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2002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学案岳麓版

教学课件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了解海禁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掌握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缓慢的原因。

2.理解海禁政策的背景、影响;比较海禁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异同点。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农业

(1)明清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天工开物》中涉及的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

(2)双季稻大范围扩种,水稻亩产量增加。

(3)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4)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手工业

明中叶以来,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3.商业

(1)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

(2)出现了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发展成工商业市镇。

4.国力

(1)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2)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3)到19世纪初,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就有6个。

(4)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

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思维点拨]

明清时期的社会生产力达到了封建时代的最高水平,但与前代相比,生产力的提高只是量的扩大,很少有质的变化。

这一提高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但还不是瓦解自然经济。

二、资本主义萌芽

1.标志

明中叶以后,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2.特点

把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的民营手工工场,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和民间小手工作坊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3.地位

只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存在。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4.迟滞因素

(1)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2)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削弱了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

(3)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工业化的变革。

[易混易错]

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

商品经济指生产的产品主要投入市场,或转手买卖获取商品利润。

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除了生产是以市场利润为目的外,还必须具备自由雇佣关系(支付工资),即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思维点拨]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

“闭关锁国”政策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

三、近代前夜的危机

1.清朝的海禁政策

(1)背景

①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东南沿海人民与西方人的私人海上贸易很频繁。

②明清易代以后,东部沿海的抗清势力比较强大。

(2)影响:

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2.世界形势

(1)政治:

1640年,英国开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2)经济:

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3)外交:

西方国家疯狂地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

3.出现危机

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大体定局。

19世纪初,英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后,中国社会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

[易混易错]

1.海禁政策的根源在于自然经济的存在,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使统治者能够实行这一政策。

海禁政策是对外交往的限制政策,而不是完全断绝。

2.闭关锁国不是禁绝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如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

主题一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材料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结合材料“出资”“计工受值”等关键信息归纳二者关系。

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提示 材料反映了机户出资经营手工工场,机匠受雇于机户,两者形成自由雇佣关系。

2.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①(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②“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

①反映了清朝商人资本的投资方向。

②说明统治者横征暴敛,加重征税,其直接后果是限制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根源何在?

提示 原因: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民贫困,无力购买商品;地主和商人大量买房置地,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政府众设关卡,征收重税;“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根源:

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市场因素:

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2)资金因素:

重农抑商政策使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政策因素:

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政治因素:

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主题二 海禁政策

明朝海禁政策的背景

材料 ①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

②《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分两层意思。

①为一层,着眼于消灭反明势力;②为一层,体现了朱元璋的“天朝上国”观念,轻视对外交往、贸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提示 明朝的残余敌对势力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

海禁政策推进的原因及评价

(1)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②客观原因: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进行殖民扩张。

③直接原因: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④思想意识:

盲目自大,自认天朝上国,物产丰富,不需要外夷货物。

(2)评价

①作为一种消极防御的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有一定的防卫作用。

但从长远看,它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使中国失去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机会。

③使中国军事技术落后于西方,最终导致落后挨打。

对比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政策

项目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政策

表现

(1)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2)对商业征收重税

(3)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留广州一口通商;并规定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和管理对外贸易

评价

封建社会初期,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封建统治的巩固;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近代社会的落后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

1.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

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答案 D

解析 明清时期,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故选D。

2.“(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

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

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

”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答案 B

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是:

“募旁邑民为拥”“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

石门镇油坊主为了满足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雇用旁邑八百余人,每日付给其酬劳,他们之间形成了雇佣关系,这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选B项。

材料反映的是私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

B.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C.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答案 D

解析 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但是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政治上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明朝政府下令:

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

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可知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5.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

“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否,近来丝价竟何如?

”该情景应出现在(  )

A.天津地区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D.珠三角地区

答案 D

解析 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留广州一地对外贸易,从材料中“大冈墟”“洋船”可以看出当地民众在集市上获取对外贸易信息,故答案为D项。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

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 (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

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

答案 

(1)原因:

封锁台湾(或收复台湾需要)。

影响:

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难。

(2)目的:

清除海贼(防止沿海商人与海盗勾结)。

不同:

材料一:

完全禁止;材料二:

限制。

解析 第

(1)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绝接济台湾之患”分析,是为了封锁台湾;影响根据“生灵之祸,莫惨于此”分析,给广东沿海居民带来灾难。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此即海贼之薮也”分析可知是为了清除海贼;第二小问,比较两则材料中政策的不同点,材料一中“空其人”说明禁止,材料二中“可使贸易”“不可令往”说明限制。

