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5864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docx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鲁教版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短短三句,描绘了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在教学中将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和同伴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2.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形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在玩中认字,巩固识字效果。

3.注重评价,激励主体。

评价是教学有机组成部分,在课上以即时性的口语评价鼓励和赞赏每一个人,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4.开放语文学习空间。

树立一种大语文观,把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师活动

一、谈话激趣,指导看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快给大家介绍一下。

2.这节课老师也想带你们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看看,你们愿意吗?

课件演示江南水乡图。

3.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不想对同学说点什么吗?

看看谁观察得认真仔细而且说话完整,试一试吧!

4.同学们看得很细,说得也很好,我也想把自己观察到的跟大家交流一下:

小小竹排顺水飘流,两岸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油油的禾苗,鸟儿在尽情欢唱,鱼儿欢喜地跳出了水面,江南的景色多美呀!

15.同学们听得都陶醉了,有首诗歌仅仅用了琅琅上口的几句话就把江南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你们想读读吗?

赶快打开书读读第3课。

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你能试着读好吗?

先把不认识的字用笔画下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别人读准字音,动脑筋想一想,该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2.小组交流识字情况,快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大屏幕出示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情况,及时正音并介绍3个偏旁“山、木、”。

教师适时出现带有“山”“木”的字,启示学生关注其偏旁与本字的区别。

4.你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这些字呢?

5.游戏:

拼飞机

同学们愿意做游戏吗?

小组每位同学都读对词才能拼好飞机,飞机轮廓内有“江南、江水、禾苗。

树苗、树本、树叶、竹排、木排、两岸、两天、绿色、绿地”等词。

(屏幕出示没有注音的儿歌)

6.在诗歌中再认生字。

这些淘气的生字又跳回了诗歌中,在没有拼音提示的情况下你能把诗歌读准吗?

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1.认识句号。

数一数,这首诗歌有几句话?

2.读中感悟。

(1)自由练读。

这首诗每句都描写了江南的美丽,柳对确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吧!

(2)选句朗读。

你最喜欢哪一句,然后把你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你怎么读,才能让人家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句呢?

(有感情,带表情,加动作)

你认为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

谁来简单地评价评价。

教师随着学生的思路,相机进行指导点拨。

例:

第一句“游”和“流”押韵,读出韵脚。

你怎么读才能读出鸟和鱼自由自在可爱的样子呢?

板贴:

竹排、鸟、鱼

第二句“密”是什么意思?

“绿油油”是什么样?

要把绿绿的感觉读出来。

“油”要读成“you”。

你还会说类似“绿油油”这样的词吗?

板贴:

树木、禾苗

第三句:

借助保件演示渔民捕鱼、收割等场面,理解“江南鱼米乡”。

板书:

小小竹排画中游

(3)回归整体,熟读成诵。

除了熟悉之外,你还有哪些好的背诵方法,不妨介绍给大家。

四、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1.质疑问难

你有哪些问题提出来,老师和同学想办法帮你解决。

教师从江南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等特点给予提示讲解,并鼓励学生查阅资料。

适时语言鼓励学生是爱提问题的好孩子等。

2.扎实积累

介绍描写江南风光的诗词。

江南自古以来就是让人神往的地方。

清朝的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一些文人墨客也拿起笔赞美江南。

你会背哪些描写江南的诗词?

描写江南的诗词很多,不妨在课下搜集。

3.课外作业江南确实很美,我们的家乡也有自己独特的地域风情,有兴趣的同学搜集东北的图片或资料,记在(知识小宝库》里。

学生活动

学生兴致勃勃地回忆并说出旅游的地名或景点名称。

生可能概括“这个地方的景色真美”“太美了”或其他独特感受

生观察至“竹好”“鸟”“树”“禾苗”等并把看到的景物用带有个性风格的语言加以试述。

生仔细倾听教师的语言描述。

学生迫不及待地读书。

学生选择识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小组长组织学习,每名同学读生字,其它组员仔细听,纠正读音。

学生正确读准字音,认识3个偏旁,并相机点拨“岸”“排”的字义和“南”的反义词。

可能还会说出许多带有三个偏旁的字。

生可组词造句,或说出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字。

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并回答相关的问题,同学们齐心协力合作愉快。

生试读后再指名读。

学生可能会各抒己见,但经过点拨后会正确数出有三句话。

学生自由练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内心的情感。

让学生读后点拨,感悟一些重点词,然后再通过指名读、小组读等形式,丰富感受。

生把自己当成荡着竹排的孩子,顺水飘游,把自己当成鸟儿和鱼儿,读出欢快的语气。

学生说出“红彤彤”“白花花”“亮晶晶”“光闪闪”等同语,相机积累语言。

生通过录相片了解江南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和老师带动作、有感情、有表情地表演背诵。

学生可能会提出“江南怎么会有竹排呢?

