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5968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上语文期中综合练习检测卷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汉字积累——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证券(juàn)  坠落

不耻下问(chǐ)情不自禁

B.归省(xǐng)干涸

莅临人间(lì)如火如荼

C.伶仃(dīng)恣情

呼朋引伴(hū)言简义赅

D.吸取(xī)谛听

豁然开朗(lánɡ)深恶痛绝

2.词语运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秋国庆小长假,他携妻儿从国外回来,与父母、兄弟团聚,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B.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必须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遇事能自作主张,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C.这片人迹罕至的沼泽,除了有几只大鸟在天空飞过,再无任何声息。

D.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指责,他终于忍无可忍,大声为自己辩解起来。

3.文化积累——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骨精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一个妖怪,她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哄骗唐僧师徒,但都未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B.《湘行散记》共收录12篇散文,以还乡历程为“线”,以小船停泊处为“点”,徐徐向我们展开了湘西山水长卷。

C.《荷花淀》《芦花荡》是一对姊妹篇,都篇幅短小,不正面描写歼灭敌人,而着墨于两地的景物,写水天一色、烟波浩渺,富有诗情画意。

D.《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初中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爱农》《藤野先生》《故乡》都选自这部散文集。

4.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     。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长处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阳光中学在2019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

书日”。

B.对于颠倒是非的言论,我们要勇于去否定它。

C.烟雨迷蒙的八台山,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览出她别样的风姿。

D.在网友们的疯狂模仿下,使得鬼步舞的热度攀高不下。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7.句子积累——按要求默写句子。

(12分)

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   。

 

②《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应傍战场开。

 

③《观沧海》:

树木丛生,        。

 

④《峨眉山月歌》: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⑤《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        。

 

⑥《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⑦《<论语>十二章》:

博学而笃志,      ,       。

 

⑧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⑨白居易有诗云:

“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

”极言秋之悲凉,《秋词》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

        。

 

二、阅读(50分)

(一)南方的冬天(12分)

①半片黄叶落下,我听到一丝生命枯萎的声音。

是的,大雁又要南飞了,树杈上又只剩下了枯枝,泉水渐渐干涸,寒意悄然袭来,这一切都告诉我,冬天到了。

②在我看来,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特别是南方的冬天,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里荒漠,悄无人声。

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

天很冷很冷,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佛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的塞在胸肺间。

在这样的季节里,人的思维都会被冻住,什么情感,浪漫会在刹那间被抛之九霄云外。

在这样的境况下,难以提起一丝好兴致,哪怕偶尔有所愿望,也会很快被扔到记忆的角

落里。

③站在户外,轻轻的嘘一口气,一团白雾裹着一份温暖袅袅升空,在半空中伸展,氤氲,半晌又汇入了干冷的空气。

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又破灭了,消失得轻悄而又平静,仿佛从来就不曾有过,又恍惚有过这么一份特别的湿润。

小树长成大树,到了冬天便成了老树,老树枝丫交错,只有几片稀稀落落的叶子点缀着生命的痕迹。

树皮微显焦黄,仿佛在火上烤了许久,煎熬得失了神采,半卷曲着好像随时都会坠地。

④夏日里花叶田田的荷塘,此时都只剩下了根根枯杆,片片残叶。

早已没了衔露含珠的风韵。

寒风轻摇,枯荷残叶,仿佛悄悄的诉说着昔日美艳,又仿佛轻轻暗泣着如今没落。

倘若再来一场冷雨,更催花落,倒符了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心境。

⑤南方的山向来不如北方的高大巍峨,到了冬日更失了往日的润朗,只留下了略带灰蒙的身影悄然耸立于天地间,默守着一份寂静。

倘若在北方,来一场大雪,将群山覆盖上一层苍茫的白色,那又是一幅磅礴的好图景。

只可惜南方无雪,如同土丘半散漫开的小山零零落落的点缀在辽阔的江汉平原上,山间便只剩下松柏苍翠的影子,但绿色都如同带着一层霜,淡绿中隐隐的泛出青灰。

远望去仿佛被飞扬的尘土覆住了。

⑥站在江边,这才发现昔日里的天堑而今只剩下了窄窄的一道灰链,昔日里浪拍千石的江畔现下已是波澜不兴。

江水仿佛被冻住了,连东注的流速都似乎被停住了,一切都现着一片死寂。

⑦是的,南方的冬天便只能用死寂来形容,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

天地间唯存单一的灰蒙。

这种萧条的氛围充斥了万物,一点一点地抽走了它们生命的活力。

⑧身于此,只有寄情于窗前,遥送上一瓣心香,盼望能有一丝新绿破土,寄来春的希望。

8.第①段中“这一切都告诉我,冬天到了”一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分)

 

 

 

9.②③两段主要从哪些角度细致描绘冬天的,写出了冬天的什么特点?

