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744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倾倒液体D.

点燃酒精灯

9.某同学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装药品时先装氧化铜再装木炭粉B.反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

C.用酒精灯先预热,然后再集中加热D.盛放药品的试管口向上倾斜

10.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 

=X+4H2O中,X的化学式是

A.CH4B.C2H4C.H2CO3D.H2C2O4

1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反应的快慢

12.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4)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重铬酸钾中铬(Cr)元素的化合价是()

A.+6B.+5C.+4D.+3

1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

B.自来水厂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可将海水淡化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D.用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14.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

A.图1中a与b对比实验,可研究不同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不同

B.图1中c和图2中d的对比实验,可研究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C.图1中a与c对比实验,可研究水对反应的影响

D.图1和图2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15.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成为【最新】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青蒿素分子由32个原子构成

B.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5个H2O分子

C.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100%

D.青蒿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H2O

16.煤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还会同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由此得到的关于煤的组成的推论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O、S元素

B.一定含有C、S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S元素

D.一定含有C、H、S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17.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因此该反应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8.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水反应

B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

D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该气体是CH4

 

A.AB.BC.CD.D

19.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水通电电解一

段时间

B.加热一定量的高

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相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二、填空题

20.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正确的化学符号表示:

(1)3个钠原子__________________;

(2)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锌__________________;

(4)某化合物只由N、O两种元素组成,且在该化合物中N的化合价为+5,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5)硫酸铁__________________;

(6)市售“自热米饭”的自加热原理:

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

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从微观上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从符号上表示: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能源与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清洁、高效的能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最新】5月我国运用“蓝鲸一号”钻探平台,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其化学式为CH4·

8H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常温常压下“可燃冰”可迅速分解转化为甲烷气体和水。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和天然气。

(2)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三种气体燃料中最清洁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

表1:

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燃料

一氧化碳

氢气

甲烷

质量

28g

2g

16g

热量(kJ)

283.0

285.8

890.3

根据表1中数据分析,等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最少的是_________。

(3)常温常压下,可燃冰会发生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该化学方程式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4)可燃冰(CH4·

8H2O)中C:

H:

O元素的最简质量比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

23.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该液体与硫燃烧产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4.某兴趣小组同学做如下图所示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Ⅰ: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

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溶液变红色。

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

(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溶液慢慢变红色;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

你认为有无必要?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推断题

25.现有甲、乙、丙、丁、戊5种物质,由H、C、O、Cl、Ca五种元素中的两到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已知乙、丙组成元素相同,且乙燃烧能生成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通过下列反应可生成丁,请在方框中补全丁的微粒图示:

_____________

(4)如下图所示,进行以下实验操作:

①首先打开K,在盛有少量固体甲的瓶中加入过量丁的溶液,观察到Ⅰ中有气泡,Ⅱ中溶液变浑浊。

则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后关闭K,Ⅰ中液体流入Ⅱ中,则Ⅱ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A、B、C,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试推断A、B、C分别是什么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推断的结论和反应化学方程式

(1)点燃气体,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

在B、C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有水滴出现,而A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没有水滴。

结论:

A___、B___、C___。

气体燃烧的有关反应方程式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

A、B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杯内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六、综合应用题

27.实验室现有提供的药品有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稀盐酸、水以及下图中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先用夹子夹住与导气管连接的胶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2)选用上述装置和药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你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利用制取二氧化碳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填字母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锰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要制取0.32g氧气,需要加热分解___g高锰酸钾。

七、科学探究题

28.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容器中的碳粉已完全消失。

该小组成员对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顾)碳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不同的,写出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提出猜想)

(1)小红对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有_____(填字母)。

A.C和CO

B.只有CO 

C.CO和O2的混合气体

D.只有CO2 

(2)小明认为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

小强认为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______。

(实验探究1)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装置D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小强把小明实验中的氧化铁换成了铜丝网,并去掉E装置验证其猜想。

若小强的猜想成立,则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小强应先通入容器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若反应前容器中碳粉的质量为6g且小明的猜想成立,则容器中氧气质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夏天粮食酿成美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灯泡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C

【解析】

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B、矿泉水是由水和一些矿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错误;

C、干冰中只含有固态的二氧化碳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正确;

D、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KClO3、O3、H2O2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

O2中含有氧分子,故B正确;

故选B。

4.D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钋,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4。

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84,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4。

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84,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相对原子质量为209,错误;

故选D。

5.C

A、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不能燃烧,错误;

B、在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中的投药消毒的过程中生成了寻物质属化学变化,错误;

