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23591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谈话交往的礼仪(共12页)8000字.docx

谈话交往的礼仪

  

  在商务交往中,对商务人员的口才有很高的要求。

商务人员不一定要伶牙俐齿,妙语连珠,但必须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在克己敬人、“寸土必争”的前提下,在谈话之中保持自己应有的风度,始终以礼待人。

有道是,“有‘礼’走遍天下”,在谈话之中也是如此。

  平心而论,要符合上面那些要求,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不过不要紧,系统地学习掌握一些谈话的技巧,对商务人员在商务交往之中搞好人际关系,定然大有帮助。

  谈话的技巧,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而且需要针对不同的人与事,来加以灵活地运用。

  例如,当有一位朋友不邀而至,贸然闯进了您的写字间,而您实在难用很长的时间与之周旋时,如果直接告之对方“来的不是时候”,或对之爱搭不理,都很可能得罪人。

  其实,只要用委婉一些的语言,一样可以暗示对方应尽早离去,而且还不至于使其难堪。

可以在见面之初,一面真诚地对其表示欢迎,一面婉言相告:

“我本来要去参加公司的例会,可您这位稀客驾到,我岂敢怠慢。

所以专门告假五分钟,特来跟您叙一叙。

”这句话的“话外音”,乃是暗示对方:

“只能谈五分钟时间”,但因说得不失敬意,在对方的耳中就要中听多了。

  又如,一位来企业参观的外商,若突然向您问起了我方的产量,产值一类原本不宜问到的问题,告之以“无可奉告”固然能行,却也有可能使对方无地自容。

  此时此刻,完全可以运用适当的谈话技巧,用另外的方式来表达“无可奉告”之意。

比方说:

“董事会让我们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

“有多大生产能力,就生产多少”。

“能卖出去多少产品,就能创造多大产值”。

“一年和另一年创造的产值,往往不尽相同”。

面对这种照顾对方情绪的“所答非所问”,对方但凡识相,定会知难而退。

  下面,就介绍一些商界人士皆应运用自如的说话技巧。

  其一,寒暄与问候。

  寒暄者,应酬之语是也。

问候,也就是人们相逢之际所打的招呼,所问的安好。

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应用的情景都比较相似,都是作为交谈的“开场白”来被使用的。

从这个意义讲,二者之间的界限常常难以确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对方表示乐于与之结交之意。

所以说,在与他人见面之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良好的铺垫。

  反之,在本该与对方寒暄几句的时刻,反而一言不发,则是极其无礼的。

  当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应当跟对方寒暄。

若只向他点点头,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会被理解为不想与之深谈,不愿与之结交。

  碰上熟人,也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

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时候,适用的寒暄语各有特点。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

“您好!

”“很高兴能认识你”。

“见到您非常荣幸”。

  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

“久仰”,或者说:

“幸会”。

  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

“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

可以说“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

“您气色不错”、“您的发型真棒”,“您的小孙女好可爱呀”、“今天的风真大”、“上班去吗?

  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它却不能不具备简洁、友好与尊重的特征。

  寒暄语应当删繁就简,不要过于程式化,像写八股文。

例如,两人初次见面,一个说: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另一个则道:

“岂敢,岂敢广搞得像演出古装戏一样,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语应带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

既不容许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戏弄对方。

“来了”,“瞧你那德性”,“喂,你又长膘了”,等等,自然均应禁用。

  问候,多见于熟人之间打招呼。

西方人爱说:

“嗨”中国人则爱问“去哪儿”、“忙什么”、“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

  在商务活动中,也有人@@省时间,而将寒暄与问候合二为一,以一句“您好”,来一了百了。

  问候语具有非常鲜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

比如,老北京人爱问别人:

“吃过饭了吗?

”其实质就是“您好!

”您要是答以“还没吃”,意思就不大对劲了。

若以之间候南方人或外国人,常会被理解为:

“要请我吃饭”、“讽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闲事”、“没话找话”,从而引起误会。

  在阿拉伯人中间,也有一句与“吃过饭没有”异曲同工的问候语:

“牲口好吗?

”您可别生气,人家这样问候您,绝不是拿您当牲口,而是关心您的经济状况如何。

在以游牧为生的阿拉伯人中间,还有什么比牲口更重要的呢?

