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07061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docx

《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docx

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合格性考试课件+测评专题四

合格演练测评(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姓名: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正确率:

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由世界银行委托撰写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人类不能采取有效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4摄氏度,并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消融,珠穆朗玛峰的冰川大量消融最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河流中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B.河流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

C.南亚各国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D.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石油、煤炭等燃烧时大量释放温室气体 ②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 ③人类在使用冰箱、空调等电器时排放出氟氯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

第1题,全球变暖导致珠穆朗玛峰冰川大量融化,最可能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影响。

第2题,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毁坏森林,减少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转化,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答案:

1.D 2.A

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完成3~4题。

3.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山间低地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部D.山前冲积扇

4.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处—即山前冲积扇上。

第4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

因此决定人口密度大小的因素是水源,水源充足,人口就多,才会形成较大的城镇,进而铁路就会修通。

答案:

3.D 4.C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下列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泥石流B.干旱C.洪涝D.台风

6.我国东南沿海台风多发的季节是(  )

A.春季和夏季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季D.冬季和春季

7.我国东部山区修筑道路,要注意防范植被破坏后产生下列哪种问题(  )

A.台风肆虐B.水土流失

C.断层活动D.沙尘暴

解析:

第5题,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

第6题,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上的特殊气旋,在我国主要发生的季节是夏秋季节。

第7题,我国东部山区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答案:

5.A 6.B 7.B 

如图为某地交通线路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公路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B.云贵高原

C.成都平原D.内蒙古高原

9.甲地最可能是(  )

A.山顶B.陡崖

C.山谷D.鞍部

解析:

第8题,由图可知,①为乡村公路,走向大致与等高线一致,因此该地地表崎岖,最接近云贵高原的特点。

第9题,②为高速公路,因甲处附近修有隧道,结合①公路走向,判断该地为山脊或鞍部。

答案:

8.B 9.D

10.从自然因素考虑,下列地区最不利于发育为城市的是(  )

A.河口三角洲B.河流汇合处

C.冲积扇平原D.河流发源地

解析:

河口三角洲与冲积扇平原地形平坦,水源丰富,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河流汇合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是城市发展的理想地之一,河流发源地地形相对复杂,不利于聚落的形成。

答案:

D

11.我国下列地区中,水资源最紧缺的是(  )

A.东北地区B.华南地区

C.西南地区D.华北地区

解析:

华北地区径流量小,人口多,工农业用水量大,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答案:

D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

读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完成12~13题。

12.在甲、乙、丙、丁四种能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最容易引起酸雨危害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3.为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今后在能源的开发上,应该(  )

①从国情出发,继续大力开发和利用煤炭、水能 ②优先发展核电,尤其在西部开发中要充分利用其适应性强的特点 ③北方农村大力发展沼气,南方农村充分挖掘水能 ④限制生产规模以缓解能源短缺 ⑤加快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同时拓宽进口的途径

A.②④B.①⑤

C.②③D.③④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甲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例最大,应该为煤炭,煤炭燃烧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容易引起酸雨。

第13题,在对待我国能源短缺问题上,应该从实际出发,开源节流。

我国是煤炭和水能非常丰富的国家,立足国情,今后要继续大力开发和利用;核电不是优先发展的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技术水平高,适合在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沼气受气温影响较大,更适合在南方发展;解决能源问题不能靠限制生产解决;随着石油使用量的剧增,除了加大进口外,加快国内石油勘探和开采很有必要。

答案:

12.A 13.B

14.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是(  )

A.新加坡的年降水总量十分稀少

B.工业高度发达,水污染严重

C.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

D.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但缺少河湖蓄水

解析:

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全年降水都很丰富,也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水污染并不严重。

新加坡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原因主要是它是一个岛国,面积小,缺少河湖蓄水。

答案:

D

15.火山对人类威胁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有(  )

①影响范围较小 ②能及时预报 ③多发生在人口稀少的山区 ④持续时间短

A.①④B.②③

C.②④D.①③

解析:

火山影响的范围小,且山区人口密度小。

答案:

