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7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14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2页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docx

高中历史选修课人民版选修一全套试题最新整理By阿拉蕾

《高中新课标学案与测评》

高中选修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

专题一梭伦改革

一雅典往何处去

巩固方案

一级目标

1.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

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

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D.妨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的公民不包括

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债务奴隶

3.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

A.奴隶主和奴隶B.贵族和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D.农民和手工业者

4.雅典共和国时期,人们根据社会上不同人群的生活主要区域给予不同的称号,下列对应准确的是

A.“平原派”一贵族,“山地派”一平民,“海岸派”一工商业奴隶主

B.“山地派”一贵族,“平原派”一平民,“海岸派”一工商业奴隶主

C.“海岸派”一贵族,“山地派”一平民,“平原派”一工商业奴隶主

D.“平原派”一贵族,“海岸派”一平民,“山地派”一工商业奴隶主

5.公元前631年,雅典发生的武装暴动遭到谁的反对和抵制

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贵族和平民

6.对早期雅典贵族政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为国家权力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

B.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和终身任期制

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D.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7.雅典贵族剥削平民的方式有

①高利贷②债务奴隶制③直接处死④兼并土地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下列关于雅典的“六一汉”的状况,表述准确的是①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②失去了人身自由③依然保留着平民的政治权利④不仅自己而且妻子儿女都成为富人的依附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

9.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

“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

”与此相对应的措施应该是

A.克里斯提尼的改革B.梭伦改革C萨拉米危机D.基伦暴动

10.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1.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二级目标

12.观察下列古希腊地图(图略),结合当时雅典的社会状况思考,麦加拉夺取萨拉米岛后,下列哪个团体对这件事情最为关心

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元老院

13.根据你所了解的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雅典社会状况,你认为梭伦上台后应主要解决的一对矛盾是

A.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的矛盾D.雅典与希腊其他城邦的矛盾

14.梭伦的演说词“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看到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5.公元前4世纪一位雄辩家曾说:

“德拉古的法律,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

”它是在说明

A.《德拉古法典》是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贵族的利益

B.《德拉古法典》的制订过程充满了血腥与斗争

C.《德拉古法典》在实施中遭到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贵族强烈反对

D.《德拉古法典》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16.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是

A.带着商船队用橄榄油换来了波斯的丝织品和粮食

B.回到比雷埃夫斯港,指挥自己的大批奴隶搬卸货物

C.回家的路上遇到自己儿时的邻居,如今已成为“六一汉”

D.休息一天后去参加四百人会议

17.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二奠定雅典民主基石的政治改革

巩固方案

一级目标

1.《解负令》的颁布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

A.奴隶对人身自由和权利要求的反映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C.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D.工商业奴隶主对奴隶的需求

2.梭伦《解负令》颁布的重大意义不包括

A.废除了雅典城邦的债务奴隶制

B.使不少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

C.使雅典城邦的居民都成为享有公民权的公民

D.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3.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哪一阶层较以往获得的利益最多

A.贵族B.平民C.奴隶D.工商业奴隶主

4.财产等级制度确立的意义不包括

A.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世袭特权的垄断政权的局面

B.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C.为下层平民参政议政开辟了道路

D.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5.梭伦改革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A.以财产多寡确定政治权力多少B.废除债务奴隶制

C.创立了四百人会议D.创立了“陶片放逐法”

6.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7.雅典国家制定的民主制“宪法”,其本质是

A.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B.奴隶主阶级对自由民的专政

C.共和制的管理形式D.雅典公民阶级的自我管理形式

8.与现在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责相似的古代雅典的民主机构是

A.四百人会议B.陪审法庭C.公民大会D.十将军委员会

9.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

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D.恢复元老会议制度

10.为雅典民主制“宪法”及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的改革家是

A.梭伦B.克里斯提尼C.阿菲埃尔特D.伯利克里

11.梭伦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

二级目标

12.从上层建筑领域给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有

①鼓励发展工商业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④成立公民陪审法庭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3.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14.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政治权利的要求

