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05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6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1页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1页
亲,该文档总共1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德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德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方案

 

德江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十月

 

前言

《德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称《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加强全县土地宏观管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生态环境用地,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规划实施期间,德江县紧紧抓住全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奋力赶超、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着力加快建设黔东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以现代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生态宜居城市。

现行《规划》实施已逾九年,德江县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新增建设用地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适应德江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好德江县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的用地保障,德江县人民政府根据《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15〕10号)和《关于下达铜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指标的通知》(铜府办发〔2016〕112号),组织开展了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本次规划调整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上级下达指标。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调整目的、主要任务

一、调整目的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促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耕地保护更有力、节约集约用地更高效、用地空间布局更优化、“多规融合”更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等目标。

重点保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落地。

二、主要任务

1、在已经形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基础上,完善规划中期评估成果;

2、合理调整完善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重点调整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3、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在坚持统筹安排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的调整优化;

4、结合规划调整完善统一部署,优先划定“三线”即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在“三线”划定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推进“多规合一”。

 

第二节调整原则、依据

一、调整原则

1、总体稳定、局部微调。

坚持《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不变,继续实施《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适当调整完善《规划》,强化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优化德江县建设用地布局。

2、应保尽保、量质并重。

坚持耕地保护优先,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重点落实对千亩以上坝区及其他优质耕地的保护,严格保护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等生态用地,合理安排退耕还林,保障生态屏障建设用地。

3、统筹兼顾、两减一增。

在全市实现“两减一增”的情况下,德江县耕地保有量增加、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总规模增加。

4、节约集约、优化结构。

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用地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科学安排工业用地比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5、协调发展、突出重点。

贯彻落实德江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充分衔接城镇体系、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环保、旅游、大数据、大健康等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向重点发展区域、战略新兴产业、重点行业给予倾斜。

6、多规融合、公众参与:

充分衔接相关规划,探索推进多规融合,制定符合德江县实际的规划方案与实施措施,广泛听取政府、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二、调整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7)《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

(8)《贵州省土地整治条例》;

(9)《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

(10)《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技术标准

(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2009); 

(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2010); 

(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耕地质量评价等其他相关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

(三)、相关文件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

(3)《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4〕119号);

(4)《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

(5)《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8号);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

(7)《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

(8)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号);

(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

(10)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15〕10号);

(11)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铜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指标的通知》(铜府办发〔2016〕112号);

(12)《贵州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指导意见》。

(四)、相关规划及成果

(1)《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2)《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

(3)《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8-2030年)》;

(4)《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5)《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

(6)《铜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7)《铜仁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8)《德江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9)《德江县2014年耕地质量更新成果》。

(10)《德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

(11)《德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2)交通、水利、住建、环保、农业、林业、能源、旅游等各行业与部门相关规划;

第三节调整范围、期限

一、调整范围

本次规划调整的层级为现行德江县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范围与《德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规划范围一致,总面积221559公顷。

二、调整期限

本次规划调整以现行规划实施评估为基础,以2014年为基期,规划调整完善的期限为2015-2020年。

第四节数据来源

1、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和人口数据来源于《德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德江县2015年统计年鉴;

2、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截止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遵循统一的标准、时点、底图、用地分类和成果要求,保持规划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现势性;

3、规划控制指标、图件来源于《德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图件及1:

1万数据库;

4、部门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十三五”规划和专题研究报告等。

第二章规划调整背景

第一节区域概况

德江县位于黔东北部、铜仁市西部,东邻印江县,西接遵义市凤冈县,南与思南县接壤,北部插入沿河县、务川县之间,地跨东经107°46′~108°00′,北纬28°00′~28°38′。

境内地势西北部高,中部较缓,东部稍低,属鄂西北中低山地貌区。

德江山清水秀,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多姿多彩。

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傩戏之乡”,具有“惊涛傩魂史韵,民俗山水画廊”旅游总体特征。

德江县拥有205处景点群,有中国傩戏之乡、天麻之乡、乌江奇石之乡之称。

县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煤、铁、萤石、大理石、石膏和特级石灰岩等。

优质石灰石、重晶石集中分布在乌江沿岸,为开发建材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全县辖20个乡镇,境内聚居着土家、仡佬、苗等18个民族56万人。

2014年末全县年常住人口53.14万人,其中:

