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06760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docx

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

2020年中考复习重点题型训练

题型五教材基础实验题

【类型1】制气类

1、关于下列装置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此装置制取氧气B. 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C. 用此装置收集氢气D. 用此装置收集氧气

2、请结合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

(2)把装置A制取的某气体从装置B的a端通入,B中蜡烛燃烧更旺,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单独作为制取该气体的反应物___(填序号)。

A. NaCl       B.KMnO4       C.H2O     D    D.CH4

(3)用装置A. C制取并收集该气体,当装置C中的导管口有气泡___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在收集过程中发现装置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而装置C中只有少量气泡冒出。

你认为实验过程中忘记了什么操作___。

3、如图是实验室气体制取、净化、干燥常用装置图,请根据所给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取的发生装置为___(填字母代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___;

(3)小聪同学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现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查找原因得知,制取二氧化碳时所用盐酸浓度过大。

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入的氯化氢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小聪设计了除杂实验。

已知:

Na2CO3+H2O+CO2=2NaHCO3.请你完成装置连接:

A→___→___→D。

【类型2】金属类

4、利用下列试剂之间的反应现象,能验证 Fe、Cu、Ag 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是(  )

A. Fe、Cu、AgNO3溶液B. Fe、CuSO4 溶液、Ag

C. FeSO4 溶液、CuSO4溶液、AgD. Fe、CuSO4溶液、AgNO3溶液

5、某化学小组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1)请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

(2)实骏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

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___。

A. b→c→a→b→d

B. a→c→b→a→d

C. a→b→c→b→d

D. b→a→c→a→d

6、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

如图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细铁丝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

(2)B实验中铁丝最易生锈的部位是________(填“a”“b”或“c”)。

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C实验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D实验能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银的强,该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

【类型3】酸碱盐类

7、某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取该固体适量加入水,得到浑浊液体,过滤;实验二:

取实验一所得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白色粉末中不含氯化钡

B.该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

C.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氯化钠

D.实验二中氯化钡改成氢氧化钡对实验无影响

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碱盐的相关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确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NaCl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1:

Na2SO4、NaCl;

猜想2:

Na2SO4、NaCl和___

猜想3:

Na2SO4、NaCl和H2SO4

猜想4:

Na2SO4、NaCl、H2SO4和Na2CO3

【交流讨论】小强同学认为猜想4一定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___

猜想3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

___

请写出方案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反思与总结】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9、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候氏制碱法),其生产流程简明如下:

请读识流程图并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上述流程中气体X的化学式是___;

(3)沉淀池中晶体转移至焙烧炉时用到操作①,操作①的名称是___。

【类型4】溶液的配制类

10、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1、配制70克16%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的是()

 

A. 称取氯化钠B. 转移氯化钠C. 量取水D. 配好后装瓶

12、某同学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g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为防止污染托盘,可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④选用250mL量筒量取18mL的水

⑤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

A.①④B.③④⑤C.④⑤D.②③⑤

1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

___。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氯化钠___g,水___g。

(3)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盘。

(填“左”或“右”)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

(5)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

(填序号)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6)把50g 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g。

【类型5】验证水的组成实验

14、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B.负极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

1

15、1800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

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②常温常压时,1L水可溶解0.031L O2、0.57L O3。

A.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化合反应

B.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

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

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

1

16、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这一结论是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险的基础上得出的。

(1)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

请从图1装置中选择并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氢气的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______  (用接口处字母填写)。

(2)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 ______ 。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3)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装置如图2所示,电极不与水及生成的气体反应)。

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 ______ 。

 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两量简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

2,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4)拉瓦锡还用另一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

他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质枪管,结果得到了氢气,同时枪管表面有黑色固体(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生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5)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图3)。

装置A中的玻璃管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1,装置B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据此可计算出水中O、H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用含 m1、m2的代数式表示)。

实验时该比值往往略小于8:

1,原因可能是 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类型6】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7、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用考虑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

B.红磷火焰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C.依据实验现象推测,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D.此实验中的红磷可以用木炭、蜡烛、棉花等来代替

18、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实验I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___色固体。

(2)实验Ⅱ为电解水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气体b在电源的__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实验三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19、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

依据图3,图4信息,___(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写两点)。

【实验3】测定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的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5)甲同学设计图5所示装置进行测定。

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乙同学提出,仅利用图6所示装置,在不添加其他试剂的前提下,也能测得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为达到实验目的,操作方法是___。

【类型7】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0、U型玻璃管是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

(1)如图所示,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_____。

(2)该实验说明分子_____。

(3)U型管中湿棉花的作用是_____。

【类型8】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21、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B.C.D.

