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1498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docx

从诚信农民到诚信贵州材料

贵州盘县小额信贷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在线收听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听众朋友,欢迎收听本期的《经济纵横》节目!

  听众朋友,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各种扶贫方式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其中小额信贷就是一种简单易行并卓有成效的扶贫方式。

在今天节目中请听记者发自中国西部贵州盘县的报道:

脱贫有方致富有路--盘县小额信贷的发展。

在节目最后的有奖收听环节,我们将根据今天节目的内容提出今天的问题,请您仔细收听。

  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节目。

  听众朋友,小额信贷是向中低收入人群提供的无需实物抵押和担保的金融服务,是以市场经济的方式减缓贫困的有益尝试。

小额信贷,顾名思义,投入的资金数额较小,这种方式最早是20多年前在孟加拉国开始实施的,中国从1993年开始引进这种模式,先后在贵州、云南、陕西等10多个省、区进行试点,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也成为国家目前积极倡导和推行的一种扶贫开发方式。

  位于中国西部的贵州省盘县,从1998年开始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工作,1999年3月起,在全县37个乡镇全面铺开。

到2003年底,全县累计发放小额扶贫信贷资金2.6亿元人民币,支持贫困农户近9万户,惠及贫困人口40多万人,使全县贫困人口由1998年初的20.08万人下降到2003年末的10.2万人。

  前不久,记者来到了位于乌蒙山区深处的盘县水塘镇荒坝村全国劳模刘经达的家,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在这个偏远山村,他的家里不管从面积、装修还是屋里摆设来说,堪称“豪华”。

  高级畜牧技师刘经达不仅是当地的致富能手,他还是周边农民的“财神爷”。

1985年刘经达通过自学,开始从事驴马杂交改良和黄牛冻精输配。

20年来,刘经达累计输配母马3.5万匹,产骡3.2万匹,创产值5千多万元人民币;输配母牛4800多头,受胎率94.3%;产下杂交牛4320头,创产值8百多万元,为农户创收172.8万元人民币;他自己的配种收入每年都达到十万多元。

  由于有了他的牛改点和马改点作支撑,养牛效益和养马效益有了稳定保证,周边农户的养畜热潮迅速兴起。

他所在的荒坝村,1998年仅有牛398头,到2004年底养牛数量增加到708头,翻了1.8倍。

一些饲养了3头、5头的饲养户逐渐增多起来,养牛致富形成共识。

  “大叔,你是牵马来配种的吗?

  “对啊。

”“您经常来吗?

  “对啊,经常来,半个月来一次。

  “最多时,一天有多少匹牲畜配种?

  “八、九十匹!

” 

  在我们跟刘经达寒暄的功夫,他的院子里已经来了二十几位农民,牵着各自的牲口,排队等候配种。

  刘经达和荒坝村的改变得益于一项政策的实施,那就是小额信贷。

刘经达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基本掌握了大家畜配种技术,但是苦于资金不足,养殖规模一直较小,更没有办法将其推广到广大的农户家中。

直到1999年,盘县农业银行在荒坝村发放了小额扶贫资金42.5万元人民币。

  刘经达也贷款1500元,再通过其他途径,当年就买了4头牛。

两年后就把贷款还清了,他还想再扩大规模,于是他把自己房产作抵押,和其他三户农民一起,到银行贷了20万元,搞了一个养殖场。

现在这个养殖场年产1000头牛以上,产值超过百万元。

荒坝村的大部分农民也通过养牛甩掉了贫困。

 

  盘县马场乡黑生地村是另外一个通过小额信贷成功脱贫致富的范例。

我们在环山公路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才来到四面环山的黑生地村。

据黑生地村王支书介绍,这个村原来非常贫困,地少贫瘠,村民种地最多只能解决吃粮问题。

 

  王支书说:

  “我们从2001年开始建这个养殖点,当时有的人家的牛都喂不起。

看到这个情景,村里召开村组干部会,除了养殖种植,根本没有其他的发展趋势,最后就动员24户人家,总共贷款15万元,到农户手中,贷2000、3000、4000的都有。

没有发展养殖以前,村里人均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通过五年的发展,养殖点由一个发展成四个,现在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800左右,就是光是养殖这方面。

  胡文政是黑生地村的养牛大户,牛最多的时候多达15头。

可是如果我告诉你他已经60出头,而且家里的牛都靠他和同样高龄的妻子饲养,你是不是会暗暗佩服呢?