其中常住人口35万人,城镇人口23.8万人,农业人口45.83万人,城镇化率为28.74%。

2014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73.1亿元,增长15.5%,在全省57个非经济强县综合排名中居第12位;完成工业总产值40.3亿元,增长27.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17元,增长2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14元,增长11.6%。

民营经济实体户发展到16018户,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6.5亿元,万元GDP能耗下降4.2%。

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7.8亿元,增长49.5%。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

2014年末,全县土地总面积207005公顷,其中农用地为1581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42%;建设用地为71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5%;其他土地为416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13%。

农用地:

其中耕地651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48%;园地8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1%;林地812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22%;牧草地45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0%;其它农用地64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1%。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71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5%;其中,城镇工矿用地12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8%;农村居民点用地51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7%;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8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0%。

其他用地:

水域用地13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4%;自然保留地403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49%。

详见下表。

 

表1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2014年)

单位:

公顷

地类

面积

占总面积比例(%)

农用地

耕地

65158

31.48%

园地

847

0.41%

林地

81200

39.22%

牧草地

4548

2.20%

其他农用地

6428

3.11%

合计

158181

76.42%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建制镇

1110

0.53%

农村居民点

5109

2.47%

采矿用地

100

0.05%

小计

6320

3.05%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645

0.31%

水利设施用地

125

0.06%

其他建设用地

55

0.03%

小计

824

0.40%

合计

7144

3.45%

其他土地

水域

1327

0.64%

自然保留地

40353

19.49%

合计

41680

20.13%

土地总面积

207005

100.00%

二、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率高,农用地比重大。

全县土地利用率已达79.87%,在已利用土地中农用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6.42%。

其中耕地占农用地的41.19%,林地占农用地的51.33%,农用地结构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2、林地与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相结合。

德江县森林资源丰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9.24%。

坚持把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紧密相结合起来,着力打造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和培育特色产业,林地可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利用。

3、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较大。

建设用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5%,建设用地中又以农村居民点用地为主。

受地形地貌影响,部份农村居民点较为散乱、人口规模小、存在大量的空闲地,对这部份的农村居民点进行整理,可以缓解建设用地需求的压力。

第三节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一、现行规划执行情况

(1)耕地保有量

规划2020年耕地保有量58245公顷,2014年耕地保有量65158公顷,超出规划目标6913公顷,为规划目标的111.87%,完成规划目标。

(2)基本农田面积

规划2020年基本农田面积均为54032公顷。

2014年全县基本农田面积为53604公顷,未完成规划目标。

(3)园地面积

规划2020年面积2160公顷。

2014年园地面积847公顷,比规划目标少1313公顷,未完成规划目标。

(4)林地面积

规划2020年面积82110公顷。

2014年林地面积81200公顷,比规划目标少910公顷,未完成规划目标。

(5)牧草地面积

规划2020年面积16160公顷。

2014年牧草地面积4548公顷,比2020年规划目标少11612公顷,未完成规划目标。

(6)建设用地总规模

规划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7800公顷,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7144公顷,未突破规划目标。

(7)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6400公顷,截止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6320公顷,比规划目标少80公顷,未突破规划目标。

(8)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规划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800公顷,2014年城镇工矿用地1210公顷,超出规划目标410公顷,突破规划目标。

(9)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

规划2020年规模为1400公顷。

2014年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824公顷,规划剩余空间为576公顷,未突破规划目标。

(10)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2020年规模为1220公顷。

2006-2014年新增建设用地643公顷,规划剩余空间为577公顷,未突破规划目标。

(11)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规划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1010公顷。

2006-2014年全县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562公顷,未突破规划目标。

(12)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规划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640公顷。

2006-2014年全县新增建设占用耕地444公顷,比规划目标少196公顷,未突破规划目标。

(13)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

规划确定,2006-2020年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00公顷。

截至2014年,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7102公顷,比规划目标多6602公顷,较好的完成规划目标。

(14)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规划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92平方米/人,2014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51平方米/人,比规划控制指标低41平方米/人,未突破规划目标。

(15)亿元GDP耗地量

规划2020年亿元GDP耗地量为378公顷/亿元。

2014年亿元GDP耗地量为98公顷/亿元,未突破规划目标。

 

表2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表

单位:

