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6277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

  六、统计与可能性

  一、教学目标: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3、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段“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教材安排了“奖牌给哪组”“猜一猜”“体育中的数学”三个版块的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分析,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奖牌给哪组”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以及求平均数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求平均数的必要性。

  “试一试”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和统计表中的信息。

目的是让学生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题解决的关键是分析前三天的销售量与今天的进货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根据前三天卖出冰糕的平均数是合理的,但不是唯一的。

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或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理由,如果答案是合情合理的,老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练一练”组织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求平均数的必要性。

尤其是练一练第四题的第小题,除了能看懂统计图外,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猜一猜”让学生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说一说”教师可以准备充分的教具,猜想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哪种可能性小,然后说一说为什么,最后让学生亲自进行验证。

  “抛纸杯”目的是让学生体验这个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三种,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不一样。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分下面几步来进行:

让学生猜想纸杯落地后有哪几种结果猜一猜出现哪种结果的可能性大?

哪种可能性小?

验证结果。

  “摸球”先帮助学生弄清楚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再填空,然后分小组进行摸球游戏,并验证填的结果。

  “讨论”请学生先看清楚箱子里放的球的颜色和个数,根据试验的条件,讨论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再组织小组试验,验证讨论的结果是否正确。

  “试一试”用图钉作实验,要注意安全。

  “你知道吗”了解可能性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体育中的数学”让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体操表演”中的队列问题,需要综合应用图形与乘法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

  “比赛场次”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如“分析,图解,列表”等

  本单元的内容是要全体学生亲自参加活动获取体验的。

  三、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5课时进行教学,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

  2、统计要以读懂统计图表为教学重点。

  统计教学不要把重点放在制作统计图表的技能上,而应该放在根据数据作出必要的推断上,哪怕只是简单的推断,也会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3、让学生在具体的试验与操作活动中加深对可能性的体验。

  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知道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不可能发生。

还要进一步体会有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有的可能性小。

在“猜一猜”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经历可能有大小的试验活动;能罗列某种事情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

  4、知识技能评价建议:

  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应该关注学生对统计活动的感受和体验中加以考察。

主要围饶以下三点: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了解并会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列出一些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教学案例

  案例1

  奖牌给哪组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求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求平均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渗透“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

  教具学具准备:

4个同样大小带有刻度的烧杯,一个有刻度的大量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研究新知。

  每组4个同样大小的烧杯,每个烧杯内盛有不同高度的水;一个大量筒。

师:

怎样才能使四个烧杯内的水同样多?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方法。

  全班汇报交流:

  生1:

把4个烧杯中的水到进大量筒里,再均匀的到进四个烧杯内。

  生2:

将4个烧杯内的水都到入大量筒里,量筒里水的高度是16毫升,把它平均到入4个烧杯内,每个烧杯倒4毫升。

  生3: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个烧杯内有6毫升水,第二个烧杯内有2毫升水,从个烧杯里倒2毫升水给第二个烧杯;同样,从第三个烧杯里倒1毫升水给第4个烧杯,这时,每个烧杯内的水都一样多,都是4毫升。

  师小结:

刚才大家通过算一算、倒一倒等方法,把4个烧杯内的水给平均分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这种问题。

  二、自主参与,解决问题。

  让学生认真读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公正的评判。

学生尝试解决,全班汇报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试一试。

  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说出自己的观点,只要合情合理,老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练一练。

  鼓励学生在统计表上直接用“取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得分。

  数学故事:

有危险吗?

  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含义。

  四、总结评价,课下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样?

  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案例2

  奖牌给哪组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每组选出3位同学进行拍球比赛。

  师:

你们猜谁赢谁输?

怎样比较?

  2、学生认为比总数最好,可以让学生先拍球,做好相应记录,并用比总数的方法得出结论。

  3、此后,教师加入其中一组,使两组人数不相等。

设疑:

人数不相等时,怎样判断谁输谁赢?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把全班学生重新分组,每组发一张统计表。

师统一时间,生:

拍球。

  学生姓名

  拍球数

  2、 师:

我们班哪个小组赢了?

  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

  生1:

把每个小组的拍球数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哪个小组最多,哪个小组最少了。

  生2:

我们可以用每个小组总的拍球数除以小组的人数,就可以知道哪个小组的多,哪个小组的少。

  生3:

我们也同意这种方法,这样很公平。

  生4:

我们把每个小组的拍球数制成统计图。

我们发现可以移动多的球来补少的球,这样它们就排的一样高了。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2、练一练。

  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也可以在统计表上直接用“取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得分。

  四、拓展应用。

  师重点指导第小题,学生除了能看懂统计图外,还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案例3

  《猜一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能列出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能够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三、教具学具准备:

  转盘、纸杯、白球、黄球和红球、盒子、图针、硬币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师抛硬币,让生猜想哪个面可能朝上?