”“江南和东北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江南有江北吗?

”等等。

学生可能会背《忆江南》《采莲曲》等诗词。

设计说明

“课的第一锤重音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

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引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指导学生按照整体一部分──整体的顺序观察,教给方法。

民主的交流、声情并茂的解说,配以美丽迷人的画面,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了性情,更为读文做情感的铺垫和示范。

针对孩子的知识点和基础,激发自主识字的信心,并通过小组协作学习,交流达到知识共享,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扎实和牢固程度至关重要。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之后,教师要检查自主学习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并相应随机点拨。

“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语文植根于现实,应用于生活的重要作用。

一个字由陌生到熟悉乃至识记在心,是需要反复巩固练习的,而这种富有童趣的识字游戏有效地避免了识字的枯燥,巩固了生字识记。

生字教学在学生逐步发展和层层提高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构建。

新课程表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使学生评价成为学生朗读提高的推动力,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干个哈姆雷特”,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并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词语。

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感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教材更显其生动有活力。

教师随学生读文。

相机在黑板上贴画,最后整体感受,再现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爱因斯坦也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

语文学习的实践告诉我们:

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靠积累。

因此要在一年级就打好积累的基础,使学生语文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

由爱江南到爱祖国、爱家乡、情感再次升华。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讲了一个小男孩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被这风光深深吸引而感觉自己就像在画中游。

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

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二、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12个生字,认识“木、艹、纟”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江南的美丽与富饶,从而萌发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

    难点:

对“鱼米乡”、“画中游”的理解。

  四、课前准备:

贴画。

  五、学习预设:

  一、导入激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学习伙伴,(出示竹排图),你认识它吗?

    (师板书:

排)齐读。

你觉得这个排字和老师手上的竹排图有什么关系?

    是的,把竹子一根一根地排在一起,然后用绳子绑起来,就成了竹排。

    (将手中竹排图与“排”字比较,让学生在比较图与字的共同之处,掌握排的字形与字义。

这种形象识字方法,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更好掌握生字。

    你坐过竹排吗?

你对竹排有哪些了解?

(师介绍竹排:

竹排是水上的一种交通工具,以前,在江南一带,农民伯伯常用竹排来运输粮食、货物,现在,竹排主要用在水上娱乐。

如果有机会到武夷山或者雁荡山去玩,你就可以坐上竹排去观赏一下两岸美丽的景色。

    (竹排离学生生活较远,他们不清楚竹排是怎么样的。

师的介绍让学生对竹排有了感性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今天,小竹排就从河里流啊流,流到了我们这儿,它在河里流的时候啊,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就提笔写了一首诗歌,想知道它写了一首什么诗歌吗?

    出示课题。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学习“中、游”。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这是一首怎样的诗歌呢?

请小朋友翻开语文书,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

    下面请小朋友自由读,要求把课文读通、读熟练,等听到老师说停的时候,你就停下来。

    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小黑板出示课文)。

    (《新课程》提倡,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课文插图正是最佳的教学资源,为此,第一次自由读时,安排学生看课本读,意在引导学生利用插图帮助自己理解课文。

之后的看小黑板指名读,却是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更好地完成后面的教学而设计的。

  三、图中感悟,随文识字。

    小朋友,你觉得这首诗歌怎么样?

小竹排觉得这首诗上描写的景物真美,他说,要是能把它画成一幅画那多好啊,可惜它没有学过画画。

他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画画高手,想请我们帮它画一画,你愿意帮它吗?

    在帮忙之前,你可要听清它的要求:

根据这首诗歌的内容,画一幅画。

    下面请小朋友再读诗歌,想一想,我们该画些什么呢?

(小朋友自由准备,也可同桌商量。

    (后面各分句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回答而随机学习,并不一定按照备课的过程依次学习。

   1学习“小竹排,顺水流。

    现在,我们要开始画画了,想,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呢?

(竹排)

    竹排在哪儿呢?

(在小河里)那我们应该先画上什么?

(小河)师板画。

    现在我们该画竹排了,竹排是怎么流的呢?

