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5968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docx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复习导学案汇编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全册复习导学案

《第一单元复习》

导学案

第一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中考对现代诗歌的考查点主要有)

1、品味诗歌语言的含蓄、精炼;

2、理解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如:

联想、想象、象征、对比、托物言志等手法;

3、把握诗的主题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4、初步学会鉴赏诗;

5、体味诗含蓄、深刻的意蕴。

教学重点:

进行适当的比较阅读,认识这些诗歌的具体内容、感情意蕴、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以自行复习、小组检查两种形式)

1、各课生字词。

   2、文学常识。

3、重点句子理解。

①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②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4、诗歌主题。

二、知识盘点:

通过吟哦讽诵,围绕“学习目标”中的1、2、3点,就本单元的文章,作一梳理,并写一点自己学习后的收获和困惑。

学习本单元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存在的困惑是:

•我认为本单元的易错之处在:

•我认为今后尚需努力之处在:

三、课堂探究

(一)对比阅读,按要求朗读文章:

春夜喜雨更漏子

(唐)杜甫(唐)温庭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读出景物的特征:

《春夜喜雨》和《更漏子》两文所描写的雨各有什么特征?

请你加以概括。

《春夜喜雨》:

《更漏子》:

2、读出作者的情感:

同样是写雨,两位作者却有着别样的感悟,请你分别说一说。

《春夜喜雨》:

《更漏子》:

3、品味文采:

两首诗词都写得很美,请你从两文中各找一例,用心品味,写出自己的心得。

《春夜喜雨》:

《更漏子》:

(二)诗歌的语言凝练而含蓄,且常借助对某一种或某一些意象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

阅读时要注意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中的意境,感悟诗意,与诗人达到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

向日葵

◇覃子豪

你是太阳我知道

我是向日葵秋天到了

每天每天迎接你我金黄色的花瓣

会像头发一丝丝脱落

向铺满红毡的天上追你那时

向露水消失的园中望你为了你的记忆

傍微风初起的黄昏送你我像要沥尽心血

剖开胸膛

你绚烂的花球

照亮我金黄色的花瓣一粒一粒地

我戴上了诗人的月桂冠撒下我不死的种子

胸中孕育着诗的种子向着将要复苏的大地

有不死的爱

以真实的生命塑造你的形体

叶子是一片片青色的云

花瓣是辐射的光芒

我成了地上的太阳

你别我而去时

最初

我低头沉思

继而

憔悴欲死

1.这首诗有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

请完成下面对感情线索的填写。

快乐的成长→_______________→深深的依恋→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有两处使用了叠词,请细加揣摩,体会黑体加点的两处叠词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

(1)每天每天迎接你——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一粒一粒地/撒下我不死的种子——读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这首诗很讲究炼字,如第二节的“追”“望”“送”三个字,就用得极为精当。

请分析这三个字的妙处。

 

4.这首诗用第二人称,以____________的口吻向__________诉说,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有两句把向日葵与太阳互相比喻,请找出这两句诗,并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互喻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喻的作用:

6.读懂了这首诗,我们可以进一步揣想:

诗中的向日葵和太阳可以象征什么?

以下有一个示例,请你再写一种不同的理解。

示例:

向日葵可以象征一个拥有理想的热血男儿,太阳象征着他所追求的理想。

你的理解:

 

四、课后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稍逊( )  丝缕( )  禁锢( )    滞( )留   喑( )哑田pǔ( ) 

suō( )衣  闪shuò( ) 油gāo( )  méng( )胧

2.下列一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

()

    略输文彩   冰雪复盖   一言九鼎   微波荡漾 

谈笑风声   原弛蜡象   一代天骄   抑扬顿挫

3.下面的诗句朗诵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当我临近你们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C.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D.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4.请填写《沁园春雪》上片中的空缺内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__ _ _ _ _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_ _ _ _ _ _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_ _ _ _ _ ,_ _ _ _ _ _ 。

5.下列加粗词语没能结合语境解释的一项是(   )

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能够忍受冬寒)

C.用这些成语打击敌人,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鞭笞那些行为不轨的人,是有力的武器。

(用鞭子或板子打)

D.她不是不想去救球,可她实在太累了,即使站起来,也追不上那刁钻的来球。

(形容来球变化莫测,难以捉摸)