  胡文政膝下有5个儿女,都在外地工作。

2002年村里发放第一批小额贷款的时候,胡文政贷了5000块钱,买了三头母牛。

短短几年的时间逐渐发展到15头。

胡文政养牛每年能挣8000多块钱,近几年他不但修了房子、添了家电,他还兴致勃勃给我们讲起了他的计划:

 

  “这个房子老化咯,准备经济发展大一点,建一所新的。

盖一个2层的楼房,要建210平方米。

小额信贷好,国家贷的小额信贷好,对农民的增收还是可以的。

  黑生地村的变化还不仅仅在经济上,村民收入普遍提高以后,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村民义务投工投劳修建的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已经基本完工;每个农户家门前,不管房子再破都修了水泥路,不像以前污水横流臭哄哄;其次几乎每户人家都修建了沼气池,既解决了能源问题和照明问题,还解决了环境问题:

首先人和家畜的粪便全部进入了沼气池,清洁了环境。

其次,村民也不再砍伐山上的林木,保护了生态。

最后,村民的思想意识有很大提高,也更团结更有凝聚力了。

  一种新的信贷方式的产生,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贫困山区经济上的变化,当然这是从农民到国家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我们还看到了由它带来的地方政府管理观念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农民素质深层次的变化。

  采访中我留意到地方官员的口中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

管理。

当你听一个县级的官员谈管理,或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当一个乡长、村支书跟我聊管理,我还真有点不习惯。

小额信贷让他们学会管理。

  盘县小额信贷是由商业银行发放的,有国家的倾斜政策在前,商业银行虽然没有想过通过小额信贷赚多少钱,但前提是不能因为它而亏本。

因此虽然农户不需要实物抵押来获得贷款,但是每个乡镇在申请贷款时,是需要良好的财政信誉做前提的。

银行不会把贷款发放给还不起款的乡镇。

所以,拿到贷款以后,怎样监督每户农户贷款的使用,届时,还要保证每户都能如期还清贷款,成了摆在村官们面前的新课题。

盘县宣传部副部长陈春涛先生介绍:

  “我们小额信贷规模是相当大的,多的时候一年全县上亿元人民币,(中国)农(业银)行调查你这个乡镇,你这个乡镇的管理跟得上、还款率跟得上,全镇的农民都受益。

如果几户农民还不上影响了整个镇的还款率,那你这个镇我就不贷给你了。

每个乡镇专门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小额信贷,叫“小额扶贫领导小组”。

村里也有扶贫站,有专人负责,谁负责这个村,就要保证这个村钱贷下去要保证能还上来,还不上来要承担责任的。

所以这些同志都挺负责的,每一家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的才敢贷,必须要这样严格管理。

” 

  在严格的管理下,盘县小额扶贫信贷的收贷率和收息率分别达到98.29%和98.15%,2002年,盘县被评为“贵州省小额信贷扶贫的示范县”;2003年,盘县作为贵州省唯一的代表,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小额信贷扶贫学术研讨会”,盘县的经验获得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被誉为“小额信贷盘县模式”。

  这种新的信贷方式,除了为贫困农民提供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更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宽广了他们的思维。

盘县县长罗资相先生对此深有感触:

  “(小额信贷)对老百姓的观念产生了一些影响:

只要我勤劳,只要我讲诚信,我就可以借一些钱来发展我自己。

实际上他把老百姓从过去的传统的自己自足的意识,向现代的市场的意识推进了一步。

(老百姓)他知道了运用社会资本、运用金融资本来发展自己,同时他从过去传统的发展观念中间,向市场经济的观念中间有一些转变,另外在这个过程中间,他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必须保持自己的信誉,他不保持自己的信誉,他就得不到今后的贷款。

  听众朋友,又到了我们节目有奖问答环节了。

请听好今天的题目,请问:

节目一开始我们介绍的贵州盘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方式叫什么?