15.古代雅典民主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人民权威的是

A.以财产多寡确定政治权利多少B.废除债务奴隶制

C.创立了四百人会议D.创立了“陶片放逐法”

16.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牢固阶级基础的是

A.颁布《解负令》B.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C.按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D.创立了四百人会议

17.为什么说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专题一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对梭伦改革的影响评价正确的是

A.彻底消除了氏族血缘关系的影响

B.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取决于他们的出身

C.既有利于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又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D.使雅典政权由贵族转移到平民手中

2.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

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B.从各等级中通过抽签产生

C.由各等级公民轮流担任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

3.梭伦改革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其主要意义在于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缘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4.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明显缺陷表现在①享有民主的人不及雅典公民的一半②妇女和奴隶无民主权利③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无公民权④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以下有关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造了在法治基础上民主运作的新方式

B.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在城邦内部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

D.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盛时期的到来

6.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①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②确立了雅典的奴隶制民主制③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7.公元前6世纪雅典一个年收入100麦斗的平民,他可以

①参加公民大会②当选为四百人会议的成员

③当选为陪审员④在战争中提供骑兵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8.关于雅典民主制度确立标志的表述,其中①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②贵族制度取代民主制度③民主制度取代专制制度④国家制度取代氏族制度

A.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B.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C.①②③④均正确

D.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9.下列选项与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不相符合的是

A.男女公民政治权利一律平等

B.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C.五百人会议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D.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

10.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

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

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

Neminemlaedeimoomnes,quantumpotes,iuua!

即:

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

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11.古代希腊能够产生巨大文化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的鼓励和公民的积极参与

B.频繁的工商业活动加强了城邦间的交流

C.城邦民主制度保障了公民的思想自由

D.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希腊人民的创作灵感

12.在财产等级制度下的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

A.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多而尽义务少

B.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

C.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少

D,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

13.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的目的是①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②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③壮大雅典城邦的实力④壮大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实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4.下列内容属于梭伦改革中《解负令》措施的有①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②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③鼓励外邦手工业者移居雅典④限制谷物出口,保障雅典居民的粮食供应⑤废除“六一汉”制度A.①②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⑤D.①③④⑤

15.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陶片放逐法”B.设立五百人会议

C.设立元老会议D.鼓励发展工商业

16.雅典民主制度中,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元老院B.公民大会C.民众法庭D.五百人会议

17.梭伦之所以出走他乡,离开雅典,主要原因是

A.建立僭主政治未成功B.想去外邦旅游

C.未能从根本上消除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D.改革遭到旧贵族的反对

18.公元前8至前6世纪,贵族把持了元老会议。

元老会议是当时的

①最高决策机关②监察机关③审判机关④最高权力机关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④D.③④

19.梭伦改革后,雅典的社会格局形式是

A.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格局

B.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共同执政的二元格局

C.贵族奴隶主执政的一元格局

D.雅典居民共同执政的共和国政局

20.梭伦改革确立了财产等级制度,不同的等级提供不同的义务,其中构成军队主要力量的重装步兵主要由哪一等级组成

A.第一等级B.第二等级C.第三等级D.第四等级

二、材料解析题(19分)

21.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设立了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氏族部落。

这项措施有助于削弱氏族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促进不同部落之间公民的融合。

在划分新行政区的基础上,克里斯提尼进一步改造国家政权机构。

他创立新的“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

新会议由500人组成,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从而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

议员的当选没有财产资格限制,30岁以上的公民均可成为候选人。

选举采取抽签方式,由运气或“神意”来决定。

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可担任两届议员。

请回答:

(1)梭伦改革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在削弱氏族贵族势力作用方面,与克里斯提尼的哪项改革措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为什么?