6.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是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直接决定着词所写作的具体内容和采用的曲调。

B.《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C.《星星变奏曲》一诗中,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作品,诗人通过歌咏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三)欣赏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色的夕阳

H.W.朗费罗

金色的海像一面明镜,在那灿灿的中流,

在金色的天底下铺展,静静地悬着一条船。

陆地和阴影像根细带,海,只是另一个天,

横亘于水天之间。

天,只是另一个海,

云样的礁石,礁石样的云,哪是地,哪是天,眼睛难以分辨。

溶于彩光,飘在海面,

1.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这首诗歌的题目为“金色的夕阳”,那

么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其他事物?

 

2.诗中哪一个词最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想象,这个词好在哪里?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有人认为,本诗的作者与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样发出人到

暮年的感慨,投入一种伤感的情绪。

你认为呢?

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雪》导学案编制人:

任明君审核人:

李中文编号01使用时间2010年-月-日

《沁园春雪》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的大意。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感受伟人的豪迈与博大胸襟,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的大意。

学习难点 

1、“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理解。

2、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学法与使用说明:

1、自查资料或网上搜集关于毛泽东的资料,整理归纳。

2、用红色笔勾画出知识链接中的重要信息并记忆。

3、查字典,给把握不准的字词注音,并读一读。

4、大声朗读课文二、三遍,再结合课下注解说说词的大意。

在书上标记出有困难、疑惑的地方,准备课堂交流。

5、认真研读导学案,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书写要规范。

(标★的题,A、B层同学必做,C层同学鼓励做。

知识链接

1、背景简介: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自主学习

一、预习检测

1、你知道哪些咏雪的诗?

请写出其中的一首或一句。

 

2、你了解本文作者吗?

毛泽东(1893-1976),字__,____人,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诗人,书法家。

其诗词作品气魄雄伟,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作品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3、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情感。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惟余mǎngmǎng()分()外妖ráo()折()腰风骚()稍逊()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代天jiāo()

②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B.数/风流人物  

C.山/舞/银蛇D.欲/与天公试/比高

4、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疏通文意。

注意下列加点词句的意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诵读课文。

要求边读想象词所描绘的景色。

读完后,说一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也可用图画表现出来),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概括上下阙大意,并说说上下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词的上下阙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分别给上下阙分层,概括各层大意。

说说“望”和“惜”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3、全词的主旨句是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作者在下阕中为什么要评论历代帝王?

其中的“惜”字应如何理解?

 

★5、这首词综合运用了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它们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三、拓展延伸

1、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也可以对毛泽东同志说: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那么,你认为,当今的“风流人物”是谁?

试举例说说(可以是个人,亦可是群体)。

 

★2、自古以来,人们对历史人物成吉思汗有各种评价。

阅读下面摘选的几则材料,结合本文,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   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

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

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

(2)   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评价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

“他们,出现于文明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

(3)   普希金在描述成吉思汗入侵俄罗斯时说:

“蒙古人政府俄罗斯以后,除了肆无忌惮地攫取和破坏,既没有给予我们代数,也没有给予我们亚里士多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疑惑或各小组同学的表现)

五、当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沁()园春wéi()余莽莽今朝()红装素guǒ()

风sāo()谦xùn()原chí()là()象

2、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惟:

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河:

宽广的河流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数:

称得上

D、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输:

差,失

3、根据课文填空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

柳亚子曾说这首词“虽苏、辛未能抗”,其中“苏”“辛”分别指宋代词人___和___。

(2)《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___,题目是___。

(3)词中总写北国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其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下片之间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稍逊风骚”中的“风”本指______,“骚”本指_______。

两者合称历来泛指_______。

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

(6)恰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

“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诫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5、写出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表达作者抱负的诗句。

(1)毛泽东:

____________

(2)顾炎武:

_____________

(3)陆游:

_____________(4)范仲淹:

_____________

《沁园春雪》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逐词逐句揣摩语言,体会词的语言的凝练、贴切及丰富的表现力。

2、美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感受伟人的豪迈与博大胸襟,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抱负。

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1。

学习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法与使用说明:

1、课前搜集有关毛泽东和古人咏雪的其它诗词,以备课堂交流。

2、诵读本词,画出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字词及你认为精彩的词句或有疑惑的地方,并做上批注。

