和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展开论战,最终以自己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赢得了更多的信仰者,扩大了自己的阵地。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民指导革命、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是先进的中国人对各种西方思潮综合比较择优从善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年,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的90年。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实践基础上,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两大历史性飞跃,为解决近代以来两大历史课题提供了科学指南。

  90年来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马克思主义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结合新的发展实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一定能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6 历史是一部博大的教科书。

  20世纪的中国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千回百转、绚丽多彩的雄浑画卷。

  辛亥革命虽然“起共和而终帝制”,谱写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新篇章,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固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它既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决心,也没有能力将民族民主革命引向最后胜利。

辛亥革命建立政权后3个月,便被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封建军阀所窃夺,孙中山提出的包括联俄、联共在内的新三民主义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所背弃,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完全破灭。

  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失败,一系列的史实说明,中国革命不可能由农民阶级或资产阶级来领导,资本主义道路不能行之于中国。

要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就必须有一个新的领导阶级和代表人民和民族根本利益的政党。

  1921年7月23日,一个新兴政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108号)召开。

  这次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除了会场一度遭到巡捕骚扰,不得不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在社会上没有引起任何注意,但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却在漫漫黑夜中点燃。

  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够为中国革命指明前进的方向。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几个人、十几个人、几十个人,发展到今天拥有7000多万党员、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执政党,展示了一个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

  不抱任何偏见的人都不可否认,在党领导全国人民的长期奋斗中,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举世瞩目的变化。

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已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能够把如此众多的各族人民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力量,朝着一个正确坚定的方向团结奋进,而不是各行其是更不是四分五裂的,只有中国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

  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7 “兵权之所在,则随之以兴;兵权之所去,则随之以亡”。

  回首辛亥革命和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

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在军事上没有建立一支完全由革命党自己掌握的有强大战斗力的革命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则是有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

  当时武昌起义的成功,虽为革命党人组织策划,却只是对武汉守军的一次策反,南方各省的独立之举也是一时的革命影响所致,临时政府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势单力薄,无法与手握北洋重兵的袁世凯相抗衡。

当袁世凯军队攻占汉阳、通电南京以派兵镇压要挟时,孙中山不得不将临时大总统之职拱手相让。

  鲁迅在评论孙中山失败的原因时,曾指出:

“最大原因还在于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人。

”这样的“迁就”,是多么惨痛而深刻的历史教训!

  尽管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党纲就明确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但由于特殊历史条件的局限,我们党在初创时期并没有独立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直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才从血的教训中认清了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那就是:

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金星闪耀在军旗上,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

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正因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军才始终保持了统一的意志、坚强的团结、铁的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才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战国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过: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凡是繁荣昌盛的时期,都是国富兵强的盛世,反之则是屈辱、衰败和没落。

坚定不移地走富国强军之路,是我们唯一的正确选择。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胡主席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对富国与强军的辩证关系作出了新概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富国和强军,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

富国是强军之本,强军是富国之盾。

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全局性、交互性、融合性的协调统一。

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军队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才能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

  8 我们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而来,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而去。

  100年前,孙中山在檀香山和香港建立“兴中会”时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100年来,这一宏愿始终是燃烧在一代代中华儿女心中熊熊不息的火焰。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无数革命先驱孜孜以求的理想,是当代中国人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列宁曾经指出,对一个节日最好的纪念,就是完成我们未竟的事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和清醒地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逢其时。

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我们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任务充满信心,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就是要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