(3分)

(2)在国家权力机构和公民参政议政方面,克里斯提尼改革与梭伦改革有何具体的进步措施?

(3分)

(3)用抽签的方式来选拔议员,体现出怎样的民主原则?

有何弊端?

(3分)

22.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任何人,只要它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

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请回答:

(1)通过演说词分析,雅典公民在城邦政治中占有何种地位?

(2分)

(2)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优势?

这些优势在实践中是否得到充分的落实?

试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6分)

(3)在雅典,公民个人与国家之间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一种什么关系?

(2分)

三、问答题(21分)

23.梭伦改革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与凭血缘建立的等级制度相比有什么不同?

请对此做出评价。

(12分)

24.梭伦是如何改革雅典国家权力机构的?

梭伦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9分)

《高中新课标学案与测评》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第4次印刷

高中选修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

专题二商鞅变法

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巩固方案

一级目标

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是

A.儒家学说B.兵家学说C.法家学说D.道家学说

2.战国七雄中最早实行变法的是

A.魏国B.楚国C.秦国D.齐国

3.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兵家思想D.道家思想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B.废除“世卿世禄制”

C.“为田开阡陌封疆”D.“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5.商鞅变法时以《法经》为蓝本,制定了秦律。

《法经》的作者是

A.商鞅B.吴起C.李悝D.韩非子

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奴隶制度冲击最大的是

A.废除井田制B.废除“世卿世禄制”C.推行县制D.重农抑商

7.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

“勤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8.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

9.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废除“世卿世禄制”

C.制定连坐制度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10.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除“世卿世禄制”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

11.商鞅变法的举措主要有哪些?

有什么特点?

二级目标

1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13.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级爵制,使得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制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4.假设李三是秦国的商人,他会遇到哪些事情①做生意时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获得政府奖励白银十两②从齐国贩卖纺织品到秦,在秦国被课以重税③在市场上出售纺织品没有明码标价而被重罚④生意亏本致家境贫寒,家人被政府罚为奴婢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15.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16.下图秦砖像《奖励耕织》图,所反映的现象的历史作用是A.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B.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D.铁器从此得到广泛应用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史公曰: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áng,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评论商鞅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

否定了什么?

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

(3)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

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举上述材料中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

二秦国的崛起

巩固方案

一级目标

1.商鞅变法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商鞅的智慧与策略

C.变法措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D.始终以“富国强兵”为宗旨

2.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的变法措施是

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废井田、开阡陌D.奖励军功

3.战国后期秦国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主要原因

A.实行了商鞅变法B.普遍使用了牛耕和铁农具

C.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D.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4.下列言论与商鞅的思想不相符的是①“刑不上大夫”②“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③“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④“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C.秦国D.汉朝

6.一代雄才商鞅最终因遭诬告而为变法献身。

处死商鞅的是

A.秦穆公B.秦孝公C.秦惠王D.秦始皇

7.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

其条件有①实现了区域性统一②促进了民族融合③变法中秦国强大④人民渴望统一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与其他诸侯国的变法相比,商鞅变法最突出的特点是

A.最彻底B.时间最长C.开始的最早D.规模最大

9.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改革和变法,其中比较彻底而又确立了封建制度的是A.管仲在齐国的改革B.李悝在魏国的变法C.吴起在楚国的变法D.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0.能够证明商鞅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目的的史实有①公元前312年打败楚国②公元383年淝水之战,打败前秦③公元前340年左右打败魏国④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打败袁绍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

11.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级目标

12.下图是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形成的A.法治意识B.重农精神C.娱乐意识D.尚武精神

13.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不包括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D.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14.“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战国策·秦策一》)文中“人说惠王”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

15.《史记·商君列传》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16.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C.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D.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17.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

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3)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作者对此态度如何?

你如何评价?

专题二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迅速发展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2.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D.思想文化呈现繁荣景象

3.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4.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源是

A.生产力的显著发展B.社会处于剧烈变革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