(顺水流,若说不出,请学生上黑板指一指水流的方向,师解释顺水流的意思。

)学习“流”,看流,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流的右下部就像小河流水,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

    我这儿有个小竹排,你能帮我贴上去吗?

    (请生贴图,是为了检测学生对“顺水流”的理解是否到位。

《新课程》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让学生贴图,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以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钻研的过程,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来,我们看着图,把这句话说一说。

   2学习“鸟儿唱,鱼儿游。

    小竹排画好了,接着我们该画什么呢?

(小鸟)是怎样的小鸟呢?

(唱着歌的小鸟)教学“唱”,齐读,看唱,你发现了什么?

“口”字旁的字还有哪些?

    小鸟为什么唱歌呢?

(因为它很开心。

)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因为这儿的景色很美)

    这么美的景色,吸引了小鸟,还把什么小动物也吸引来了?

(小鱼)

    小鱼多吗?

(多)鱼很多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鱼乡。

(师板书:

鱼乡)那么多的鱼,一下子是画不出来的,我们用一、两条来表示可以吗?

    小鱼在河里干什么?

(跳、游)它们为什么跳呢?

(它们很高兴)

    你能把它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

   3学习“两岸树木密”。

    画好了鱼儿、鸟儿,接着我们该画什么了?

(树)板书:

树。

你发现了什么?

    树在哪儿?

(两岸)两岸是哪儿呢?

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指)

    是的,河的两边就叫两岸。

齐读两岸。

看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师板画一棵树。

)你觉得我这样画行吗?

为什么?

    (如何理解树木密呢?

单纯的告诉学生树木密的意思,也许可节约许多时间,但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的过程,被动的接受往往没有主动地探索来的印象深刻。

师只画一棵树,是让学生感受到,树木太稀了,与文中树木密存在很大的差异,应多画一些树,才能体现树木密。

这种以故意出错引导学生纠错的方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句的理解。

    这儿的树多密呀,你能读出它的密吗?

自由读。

   4学习“禾苗绿油油”。

    岸边除了树木,还有什么呢?

(禾苗)禾苗是怎样的?

(绿油油)贴图。

多么多的禾苗呀,看到这么绿的禾苗,相信农民伯伯一定高兴极了。

    齐读“禾苗绿油油”。

   5看图,再现课文前面所学诗句。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小竹排看到的美丽景色被我们画出来了。

现在,让我们看着图,说一说诗歌的内容。

   6学习“江南鱼米乡”。

    看着这么绿油油的禾苗,老师想到了很多。

你有没有想到什么呢?

(生若答不出来,师引出。

)你想知道我想些什么吗?

我在想啊,这么绿油油的禾苗,长大后该会有多么多的稻谷呀,那加工后碾出来的米肯定也会很多很多。

像这种鱼很多的地方,我们叫它米乡。

(板书:

米乡)

    而像这种鱼又多,米又多的地方就叫鱼米乡。

(师板书:

鱼米乡)

    (“鱼米乡”的教学,结合鱼乡、米乡进行理解,让学生对“鱼米乡”有了深刻的理解。

对江南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爱江南、爱家乡的情感。

    鱼米乡在哪里?

(江南)读“江南”。

指名读,读准后鼻音。

    现在老师告诉你们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们浙江、我们衢州也是江南鱼米乡,让我们把写我们自己的地方读一读。

   7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

    江南这地方真是太美了,我都很想来说一说,可以给个机会我说一说吗?

    师读课文,故意读错“小小竹排水中游。

”(生指出画中)

    将“画中”加横。

那我可就不明白了,小竹排明明是在水中游,为什么说它是“画中游”呢?

    读“小小竹排画中游”。

   8读整首诗。

    江南这地方太美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它的美吧!

齐说。

    想不想单独来试试。

(想)

    那我们就来个擂台赛,读得好的,就请他站着,看看我们班谁朗读水平最高。

   9背诗。

    这首诗歌,你会背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四、出示生字,巩固练习。

    小朋友真能干,课文都会背了。

如果我把生字宝宝从课文里拿出来,你会读吗?

    出示生字,读生字。

    师范写生字。

    生写字练习。

  五、小结。

    江南这个地方很美,很多诗人来到这里都会忍不住作诗,课后请小朋友再去找一找有关江南的诗,找到了拿到班里来与大家一起共赏,好吗?

 

教材内容简析: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它主要通过对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江南美丽的风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

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结合看图,联系生活实际,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读画画,理解课文。

    2、在指导学生认记字形时,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字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指导写字时,引导观察,范写指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学生喜欢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背,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笔画、偏旁和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字形的教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生字,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师:

小朋友们坐过竹排吗?

