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6185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课题: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

授课教师:

王晓华(六里坪镇财神庙小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49页的例1和例2,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已有加法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和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课题提示

我们学了几年数学,几乎每天都与加法打交道,谁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

今天我们学习加法的意义。

(板书课题:

加法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出示例1。

学生读题,指名说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画线段图。

   

 

2、独立解答。

指名学生说自己所列的算式及其得数(在图下板书)然后问:

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看线段图,老师辅以手势说明,我们用加法把137和357合并成了494这一个数,可见加法是一种运算。

加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呢?

4、说出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

什么是加数?

什么是和?

5、刚才的加法中,加数中不含0;如果含有0,得多少呢?

举例:

7+0=7,0+7=7,0+0=0。

…,得出结论,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看例1线段图,刚才我们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

如果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还可以怎样列式?

2、为什么用加法算?

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

在两个算式间画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如果其他任意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一下两个加数的位置,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变呢?

5、出示例2两组式子,引导学生比较。

讨论:

两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并板书加法交换律。

 

 

 

 

6、加法交换律除了用文字语言进行叙述外,还可以用字母写成的式子来表示。

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

说一说a和b分别表示什么?

比较一下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的式子,哪一种简明好记。

7、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

(出示小黑板)

(1)填空。

  ①把两个数合并成( )个数的( ),叫着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加得的数叫做( )。

  ②86+124=( )+86  ( )+25=25+a

  ③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它们的( )不变。

  ④418+382=382+418,这是应用了加法的( )律。

  ⑤一个数加上( ),是原数。

(2)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①任意两个数的和,一定比这两个数大。

( )

  ②下面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

    430+270=280+420( ) 28+a=a+28

    570+250=250+570( ) 40+30+10=40+10+30( )

  ③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写成:

a+b=a+c。

( )

8、想一想,我们以前在哪里曾经用加法交换律?

(加法验算)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附板书: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例1(略)                7+0=7 0+7=7 0+0=0

(画示意图)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137+357=494(千米)

137+357=494(千米)          137+357=357+137

加数加数和                             18+17㈡17+18

答:

(略)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a+b=b+a

 

教学目标

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是教学重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   ).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   )移动(   )位.

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

得多少?

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

各得多少?

教师小结,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

(板书课题: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

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

(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

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

(4)为什么0.08×1000得8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8×100=8,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8,而不写成008?

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掉,如0.08扩大1000倍得80,而不能得0080.

小结式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从而明确: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可以了.

反馈:

(投影)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3.18×10         0.45×1000       1.2×1000

100×0.06        10×94.5         1000×0.34

订正时要说出道理.

2.教学例3:

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思考一下,把一个数缩小倍数应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如何解决?

首先让学生独立试算,然后二人议论,最后全班交流.

板书:

43.7÷10=4.37

43.7÷100=0.437

师说明:

43.7÷1000=0.0437.

43.7÷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整数部分没有了,用0表示,所以在小数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

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43.7÷1000=0.0437?

从而强调,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左边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左边用“0”补足,缺几位就补几个“0”,再点上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也没有了,因此小数点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所以43.7缩小1000倍得0.0437.

反馈:

(写在本上)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得数.

2.48÷10         3.6÷100          54.3÷1000

3.16÷100        2.5÷1000         40÷1000

订正时要说明怎样移动小数点?

特别是添“0”的问题要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尤其是40÷1000,引导学生还要注意两点:

40缩小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位数不够,差一位,左边用“0”补足,小数点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得0.040,但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得0.04.

总结性提问

(1)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的方向根据什么?

(2)小数点位置移动的位数由什么来决定?

(3)应用小数点移位规律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7题.

3.填空.(投影仪)

(1)把3.6扩大(   )倍是36.

(2)把30缩小(   )倍是0.03.

(3)把(   )扩大10倍是1.2.

(4)把(   )缩小10倍是0.54.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4,6,8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是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怎样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左、右移动相应的位数就可以了,但在应用时情况很复杂,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移动,都有需要添“0”的问题,这是学习的难点,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新课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关键在于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如右移位数不够,后边要添”0”,整数最高位前边的“0”要去掉.通过练习突破难点.

