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122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ocx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

——

—以长春市为例

刘艳军,李诚固,徐一伟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春130024

RESEARCHONURBANINDUSTRIALSTRUCTUREUPGRADINGAND

SPATIALSTRUCTUREFORMEVOLVEMENT

——

—ACaseStudyofChangchun

LIUYan-jun,LICheng-gu,XUYi-wei

(SchoolofUrbanandEnvironmentalScience,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Abstract:

The"city-region"systemtheoryconsidersthat,withtherisingregionaleconomyandurbanizationlevel,cityhasalreadybecomethecorespatialsupportofmodernregionaleconomicelementandindsuatrialcentralizationanddecentralization,butthedevelopmentandchangeofcityisrestrictedbyurbaneconomicfunction,andtheadjustmentofindustrialstructurewillhaveagreatinfluenceoncitylandstructureandspatialform.Atthesametime,fromtheangleofsupplyfactorofurbanindustrialstructurechange,theupgradingandchangingofindustrialstructuredependsonurbanizationspatialsupportsuchasexpandingurbanspatialform,developingnewurbanareasandsoon,whichmakesup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andevolvmentofurbanspatialformproduceinteractionmechanism.

Theup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isthemajorforcewhichpromotstheevolvementofurbanstructuralform,andtheadjustmentcourseofmodernurbanspaceisthedynamicchangecourseofoptimizationandup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continuously.Theadjustmentofthestructuralformofurbanspacehasimportantsupport,pullingthecarriereffectontheoptimizationandup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Soitwillbethecityandregion'sinevitabletrendcouplingbetweenup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andoptimizationofurbanspatialstructureinfuturedevelopment.

Changchunhasbeenconstructedanddevelopedfor200years,andtheinteractionofurbanindustrialstructureandspatialformstructurehasbeenchangingfromweaktostrong.Withtheapplicationofnewtechnologyandpowerpluralismofurbandevelopment,itwillbeenhancedconstantlyfortheinteractionintensitybetweenindustrialstructurechangeandurbanizationofChangchuninthefuture.

Keywords:

industrialstructure;spatialstructuralform;interaction;Changchuncity

文章编号:

1003-2398(200704-0041-05

提要:

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空间拓展的互动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本文从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用地结构变化、产业结构更新与城市功能地域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等方面分析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互动机制,并以长春市为例,研究了长春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互动变化过程,提出了二者未来互动变化的趋势。

关键词:

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形态;互动;长春市

中图分类号:

F119.9文献标识码:

A1研究背景

“城市-区域”系统理论认为,伴随着区域经济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区域经济要素及产业集聚与扩散的核心空间支撑[1],但其发展变化也受制于城市经济功能,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对城市用地结构及空间形态产生重大影响[2]。

同时,从城市产业结构变化供给因素的视角看,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离不开城市空间形态扩展、城市新区开发等城市化的空间支撑,使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之间产生互动机制[3]。

近年来,随着长春市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与产业结构快速转换,出现了城市职能结构以及城市化地域形态转变加快的

2007年第4期总第96期

人文地理

趋势。

同时,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也对长春市新兴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

城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互动已成为长春市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笔者认为,弥补产业发展中的城市化不足,通过城市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产业结构有序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应该成为长春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

2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变互动机制

2.1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用地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的演进,将会带动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结构与性质的变化。

随着人口、工业向城市聚集,城市居住、商业、公共服务设施逐渐出现,促使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发生改变。

由于中心市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使中心市区原有传统工业企业、居住等行业逐渐被商业、服务业所取代,从而使土地利用的比例结构与空间结构也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中心市区工业、居住及仓储等城市职能用地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商业、交通、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此时土地利用集约度增强,市区建筑密度与容积率不断增大。

随着城市产业、人口由中心市区向外扩散,带来了城市郊区及周边农村地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农村土地利用性质发生了改变,大量的耕地、林地等农业生产用地及分散的农村居民点转变成城市工厂、商业用地以及交通用地等城市非农用地,城市建设用地迅速拓展。

2.2产业结构更新与城市功能地域调整

产业结构的更新,是产业在城市地域空间内重新调整及职能专门化地域形态形成的过程。

随着中心市区“退二进三”战略的实施,使中心市区的传统工业企业开始向城市边缘区转移并集聚,在城市边缘区形成工业聚集区。

同时,城市边缘区以其低廉的价格、优越的生态环境成为低收入阶层改善居住条件的首选地域。

同时,由于教育办学土地需求与供给矛盾不断加剧。

因此,城市中心大学教育与科技功能的向外迁移并在地域上聚集是必然趋势。

工业、居住以及教育行政职能的“边缘化”,使城市的中心商务区的结构功能得到大幅度增强,高档次的第三产业进一步向市中心聚集,不仅使传统商贸功能日益增强,而且信息、证券、咨询等现代高级服务业迅速发展,使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升级。

