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381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七年级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七年级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七年级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七年级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汇总.docx

《七年级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汇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汇总.docx

七年级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汇总

七年级:

   1.     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大约4万千米。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900N和900S。

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2.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3.    所有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4.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5.     国际上习惯用20oW和160o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6.     人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经纬网的目的:

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7.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和时间的差异。

   8.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o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

   9.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其分界线分别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10. 五带的特点:

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11. 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2. 比例尺有三种表达形式:

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13.  

   比例尺大小与图幅内容详略关系:

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14. 在地图上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向。

   15. 海拔(绝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6. 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7. 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18. 在绘制等高线地图时,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就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就稀疏。

   19.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高度、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

   20. 全球海陆面积比例:

海洋占71%,陆地占29%。

海陆分布特点。

   21.七大洲(由大到小):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由大到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2.各洲界限: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黑海和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23.五种基本陆地地形: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24.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5.   区别天气和气候。

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浓,雨越大。

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26.   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

   27.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纬度因素,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海陆因素,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地形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摄氏度。

   28.   雨、雪、冰雹统称降水,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降水的单位是毫米。

   29.   影响降水的因素:

纬度因素,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海陆因素,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因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0.   影响气候的因素: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气候特点是:

终年高温多雨。

   31.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

世界的三大人种是: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2.   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类。

   33.   世界上面积前六位的国家是: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世界上人口前两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

   34.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是根据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五个常任理事国是:

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

   35.   世界第一大洲是亚洲,亚洲的地形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起伏大。

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

亚洲气候的主要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八年级:

   36.   从东西两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两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7. 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

   38. 我国领土的四端: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oN多);

   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oN附近)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

   39.   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渤海是深入我国大陆内的内海。

   40.   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

东是朝鲜,北有俄罗斯、蒙古,南有缅甸、老挝、越南,西(略)

   41.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2.   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43.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记住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分布。

   44.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突出特点),人口分布特点:

东南多,西北少。

   45.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6.   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

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

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47.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48.   我国地势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9.   我国地形特征: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50.   三级阶梯分界线是:

一二级: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级: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1.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52.   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53.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54.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

   55.   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

   56.   第一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57.   我国有四大高原:

   一青藏高原: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二内蒙古高原:

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

   三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四云贵高原:

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多山间盆地(当地人称为“坝子”)。

   58.   我国有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其中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盆地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59.   我国的三大的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着称,地势坦荡,低地多沼泽。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长江中下游平原,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

   60.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等地外)。

   61. 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

   6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63.   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把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64.   根据受夏季风影响是否明显,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65.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月0°C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与半湿润区、旱地与水田分界线。

   66. 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季风气候显着;气候复杂多样.

   67. 长江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第三位。

   68. 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地点是:

宜昌(湖北)、湖口(江西)。

长江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69.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所以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70.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

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这里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主要的水利枢纽有三峡、葛洲坝等。

长江中下游主要的支流是汉江,六大支流:

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

   71.   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

   72.   黄河:

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73.   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内蒙古)、孟津(河南)。

   74.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有: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75.   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

   76.   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

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变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

   77.   治理黄河的措施:

上游修建水库,中游造林种草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下游加固堤防。

   78.   自然资源种类: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的特征: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79.   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河流水和湖泊水。

农业用水量最大。

   80.   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

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81.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线工程,其中中线工程起点在湖北的丹江口水库,终点至北京。

   82.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83.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结构特征):

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因此,国家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84.   农业的四个部门:

农、林、牧、渔。

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85.   我国耕地类型:

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86.   填写右表中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

   87.   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畜牧业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我国三大林区: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88.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工业部门可以划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类。

重工业是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轻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89.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⑴辽中南地区(沈阳、大连):

⑵京津唐地区(北京、天津、唐山):

   ⑶沪宁杭地区(上海、南京、杭州):

⑷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深圳、珠海):

   90.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公路、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航空、管道。

铁路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91.   全国主要铁路干线:

   南北铁路干线:

京哈-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焦柳线;。

   东西铁路干线:

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92.   其他:

宝成-成昆线、哈大线,南昆线,为方便山西煤炭外运,修建了大(同)秦(皇岛)铁路。

   93.   六大铁路枢纽:

北京、郑州、兰州、株洲、徐州、成都。

   94.   根据需要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95.   四大区域的划分: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不同,全国可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在地图上指出各区的位置和范围。

   96.   北方地区:

   地形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北方是我国苹果等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苹果的产量最大。

   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97.   南方地区:

   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气候类型:

为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南方地区有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柑橘的产量最大。

   98.西北地区:

   自然特征以干旱为主。

原因:

深居内陆,距海洋越来越远,且有层层山岭阻隔。

   主要地形:

以高原、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内蒙古高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降水:

400-200-50毫米。

   灌溉农业(特色农业)区:

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

河西走廊也是重要农业区。

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都闻名国内外。

   主要牧场:

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西气东输:

起止点(起点-塔里木盆地,终点-长江中下游地区)、好处(略)。

   99.    

   青藏地区:

   自然特征:

一是高,即地势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二是寒,即气温低。

   全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高寒牧区:

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牦牛)

   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最主要农作物:

青稞。

牦牛是藏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各地是主要农业区。

   青藏高原既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又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

拉萨因晴日多,阳光灿烂,有“日光城”之称。

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气田,这里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矿藏丰富,被人们称为“聚宝盆”。

三江源:

黄河、长江、澜沧江。

   100.位置: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101.北京职能: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102.旅游胜地:

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北京附近的八达岭长城、北京周口店猿人洞遗址。

   103.台湾省:

位置、范围:

位于我国大陆东南的海洋中,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日月潭是台湾岛最大的湖泊,为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附近有日月潭水电站。

   台湾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自然资源丰富:

樟脑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经济特点:

进口-加工-出口型。

台北是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市。

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

   104.香港:

毗领广东省深圳市,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岛屿组成。

香港是国际贸易、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旅游中心,这里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

   105.澳门毗领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组成。

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的重要经济来源。

   10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其典型的地形特征是“三山夹两盆”。

种植业是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特有的灌溉系统是坎儿井。

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

   107.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南大门”,位于广东省。

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区域合作模式。

   108.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有丰富的热带动物资源(亚洲象、绿孔雀),热带植物资源(望天树、板状根),少数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

   109.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范围(结合山脉),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

加强生态建设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110.长江沿江地带是指西起四川的攀枝花东到上海的带状区域,沿江地带分布着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工业城市,沿江地带环境污染严重,华中酸雨区是全国最大酸雨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