问您“牲口好吗?

”的确是关心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为了避免误解,统一而规范,商界人士应以“您好”、“忙吗”为问候语,最好不要乱说。

  牵涉到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最好别拿出来“献丑”。

例如,一见面就问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没有”,或是“现在还吃不吃中药”,都会令对方反感至极。

  其二,称赞与感谢。

  什么样的人最招人喜欢?

答案是有的:

懂得赞美别人的人,最是招人喜欢。

  什么样的人最有礼貌?

答案也是有的:

得到他人帮助后,知道及时表示感谢的人最有礼貌。

  称赞与感谢,都有一定的技巧。

如下加遵守,自行其事,不但可能会显得虚伪,而且还可能会词不达意,招致误解。

  比如,赞美旁人:

“您今天穿的这件衣服,比前天穿的那件衣服好看多了”,或是“去年您拍的那张照片,看上去您多么年轻呀”,都是用“词”不当的典型例子。

前者有可能被理解为指责对方“前天穿的那件衣服”太差劲,不会穿衣服;后者则有可能被理解为是在向对方暗示:

您老得真快!

您现在看上去可一点儿也不年轻了。

您说,讲这种废话是不是还不如免开尊口呢?

  赞美别人,应有感而发,诚挚中肯。

因为它与拍马屁,阿谀奉承,终**区别的。

  赞美别人的第一要则,就是要实事求是,力戒虚情假意,乱给别人戴高帽子。

夸奖一位不到40岁的女士“显得真年轻”,还说得过去;要用它来恭维一位气色不佳的80岁的老太太,就过于做作了。

离开真诚二字,赞美将毫无意义。

  有位西方学者说:

面对一位真正美丽的姑娘,才能夸她“漂亮”。

面对相貌平平的姑娘,称道她“气质甚好”,方为得体。

而“很有教养”一类的赞语,则只能用来对长相实在无可称道的姑娘讲。

  他的话讲得虽然有些率直,但却道出赞美别人的第二要则:

需要因人而异。

男士喜欢别人称道他幽默风趣,很有风度。

女士渴望别人注意自己年轻、漂亮。

老年人乐于别人欣赏自己知识丰富,身体保养好。

孩子们爱听别人表扬自己聪明,懂事。

适当地道出他人内心之中渴望获得的赞赏,适得其所,善莫大焉。

这种“理解”,最受欢迎。

  赞美别人的第三要则,是话要说得自自然然,不露痕迹,不要听起来过于生硬,更不能“一视同仁,千篇一律”。

  当着一位先生的夫人之面,突然对后者来上一句:

“您很有教养”,会让人摸不清头脑。

可要是明明知道这位先生的领带是其夫人“钦定”的,再夸上一句:

“某先生,您这条领带真棒!

”那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收益”。

  在商务交往中,对商务人员的口才有很高的要求。

商务人员不一定要伶牙俐齿,妙语连珠,但必须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在克己敬人、“寸土必争”的前提下,在谈话之中保持自己应有的风度,始终以礼待人。

有道是,“有‘礼’走遍天下”,在谈话之中也是如此。

  平心而论,要符合上面那些要求,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不过不要紧,系统地学习掌握一些谈话的技巧,对商务人员在商务交往之中搞好人际关系,定然大有帮助。

  谈话的技巧,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而且需要针对不同的人与事,来加以灵活地运用。

  例如,当有一位朋友不邀而至,贸然闯进了您的写字间,而您实在难用很长的时间与之周旋时,如果直接告之对方“来的不是时候”,或对之爱搭不理,都很可能得罪人。

  其实,只要用委婉一些的语言,一样可以暗示对方应尽早离去,而且还不至于使其难堪。

可以在见面之初,一面真诚地对其表示欢迎,一面婉言相告:

“我本来要去参加公司的例会,可您这位稀客驾到,我岂敢怠慢。

所以专门告假五分钟,特来跟您叙一叙。

”这句话的“话外音”,乃是暗示对方:

