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14702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docx

《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docx

北京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模试题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理综(化学部分)3月综合练习(一模)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N14O16K39Ar40

6.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是中华名瓷,传统制作过程如下。

其中以化学反应为主的是

7.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碱性:

NaOH>Al(OH)3

B.相对原子质量:

Ar>K

C.酸性:

HClO4>HIO4

D.稳定性:

H2O>H2S

8.NaCl溶液的电解产物可用于生产盐酸、漂白粉、氢氧化钠等产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Cl的电子式:

B.NaOH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电解NaCl溶液时,阴极区pH增大的原因:

2H2O+2eˉ=2OHˉ+H2↑

D.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

Ca(ClO)2+CO2+H2O=CaCO3+2HClO

9.屠呦呦率领的团队先后经历了用水、乙醇、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最终确认只有采用低温、乙醚冷浸等方法才能成功提取青蒿素。

研究发现青蒿素中的某个基团对热不稳定,该基团还能与Na作用生成I2。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推测青蒿素在乙醚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B.通过元素分析与质谱法可确认青蒿素的分子式

C.青蒿素中能将NaI氧化为I2的基团是酯基

D.青蒿素中对热不稳定的基团是“―O―O―”

10.液态N2O4是火箭推进系统的有效氧化剂。

实验室制备少量N2O4的流程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②、③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

B.反应②利用了NH3的还原性

C.反应④的颜色变化是由化学平衡移动引|起的

D.反应①可由右图所示装置实现

11.测溶液pH可研究反应过程。

用盐酸分别滴定Na2CO3、NaHCO3溶液,测得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曲线②从B1点开始滴定)。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用盐酸滴定Na2CO3的过程

B.B、C1点均满足:

c(Na+)+c(H+)=2c(CO32-)+c(HCO3ˉ)+c(OHˉ)

C.曲线①、②说明Na2CO3与盐酸的反应分步进行

D.BC段和B1C1段发生的主要反应均是HCO3ˉ+H+=CO2↑+H2O

12.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溶液的浓度均为1mo/L)。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①中:

2Al+2OHˉ+2H2O=2AlO2ˉ+3H2↑

B.根据上述实验判断,NaNO3的氧化性强于水

C.②中:

Al+3NO3ˉ+6H+=Al3++3NO2↑+3H2O

D.③中使湿润pH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

25.(17分)有机物P是某抗病毒药物的中间体,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A为芳香化合物,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3)M无支链,N中所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

(4)M连续氧化的步骤如下:

M转化为Q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5)X的分子式是C4H7O2B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F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b.Y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c.1molX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2molNaOH

(6)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7)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M,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26.(12分)久置的FeSO4溶液变黄,一般认为是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的缘故。

某研究小

组对转化过程进行研究。

(1)甲同学认为在酸性条件下Fe2+易被氧化:

4Fe2++O2+4H+=4Fe3++2H2O。

其依据是c(H+)增大,平衡向____________移动,c(Fe3+)增大。

(2)乙同学依据如下反应,推测在酸性条件下Fe2+不易被氧化:

______Fe2++1O2+______H2O

______Fe(OH)3+_______H+(将反应补充完整)

(3)研究在不同pH下Fe2+被O2氧化的氧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果如下图。

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二价铁被氧化的过程受溶液酸碱性影响

b.pH越小,Fe2+越易被氧化

c.pH增大,Fe2+的氧化速率变快

②用K2Cr2O7标准溶液测定Fe2+浓度,从而计算Fe2+的氧化率。

反应如下

6Fe2++Cr2O72-+14H+=2Cr3++6Fe3++7H2O

若滴定xmL溶液中的Fe2+,消耗amol·L-1K2C2O7,标准溶液bmL,则溶液中c(Fe2+)=____________mol·L-1。

(4)通过以上研究可知,新配制的FeSO4溶液中常加入稀H2SO4,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5)利用铁的不同价态的转化设计电池:

电池所涉及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上图中能表示电池在充电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__。

②该电池不能以水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③电池通过Li+的移动完成放电。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

27.(14分)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主要成分为NO、NO2的混合物),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有多种方法。

(1)碱液吸收法:

采用石灰乳脱除SO2。

脱除后的主要产物是____________。

(2)液相氧化法:

采用NaClO溶液进行脱除。

①NaClO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②NaClO溶液吸收NO的主要过程如下

i.NO(aq)+HClO(aq)

NO2(aq)+HCl(aq)△H1

li.3NO2(aq)+H2O

(1)

2HNO3(aq)+NO(aq)△H2

NO(aq)转化为HNO3(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研究pH对NO脱除率的影响。

调节NaClO溶液的初始pH,NO的脱除率如下

初始pH

3.5

4.5

5.5

6.5

7.5

NO脱除率

91%

88%

83%

65%

51%

pH影响NO脱除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在液相氧化法中,一定量的SO2能提高NOx的脱除率。

当pH=5.5时,SO2对有效氯含量、NOx脱除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①据图1,通入SO2后有效氯含量降低。

SO2和H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②针对图2中NOx脱除率提高的原因,研究者提出了几种可能发生的反应:

A.SO2+2NO+H2O=N2O+H2SO4

B2SO2+2NO+2H2O=N2+2H2SO4

C.4SO2+2NO2+4H2O=N2+4H2SO4

用同位素示踪法确认发生的反应:

把15NO2和NO按一定比例混合,通入SO2的水溶液中,检测气体产物。

a.气体产物中主要含有15NO2、N2O,则发生的主要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b.同时检测到气体产物中还有15NN,产生15NN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8.(15分)某小组以反应4H++4Iˉ+O2=2I2+2H2O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

(1)实验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用CCl4萃取I、Ⅱ、Ⅲ、Ⅳ的溶液,萃取后下层CCl4的颜色均无明显变化。

(2)取萃取后上层溶液,用淀粉检验:

I、Ⅲ的溶液变蓝;Ⅱ、Ⅳ的溶液未变蓝。

溶液变蓝说明I、Ⅲ中生成了_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

I2易溶于KI溶液。

下列实验证实了该结论并能解释I、Ⅲ的萃取现象。

现象x是____________。

(4)针对Ⅱ中溶液未检出L2的原因,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

溶液中c(H+)较小。

小组同学认为此假设不成立,依据是____________。

假设2:

O2只氧化了SO2,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假设3:

I2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

(5)设计下列实验,验证了假设3,并继续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

i.取Ⅱ中亮黄色溶液,滴入品红,红色褪去。

ⅱ.取Ⅱ中亮黄色溶液,加热,黄色褪去,经品红检验无SO2。

向褪色溶液中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大量AgI沉淀,长时间静置,沉淀无明显变化。

ⅲ.取Ⅱ中亮黄色溶液,控制一定电压和时间进行电解,结果如下。

电解时间/min

溶液

阳极

阴极

t1

黄色变浅、有少量SO42-

检出I2,振荡后消失

H2

t2(t2>t1)

溶液无色、有大量SO42-

检出I2,振荡后消失

H2

结合化学反应,解释上表中的现象:

____________。

(6)综合实验证据说明影响Iˉ被氧化的因素及对应关系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