(3分)

 

 

 

10.作者要表现的是南方的冬天,文中为什么几次提到北国的冬天?

(3分)

 

 

 

11.如何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南方的冬天便只能用死寂来形容,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的深刻含义?

(3分)

 

 

 

 

(二)你是世间最暖的书(12分)

包利民

①那时爷爷有满肚子的故事。

我也曾一度以为爷爷一定看过许多许多书,要不怎么一开口都是那些让我们流连的传说掌故?

②最喜欢夏日的夜晚,家人都坐在院里的老榆树下,微凉的风从每一片叶子上滑落,爷爷的烟袋便点燃了满天的星光。

通常是我们一群小孩子在叽叽喳喳一番之后,爷爷也已满足地吸了一袋烟,把烟袋锅在鞋底上轻轻地磕,然后再塞满烟丝。

这个时候,我们就全安静下来,知道爷爷又要开始讲故事了。

③暖暖的夜,亮亮的星,还有围绕着爷爷的我们,苍老的声音带着奇异的力量,回荡在院落里,回荡在我们心间。

于是,那么多古老的故事,在我们心里生了根。

我们沉浸其中,或惊讶,或迷茫,或惊恐,似乎每一种感受,都让我们眷恋,一如眷恋着那个温暖的身影。

④多年以后,每次回望,心中都会有着一幅遥远的画面:

        。

那样的情景就镌在心上,任岁月也湮没不了。

 

⑤在白天,疯玩够了的我们,也会跑到田地里去,提着水罐,等待爷爷休息。

太阳明晃晃地在头顶,爷爷终于从田间走出来,坐在地头的树荫下,衔着烟袋,不停地用草帽扇着风。

我们聚拢过来,将凉凉的井水递上,然后等着爷爷讲故事。

爷爷看着无边的田地,便能讲出一个神奇的传说。

他心里的故事,就像这些大地上的庄稼,不知生长了多少。

⑥上学以后,我们才知道,爷爷其实是不识字的,那时每条麻袋上他写上的名字,也都是照着练了无数遍才练会的。

我们终于问起,他的故事都是从哪里来的,他告诉我们,也都是听别人讲过的,听他的爸爸他的爷爷讲的。

原来,那许多故事,都是这样一辈辈流传下来的,就像那些庄稼,一茬茬地生长,从不断绝。

⑦后来喜欢上了看书,有时会在书中与爷爷讲过的故事相遇。

虽然爷爷讲的并没有书中的具体,可是,总是觉得书中的故事少了一种味道。

似乎少了那种氛围,少了那声音里的温度。

当年,那些围着爷爷听故事的兄弟姐妹,最后都喜欢上了读书,我知道,那是爷爷的影响。

⑧渐渐长大的我们,有时也会相约着跑去爷爷那里,听他讲故事。

爷爷的故事也有重复的,可是我们依然听得那么投入,如旧的星光月色,如故的人儿,我们倾听着的,其实是一种怀念,是一种流逝时光深处的温暖。

爷爷讲完,便会让我们也讲,于是,我们便讲着各自听到的新奇故事,在明灭不定的火光中,爷爷的神情就如我们当年一般专注。

⑨十六岁那年,爷爷去世。

而彼时,我们已搬进城里两年了,爷爷依然留在乡下。

有多长时间没有过那样的夜晚了,有多长时间没有再听过爷爷讲的故事了。

而如今,爷爷坟上的草已经黄绿了二十四次,每次回去,都要在坟前待上一会儿,一如当年坐在爷爷身旁,被他的故事萦绕。

⑩这许多年,读过太多的书,包括当年从爷爷那里听来的各种评书野史,每一相逢,无不重叠着过去的种种。

其实,爷爷才是我一生中读到的最早的书,也是最温暖的书。

他给了我想象的空间,给了我无尽的希望,为我开启了一扇美好的门,从而才能让我在以后的岁月里,与书相伴,梦想生生不息。

去年驾车回乡下,傍晚,云霞满天,驶过一个村子,看到在一个院子里,一棵树下,一个老人正在给几个孩子讲故事。

那一瞬间,在夕阳里,在车窗后,我的眼睛竟不能自持地湿润了。

(选自《张家界日报》)

12.文中的“爷爷”并不识字,作者为何说爷爷是“最暖的书”?

(3分)

 

 

13.请结合语境,发挥想象,为第④段画线处补写“我”心中的这幅遥远的画面,30字左右。

(3分)

 

 

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他心里的故事,就像这些大地上的庄稼,不知生长了多少。

 

 

15.第⑦段中说爷爷讲的并没有书中的具体,可是,“我”为什么总是觉得书中的故事少了一种味道?