我们的通讯地址是:

北京565信箱或者香港铜罗湾邮政局30788信箱。

也可以寄到北京市石景山路甲十六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潮州话节目组收,邮政编码是:

100040。

另外,我们的EMAIL地址是:

fy@,欢迎大家来信或留言。

  好了,听众朋友,今天的节目就为您播送到这,欢迎继续收听下周的《经济纵横》节目!

 

信用体系建设注入发展新动力

——贵州清镇市诚信农民建设观察

日期:

2011-06-1713:

30作者:

刘久锋肖克来源:

农民日报点击:

62  近年来,贵州清镇市按照政府、企业、农民“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坚持把诚信农民创建活动作为构建诚信体系、打造诚信政府、铸造诚信企业、塑造诚信农民的出发点,探索出了一条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建设新路。

  一次违约事件:

直面个别农民的诚信问题

  清镇作为距离省会贵阳最近的县级市,为何长期处在欠发达、欠开发的阶段?

全市38万农民为何总是迈不开致富步伐?

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引起了清镇市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关注和思考。

  2004年,清镇市新店镇引进了大发公司发展养鸡项目,该公司免费向农民提供鸡苗、饲料、防疫、技术培训、技术管理和市场回收。

但是,由于少部分农民不讲诚信,违反合同约定,养鸡后不交企业回收而私自出售,导致企业离开清镇,另谋发展之地。

后来,这家公司被清镇市百花湖乡请去,当地的养鸡项目迅速发展起来,老百姓很快实现了增收。

  同一个项目,两个乡镇两种态度两个结果。

清镇市的干部群众开始了反思,大家一致认为,农民要致富,就要走市场;走市场,就要讲诚信。

为此,清镇市适时推动了诚信农民创建活动。

  一套措施:

开启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暗流乡下坝村农民刘云是清镇市首批得到诚信贷款扶持发展起来的年轻“老板”。

靠11万元贷款起步,而今,他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已发展到300亩,年收入近40万元;同时,他还发起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的创业带富示范基地已达17个,先后带动6000多名农村青年走上了创业之路。

  暗流乡党委书记陈勇介绍:

“我们以政府的诚信、农民的诚信最后引来了香港裕东、广西温氏一批龙头企业,带来了技术、还来了理念,推动了暗流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我们的农民增收,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清镇市构建了以诚信农民为中心的“三维连接”模式,即诚信农民连接诚信政府,解决了政策扶植问题;诚信农民连接诚信龙头企业,扩展了农业的市场;诚信农民连接诚信金融机构,为农民创业、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为使讲诚信在农村蔚然成风,清镇市政府将涉农资金打捆使用,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基地走,基地跟着诚信走”的思路,对于被评为“诚信农户”、“诚信村民组”、“诚信村”、“诚信乡(镇、街道)”、“诚信企业”的,在贴息贷款、财政奖补“一事一议”、财政购物补贴、产业发展资金和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项目、民生保障项目以及社会发展项目和精神文明创建项目等七个方面予以倾斜,鼓励各级各部门开展诚信创建活动。

近3年来,该市财政共投入支农资金8.5亿元,累计发放各项涉农补贴2.44亿元。

  一个惊喜:

五星诚信农户,无需抵押即可轻松贷款20万

  在暗流乡信用社网点,记者看到新街村村民曾元祥来办理贷款,只见他凭着手中一张小小的诚信卡,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在信用社取到了他购车所需要的5万元现金。

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新街村是信用村,现在家家户户都在争当星级信用户。

  “要是评上了五星户,不要抵押就能在信用社贷到20万元呢!