生:

……。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可能性的问题。

  探究新知:

  转转盘,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猜想:

  出示四个转盘:

  猜测:

转动①号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的可能性大?

②③④号呢?

让生独立猜测,并说一说想法。

板书:

可能性大,可能性小

  体验:

以小组为单位各做10次实验。

  汇报,全班交流。

  纸杯感受事件可能性有大小

  猜想:

抛出纸杯后,纸杯落地可能出现的情况。

同桌交流并回答。

  实验验证:

  每人重复做5次,并记录表中。

投影出示

  落地的情况2

  汇报交流。

  师生小结。

  摸球感知,进一步了解可能性

  出示盒子:

出示问题:

  分组实验加以验证、结论。

  讨论:

师:

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先让学生看清楚箱子里放的球的颜色和个数。

  ①填表 ②小组实验 ③结论。

  巩固练习:

  P76试一试。

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什么结果?

列举出来并验证。

  评价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案例4

  《猜一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学生能够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能列出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够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三、教具学具准备:

  转盘、纸杯、白球、黄球和红球、盒子、图针、硬币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拿出硬币抛试,让生猜想:

哪个面可能朝上?

  导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可能性的问题”。

  探究新知:

  转转盘,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出示四个转盘:

  师:

如果转动号转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的可能性大?

让生独立猜测,并说一说想法。

如果转动、、号转盘呢?

  体验:

同学们的说法各不相同,这还需要我们用实验进行验证。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各做10次实验。

  猜想纸杯抛向空中后落到地面,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让生猜后回答

  实验验证:

  俩人一组,每人重复做5次,轮流作好记录。

投影出示统计表。

  落地的情况2

  全班汇报,师生共同小结。

  巩固练习

  1、试一试。

  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什么结果?

并进行验证。

  师强调注意安全。

  摸球游戏。

  要求:

先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填写

  分组实验加以验证

  结论。

  讨论 师:

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

  ①填表

  ②小组实验

  ③结论。

  评价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案例5

  《体育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解决体操表演中的队列问题,使学生理解方队的含义。

  通过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使学生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分析、图解、列表等。

  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方队的含义

  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图形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

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欣赏,使学生对队列有初步的认识,师:

如果我们要进行体操表演,那应如何排列队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体操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

  要站成4行,每行要站多少人?

  如果要站成方形,至少去掉多少人?

或者至少增加多少人?

说说你的想法。

  由36人组成的方队,每行有几人?

在体操表演时,需要交换队形,如果排成长方形队形,可以有几种排法?

填写下表。

  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

  每行人数

  行数

  小组讨论,并集体解决问题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比赛场次

  出示题,P78的题

  提出问题

  中国队在小组赛中要进行几场比赛?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的方法进展示

  整个小组共赛多少场?

  A、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对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全班研究,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B、教师展示学生的方法

  方法一:

  中国加纳澳大利亚俄罗斯

  中国

  加纳

  澳大利亚

  俄罗斯

  三、拓展活动

  学校进行乒乓球比赛,有5个队参加,每两个队都进行一场比赛,整个小组共赛多少场?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样?

  案例6

  《体育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体操表演中的队列问题,使学生理解方队的含义。

  2、通过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使学生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分析、图解、列表等。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方队的含义

  2、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图形,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学校为了庆“五一”劳动节,准备进行一次体操比赛,为了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要做一些准备,这节课我们来看应如何站队形。

  二、探究新知

  体操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投影出示问题:

  要站成4行,每行要站多少人?

  如果要站成方队,至少去掉多少人?

或者至少增加多少人?

说说你的想法。

  由36人组成方队,每行有几人?

在体操表演时需要变换队形,如果排成长方形,可以有几种排法?

填写下表。

  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

  每行人数

  行

  数

  小组相互讨论,交流解决以上的问题

  汇报结果

  应用

  如果把我们班的人数排成一个方队,最大能排成什么样的方队?

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

  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比赛场次

  投影出示P78的例题

  提出问题

  中国队在比赛中要进行几场比赛?

  整个小组共赛多少场?

  先独立思考后回答

  全班交流。

师生重点解决第个问题。

展示学生的各种方法。

  三、思维训练

  由64人组成的方队,每队有几人?

如果排成长方形队形,可以怎样排?

并填写下表:

  第 一 种第 二 种第 三 种

  每行人数

  行

  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