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089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4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冰雪融化

C.汽油挥发

D.玻璃破碎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医用酒精

B.冰水混合物

C.加碘食盐

D.洁净的空气

3.下列符合“绿色、健康、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是

A.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B.加高烟囱将有害废气排放到高空中

C.大量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D.废弃口罩投入专用垃圾箱回收处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水灭火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大量的SO2、NO2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C.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大小

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6.关于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黄铜合金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C.锡制成锡箔是利用锡的延展性

D.铝易氧化,因此抗腐蚀性能较差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B.

氧气验满

C.

取用固体粉末D.

滴加液体

8.地瑞那韦(化学式为C27H37N3O7S)对新冠肺炎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地瑞那韦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A.碳B.氮C.氧D.硫

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一一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含氢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水——燃烧能生成水的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

C.催化剂MnO2能加快KClO3分解速率——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10.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物质有KNO3、NaOH、X、BaCl2,其中X可能是

A.CuSO4

B.K2CO3

C.NaNO3

D.MgCl2

1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集气瓶中的O2和N2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B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检验某固体物质是否是铵盐

取样,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观察是否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D

分离K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洗涤,再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加适量的稀盐酸

A.AB.BC.CD.D

12.现有一定质量的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生成H20.2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得到11.1g固体。

则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Mg        Fe

B.Fe        Zn

C.Zn       Mg

D.Al       Fe

二、填空题

13.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的主要成分中,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的可以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营养素是________。

(3)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列食品或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食盐            B面粉                 C蔗糖             D食用油               E奶粉

14.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很好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

(3)“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国际禁毒日,为了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某地警方将缴获的毒品进行了焚烧处理。

毒品大麻(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21H30O2)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5.碘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图是碘离子(I-)的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碘属于_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_周期。

(3)下图表示的粒子中,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E

F

16.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____________℃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3)若采用升温、恒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都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该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4)R是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现用R做下图实验,①②中没有固体析出,③中有固体析出。

根据图示信息,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R是甲物质

B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①②③中,只有③的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D①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

三、推断题

17.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已知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的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D、E反应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烧碱。

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的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整个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四、实验题

18.A-F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3)若选用BE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下列操作①熄灭酒精灯;②装药品,固定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收集气体;⑤连接仪器;⑥点燃酒精灯,加热;⑦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⑤③②⑥④①⑦

C⑤③②⑥④⑦①

D⑤②③⑥④①⑦

(4)如果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一瓶氢气,所选的装置组合是AF,则A装置的导气管应该和F装置的____________(填“m”或“n”)端相连。

五、科学探究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一会儿后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烧杯中溶液为无色。

同学们对反应后的溶液M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Ⅰ:

氢氧化钠过量,溶液M呈碱性。

猜想Ⅱ:

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M呈中性。

猜想Ⅲ:

______________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Ⅰ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1)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显_______________色

猜想Ⅱ正确

(2)小强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Ⅲ正确

【分析评价】

同学们对小强的实验方案进行了分析,认为他的实验结论不正确。

如果猜想Ⅱ正确,按照方案二的实验操作,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探究】

如果要验证猜想Ⅲ正确,可以设计实验方案三:

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进行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并得出正确结论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锌粒       ②铜丝       ③二氧化碳       ④氧化铁       ⑤氢氧化钾       ⑥硫酸铜       ⑦碳酸钙       ⑧硝酸铵

【拓展应用】

若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硝酸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则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20.现有盛88.4g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的大烧杯,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溶液,充分搅拌,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H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C段可以观察到大烧杯的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g。

(3)B点时,大烧杯中的溶液pH7(填”>”、“=”或“<”)。

(4)C点时,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过程)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粮食酿酒是粮食中的糖类转化为乙醇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B、冰雪融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汽油挥发只是汽油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玻璃破碎是玻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B

【解析】

【详解】

A、医用酒精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只含有由一种物质,是纯净物,符合题意。

C、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含碘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3.D

【解析】

【详解】

A、农业生产中适当使用农药化肥会增加粮食产量,禁止使用农药化肥不切实际,故不符合题意;