”曾元祥说。

  据了解,清镇市农村信用联社对于获得诚信农户和企业,在贷款额度、利率上给予优惠,五星诚信农户在无抵押的情况下,最高可以贷款20万元。

2006年以来,该社累计为诚信农户、诚信企业投放涉农贷款14.2亿元,年均增长33.6%。

  尝到了诚信好处的广大农民群众,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创建诚信农户的行业中,给自己加“星”晋级。

目前,该市有4个乡镇被评为省级诚信乡镇,9.77万户诚信农户中,有近1.9万户被评为星级诚信户,20家企业获得诚信龙头企业称号。

  一个规划:

向现代生态农业阔步迈进

  “农村诚信体系的构建,实现了三大变化,一是农民朋友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了,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夯实了,三是以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农村社会进一步走向和谐。

”清镇市长刘军告诉记者。

  清镇市农业局长周厚军介绍:

“诚信建设的推进,破解了‘农民不富’难题,也推进了清镇市农业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去年,该市出栏肉鸡1400万羽、奶牛存栏达1.1万头,比2005年分别增加4.6倍和11倍;建立蔬菜基地10.5万亩,总产量达到27.64万吨,产值近5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76%、234%和477%。

去年,该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5.2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了85.6%。

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近年来,广西大发、广东温氏、泰国正大等30多家龙头企业相继落户该市。

  相关数据显示:

去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63.6元,同比增长13.2%,高出贵州省平均水平近2000元。

全市先后走上创业之路的农村青年多达6000多人。

  一个方向:

从“信用农户”开始

  据了解,在清镇市实施诚信农民建设之前,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在实施“信用工程”中,率先在全省各信用社探索实施建立农村信用农户。

在各地农村信用社系统内,切实开展联社干部职工进村入户查实情,摸实况。

建立农民资信档案,对信用农户发放有关信用卡。

截至2010年底,贵州省共创建信用乡镇102个、信用村2511个、信用组18980个;建立农户资信档案741.3万户,农户建档面达93%,评定信用等级农户达635万户。

  今年4月,在清镇市召开的全省诚信农民推进会上,贵州省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刘乃云介绍:

农村信用社将以抓诚信农民建设为契机,不断探索小额信贷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努力做到小额信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让所有诚信农民都有款贷,能贷款,让全省所有农民都能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

 

贵州推进农民诚信建设

2011年04月21日07:

12来源:

金融时报作者:

靳斯慰

欢迎发表评论字号:

  本报讯

  记者靳斯慰报道

  4月11日,在贵州省清镇市红枫湖旅游度假村举办的“诚信文化展演”晚会上,一位叫阳天培的农民走上舞台,感言“是讲诚信改变了我17年来惨败的命运!

  4月12日,贵州省在同一地点召开了全省农民诚信建设推进会,6个市县进行了经验交流,向2010年创建的全省67个省级信用乡镇进行了授牌。

省委副书记王富玉提出要以教育农民诚信于党和政府、法律法规、市场准则、金融支持、合同约定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农民诚信建设:

要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普及诚信知识,倡导诚信观念,使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自觉追求。

要健全信用激励机制,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整合金融、公安、农业、税务、工商、卫生、社保、民政等各方面的资源,搭建诚信记录平台,建立完善农户和农村企业诚信档案。

要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对信用记录不好的企业和农户,实行“黑名单”制度,进行曝光,让其信誉扫地,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约。

  早在2006年,贵州省开始在贵阳市下辖的清镇市进行农民诚信建设试点。

提出要树立诚信的政府、诚信的企业,进行农民诚信建设。

开展了“诚信党组织”“诚信党员”“诚信团员”“诚信青年”“诚信妇女”等创建活动。

政府对守信的企业和农户,实行财政奖补扶持,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重点对1A级以上诚信农户和企业进行贷款贴息。