第二个层次是学习把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有了例1的基础,这个例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经过二人小组议论,最后在通过全班交流,个个击破小数点向左移动出现的难点.如左移位数不够用0补足,点上小数点,但整数部分还没有数,用“0”表示;还有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缩小10倍,100倍……后,小数点末尾有0,还需根据小数的性质,把末尾的“0”去掉.总之,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学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练习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来设计安排,既有正向思维的还有逆向思维的练习,在不同的练习中,巩固概念,提高运用规律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例2 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例3 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43.7÷10=4.37

43.7÷100=0.437

43.7÷1000=0.0437

扩大10倍,100倍,1000倍→乘法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缩小10倍,100倍,1000倍→除法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注意:

 

教学目的:

1、掌握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2、能笔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进位)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进位加法的笔算法则

  教学难点:

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从2、3、5、7、8这几个数字中挑三个数组成两位数的加一位数的算式。

  2、说算式同时板书:

  23+578+557+285+3

  32+757+323+835+7

  3、把上面的题分类:

  不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

  32+7  23+5     35+7   23+8

  二、学习例1、老师出图列式计算

  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2)列算式:

32+735+7

  3)算出结果:

  4)讨论:

  A、这两道题计算时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第

(2)题十位上写4?

  B、24+3=口728+9=口7这两道题和的十位各应写几?

和的个位上都是7,为什么和的十位上不一样?

  分析:

24+3=2728+9=37

  C、38、45、73三个两位数,分别与一位4、6、9相加,哪些数是个位满十以上的?

  D、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8+445+973+9

  38+945+6

  38+6

  小结:

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三、学习例2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5+8=13   7+6=13

  15+8=23  7+46=口

  25+8=口   7+66=口

  35+8=口   7+86=口

  1)观察每一组算式说说异同处。

  2)思考谁变,准不变,为什么?

  3)计算说说过程:

  4)找出规律:

个位满址,向十位进1。

  个位不变,十位变。

  5)试一试:

和的十位上各是几?

  47+5=口    28+5=口

  四、练习:

  1、老师摆图计算:

  2、看算珠计算:

  3、计算

  35+5 63+8 56+6

  47+6 49+6 73+7

  4、从2、3、5、7、8五个数字中挑三个组成两位数和一位数进位加法的题目,看准写得多算得对。

  五、总结:

进位加法计算法则: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进位加法例3

  教学目的:

1、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会计算带不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重点:

了解运算顺序会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

  教学用具:

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5-2   4+9      17+3

  75-5   96-6     48-3

  4+9+6  13-4-2   4+8+7

  二、谈话导入:

  前面学习的两步式题都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本节课学习的两步式题中需要改变从左到右的依次计算顺序,因此要用括号来加以限制。

  三、学习例3

  1)看图说图意。

  2)张立、李英是怎样计算的?

  3)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4)算出的得数是不是一样?

  练一练、比一比,下面框中哪一个算式算起来比较简便。

  (39+7)+23  (42+9)+8

  39+(7+23)  42+(9+8)

  (42+8)+9

  5)先分别算出得数

  6)提问:

第(1)题各小题有什么相同的/(相同的数相加、得数相同)有什么不同?

(计算顺序不同)哪个算式算起来简便?

  7)小结:

几个数相加,改变计算顺序,得数一样。

把能凑成10的两个数先加,算起来比较简便。

  三、学习例4

  1、出示”12-5”的图,根据图意列出减法式子。

  2、出示”20-5”的图,即20个积木(两条,每条10个_与5个积木合起来。

  3、出示书上的图:

  1)说明:

从12个鸡蛋里去掉5个,再同20个鸡蛋合起来一共是多少个鸡蛋?

  2)问:

根据图画的意思,应先算哪一步?

(12-5=7)再算哪一步?

(20+7=27)

  3)说明:

如果把两个式子合成一个两步计算的式子,就是20+(12-5)

  因为要先算12-5我们可以加上括号来表示这个意思。

()叫做小括号。

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试一试:

  30+(11-6)=口

  40+(13-7)=口   50+(15-8)=口

  四、练习

  1、计算

  20+(16-7)   30+(13-5)

  60+(11-8)   40+(12-8)

  50+(15-7)   70+(13-6)

  2、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38+()=45   ()8+9=57

  53+()58     6()+8=72

  比一比,看哪一算式计算比较简便,再计算

  3+5+7=()

  3+(5+7)=()

  5+(3+7)=()

  五、总结()叫小括号,运算有小括号的算式时,先算小括内的式子。

归一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进一步运用和掌握比较、概括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列综合式解正、反归一应用题。

 

教学难点:

 

   “照这样计算”意义的理解及小括号的运用。

 

教法、学法:

导学式教学法、渗透学法。

 

教具、学具:

、写有复习题和巩固题的长方形纸条及有待完成的线段图卡片。

一、新课准备。

(出示投影卡片)

⑴、学校买3个书架75元,每个多少元?