(3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

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

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特征分布”调查数据图: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

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

“造境”即虚拟之境,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6.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

(3分)

 

17.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

(至少说出两点,3分)

 

18.阅读材料三,指出下面诗句属于“写境”的一项是(3分)(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古文对比阅读(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篇》)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②。

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③之,何所履行④?

”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⑤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⑥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

“周公⑦、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①候:

拜访,问候。

②袁公:

袁绍,东汉末年著名军阀。

③称:

称赞,赞许。

④履行:

实行。

⑤绥:

安,安抚。

⑥恣:

任凭,听任。

⑦周公:

周文王第四子,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

①去后乃至 乃:

      

②相委而去委:

      

③久而益敬益:

      

④孤往者尝为邺令尝: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②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译文:

 

21.从甲、乙两文中可看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五)观沧海(6分)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2.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水何”六句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作者胸襟开阔、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C.“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

D.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你班正在举行“我爱我家”的综合性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24.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开场白。

(3分)

 

 

25.本次活动定于周五班会课举行,将邀请英语李老师参加,请你以班长的名义写一则邀请函。

(4分)

 

 

26.下面的情景,在很多“家”中极为常见。

请你阅读下图,写出你的感悟。

(3分)

 

 

四、作文(60分)

27.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书写5分,作文55分)

  小学,梦幻并快乐着,稚嫩也活泼着……来不及细数往昔的美妙,就已匆匆迈进了人生的又一个驿站——初中。

一切都是新的:

校园,老师,同学,课堂……这短短的两个多月的学习生活,你一定感触很多,你一定发现很多。

请你以“原来,    ”为题,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新感悟、新发现。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上短语,补全题目;(参考:

这也是语文,这就是幸福的滋味,他也需要温暖,我不曾被遗忘……)②记叙事件要有条理,具体、生动;③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少于5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期中综合检测卷

1.B A项,“券”应读作quàn;C项,“言简义赅”应为“言简意赅”;D项,“朗”应读lǎnɡ。

2.B B项,“自作主张”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含贬义。

3.D D项,《故乡》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

4.B

5.B A句,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活动”;C句,“展览”与“风姿”搭配不当;D项,句子成分残缺,删去“使得”。

6.A B项,“赏识”用在上对下,C项,口语化使用欠妥当,外交用语,应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D项,根据内容,应是家长和孩子对话,就应用口语语体,而“身体欠佳”是书面语体。

7.①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遥怜故园菊 ③百草丰茂 ④峨眉山月半轮秋 ⑤江春入旧年 ⑥与儿女讲论文义 ⑦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⑧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⑨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8.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预示冬天即来的景物描写,引出下文对南方之冬的描写。

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9.主要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冬天的寒冷,死气

沉沉。

10.妙用对比的手法,为下文写北方的雪做好铺垫;凸显北方雪遮天蔽日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北方雪的热爱和怀念。

11.南方的冬天,仿佛一切都被冻住了。

万物失去了生机,只剩下单调和沉寂。

在这样的气氛中,人们呼唤、渴望着春天的来临。

12.爷爷有满肚子的故事,他给了“我”想象的空间,给了“我”无尽的希望,为“我”开启了一扇美好的门,从而才能让“我”在以后的岁月里,以书相伴,心里的梦想生生不息。

13.低矮的草房,茂盛的榆树,满天星星,树下长长胡子的老人,几个神情专注的孩子

1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爷爷心中的故事之多,无穷无尽。

15.因为听爷爷讲故事,有一种温暖的氛围,苍老的声音带着奇异的力量,回荡在“我”心间,而且“我”更怀念的是和爷爷在一起的

时光。

16.对于诗词大会,19岁以下的群体(年轻人)关注度较高,50岁以上人群关注度较低。

(或:

关注人群的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

17.(示例)我认为有必要。

因为积累、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

18.A

19.①才 ②舍弃 ③更,更加 ④曾经

20.①朋友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表示歉意)。

元方进门后连头也不回。

②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

21.陈元方是一个讲信用、善于言辞、机智聪明的人。

参考译文:

【乙】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

“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

”元方说:

“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

”袁公说:

“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

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

”元方说:

“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22.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23.A

24.(示例)同学们,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有两位天使一直守护着我们。

跌倒时,他们把我们扶起;受伤时,他们抚平我们的伤口;高兴时,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他们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让我们齐声说:

“我爱我家。

25.邀请函

尊敬的李老师:

  我班将于本周五班会课在本班教室举行“我爱我家”的综合性活动。

特邀请您参加,届时恭候您的光临!

某班班长:

某某

××年××月××日

26.(示例)不能对子女包办过多,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做,以培养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

27.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