在促进了产业的调整与升级的同时,也强化了产业的聚集效益。

2.3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形态优化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产业、要素与职能分布的地域投影及空间组织形式,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将会带动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随着区域城市化地域空间的迅速扩展,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

由于受发展成本的制约,很容易造成城市的近域扩展过度,而“飞地”扩展不足,导致城市空间扩展陷入“摊大饼”的怪圈,使城市发展的整体空间格局处于单核发展阶段,城市产业、人口与职能在城市中心的过度聚集,城市处于无序发展状态。

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产业效益的提高,由于集聚不经济,将促使城市空间发展采取主核与多个副核相结合的多核空间发展模式。

通过城市副核的培育与壮大,增强城市分区核心的聚合能力,促进城市主核人口、产业与职能在城市各分区的重新组合,真正分流城市主核的要素、产业与职能,促使城市主核消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3长春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的互动过程

3.1城市产业发育与城市空间雏形形成阶段(1800—1930

1800年,清政府在长春堡(今新立城一带设立长春厅。

1825年迁至宽城子(今南关区一带,从此确立了城市的永久性历史位置。

这一时期,长春市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城市功能主要是行政统治。

到1865年,形成了东至东门路、西至民康路、南至永安桥、北至二马路的长春市最早的城市空间雏形,占地8km2。

此后,受鸦片战争影响,长春分别由俄国、日本建设管理,使封建殖民经济的近代二、三产业开始发展,城市经济功能得到了提升。

图1长春市市区空间形态演变示意图

Fig.1ChangchunCitySpatialFormEvolvement在1931年前,长春市处于城市发展初期,建设分散,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初步形成以旧城、南满铁附属地、北满铁附属地和商埠地四块城区联结组成的空间格局,城市中心基本确立,并呈现带状分布的城市形态,同时,形成了站前商贸中心、大马路商贸中心等不同特点的初级经济空间结构形态,建成区面积达到20km2(图1。

3.2城市产业转型与城市功能地域形成阶段(1931—1948

“九・一八”后,日本成立了伪满洲国,定都长春。

长春市城市经济完全进入了殖民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时期。

这一时期,长春市产业发展较快,在工业方面,除一些建筑业、建材业外,主要是食品、卷烟等消费工业,规模不大。

1931年,长春市市区建成面积21km2。

这一时期,日本为了加强统治,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长春市在原来基础上向南快速扩建,南至南湖大路,西至长沈铁路,东至南岭街,新占地20km2。

新城区的建设,把原来长春市带状连接的四片城区向块状发展蔓延,建成了城市道路网的基本骨架,标志着长春市近代功能地域分区已初步形成。

到1945年,长春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80km2,城市从地区商业、交通和行政中心转化为以政治功能为主的大城

2007年第4期总第96期人文地理

市,城市形态主要表现为同心圆团块模式,并形成了以大同广场(今人民广场为单中心的城市格局。

3.3城市工业地位确立与城市空间形态形成阶段(1949—

1978

从1949年建国开始,长春市经济发展步入了正常的轨道,“一五”、“二五”期间,国家在长春市布局建设了一汽、客车厂等国家重大项目,使城市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大型项目的布局,使长春市城市空间迅速扩展,形成了西南部汽车、西北部客车、南部光学电子、东部拖拉机制造、北部制造业配套等工业地域。

这些地域的建设扩展了长春市城区面积,也把原来老城区彻底联结为一个整体,在空间结构形态上形成了块状组团,奠定了长春市空间形态框架。

大范围的拓展城市生产建设用地,标志着长春市现代工业城市的基本确立。

同时,各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也为城市工业的聚集提供了空间支撑,促进了集聚经济效应的产生。

但这一阶段工业的发展,却使一产和三产受到轻视,发展缓慢,致使产业结构畸形发育。

3.4城市产业聚集与城市建成区规模扩张阶段(1979—1986

改革开放后,长春市城市发展进入了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从1979-1986年,城市三次产业产值比由31.62∶50.52∶17.86转变为28.46∶45.44∶26.10,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口数量上升,商业、服务业等传统第三产业迅速向城市核心区聚集。