“只能谈五分钟时间”,但因说得不失敬意,在对方的耳中就要中听多了。

  又如,一位来企业参观的外商,若突然向您问起了我方的产量,产值一类原本不宜问到的问题,告之以“无可奉告”固然能行,却也有可能使对方无地自容。

  此时此刻,完全可以运用适当的谈话技巧,用另外的方式来表达“无可奉告”之意。

比方说:

“董事会让我们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

“有多大生产能力,就生产多少”。

“能卖出去多少产品,就能创造多大产值”。

“一年和另一年创造的产值,往往不尽相同”。

面对这种照顾对方情绪的“所答非所问”,对方但凡识相,定会知难而退。

  下面,就介绍一些商界人士皆应运用自如的说话技巧。

  其一,寒暄与问候。

  寒暄者,应酬之语是也。

问候,也就是人们相逢之际所打的招呼,所问的安好。

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应用的情景都比较相似,都是作为交谈的“开场白”来被使用的。

从这个意义讲,二者之间的界限常常难以确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对方表示乐于与之结交之意。

所以说,在与他人见面之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良好的铺垫。

  反之,在本该与对方寒暄几句的时刻,反而一言不发,则是极其无礼的。

  当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应当跟对方寒暄。

若只向他点点头,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会被理解为不想与之深谈,不愿与之结交。

  碰上熟人,也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

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时候,适用的寒暄语各有特点。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

“您好!

”“很高兴能认识你”。

“见到您非常荣幸”。

  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

“久仰”,或者说:

“幸会”。

  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

“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

可以说“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

“您气色不错”、“您的发型真棒”,“您的小孙女好可爱呀”、“今天的风真大”、“上班去吗?

  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它却不能不具备简洁、友好与尊重的特征。

  寒暄语应当删繁就简,不要过于程式化,像写八股文。

例如,两人初次见面,一个说: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另一个则道:

“岂敢,岂敢广搞得像演出古装戏一样,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语应带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

既不容许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戏弄对方。

“来了”,“瞧你那德性”,“喂,你又长膘了”,等等,自然均应禁用。

  问候,多见于熟人之间打招呼。

西方人爱说:

“嗨”中国人则爱问“去哪儿”、“忙什么”、“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

  在商务活动中,也有人@@省时间,而将寒暄与问候合二为一,以一句“您好”,来一了百了。

  问候语具有非常鲜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

比如,老北京人爱问别人:

“吃过饭了吗?

”其实质就是“您好!

”您要是答以“还没吃”,意思就不大对劲了。

若以之间候南方人或外国人,常会被理解为:

“要请我吃饭”、“讽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闲事”、“没话找话”,从而引起误会。

  在阿拉伯人中间,也有一句与“吃过饭没有”异曲同工的问候语:

“牲口好吗?

”您可别生气,人家这样问候您,绝不是拿您当牲口,而是关心您的经济状况如何。

在以游牧为生的阿拉伯人中间,还有什么比牲口更重要的呢?

问您“牲口好吗?

”的确是关心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为了避免误解,统一而规范,商界人士应以“您好”、“忙吗”为问候语,最好不要乱说。

  牵涉到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最好别拿出来“献丑”。

例如,一见面就问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没有”,或是“现在还吃不吃中药”,都会令对方反感至极。

  其二,称赞与感谢。

  什么样的人最招人喜欢?

答案是有的:

懂得赞美别人的人,最是招人喜欢。

  什么样的人最有礼貌?

答案也是有的:

得到他人帮助后,知道及时表示感谢的人最有礼貌。

  称赞与感谢,都有一定的技巧。

如下加遵守,自行其事,不但可能会显得虚伪,而且还可能会词不达意,招致误解。

  比如,赞美旁人:

“您今天穿的这件衣服,比前天穿的那件衣服好看多了”,或是“去年您拍的那张照片,看上去您多么年轻呀”,都是用“词”不当的典型例子。

前者有可能被理解为指责对方“前天穿的那件衣服”太差劲,不会穿衣服;后者则有可能被理解为是在向对方暗示:

您老得真快!

您现在看上去可一点儿也不年轻了。

您说,讲这种废话是不是还不如免开尊口呢?