B、加高烟囱将有害废气排放到高空中并不能减少环境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会浪费大量的资源,造成环境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D、废弃口罩投入专用垃圾箱回收处理可防止致病细菌和病毒的传染,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解析】

【详解】

A、水能够吸收热量,用水灭火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来实现灭火,选项错误;

B、大量的SO2、NO2排放到空气中,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酸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选项正确;

C、煮沸可以将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固体从水中沉降出来,减少了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降低了水的硬度,选项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净水,选项正确,故选A。

5.C

【解析】

【详解】

A、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间隔大小,A错。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粒子,B错。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C正确。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D错。

故选:

C。

6.D

【解析】

【详解】

A、铁在氧气和水的作用下生成铁锈,且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A正确。

B、合金硬度比纯金属硬度大,黄铜合金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B正确。

C、锡制成锡箔是利用锡的延展性,C正确。

D、铝易氧化,和氧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阻止铝的进一步腐蚀,因此抗腐蚀性能较强,D错。

故选:

D。

7.C

【解析】

【详解】

A、闻气体气味时,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应采用扇闻法,故选项错误;

B、验满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不能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错误;

C、取固体粉末时,要先使试管倾斜,然后用纸槽或药匙小心地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将试管慢慢地直立起来,故选项正确;

D、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否则会污染试剂,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A

【解析】

【详解】

地瑞那韦(化学式为C27H37N3O7S)中碳、氢、氮、氧、硫元素质量比为(12×27):

(1×37):

(14×3):

(16×7):

32=324:

37:

42:

112:

32,故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选:

A。

9.B

【解析】

【详解】

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A错。

B、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含氢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水——燃烧能生成水的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B正确。

C、催化剂MnO2能加快KClO3分解速率,但是催化剂不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还可以减慢反应速率,C错。

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比如质子带正电,D错。

故选:

B。

10.C

【解析】

【详解】

A、CuSO4能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两者不能共存,则X不可能是CuSO4,故不符合题意;

B、K2CO3能与BaCl2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钾,两者不能共存,则X不可能是K2CO3,故不符合题意;

C、NaNO3与KNO3、NaOH、BaCl2均不反应,四种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则X可能是NaNO3,故符合题意;

D、MgCl2能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两者不能共存,则X不可能是MgCl2,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解析】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氮气没有,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燃烧更剧烈是氧气火焰熄灭的是氮气,观察现象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能溶于水,难溶性杂质不溶于水,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去除难溶性杂质,不符合题意。

C、铵盐和熟石灰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取样,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观察是否放出刺激性气味可检验是否是铵盐,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碳酸钠,滤液是氯化钠和氯化钾溶液以及碳酸钠,滤渣是碳酸钡沉淀,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加适量的稀盐酸,得到滤液分别是氯化钠、氯化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氯化钾中还含有杂质,操作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选:

D。

12.B

【解析】

【详解】

现有一定质量的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生成H20.2g,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盐酸中氢元素的质量,H~Cl,氢和氯的质量比为1:

35.5,所以氯元素的质量为7.1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得到11.1g固体。

则金属混合物的质量为:

11.1g-7.1g=4g,则相混合的两种金属生成0.2g氢气时,一种质量小于4g,一种质量大于4g;

   

,因此,生成0.2g氢气需要金属的质量:

锌:

6.5g,镁:

2.4g,铁:

5.6g,铝:

1.8g;

A、4gMg、Fe混合物可能生成0.2g氢气,选项正确;

B、4gFe、Zn混合物生成氢气一定少于0.2g,选项错误;

C、4gZn、Mg混合物混合物可能生成0.2g氢气,选项正确;

D、4gAl、Fe混合物混合物可能生成0.2g氢气,选项正确。

故选B。

13.    氮气、稀有气体    维生素    金刚石    AC

【解析】

【详解】

(1)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

(2)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的可以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3)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二者的性质有较大的差异,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最软的物质是石墨;

(4)A、食盐和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B、面粉和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不是溶液;                 