城市建设则进入了城市核心区立体空间扩展阶段。

至1986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达到113.87km2,比1979年增加22.68km2;城市人口由1979年的160.4万人增加到1986年的190.9万人(表1。

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张,为解决城市产业发展长期积累形成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空间支撑,对改变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产业结构,拉动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但城市核心区工业、居住、商业等职能混杂状况没有得到改变,城市化仍处于规模扩张阶段。

3.5城市产业升级与城市新区建设阶段(1987—199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市场经济地位确立促使长春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1992年长春市三次产业产值由此前的二、一、三型转变为二、三、一型,第三产业开始进入经济结构的主导地位。

1994年长春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超越第二产业,这使得长春市就业人口构成转变为一、三、二型(表1。

这一时期,城市化推进重点是城市空间扩展、城市新区建设等。

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确立,使城区用地结构发生了转变(表2。

城市核心区的工业企业向外转移,而居住地域开发的重心也转向边缘区,城市核心区开发重点向商贸、金融等高层次产业、生态绿地开发等现代城市职能转换。

表2长春市历年中心城区(四环以内城市建设

用地平衡指标比较(单位:

km2、%

Tab.2ComparisonofBalancedIndexofUrbanConstructionLandintheFinishedAreaisCompared

OvertheYearsinChangchun

资料来源: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5。

随着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

表11979-2002年长春市城市发展情况

Tab.1UrbanDevelopmentConditionofChangchun1979—2002资料来源:

长春市历年统计年鉴。

刘艳军,等: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

术开发区的建设成为长春市引进外资的重要空间载体。

两个开发区均布局在城市重点发展方向上,依托现代化的管理及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外资企业的空间聚集,实现了开发区功能向城市新区功能转变。

为推动长春市构筑高新技术与现代化传统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结构体系注入了核心动力。

3.6城市产业扩散与城市地域结构完善阶段(1996-至今

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城市郊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大量外资和民间资本涌入,城市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获得了更加快速的发展(表1,从1996-2002年,第三产业占GDP总额由36.19%上升到41.80%,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由1996年的29.38%上升到2002年的36.40%。

同时,中心城区“退二进三”进程也不断加快,使城市空间结构、用地结构以及功能地域形态也相应的发生了转变(表2,1996-2002年城市建设用地年增长量为9km2,年增长率为5.4%,到2002年,城市建设用地达到206km2。

这一时期,长春市产业扩散更加明显,体现在以产业园区为主的边缘区成片用地开发加快,在产业经济迅速发展和区域影响不断强化的作用下,长春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形态开始呈现由“紧密团状”向沿对外联系通道“指状蔓延”的趋势。

而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属于“单中心—外围”型,城市中心区和外围片区(组团组成紧凑的“一心、多片”结构,即:

一心—城市核心区,多片—铁北片区、二道片区、绿园片区、“一汽”片区、高新区和经开区,片区的形成为减缓中心区压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从整体上看,城市单核发展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长春市“大城市病”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迫切需要中心市区空间结构从“单核”向“多核”的转变。

4长春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空间演变的互动趋势及实现路径

4.1产业结构整合化与大都市地域发育

随着长春市城市郊区化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整合化必将成为长春市未来城市发展的基本选择。

通过产业结构整合,协调各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要素、部门结构调整,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系统能力增强与功能放大。

长春市“退二进三”进程的深化,将促使城市核心区形成以金融、商贸、信息等为主导部门的CBD结构体系,传统工业和新工业项目选择于城市边缘区,从而促进城市新区开发和郊区城镇建设,使中心市区要素、产业与功能向外扩散,实现城市区域化,必将促进大都市地域的发育,而其形成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于解决市区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等问题。

长春市功能扩散与都市地域建设的基本路径是伴随着都市化的推进,构筑核心区、边缘区和吸引区相结合的都市区地域空间结构。

根据不同地域发展优势及市区功能扩散的空间选择属性,确定都市区内不同地域的产业构成,其基本格局是:

核心区以商贸、金融、信息等现代第三产业为主;边缘区以新兴产业、居住、教育科研为主;吸引区以传统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都市农业、休憩旅游为主要职能。

4.2产业结构知识化与城市功能地域优化

长春市作为产业基础雄厚,科教实力较强的大城市地域,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知识化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也是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趋势。

将长春市科技优势转变为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发展优势是城市产业结构知识化的重点。

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核心内容也是长春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同时,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城市原有传统工业也将实现原有工业地域与用地结构的调整。

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光电产业、生物工程、信息产业、新材料等,而其布局取向,应是城市核心区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的城市边缘区域,以承接工业、教育等核心区功能要素的扩散。