C、碳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是产生大量的白烟,错误。

6.B

试题分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氯;

B选项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是正确的叙述,因为其最外城的电子数为8;

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7;

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该粒子可表示为X-;

故答案选择B

考点:

微粒结构示意图

7.B

A、该反应将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错误;

B、因CO和NO都有毒,通过该反应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即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正确;

C、由图可知,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D、该反应中分子的个数虽发生了变化,但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变化,反应前后质量相等,错误。

8.D

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一半了,错误;

B、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悬垂在试管上方,不能与试管接触,也不能伸入试管内,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管要倾斜,错误;

D、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正确。

9.C

A、碳还原氧化铜时,要把刚烘干的碳粉和氧化铜粉末要均匀混合后,平铺在试管底部,错误;

B、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冷却导致澄清石灰水会倒流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错误;

C、加热时应用酒精灯先预热,然后再集中加热,正确;

D、盛放药品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错误。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和理解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装置、操作及注意事项和现象。

10.B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2C、4O、12H,反应后(X除外)有4O、8H,所以x中有有2C、4H,X的化学式为C2H4,故选B。

要顺利解答此题,必须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会灵活应用,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的差量即可推断出X的化学式。

11.D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其意义有:

①宏观方面: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所以AC项正确。

②微观方面:

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③量的方面:

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B项正确。

化学方程式中不能表示出反应发生的快慢。

所以D项错误,故选D。

12.D

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根据这一原则可以求出化合物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

在重铬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可以求出铬元素的化合价是+3.

13.B

A、蒸馏水属于软水,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正确;

B、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措施,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即不能淡化海水,错误;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将水中的颜色、异味去除,并不能降低水的硬度,将硬水转化成软水,正确。

自来水厂通过沉淀、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吸附可以除去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消毒可以杀灭病菌病毒,但是不能淡化海水。

14.A

【解析】A.、图1实验实验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图1中a与b对比实验,可研究不同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不同,正确;

B、图1中c和图2中d的对比实验,可研究氧气对反应的影响,错误;

C、图1中a与c对比实验,可研究氧气对反应的影响,错误;

D、图1和图2中的热水起到提高温度,和隔绝空气的作用,错误。

15.C

A、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错误;

B、青蒿素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水分子,错误;

C、青蒿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100%,正确;

D、根据青蒿素的组成可知,其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错误。

16.D

因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中有碳元素,硫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而煤是在氧气中燃烧的,也就是,反应物除了煤外,还有氧气。

故生成物中的氧气可能来自煤,也可能来自氧气,故不能肯定煤中含有氧元素。

17.A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正确;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错误;

C、带电的微粒可能是离子,电子也带电,但不是离子,质子带电,也不是离子,错误;

D、实验室在制取二氧化碳的时候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而不用碳酸钠正是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太快,错误。

18.C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的压强减少,导致塑料瓶变瘪,不能CO2能与水反应,错误;

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不能说明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如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错误;

C、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可以证明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正确;

D、据实验现象知,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气体燃烧生成了水,燃烧生成水的气体有很多,如甲烷、氢气等,错误。

19.B

A、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正确;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过程中锰元素一直在固体中,没有质量变化,但是过程中产生了气体,使得剩余固体质量减少,所以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错误;

C、粉末状大理石比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向两份相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时,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粉末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时间比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时间短,正确;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正确。

20.3NaCO32-ZnCl2N2O5Fe2(SO4)3CaO+H2O====Ca(OH)2

(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4)(5)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书写;

(6)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解答。

(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所以3个钠原子,就可表示为3Na;

(2)离子的表示方法:

碳酸根离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离子,整体带2个单元位的负电荷,表示为CO32-;

(3)氯化锌是由显+2价的锌元素和显-1价的氯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ZnCl2;

(4)某化合物只由N、O两种元素组成,且在该化合物中N的化合价为+5,则O显-2价,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2O5;

(5)硫酸铁是由显+3价的铁元素和显-2价的硫酸根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Fe2(SO4)3;

(6)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1.2:

1O2c2H2O

2H2↑+O2↑

(1)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b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A、水是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错误;

B、水是直接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才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故正确;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

2H2O

2H2↑+O2↑。

22.石油H2COCH4•8H2O=CH4↑+8H2OH2O3:

5:

32

(1)根据常见三大化石燃料解答;

(2)根据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解答;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解答;

(3)根据常温常压下“可燃冰”可迅速分解转化为甲烷气体和水解答;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