⑵、书架每个25元,买5个要用多少元?

 

⑶、书架每个25元,200元能买多少个书架?

   

二、授课。

1、由复习⑴⑵题导入:

同学能把复习⑴⑵组编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吗?

(教师提出一个联接点:

⑴题中的问题就是⑵题中的一个条件。

) 

2、引导学生组编出例3,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写有复习⑴⑵的纸条在黑板上叠合出:

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了75元。

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

 

A、A、教师把题⑴中的“每个要多少元?

”与题⑵中的“书架每个25元”重叠,

  再用空白纸条覆盖这一部分。

师:

现在题目中有一段空白多不完整!

是否可以插入一个短句或联接词,既起强调作用,又使题目完整?

学生质疑或小组讨论:

原来是要我们找出一个符合题意的联接短语。

学生代表发言后,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填上“照这样计算”,意思是每个书架都是一样的价格。

   

   [点评:

编题训练设计巧妙、既有复习旧知之用,更有导出新知之功,由此学生对归一应用题的特征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

B、画线段图帮助解题。

 

教师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卡片上完成线段图。

填上已知数或未知数(?

) 

                             个别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分析:

要求总价必须知道什么和什么?

(单价和数量)

单价不知道要先求出来,怎么求?

(总价除以数量) 

C、摘写条件和问题分析:

 3个 共用 75元(学生对照板书叙述题意)

                        5个 ___?

D、列式计算。

a、a、分步:

①、每个书架多少元?

75÷3=25(元)②5个书架多少?

25×5=125(元)

b、引导学生看课本107页的有关内容并列综合式:

75÷3×5=125(元)

C、该怎样检验呢?

(把所求的问题当作已知,进行逆运算,求出一个结果,与其中一个已知条件一致。

口头检验:

125÷5=25(元)25×3=75(元)

                                   答:

买5个书架用125元。

F、完成107页的“做一做”。

(着重检查线段图的画法)

G、小结:

先求出中间问题“单一数量”。

3、学生试做例4:

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

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A、画线段图理解。

                    |_____|_____|_____|

a、学生完成手中卡片上例4的空白线段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个别学生在投影仪上讲解要知道什么条件?

(总价和单价)总价已知(200元)而单价未知,所以要先求单价,单价怎么求呢?

)(总价÷数量)

b、学生自已在卡片上摘写条件分析。

 3个  共用   75元

                                  ?

个 _____  200元

c、列式计算

  ①、75÷3=25(元) ②、200÷25=8(个)

  完成课本108页的有关内容:

①、补上小标题 ②、列出综合算式:

200÷(75÷3),式中的括号不要行吗?

(不行)请学生说照理由(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如果没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与题意不符)。

①、检验:

75÷3×8=200(元)答:

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

E、完成108页的“做一做”。

(注意检查综合式是否有括号)。

F、小结:

同样需先求出“单一数量”。

   ]

4、比较例3与例4的异同。

相同:

前两个条件完全一样,都有“照这样计算”,说明每道题中都有一个单一量

     数量是不变的,必须先求出这单一量(这是关键)。

这类应用题,我们给

     它们取一个名字:

归一应用题(板书课题) 

不同:

例3是求几个相同的单一量是多少(也就是求总数),用乘法

     计算,而例4求总量包含有几个单一量(也就是求份数),用除法计算。

    (板书有关符号或内容)

5、引导学生自结(解题规律)

  第一步先“归一”(就是求出一份是多少。

即单一量),然后再求出最后的问题。

(求总数用乘法;求份数用除法。

) 

   三、课内知识的运用(巩固)

⑴、教材109页的练习二十四中第1题两道小题,是属于“归一”中两种类型的对比练习,为便于比较只要求分步解答。

第2题也有两个小题,但要求综合式解答,着重于两种类型中综合式的比较,特别是小括号的运用。

 

⑵、提高题:

小明从学校回家5分钟走了300米。

照这样的速度,他还要走2分钟才能到家。

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题中2分钟走的路程是家离学校路程的一部分,必须结合前面的知识才能求出最后的答案。

此题有多种解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