3、背诵课文并独立完成此导学案,要求书写规范。

(标★的题,A、B层同学必做,C层同学鼓励做。

知识链接:

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凝练、形象的艺术语言,往往要细心揣摩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

要反复推敲诗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欣赏经验,细致深入地体会其内涵。

品味语言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炼字,注意联系全诗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仔细揣摩,以品味其妙;二是语言风格,注意从整体上感受诗歌直白与含蓄,质朴与绮丽,沉郁与豪放等不同的语言风格。

自主学习:

一、    复习检测:

1、按要求填空:

(1)《沁园春雪》这首词,上阕主要写雪景,其中概括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具体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下阕从__________引出_______,纵论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雪》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课文,析疑点,局部探究。

1、上阙中作者“望”见了哪些景物?

其中的“望”能否换为“看”?

2、“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中的“惟”和“顿”有什么表达作用?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

给你怎样的感受?

  

4、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虚景?

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5、“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中的“略”、“稍”、“只”能否去掉?

为什么?

 

6、作者在评议成吉思汗时,说他“只识弯弓射大雕”,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三、读课文,赏靓点。

请说出你欣赏到的课文美点(在课文上圈点勾画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紧密结合课文说出理由、依据,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写景方法、角度和情感等方面欣赏文章的美。

并尝试用示例这样的句式说话。

示例:

课文美,美在词的风格既雄浑壮伟,却也不乏柔美,是刚柔相济。

文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写出了至大至刚的气概之美;而“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又展现了一种娇艳动人的柔美画面。

课文美,美在____________,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美,美在____________,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美,美在____________,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课文,传情意。

“三分诗七分读。

”在充分理解此词的内容、情感及风格的基础上,再来美读课文,力求传达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可分角色读,注意重音、停顿、语气、语调。

示例:

(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尔慢)

(齐)千里/冰封——,(拉长)

万里/雪飘。

↗(高昂)

(女)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下面两题中C层同学任选其一)

1、下面这首词的内容也与雪有关。

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与《沁园春雪》在内容、情景和情感上的异同。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1930年2月)

毛泽东

漫天皆白,此行何去?

雪里行军情更迫。

赣江风雪弥漫处。

头上高山,命令昨颁,

风卷红旗过大关。

十万工农下吉安。

2、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六、总结反刍(本节课的收获或各小组同学的表现)

七、当堂检测

(一)按要求填空

1、《沁园春雪》想象雪后晴日美景(虚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上阙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3、词的下阕是评论______,抒发__________。

其中前两句起__________作用。

“惜”字领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的_________,后三句属_____________。

(二)指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   

2.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

4.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

(三)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像,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四)阅读《沁园春 长沙》上阕,完成1~3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下面是对上阕有关内容的分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一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寒秋”指深秋有寒意,亦可理解为处境险恶。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话的意思是:

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句的意思是:

面对宽广的宇宙,怎不让人惆怅万千,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2.下面是对画线句的赏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画线句用语精当,极富表现力。

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B.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仰视俯瞰,山、林、船、鹰、鱼以及“万类”,尽在诗人的视野之中。

C.从“万类霜天”四字,可见出诗人视野之开阔;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D.画线句远近上下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虽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及超脱世俗的愿望。

3.诗人在这里写的是寒秋之景,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

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B.越写山河的壮丽,越衬托出作者心情的悲凉,越说明作者情绪的低落。

C.美丽的山河也衬托出作者强烈的革命豪情。

D.作者把秋景写得这样美,也饱含作者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九(上)《蝈蝈与蛐蛐》导学案编制:

任明君审核:

李中文编号06使用时间2010年-月-日

4、《蝈蝈与蛐蛐》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了解田园诗的一般特点。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诗的主题,品味诗的语言。

3、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情趣。

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二。

学习难点:

两首外国诗风格比较。

学法与使用说明:

1、课前收集有关蝈蝈、蛐蛐及诗人的资料。

2、用红色笔画出知识链接中的重要信息并记忆。

3、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弄不清楚的字、词注音或释义,并把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用笔标示出来。

4、认真、独立完成导学案,注意书写规范。

(标★的题,A、B层同学必做,C层同学鼓励做。

知识链接:

田园诗:

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