“一事一议”项目、财政购物补贴、产业发展资金和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民生保障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项目也重点支持诚信农户和诚信企业。

2008-2010年,全市财政共投入支农资金和发放各类涉农补贴10亿多元。

  经过4年多的努力,到2010年底,清镇市农户诚信户已占总户数的94.3%,7成以上的村民组被评为诚信村民组,6成以上的行政村被评为诚信村,农村贷款不良率从2006年的8.74%下降到2010年底的1.96%。

 

贵州推进诚信农民建设 涉农贷款7年增长近6倍

新华网贵州频道4月13日电(记者齐健)贵州以农村信用社开展"信用工程"为契机,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主推、农民主体"的诚信体系建设,使农民具备较高的政治、文化、法律素质和市场观念,盘活资源,民富企兴,对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

记者从12日召开的贵州省诚信农民建设推进会上了解到,截至2010年底,贵州省共创建信用乡镇102个、信用村2511个、信用组18980个;全省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为799.7亿元,较2003年末增加684.1亿元,增长了5.9倍;建立农户资信档案741.3万户,农户建档面达93%,评定信用等级农户635万户。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刘乃云说,通过开展诚信农民建设,农村信用环境得到优化,由传统的农户贷款手续复杂、门槛高向"简便、灵活、快捷"转变,由需要提供贷款担保的信贷投放方式向小额信贷发放方式转变,契合农民"短、频、急"的信贷需求特点,有效增加了农业信贷投入,破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在贵州诚信农民建设试点的清镇市,一个五星级的"诚信户",只要怀揣一张"诚信卡"到当地信用联社,不用任何抵押担保,一刷卡就可贷到20万元的扶持创业资金。

按照诚信等级,"诚信户"在创业过程中需要金融扶持时,一般的"诚信户"贷款额度为1万元,一星级至五星级的"诚信户",可以凭"诚信卡"无需任何担保和抵押,分别可贷到2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贷款,而且还有利率优惠、特事特项优惠等。

据了解,贵州省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诚信农民建设,把其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及创新、培育新型农民和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结合起来,要求党政干部带头讲诚信,再教育农民诚信于党和政府、法律法规、市场准则、金融支持、合同约定,为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建立诚信农民体系推进和谐贵州建设

王富玉就贵州诚信农民建设论坛作出批示

  中广网贵州2月12日消息“这既是一次推进诚信农民建设的峰会,又是一次动员大会。

论坛会的举办,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农村,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目标起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这是参加论坛的各级领导和众多专家学者的一致评价。

2月9日,由贵州省委政研室、省科学决策学会、省农委、省农信社联合主办,清镇市承办的全省诚信农民建设论坛在清镇市圆满落幕。

  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高度重视这次论坛,并作出重要批示:

“建立诚信农民体系,是构建和谐贵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进入现代农业产业化过程、农民从事市场经济的重要一环,是农民的立身之本。

”要求在清镇抓试点基础上,在全省推广,将此作为三农工作的系统工程,通过诚信农民体系建设,从总体上提高农民素质,把诚信农民与知识农业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民队伍总体水平。

  “我们是被惨痛教训逼出来的。

”清镇市委书记杨明晋向与会人员介绍诚信农民建设情况时如是说。

2004年,清镇市曾经陷入过新店镇因少部分农民不讲诚信导致企业离开的窘境。

为了使“公司+农户”这种稳定促进农民增收的方式得以延续,给清镇市38万农民提供致富门路,2006年以来,清镇市以示范性小区、基地为载体,打造诚信经营的样板和亮点,以点带面,广泛推进。

目前,清镇市评定验收信用农户68167户,信用组223个,信用村49个,信用乡镇2个,已基本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创建格局,建立了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3个,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152个,无公害蔬菜基地30个。

  关岭自治县、农信社印江联社、诚信农民代表、省诚信建设促进会等单位还书面交流推进诚信农民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探索。