(板书:

竹排)

     (如果有,请他来说一说,再出示课件。

如果没有,就直接出示课件“竹排”。

学生看图理解,随机正音:

排。

   2、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小小竹排画中游。

(指名读课题,正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圈起来,想想怎样才能认识它?

(提示:

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师巡视检查。

   2、小组内齐读,个别读,当小老师教读,评选出参赛选手。

   3、参赛选手读,其他学生评议、正音。

  三、认读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卡,学生自由读生字词。

并用自己的方式识记12个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

   2、同桌互读并交流记字词的方法。

   3、全班交流。

   4、认识3个偏旁,找找带有该偏旁的字。

(课文中学过的、自己知道的)。

   5、结合课件、图片、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义。

     顺水流:

可以请学生边读句子边用手势表演,然后自己读句子做手势最后共同边读边表演。

     树木密:

先请学生说说,再出示课件,让学生懂得这是指树木多,枝叶茂盛,一棵挨着一棵。

     禾苗:

你见过禾苗吗?

(见过,就追问:

在什么地方?

是什么颜色的?

没见过,就带孩子们看看禾苗的图片。

)最后引出:

绿油油。

你还见过绿油油的什么?

     江南鱼米乡:

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

那个词与米有关?

(鱼儿游,禾苗绿油油)教师介绍。

(课件出示)学生读有关句子。

  四、学习写字

   1、比一比:

口-日-中

   2、认识笔画横折和横折钩并书写。

   3、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字,引导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师范写。

   4、读一读:

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

   5、描红、书写。

  五、扩展运用

    在生字卡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想想江南还有那些美丽的景色,在插图上画一画。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开小火车认读12个生字。

   2、游戏:

一字开花(口头扩词)

  二、读中感悟

   1、观察画面,情感体验。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江南风光)提问:

你们看到了什么?

江南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它的美表现在哪里?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并设法理解。

   2、讨论交流

     江南风景美在哪里?

为什么说江南是个鱼米乡?

为什么说小竹排在画中游?

     (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3、带着对祖国江南喜爱的感情,齐读课文。

  三、背诵课文。

    指名读,自由准备,同桌互背,指名背,集体齐背。

  四、扩展延伸

   1、出示“绿油油”齐读,请学生自由说说“绿油油的什么”。

   2、照样子说说“abb的什么”,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3、请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旅游资料和照片,进行介绍,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它主要通过对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江南美丽的风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

  在学习“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时,我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先小组讨论理解,再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

在学习生字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勾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再在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词语的,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然后全班交流。

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学生理解了字词、理解了课文后,我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采取自读、自背,小组内读、背,全班赛读、赛背等多种方式,有很多同学学完课文就会背了。

而且很轻松,效果非常好。

 

 教学目标:

   1、认识“排”等12个生字,认识“”等3个偏旁,会写“口”等4个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初步感受

  ㈠ 导入:

我们祖国有着秀美的风光,北国的冰雪,高耸的白杨,南国的椰林,婀娜的杨柳。

刚毅秀美,各有特色。

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一下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

(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江南的风光多美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

我看到了一条河,河里有小鱼跳出了水面。

天空中有两只燕子飞来了。

河的两边还有很多的树、禾苗、草地,都是绿色的。

远处还有几幢房子,很漂亮……

  ㈡ 师:

江南的风光那么美,树木都是绿油油的,那里的人也很美。

你们看,谁来了?

(课件演示:

小朋友撑着竹排慢慢过来。

)他是怎样来的呢?

  ㈢ 板书:

竹排

  ⒈解竹排的形状与用途。

  师:

看图说说竹排是怎样的?

它有什么用处?

  (通过交流知道竹排是江南水乡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可在此联系竹排的形状来记排这个字。

  ⒉师:

在那么美的风景里,撑着小竹排,欣赏着两岸秀丽的风光,真令人陶醉。

让我们也去感受一下吧!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㈠初读课文

  师:

书上又是怎样来描写江南美丽的景色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注意要读准字、词、句。

  ㈡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师:

请小朋友看看上面的这些生字朋友,你都认识它们吗?

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㈢小组合作,认记生字。

  师:

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你们想想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看哪组记得最多。

  ㈣ 游戏:

“捉气球”。

  (课件演示:

每个气球上标有生字,读对了就用鼠标点击生字,把气球定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㈠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㈡指名朗读课文: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㈢小组合作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㈣小组交流汇报

  ㈤全班齐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