C、蔗糖和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D、食用油和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是溶液;               

E、奶粉和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是溶液;

故选AC。

14.    2OH-    

    Cl2    

【解析】

【详解】

(1)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故填:

2OH-。

(2)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4=0,则x=+6价;故填:

(3)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X=NaClO+NaCl+H2O,反应前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l2;故填:

Cl2。

(4)根据题意可知大麻(C21H30O2)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15.    18    非金属    5    E

【解析】

【详解】

(1)碘离子(I-)最外层8个电子,故碘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53=2+8+x+18+7,故x=18,故填:

18。

(2)碘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核外有五个电子层,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故位于第五周期,故填:

非金属;5。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E最外层7个电子和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选:

E。

16.    t1    9:

19    丙    BD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示可知,当温度为t1℃时,甲、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

故答案为:

t1;

(2)t3℃时,甲的溶解度为90g,则在t3℃时,在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90g的甲。

则溶质的质量为90g,溶液的质量为:

100g+90g=190g。

则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90g:

190g=9:

19。

故答案为:

9:

19;

(3)通过题干分析可知,升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则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则可以分析出该物质是丙物质。

故答案为:

丙;

(4)t1℃时200g的水中加入50g的R物质,观察到50g的R完全溶解。

升温到t3℃,并蒸发100g的水,依然无溶质析出,则证明R在t3℃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50g。

则R不可能是丙物质。

现将溶液降温至t2℃时,发现有溶质析出,则证明t2℃时,R物质的溶解度小于50g,则R是乙物质。

A、通过分析可知,R是乙物质。

A错误;

B、通过分析可知,①中的溶质为50g,②中的溶质为50g,③中的溶质小于50g。

B正确;

C、通过图像可知,乙物质t1℃时的溶解度为大于30g并且小于50g,t2℃时的溶解度大于30g且小于50g且比t1℃时的溶解度大,t3℃时的溶解度为50g。

①烧杯为t1℃时乙物质的溶液,其中溶质为50g,溶剂为200g,则此时为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②烧杯为t3℃时的乙物质的溶液,其中溶质为50g,溶剂为100g,则此时为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③烧杯为t2℃时的乙物质的溶液,且该溶液由t3℃的溶液降温而得,并且烧杯中有固体析出,则证明该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则②、③为乙物质的饱和溶液,①为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C错误;

D、通过分析可知,①烧杯为t1℃时乙物质的溶液,其中溶质为50g,溶剂为200g,则溶质质量分数为:

③烧杯为t2℃时的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根据图像可知,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30g且小于50g。

若该温度下,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则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而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30g,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23.1%,又因为23.1%>20%,则可以推测出①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

D正确。

故答案为:

BD。

17.    CO    

    

    ②③

【解析】

【详解】

D的溶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则D为氢氧化钙;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则B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E能相互转化,且氢氧化钙与E的反应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烧碱,则E为碳酸钠;因为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能转化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A为氧气。

代入验证,推导合理。

(1)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由上述分析可知,C转化为E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上述分析可知,D、E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氧气)转化为B(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A(氧气)转化为C(二氧化碳)可能属于化合反应,B(一氧化碳)转化为C(二氧化碳)可能属于化合反应,C(二氧化碳)转化为B(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C(二氧化碳)与D(氢氧化钙)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C(二氧化碳)转化为E(碳酸钠)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E(碳酸钠)转化为C(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D(氢氧化钙)与E(碳酸钠)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整个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故选②③。

18.    酒精灯    AD    C    n

【解析】

【详解】

(1)由图示和仪器的作用可知,仪器a是酒精灯。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和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均不需要加热,反应物均为固体和液体,则均可采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A制备;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则均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均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D。

(3)若选用BE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具体实验操作为:

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固定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收集气体,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熄灭酒精灯。

故选C。

(4)氢气难溶于水,若用AF装置制取一瓶氢气,A装置的导气管应该和F装置的n端连接,将气体从n端通入,水从m端排出。

19.    盐酸过量,溶液M呈酸性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而烧杯中溶液无色,不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