  赞美别人,应有感而发,诚挚中肯。

因为它与拍马屁,阿谀奉承,终**区别的。

  赞美别人的第一要则,就是要实事求是,力戒虚情假意,乱给别人戴高帽子。

夸奖一位不到40岁的女士“显得真年轻”,还说得过去;要用它来恭维一位气色不佳的80岁的老太太,就过于做作了。

离开真诚二字,赞美将毫无意义。

  有位西方学者说:

面对一位真正美丽的姑娘,才能夸她“漂亮”。

面对相貌平平的姑娘,称道她“气质甚好”,方为得体。

而“很有教养”一类的赞语,则只能用来对长相实在无可称道的姑娘讲。

  他的话讲得虽然有些率直,但却道出赞美别人的第二要则:

需要因人而异。

男士喜欢别人称道他幽默风趣,很有风度。

女士渴望别人注意自己年轻、漂亮。

老年人乐于别人欣赏自己知识丰富,身体保养好。

孩子们爱听别人表扬自己聪明,懂事。

适当地道出他人内心之中渴望获得的赞赏,适得其所,善莫大焉。

这种“理解”,最受欢迎。

  赞美别人的第三要则,是话要说得自自然然,不露痕迹,不要听起来过于生硬,更不能“一视同仁,千篇一律”。

  当着一位先生的夫人之面,突然对后者来上一句:

“您很有教养”,会让人摸不清头脑。

可要是明明知道这位先生的领带是其夫人“钦定”的,再夸上一句:

“某先生,您这条领带真棒!

”那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收益”。

  在商务交往中,对商务人员的口才有很高的要求。

商务人员不一定要伶牙俐齿,妙语连珠,但必须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在克己敬人、“寸土必争”的前提下,在谈话之中保持自己应有的风度,始终以礼待人。

有道是,“有‘礼’走遍天下”,在谈话之中也是如此。

  平心而论,要符合上面那些要求,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不过不要紧,系统地学习掌握一些谈话的技巧,对商务人员在商务交往之中搞好人际关系,定然大有帮助。

  谈话的技巧,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而且需要针对不同的人与事,来加以灵活地运用。

  例如,当有一位朋友不邀而至,贸然闯进了您的写字间,而您实在难用很长的时间与之周旋时,如果直接告之对方“来的不是时候”,或对之爱搭不理,都很可能得罪人。

  其实,只要用委婉一些的语言,一样可以暗示对方应尽早离去,而且还不至于使其难堪。

可以在见面之初,一面真诚地对其表示欢迎,一面婉言相告:

“我本来要去参加公司的例会,可您这位稀客驾到,我岂敢怠慢。

所以专门告假五分钟,特来跟您叙一叙。

”这句话的“话外音”,乃是暗示对方:

“只能谈五分钟时间”,但因说得不失敬意,在对方的耳中就要中听多了。

  又如,一位来企业参观的外商,若突然向您问起了我方的产量,产值一类原本不宜问到的问题,告之以“无可奉告”固然能行,却也有可能使对方无地自容。

  此时此刻,完全可以运用适当的谈话技巧,用另外的方式来表达“无可奉告”之意。

比方说:

“董事会让我们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

“有多大生产能力,就生产多少”。

“能卖出去多少产品,就能创造多大产值”。

“一年和另一年创造的产值,往往不尽相同”。

面对这种照顾对方情绪的“所答非所问”,对方但凡识相,定会知难而退。

  下面,就介绍一些商界人士皆应运用自如的说话技巧。

  其一,寒暄与问候。

  寒暄者,应酬之语是也。

问候,也就是人们相逢之际所打的招呼,所问的安好。

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应用的情景都比较相似,都是作为交谈的“开场白”来被使用的。

从这个意义讲,二者之间的界限常常难以确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对方表示乐于与之结交之意。

所以说,在与他人见面之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良好的铺垫。

  反之,在本该与对方寒暄几句的时刻,反而一言不发,则是极其无礼的。

  当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应当跟对方寒暄。

若只向他点点头,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会被理解为不想与之深谈,不愿与之结交。

  碰上熟人,也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

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时候,适用的寒暄语各有特点。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

“您好!