[基础达标]

1.在明清时期佃农交租要用银或钱,商贸活动中大量使用白银,官员发俸也用银两。

以上现象说明这一时期(  )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B.租佃制得到发展

C.农耕经济高度繁荣D.经济趋向近代化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出白银在明清时期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当时货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租佃制是封建社会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与材料中白银应用广泛无关,故B项错误;货币经济发展直接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不符,故C项错误;近代化是使用大机器生产的机械化时代,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2.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的“变异”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它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故选B。

3.(2018·德阳高一检测)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

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

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

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答案 B

解析 材料“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可知不能体现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采矿淘金”可知流民成为雇佣劳动力,从而客观上促进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以小农经营为主,故C项错误;D项白银成为通用货币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4.乾隆四十年(1775年),两江总督高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

“以现在各厅州县农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上述材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

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松江地区大量种植经济作物棉花,而粮食作物种植较少,这说明当地的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C项正确;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

5.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描述了中国古代商人步入仕途、将资金用于奢侈消费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资金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故C项正确。

6.(2018·汕头高一检测)“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中国史学界的“五朵金花”之一。

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间的判断上有“战国说”“西汉说”“唐代说”“宋代说”“明清说”,这些分歧的产生可能是由于(  )

A.研究者的阶级立场不同

B.研究者的价值观念不同

C.研究者的知识层次不同

D.对资本主义内涵的理解不同

答案 D

解析 研究者的阶级立场、价值观念不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B排除;学术观点的百家争鸣不等同于知识层次的差异,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的内涵成为划分不同的依据,故D项正确。

7.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信息主要体现的是:

在扬州商人经营盐业致富,购置房产,不再回归家乡。

A、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与历史史实不符,也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正确答案选B项。

8.(2018·大连高一检测)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颁布诏令:

“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洪武十四年十月:

“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沿海地区稳定

B.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

C.政府独占对外贸易

D.防御欧洲殖民者侵略

答案 A

解析 明朝初期实行海禁,原因是明太祖担心海外敌对势力与倭寇勾结,危及统治,故维护沿海地区稳定是其主要目的,故A正确。

9.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

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答案 D

解析 “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指出了“海禁”的弊端,故D项正确。

10.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

A.唐朝B.宋朝

C.明朝D.清朝

答案 D

解析 由卡片信息“十三行”即可判断是清代,故选D项。

[能力提升]

11.(2017·贵州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

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

其旨在说明(  )

A.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

B.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

C.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

D.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

答案 D

解析 明清时期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材料中“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说明增长没有造成生产方式的质变,这是由当时的经济方式和经济政策造成的。

12.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他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大,城市人口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宋元时期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

A.明清时期小农经济的发展

B.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明清时期新航路开辟

答案 C

解析 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发展,市镇大量产生,从而影响到大都市人口和城区规模的发展,故C项正确。

13.下图为乾隆六十年(1795年)浙江地方政府颁发的执照,用来管理对日本贸易的中国船。

上书:

“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

”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

A.政府严格管理海外贸易

B.仅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C.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D.倭寇勾结沿海居民为患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中政府颁发的对日本贸易的执照,可以看出政府严格管理海外贸易,故A项正确。

14.“康熙初年,闽、浙、粤三省沿海郡县,迁民内居,筑界墙,沿海禁,洋舶自此不得入”。

这是因为康熙帝认为(  )

①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②倭寇会夺取沿海地区 ③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会危及统治 ④可防范英国猖獗的鸦片走私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康熙初年沿海居民内迁,实行海禁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主要原因是担心沿海居民与海上的抗清力量联合会危及统治,①③正确;②④不符合当时情况,故B项符合题意。

15.中国古代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C.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D.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

答案 C

解析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资本主义兴起的时候失去了与世界交流的机会,经济的落后导致国力的衰退。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

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你认为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你认为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3)这两种历史现象之间有何联系?

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答案 

(1)现象:

材料一反映了在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现象:

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经济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为了防范外敌,维护封建统治。

(3)联系:

资本主义萌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封建统治;“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影响:

使得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未能促进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中国也因此由先进变为落后,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解析 本题全面考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以及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回答第

(1)题时,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联系所学进行归纳。

(2)题根据材料二、三的信息,概括出“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进而分析出其根源和直接原因。

第(3)题两种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要从双方互相影响的角度思考,资本主义萌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封建统治,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影响”可结合世界发展趋势分析出“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