公顷

指标

现行规划

目标

2014年

状现

2014年-规划目标

现行规划

目标完成情况

总量指标

耕地保有量

58245

65158

6913

完成

基本农田面积

54032

53604

-428

未完成

园地面积

2160

847

-1313

未完成

林地面积

82110

81200

-910

未完成

牧草地面积

16160

4548

-11612

未完成

建设用地总规模

7800

7144

-656

未突破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6400

6320

-80

未突破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800

1210

410

突破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

1400

824

-576

未突破

增量指标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1220

643

-577

未突破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1010

562

-448

未突破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640

444

-196

未突破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500

7102

6602

完成

效率指标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平方米/人)

92

51

-41

完成

亿元GDP耗地量(公顷/亿元)

378

98

-280

完成

二、现行规划取得的成效

现行规划实施以来,各级政府依法依规,规划实施成效显著,充分发挥总体调控作用。

根据土地规划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用地的空间布局,现行规划的各项目标完成情况良好,在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引导建设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规划实施的综合效益明显。

1、耕地数量及质量均有提高。

耕地保有量符合规划预期要求。

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7102公顷,比预期多增加6602公顷耕地;2014年耕地保有量已超出2020年规划指标6913公顷。

在增加耕地数量的同时,积极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加强中低产田土改造,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了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

2、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

规划实施期间,通过严格的用地审批制度,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我县城镇工矿用地较规划目标下降了2平方米/人,亿元GDP耗地量较规划目标下降了269公顷/亿元。

3、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规划期间,抓住“三高五铁一港口一机场“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杭瑞、沿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县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700公里。

完成乌江共和港口一期80万吨级码头建设,完观音滩水库、大木尧水库开工建设。

建成阿里巴巴、云智速递、汽车物流园等项目,有效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

三、现行规划实施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规划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

规划实施至今,德江县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十三五时期,德江县将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总要求,结合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

突出抓好“大交通、大产业、大教育、大环境”四大支撑工程,扎实推进“大德若水·大美如江”建设。

现行《规划》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

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

林地面积距规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十三五”期间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规划间衔接力度有待加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交通规划、林业规划、水利规划、畜牧业发展规划等不衔接现象仍有所存在。

城市规划超过了土地利用规划控制范围。

第四节规划调整的必要性与要点

一、规划调整的必要性

为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数据、大扶贫、大旅游”的发展战略及“5个100工程”的实施,全县调整了发展思路,加快了发展速度,重点发展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一城两带四区”的总体布局推进全县城镇化和产业发展,以园区建设为依托,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打造省道干线公路沿线城镇发展带,推进形成中心城区—中心镇—边贸特色小城镇—集镇四级城镇结构。

1、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理念,把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深入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2、实施大数据战略,围绕打造全县发展战略引擎,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云上德江”系统平台建设,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数据汇聚交换平台,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和广泛深度应用。

3、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住贵州“大交通”战略给德江带来的机遇,紧紧围绕“强基建城兴产惠民”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实施一批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夯实德江发展基础。

4、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围绕贵州工业强省战略,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带动力和工业“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工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重点,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农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为支撑,加快发展产出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

5、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围绕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实现撤县设市,建成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按照“规划引领、新区先行、旧城提升,产城一体、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城镇集聚与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山区民族特色城镇化体系。

6、发展旅游产业为重点,突出“隋唐古邑、中国傩城”为特色,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品牌优势,形成结构完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构建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先行区。

终上所述,现行规划布局已不适应德江县“十三五”期间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推进德江县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确保全面完成2020年小康社会各项目标任务,《规划》调整完善是必要的。

二、规划调整要点

1、保护资源。

根据市级下达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德江县耕地保增加155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减少1887公顷,在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一增一减的前提下,全县耕地数量有增加,基农农田质量有提升、布局更合理。

2、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优化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在不改变现行规划禁止建设区的前提下,适度调整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确保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上级下达指标。

进一步优化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交通水利旅游用地的布局,促进规划期内城镇工矿建设、交通水利建设规模合理有序增长及生态旅游的有序发展。

3、深化节约集约用地。

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土地,通过城乡统筹、挖潜改造和优化置换,拓展发展用地空间,促进规划期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合理有序增长。

4、强化土地用途管制。

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土地开发利用与优质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第三章规划调整方案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一、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德江县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总要求,结合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和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三大跨越工程,围绕加快建成黔东北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落实“两抓两兴”要求,突出抓好“大交通、大产业、大教育、大环境”四大支撑工程,扎实推进“大德若水·大美如江”建设,为在黔东北区域领先领跑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致力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及民生保障等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后发赶超、跨越崛起的发展新路,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根据“十三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70亿元,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期末达到10.0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