”“很高兴能认识你”。

“见到您非常荣幸”。

  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

“久仰”,或者说:

“幸会”。

  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

“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

可以说“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

“您气色不错”、“您的发型真棒”,“您的小孙女好可爱呀”、“今天的风真大”、“上班去吗?

  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它却不能不具备简洁、友好与尊重的特征。

  寒暄语应当删繁就简,不要过于程式化,像写八股文。

例如,两人初次见面,一个说: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另一个则道:

“岂敢,岂敢广搞得像演出古装戏一样,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语应带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

既不容许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戏弄对方。

“来了”,“瞧你那德性”,“喂,你又长膘了”,等等,自然均应禁用。

  问候,多见于熟人之间打招呼。

西方人爱说:

“嗨”中国人则爱问“去哪儿”、“忙什么”、“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

  在商务活动中,也有人@@省时间,而将寒暄与问候合二为一,以一句“您好”,来一了百了。

  问候语具有非常鲜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

比如,老北京人爱问别人:

“吃过饭了吗?

”其实质就是“您好!

”您要是答以“还没吃”,意思就不大对劲了。

若以之间候南方人或外国人,常会被理解为:

“要请我吃饭”、“讽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闲事”、“没话找话”,从而引起误会。

  在阿拉伯人中间,也有一句与“吃过饭没有”异曲同工的问候语:

“牲口好吗?

”您可别生气,人家这样问候您,绝不是拿您当牲口,而是关心您的经济状况如何。

在以游牧为生的阿拉伯人中间,还有什么比牲口更重要的呢?

问您“牲口好吗?

”的确是关心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为了避免误解,统一而规范,商界人士应以“您好”、“忙吗”为问候语,最好不要乱说。

  牵涉到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最好别拿出来“献丑”。

例如,一见面就问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没有”,或是“现在还吃不吃中药”,都会令对方反感至极。

  其二,称赞与感谢。

  什么样的人最招人喜欢?

答案是有的:

懂得赞美别人的人,最是招人喜欢。

  什么样的人最有礼貌?

答案也是有的:

得到他人帮助后,知道及时表示感谢的人最有礼貌。

  称赞与感谢,都有一定的技巧。

如下加遵守,自行其事,不但可能会显得虚伪,而且还可能会词不达意,招致误解。

  比如,赞美旁人:

“您今天穿的这件衣服,比前天穿的那件衣服好看多了”,或是“去年您拍的那张照片,看上去您多么年轻呀”,都是用“词”不当的典型例子。

前者有可能被理解为指责对方“前天穿的那件衣服”太差劲,不会穿衣服;后者则有可能被理解为是在向对方暗示:

您老得真快!

您现在看上去可一点儿也不年轻了。

您说,讲这种废话是不是还不如免开尊口呢?

  赞美别人,应有感而发,诚挚中肯。

因为它与拍马屁,阿谀奉承,终**区别的。

  赞美别人的第一要则,就是要实事求是,力戒虚情假意,乱给别人戴高帽子。

夸奖一位不到40岁的女士“显得真年轻”,还说得过去;要用它来恭维一位气色不佳的80岁的老太太,就过于做作了。

离开真诚二字,赞美将毫无意义。

  有位西方学者说:

面对一位真正美丽的姑娘,才能夸她“漂亮”。

面对相貌平平的姑娘,称道她“气质甚好”,方为得体。

而“很有教养”一类的赞语,则只能用来对长相实在无可称道的姑娘讲。

  他的话讲得虽然有些率直,但却道出赞美别人的第二要则:

需要因人而异。

男士喜欢别人称道他幽默风趣,很有风度。

女士渴望别人注意自己年轻、漂亮。

老年人乐于别人欣赏自己知识丰富,身体保养好。

孩子们爱听别人表扬自己聪明,懂事。

适当地道出他人内心之中渴望获得的赞赏,适得其所,善莫大焉。

这种“理解”,最受欢迎。

  赞美别人的第三要则,是话要说得自自然然,不露痕迹,不要听起来过于生硬,更不能“一视同仁,千篇一律”。

  当着一位先生的夫人之面,突然对后者来上一句:

“您很有教养”,会让人摸不清头脑。

可要是明明知道这位先生的领带是其夫人“钦定”的,再夸上一句:

“某先生,您这条领带真棒!

”那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