22、如图为通过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

红磷燃烧,产生___,放出大量热。

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___;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类型9】燃烧条件的探究

23、下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____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_____。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

 

24、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

第一步:

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

第二步:

打开K1和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

第三步:

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

第四步:

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

第五步:

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第六步:

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

第七步:

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

第八步:

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第九步:

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1)实验步骤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实验步骤六中,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  。

(4)能看到白磷燃烧起来的实验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类型10】综合实验类

25、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①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②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C.③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④探究CO2的密度大于空气

2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图烧杯中的短蜡烛熄灭,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

(2)B图中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请用文字解释这一现象___;

(3)C图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该现象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质是___;

(4)D图所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

(5)E图中,A、B两试管中各盛有0.5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加入2mL等浓度的稀盐酸,观察到___(填“A”或“B”)试管中的反应更迅速。

27、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图是___。

 该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___。

(2)图二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

(3)图三为探究固体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实验,若向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NH4NO3,可观案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___(填“低于”或“高于”)右侧液面。

2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有关问题:

(1)写出B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___,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该装置有一处不足之处是___;

(2)用装置F收集一瓶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填“a”或“b”)处;

(3)将装置G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

下列制取气体的方法可选用装置G的是___;

A.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D.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实验装置组合为___(填序号);

A. A和D   B.A和E       C.B和E         D.A和F

(5)如图H所示,由“①处的白磷不燃烧、②处的白磷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___;

(6)Ⅰ图是铁生锈条件的探究,一周后试管①、②中铁钉无明显变化,另一铁钉生锈,说明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答案】1、C

2、解答:

(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

锥形瓶;

(2)把装置A制取的某气体从装置B的a通入,B中蜡烛燃烧更旺,则装置A中生成物是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

2H2O2 

  2H2O+O2↑;AD;

(3)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

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在收集过程中发现装置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而装置C中只有少量气泡冒出,我认为实验过程中忘记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解答:

(1)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

故填:

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选取的发生装置为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K2MnO4+MnO2+O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

B;2KMnO4 

 K2MnO4+MnO2+O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3)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入的氯化氢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H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这是因为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通过F装置除去水蒸气,这是因为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因此装置连接:

A→H→F→D。

故填:

H;F。

4、B

5、解答:

(1)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CuO  

 Cu+CO2;

(2)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首先通过装置a氢氧化钠溶液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避免造成对反应后生成气体中CO2检验的影响;再通过装置b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通入装置c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再通过b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进而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因反应后的气体中还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有毒气体CO,最后通过燃着的酒精灯燃烧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所以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b→c→b→d。

故答为:

(1)CO+CuO  

 Cu+CO2;

(2)C。

6、解答:

铁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填: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b处的铁丝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最易生锈,故填:

b;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

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填: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将铁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铁能将银置换出来,是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故填: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7、B

8、解答:

【提出猜想】

猜想1:

盐酸和碳酸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都恰好完全反应:

Na2SO4、NaCl;

猜想2:

碳酸钠过量时:

Na2SO4、NaCl和Na2CO3

猜想3:

稀硫酸过量时:

Na2SO4、NaCl和H2SO4

猜想4:

Na2SO4、NaCl、H2SO4和Na2CO3

故填:

Na2CO3。

【交流讨论】

小强同学认为猜想4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故填: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进行实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硫酸;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色

猜想3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

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方案二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故填:

Fe+H2SO4=FeSO4+H2↑。

9、解答:

(1)沉淀池中氯化钠和水和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故答案为:

NaCl+H2O+NH3+CO2=NH4Cl+NaHCO3;

(2)上述流程中气体X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

CO2;

(3)沉淀池中晶体转移至焙烧炉时用到操作①,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故答案为:

过滤;

10、C11、C12、B

13、解答:

(1)由图示可知,标号a仪器的名称是量筒。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

50g×15%=7.5g,水:

50g−7.5g=42.5g。

(3)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的速率。

(5)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称取食盐的质量偏少,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多,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会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

(6)设需要水的质量是x

50g×15%=(50g+x)×5%   解得:

x=100g

故答为:

(1)量筒;

(2)7.5g,42.5g;(3)左;(4)搅拌,加快溶解的速率。

(5)AB;(6)100。

14、B15、A

16、解答:

(1)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是固体,稀硫酸是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故选择装置第二套装置来制取;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来进行干燥,气体长进短出,最后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

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bcdg;

(2)①氢气是可燃性的气体,在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了水,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干燥内壁有水珠生成。

(3)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

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增强导电性。

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两量简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

2,其原因可能是在相同条件下,O2较H2稍易溶于水。

(4)由题意可知在高温条件下,铁与水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

Fe3O4+4H2。

(5)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

装置A中的玻璃管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1,减小的质量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也就是水中氧元素的质量,装置B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也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水中O、H元素的质量比为m1∶(m2−m1),实验时该比值往往略小于8:

1,原因可能是空气中的H2O、CO2等进入B中或生成的铜又部分被氧化等。

故答为:

(1)b、c、d、g;

(2)①验纯; ②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3)增强导电性,在相同条件下,O2较H2稍易溶于水;(4)3Fe+4H2O

Fe3O4+4H2;

(5)m1∶(m2−m1),空气中的H2O、CO2等进入B中(或装置A中生成的Cu又部分被氧化)。

17、C

18、解答:

(1)由图示可知,实验I中仪器①的名称为集气瓶,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