而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教育科研产业区、汽车产业开发区等新型城市边缘区产业地域必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空间。

随着高新产业郊区布局的强化,将促使城市其它功能地域与之发生较强的关联效应[9],从而实现集聚经济,主要包括促进科教资源的空间聚集,建设大学科技园区;调整交通、仓储、商贸要素结构与节点布局,在郊区建设区域性物流园区、城乡批发商贸中心等,通过城市边缘区的不断开发,实现城市专门化功能地域的重组和优化。

同时,培育城市副核心,建设南部新城也是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加速城市中心区的多种功能扩散,以增强城市新区发展对老城区的反磁力相对独立功能,大幅度改变城市核心区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的“大城市病”问题。

4.3产业结构服务化与城市核心区功能升级

推进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进程,使产业结构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功能的服务化是现代大城市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完善城市核心区整体功能既是城市发展目标,又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的载体。

长春市产业结构服务化的重点是发展新兴服务业与强势服务业。

强化会展业快速发展,此外,利用长春的科技、文化优势,积极发展决策咨询、广告策划、规划设计、评估等智力型服务业。

利用区位优势及经济基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增强物资集散流通功能。

实现长春市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基本途径是完善传统商业体系,转变经营理念,调整商业结构与布局;重点建设中心商业街,建立商业网络,加强商业与现代物流的协调发展。

服务业的支撑空间建设将与城市核心区对区域的组织、带动作用相结合,加快“退二进三”,利用土地“经济”效应机制,在加快核心区内部功能结构调整的同时为服务业发展腾出“黄金地段”,强化重庆路商业区、景阳大路商务区的建设,促进城市核心区服务功能升级。

4.4产业结构国际化与城市外向型地域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及全球产业地域分工的逐步完善,实现产业结构的国际化将成为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标志。

长春市产业结构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途径是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产业领域,既要强化现代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对外开放,又要积极开放非生产领域,尤其是金融、保险、科

2007年第4期总第96期人文地理

研、文化等长春市优势产业的开放,对医疗、电讯等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也将加大开放的力度。

长春产业国际化支撑空间建设的重点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放区、净月旅游经济开发区、汽车工业经济贸易区、长江路高新技术产品经贸区,将其培育成城市外向型地域空间,尤其要重点建设基础较好的“经开”、“高新”二个开发区,提升城市的外向化职能。

4.5产业结构生态化与城市生态空间构建

城市产业结构生态化是现代产业结构演变的必然趋势,其重点是发展生态农业和工业。

长春市作为以农业为主的产业区,其未来生态农业发展重点是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改变规模小,成本高的状况,从而实现产品的真正生态化;而发展生态工业应采用循环封闭的生产工艺,并进行绿色的产品设计,积极发展绿色汽车、医药、电子产品等生态企业,通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使企业向清洁生态型转化。

同时,建设产业生态化支撑的城市生态地域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长春市将构建以区域生态系统为基底,以区域性廊道为骨架,各类斑块有机组合的圈层状生态地域空间体系。

生态空间地域以中心市区(建成区为核心,廊道构成包括市区主干道绿带、伊通河绿带、环城道路绿带、环城森林带等。

斑块包括各类生态功能区(生态工业区、生态居住区、生态CBD等、公园广场绿地、南湖、新立城水库、净月潭林区等。

并且,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系统社区的建设,将注重生态开敞空间的拓展,以塑造生态区的空间属性特色。

5结论

本文强调,产业结构升级是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的核心动力,现代城市空间调整的过程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与升级的动态变化过程。

同时,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支撑、拉动与载体效应。

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耦合是城市与区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长春市经过200年建设与发展,城市产业结构与空间形态结构的相互作用由弱到强、由简单到复杂。

并且,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城市发展动力的多元化,未来长春市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强度将会不断增大。

产业结构整合化、知识化、服务化、外向化以及生态化将成为长春市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必然趋势。

与之相对应,长春市将通过培育大都市区、优化城市功能地域、提升城市核心区功能、建设外向型地域以及构建城市生态空间等方面响应与反馈产业结构的升级,形成互动融合的发展态势,促进城市综合功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诚固,等.我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互动变化趋势研究[J].人

文地理,2004,20(4:

50-54.

[2]李诚固,韩守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城市化响应研究[J].城市规

划,2004,28(4:

31-36.

[3]李世杰,姚天祥.试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关系[J].地域研究与

开发,2004,22(3:

32-36.

[4]刘耀彬,王启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分析

[J].经济地理,2004,24(5:

600-60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