  论坛上,全国著名“三农”问题研究专家、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办主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求是杂志社经济部主任刘玉辉博士,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马淑萍、巡视员陈伟生等中央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与来自省内外的30多位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对论坛的主题“诚信农民建设”和清镇等地的成功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展开了充分的研讨交流。

大家一致认为,要以诚信农民创建为载体,促进政府、企业与农民的联合,推动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加强诚信农民建设,就是要教育农民对党和政府诚信、对法律诚信、对市场诚信、对金融诚信、对合作诚信。

形成政府、企业、领导、群众都讲诚信的良好氛围,为农村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李裴在主持论坛会时强调。

“此次论坛产生的一批精辟深刻、见解独到的观点对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问题,都是最管用的‘金点子’、‘金钥匙’,对于这些成果将认真组织学习,认真消化吸收,努力把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正确思路、有力举措。

”赤水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德红参加论坛会后向记者如是说。

(袁小娟)

贵州农民信用调查:

农民讲信用还款主动性较高

 06-11-2008:

38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部分借款不能按期归还主要是客观原因所造成

金黔在线讯最近,人行贵阳中心支行对贵州农民个人信用及信用行为进行了调查。

调查表明:

农民具有朴素的信用意识,还款主动性较高,具有主动维护个人信用的意识,部分农民贷款逾期失信主要是客观原因所造成。

调查共选取8个地区县级农村信用联社15家,乡级农村信用社7家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对2家县农村信用联社和1家乡农村信用社进行了现场调查。

又在对每个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民贷款一般调查的基础上,分别抽取10至30户农户贷款档案进行重点分析,共325户,实地走访有贷款农户15户,无贷款农户5户。

调查显示,农民的还款主动性较高。

以调查样本数据“2005年农民1年期贷款”为例,农民贷款逾期比例最高的农村信用社为15%,最低的为5%,平均贷款逾期率约10%。

逾期的贷款在对农民发出催收通知书后,约90%农民会在规定的期限归还贷款,不能按期归还的贷款基本上都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

100%的借款农户都认为:

借款要还,借款要有能力还,不还就得不到新的借款,还会影响自己的声誉;没有借款的农户有的是担忧借款后没有偿还能力而放弃,或怕借款后迟迟不能归还留下坏名声。

农民具有“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诚信意识。

农民还具有主动维护个人信用的意识。

调查发现,没有特殊的原因影响偿还能力,农民基本上都能主动归还贷款,甚至提前几天到十几天归还,以便在农村信用社留下好的印象,方便下次再贷款。

到期后因客观原因不能偿还的借款,约70﹪至80%的农民会主动到农村信用社说明不能如期归还的原因,主动办理贷款逾期归还手续;有的农民还会通过向私人借款偿还信用社的贷款。

农村信用社提供了很多农民主动还款的事例:

某农民2004年4月申请农村信用社半年期贷款2500元用于烤烟种植,由于遭受冰雹灾害,当年烤烟绝收,在贷款逾期收到农村信用社催收通知书后,农民卖了一头猪,又向亲戚朋友借钱,归还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

从调查情况看,民风民俗对农民的失信起一定约束作用。

村民间有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少数民族村寨更是如此,不守信用行为的农民得不到或难得到其他村民的帮助。

走访到的20户农户都认为,穷点、苦点都不怕,但最瞧不起的是不守信用的人。

农民也有贷款逾期失信的,但主要是客观原因造成。

2002年某村寨46户农户在信用社贷款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当年遭遇水灾,农作物几乎绝收,贷款到期后43户农民不能按期归还贷款。

该村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受灾后农民的温饱都难以保证,更无力偿还信用社贷款。

从事养殖业的农民,由于没有很好掌握养殖技术,造成养殖失败或投入远远大于产出,使农民无力偿还借款。

从农村信用社提供的多起事例看,有种植果树失败的,有养鱼、饲养山羊死亡的,使农民无力偿还借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