D

读某地区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

A.呈多边形B.呈带状

C.呈环状D.呈团状

17.该地区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

A.在山区受地形的影响,村落沿河谷而建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解析:

第16题,读图,图示村落沿河谷分布在河流两岸,形态特点是呈带状。

第17题,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该地位于山区,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沿河谷而建。

地势狭窄,不便于农耕。

建在河谷中,不是山口,目的不是为躲避野兽袭击。

村落建在山谷中。

答案:

16.B 17.A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18~19题。

省份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平%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18.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19.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解析:

第18题,由表格信息可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为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并不高;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不是最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较大。

第19题,四省中青海技术水平较低,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不好;河南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高,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黑龙江地广人稀,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故D项正确。

答案:

18.C 19.D

20.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解析:

暴雨不可能产生地震,所以①为地震。

答案:

C

喜马拉雅地区总计有1.5万条冰川,这是世界上山岳冰川最大的分布区。

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某中长近5km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已后退了近800m。

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

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据此,完成21~22题。

21.造成该地区高山冰川快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考察B.探险旅游

C.光合作用D.气候变暖

22.冰川快速融化,对本地区造成的影响是(  )

A.改善农业生态条件B.缓解气候寒冷程度

C.不会破坏冰川生态环境D.导致山地雪线上升

解析:

第21题,是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

第22题,高山冰川快速融化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破坏和雪线上升等后果。

答案:

21.D 22.D

23.下图反映了近2万年来海平面高度变化。

由此可推断,地表冰川覆盖面积最大的时期大约距今(  )

A.17千年前后B.11千年前后

C.5千年前后D.2千年前后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约在17千年前后平均海平面高度最小。

答案:

A

如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24~25题。

24.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  )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25.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

A.西南B.东北C.西北D.东南

解析:

第24题,根据图中不同震源深度图例的位置,可知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第25题,日本以东海域为日本暖流,向东北方向流动,即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后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东北。

答案:

24.D 25.B

二、非选择题

26.近年来,新西兰南部海域出现了罕见的冰山群。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的源地是________,促使冰山漂流而至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世界冰川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区。

(3)世界上冰川最少的大陆是_____________大陆和__________大陆,简析其原因。

(4)冰川对于某些区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试举我国的一个实例。

解析:

(1)题,新西兰接近南极洲,冰川主要来自南极大陆。

根据纬度,冰川受西风、洋流影响吹到新西兰。

(2)题,冰川分山岳冰川与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二高”地区: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第(3)题,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冰川少,尤其是非洲、澳大利亚二个大陆,大部分位于热带,且高海拔山脉又少。

第(4)题,冰川对于干旱缺水的西北内陆,作用、意义巨大。

答案:

(1)南极洲(极地东风) 中纬西风 西风漂流

(2)两极 高山

(3)非洲 澳大利亚 两大陆纬度低,高大山脉较少,气温较高

(4)西北地区缺少水资源,绿洲农业的形成得益于高山冰川融水。

27.下图是热带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现拟对该岛进行综合开发。

该岛白天热晚间凉爽,全年盛行强劲的东北风;没有煤、石油、天然气资源;森林资源丰富;多温泉;有流速很大的河流。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地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如图中所示,拟在该岛平原地区建一个小型农场。

根据图中农场的布局,为满足农场的能源需要,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出发,在E处应充分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该能源项目的开发利用能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向________方向发展。

(3)D处应大力营造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4)该岛除在E处开发的新能源外,还可以开发哪些新能源?

请列举三种。

解析:

(1)题,文字材料中的强劲东北风,可知东北方向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2)题,E处有农田,牧场、猪场,又要求生态农业,最适合发展的能源是沼气能,热带地区,易发展沼气。

第(3)题,D位于岛屿西南方向,无森林,热带地区多台风(太平洋),大力发展海防林,可防海潮与台风。

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

温泉、东北风、风浪等可开发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波浪能)等。

答案:

(1)B B地处东北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明显

(2)沼气 良性循环

(3)海防林防止强风和海浪侵袭

(4)风能 海洋能 地热能 太阳能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